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插队手记-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年前,我和几位知青一起去看望转点南方并且在那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仲志疆”,没想到她竟然把我写给她的信也珍藏了30多年,并“完璧归赵”还给了我。
一直有人问我为什么记忆如此好,能把当年的情景像画面一样记录下来?其实,如果没有那些偏重于故事的日记、父母替我保存的家信、知青战友归还我的书信,我又哪里能记得住这么多细节呢?
我不知道谁还能像我如此幸运?
1979年5月,我在大学接到母亲的一封信:
“在你爸爸去北京开会时,收到晓雁一封信,她要求父母同意你们的婚事,并希望找她谈谈,给她一个回音。
我们经过商量,基本上统一了看法,认为晓雁回上海后对你还是一心无二,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情意,这也是组织一个幸福家庭的很好前提。就由我执笔给晓雁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做父母唯一希望的,就是子女能做一对互帮、互促、互敬、互爱的好夫妻。对于婚姻的选择权,当然是属于你们青年人自己的,并希望她支持你完成大学时期的学习任务。
望你要专心一意的认真读书,不要分心,虽然对你们的事我们在看法上有一些周折,但你要相信,我会把她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看到这封信,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婚宴是“刘鹏晖”帮我落实的,在南京东路上一家饭店,当年知青点里能来的都来了。
还记得1972年春那首被批评是“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地头小诗吗?“漫绘远景笑田头,难说战友不分手。有志约定十年后,痛饮茅台话旧游。”我和晓雁结婚的这一年,是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也正是知青在地头约定的“十年后”。
如果说,日记和书信的保存是一种幸运;那么,我和晓雁终成眷属更是一种幸运。夫妻之间30年来经常围绕当年的边境插队生活“话旧”,这无疑对此文的完成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我俩在1978年5月至10月间的30封信,记录了在动荡背景下我们执着的爱情观。我已经将它们整理成《高考病退两地书》,发表在我的博客上。
尽管在200篇《边境插队手记》中,有关我俩恋爱的记述只有30来篇,但在生活中,我们结婚已经整整30年了。当然,我和晓雁不会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我们每年都会去一次“新游”,足迹差不多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去年,我和她一起去新疆自驾游,在巴音布鲁克一块陡直的山坡上,开都河在平阔的草原上“九曲十八弯”地西去,泛着夕阳的逆光。
我想到了当年高考和病退时的曲折,笑着问她:“当年,你会想到我们今天有车有房吗?”
她也笑了:“现在有车有房又不稀奇的。那时你就是一个农民,谁知道你后来会什么样?”
我点燃一支烟,沉思在人生曲折的回忆之中。她见我不吱声,又说:“只要俩个人能在一起,什么都好。”
这时,背后响起了“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回头一望,是一位陌生的摄影爱好者。
这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对我们说:“对不起,拍了你们的背影。一直想找这样的情景,真美!”边说还边发出“啧啧”的赞叹。
美吗?我和她相视一笑。
美,是眼前曲折的河流;美,是年轻人拥有的青春。
现在,我们已经老了,只不过是坐在山坡上,看着夕阳西落的去处,品尝年轻时酿就的酒。
我不得不承认最伟大的造物主是时间,再苦涩的酒经过几十年的窖藏,如今竟然散发出醉人的甘醇浓香。
(全文结束于2013年11月26日 上海)
(修改于2014年1月28日 上海)
【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