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宦臣记 >

第11章

宦臣记-第11章

小说: 宦臣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司礼监掌印高谦喊“举哀”时,周围瞬间哭声雷动,那些哀戚声和哭嚎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包裹着我。
  我始终做不到那般痛哭失声,如同我始终忘不掉大行皇帝临终前的样子。我反复的告诉自己,大行皇帝不是我害死的,可越是强调,反而越是加深我对这句话相反意思的理解。
  我想我这一生都不可能忘怀她最后指向我的手和看着我的眼神。我怀着对她最深的歉疚匍匐在地,任我的泪水缓慢的流淌过脸颊,希望借此能洗刷我心中的罪恶。
  我远远的看着公主—如今该唤作陛下哀伤凄婉,泫然欲泣的面容,总会想到那日在养心殿里她清浅的娇笑声。
  我并不是那么介怀她那日的举动。我虽不能体会但却可以理解她想要母亲疼爱关怀的心情,她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却还是得不到她想要的关注,于她来说,这也是无法释怀的悲哀和伤痛吧。
  高谦来找我的时候,我正在翠云馆收拾陛下的翰墨书籍,准备将它们都搬去新的寝宫。
  他瘦了许多,看上去愈发的苍老。我对他执了拜见掌印之礼,他礼貌的对我还礼,微笑道,“你很快就会擢升司礼监掌印之位,而我则是日薄西山,你不必对我这个老朽这般客气。”
  他说的实话,自新帝登基,所有人都认为我不日就将升至宫中内宦最高的职位,掌内宫一切事务。
  近来我已明显的感受到众人对我的礼遇和客气,自然其中也包含着奉迎和谄媚………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相对的,我猜想他亦会遭受一些前所未有的冷遇,所以才会这样说话。
  我有些不安和难过,欠身道,“元承不敢忘记当日掌印大人的指点和帮助,大人正当壮年,不可妄自菲薄。”
  他点头,笑而不语的看了我,“陛下没有选错人,我也没有看错,你虽然年轻,但心地好,没有骄矜之气,懂礼貌,且又知书识字,更强过我当年。希望你以后好好侍奉陛下,如我当日所说,在陛下身边见证一个锦绣盛世。”
  我低头不语,他的夸赞让我觉得受之有愧,我如果心地真的那般好,又怎能如此快速的接受当日养心殿所发生的事。
  他似乎猜到我在想什么,拍了我的肩膀,“过去的事情就忘记吧,人要朝前看,当日陛下救你也是不忍看你无辜受戮,你若为此想不开,就辜负了她的一番好意。前面的路还长呢,你大可以有很多机会为你的不安来恕罪,侍奉好当今陛下未尝不是其中一种方法。眼下,我也刚好有另一件类似的事来找你帮忙。”
  我闻言抬眼看着他,”大人有什么吩咐?”
  他摆首,“不是吩咐,是求你相助。大行皇帝的梓宫已过二十七日了,即将迁往景山寿皇殿,陛下却迟迟未下旨让长公主回京,外头辅臣们各怀心思,言官们却是眼望陛下,毕竟长公主是大行皇帝长女,母亲去世女儿却不来奔丧,别说是皇家就是民间也于礼不合。”
  我不禁皱眉,这确是个棘手的问题,“那陛下对这件事有什么说法么?”
  他轻轻叹气,“陛下只说按祖制,分封在外的亲王公主同外埠官员一样均在本地面向宫阙哭临致丧即可。这倒也不错,合祖宗规矩,只是大行皇帝生前很钟爱长公主。”
  我亦叹气,陛下对长公主那般介怀,又岂会轻易让她再踏进京畿和禁宫,”大人觉得元承能做些什么?”
  “自然是希望你去劝说陛下,”他见我蹙眉,微笑道,“不要小看自己,你在陛下心中还是有些分量的,我是看着陛下长大的,很清楚她的性子,她绝少相信一个人,但她却很信你,你不妨趁陛下心情好的时候进言几句,其实限制长公主哭灵来的亲卫军人数并不难,何况朝中凡支持长公主的人均已肃清,我看没有人会真的冒天下之大不违再提什么国本之争。陛下大可以放心,此举还显出她的宽厚大度,何乐而不为呢?”
  我心中一凛,随即想到其实陛下未必不清楚长公主已没有实力和自己相争,她真正在意的是大行皇帝临终前对长公主的念念不忘,这是她心中最大的芥蒂。而我又有什么能耐助她解开心结呢?
  我知道他在等我回话,只好诚实言道,“大人的意思,元承都明白,我会尽力一试,至于成与不成,元承不敢担保。”
  他似松了一口气般,欣慰的点点头,“我替长公主先谢过你了,你是个有福气的人,也懂得积福,这样很好。”
  我不好意思的笑笑。他轻轻拍了拍我以示鼓励,随后便和我告辞。
  我欠身送他出去,在临别的一刻,我再次没能按捺住心中疑惑,问道,“大人适才说替长公主谢我,可我知道大人明明更在意当今陛下,您明知道此事为陛下不喜,为何还要极力促成呢?”
  他本已走出门去,闻言又再度回首,却没有看向我,他的眼神空幻而飘渺,仿佛落在某张用回忆织就的美丽画面上,”这是我能为大行皇帝,做的最后一点事了。”他清矍的脸上泛起一丝笑容,那一刻,他的笑容让我觉得很是动人。
  高谦所托之事让我很踌躇,我尚未想清楚要如何规劝陛下,而且我对他所提及的………陛下对我的信任程度一事,完全没有任何的自信。

  第二十三章 语罢清宵半(二)

  是夜,更漏已敲过两声。我在房中看书,因大行皇帝丧礼期间,宫中一应蜡烛灯火都要减少,我只能就着一盏烛光微弱的光芒艰难的阅读,联想起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真是自叹弗如。
  忽然听外面有人轻轻的叩门,大约是上夜的内侍嫌我浪费催我早些睡觉。我无奈的起身去开了门。
  令我惊骇万分的是,门外站着的是孤身一人的陛下。
  我一时有些失语,缓过神来,错愕的问道,”陛下,您找臣有事?”此话一出,顿觉颇为不妥,她是皇帝,要找我何须自己亲自前来。只是我更加不明白她为何做此举。
  我愣神的工夫里,她轻轻的笑了,挥手在我眼前晃了晃,“朕来找你,你都不请朕进去么?”
  我慌忙侧身让路,迎她进来。她好似兴致不错,只四下打量我的房间,之后点点头,大约是满意我收拾的尚算整洁干净。
  她自顾自的坐在椅子上,顺手指着榻上让我也坐,我告了罪,惴惴不安的坐了,还是忍不住问她来找我可是有什么要吩咐的。
  “朕睡不着,想找人说话儿,”她顿了一下,笑着问我,“你这有酒么?”
  我大窘,别说我平日不饮酒,何况此时正值国丧期间,我如何敢在房间中藏酒。
  她也恍然明白过来,晒笑道,“猜到你不会有的,你不用紧张。朕只不过是想饮点酒也许便能睡得着了。”
  此时已近三更,明日卯时她还要上朝,即便现在睡着也睡不了几个时辰,我心念一动,试探的问道,“陛下想喝茶么?臣为您煮茶可好?”
  她想了想,点点头。我取了我这里最好的阳羡贡茶,原本也是她赏赐的,细细的筛过了茶叶,却突然想到眼下我并没有什么好水可供烹茶,略微有些遗憾。
  我一边做着这些,余光可以看到她几乎目不转睛的看着我,我心里一紧张,手上的动作也没那么利索了。
  “朕看着你,你那么紧张干嘛?”她侧着头,笑得颇为俏皮,“我是看你好看,你点茶注汤动作都好看,有雅致的文人气。”
  我手里的动作一滞,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终我一生,即使我将文人士子的风度学的再像,终究也无缘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我捧了茶盏奉于她,”臣这里没有巫峡水,不能和这阳羡茶相配,陛下将就尝一些吧。”
  她笑着看我,”才说你有文人气,又迂腐了,阳羡茶佐巫峡水原是王安石治痰火之症的方子,朕如今火气全无,倒是时常觉得心里苦罢了。”
  我微微一惊,问道,“陛下近日身体不适么?明日臣去请太医……”
  她摆手打断我,似乎轻声叹气道,“朕的不适,太医是治不好的。”
  她转着手中的茶盏,幽幽的道,“元承,那日的事,你会不会觉得朕太过冷血了?”
  我一震,没想过她会这样问我,但这个问题我却是想过的,可惜直到今天也没想清楚,我不想骗她,只好摇摇头不说话。
  她撇嘴轻笑,“朕从不在意别人怎么想。朕也觉得自己没有做错,这个天下只有交给朕才能治理好,”她垂了眼睛,微蹙了眉,脸上有一抹苦笑,“可惜母亲不这么觉得。”
  我的心又揪着疼了一下,我脱口道,“陛下也是这么觉得,那日她说的那么清楚,她知道您才是继承大位最合适的人选。”
  “是么?那为什么她从不对朕展露欢颜,像对微朝那样?为什么那般喜爱微朝,她究竟好在哪里?”她忽地挥挥手,自嘲的笑着,“朕一早已不关心这个问题了,父母姐妹缘分也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我无言以对。她抿了一口茶,看着手中的茶盏,片刻的出神之后,她放下茶盏,凝眉看着我,良久,轻轻的叹息道,“元承,我已经没有亲人了。”

  第二十四章 黄昏无限思量(一)

  这是她即位以来,第一次用“我”来自称。
  我在心底叹息,很想安慰她。正要开口,她伸手做了一个不要我说话的动作,“你别说朕还有李微朝,她算不上什么亲人。”
  我摇头,微笑道,“臣没有要说这个,只是想给陛下讲讲自己的事。陛下曾经问过臣是否家中长子,臣回答说还有个姐姐,陛下记得么?”
  她点头。我继续道,”臣六岁时家中遭遇变故,父母过世,惟有姐姐独自一人带着我,那时她也不过才十一岁。我们没有亲戚可以投靠,又不能整日居无定所。
  姐姐要想法子养活我,便去大户人家卖身为婢,只是她只卖自己并不卖我,还要求要让我一直跟在她身边,这个要求自然会被拒绝。姐姐见无人肯买她,就狠心把自己卖入了勾栏。
  从那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