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边境插队手记 >

第53章

边境插队手记-第53章

小说: 边境插队手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入冬了,老乡和知青穿的都是棉胶鞋或大头鞋,穿单皮鞋的只有一个人:汪永德。白天他休息没出工,来食堂吃饭时,大家就看到汪永德穿着一双单皮鞋。
  大家追寻着那鞋印,直奔男知青宿舍去。
  推开门,没看到汪永德,但炕上却放着他戴的皮帽。
  事情已经很清楚:刚才从窗口进入食堂的是汪永德。
  夜已深,我把其他人都支回去睡觉,一个人在汪永德的宿舍等着。
  我想看看,他回来时是否没戴帽子?是否穿着那双单皮鞋?
  但是,他连油也没偷成,我跟他谈什么呢?
  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汪永德母亲的那双泪眼,挥之不去。
  汪永德,三年前因与吴茂财等一起砸了西岗子一家供销社而被判刑两年。我回上海探亲时,曾去拜访过他的家。那天刚和他父亲打了个照面,就被他的小弟弟带出家门,绕了整整一圈后,去另一个知青的家里见到了他的母亲。
  原来,她母亲怕她男人听到我们提起汪永德,这个细长瘦弱的老实工人在汪永德被公安抓去时,就出过工伤事故。所以,得知我们要去家中,她就自己先来到另一个知青的家里,派小儿子在家候着我们。
  一见到我们,她就告诉说,汪永德最近写信回来说自己如何积极上进,向母亲讨要学习材料和报纸。前几天,她又给汪永德寄出了十天的《文汇报》,她每天叫小儿子上街去买《文汇报》,集到十天就寄去。
  说到这里,她擦去满眼的泪水,看着我们说:“他还会变好的,你们要帮帮他呀,帮他好起来。”
  那双母亲伤心无奈却还求助期盼的眼神,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回队后,汪永德也刑满释放了好几个月,平时倒也安分。我也没有歧视他,对他挺好的。前几天看他衣服单薄,我还借了件球衣给他。
  没想到他贼心不死,又干上了!
  汪永德回来了。
  他看见坐在炕沿的我,也不打招呼,直奔屋角的大水缸,拿起大水勺,舀了大半杯冷水,“咕嘟咕嘟”地仰头喝下。然后,还是不搭理我,自己坐在炕沿上。
  我也没着急搭话,仔细看了看他,没戴帽子,稀稀的头发,自从监狱出来,白了好多。砖块般平方的黑脸上留了浓浓的唇须。五短的身材,披着的棉袄,里面穿着我给他的那件褐色球衣,而脚上穿的正是那双“青年牌”单皮鞋。
  我问他:“出屋干什么去了?连帽子也不戴?”
  他看看我,不吱声。
  我说:“你不说也可以,这大雪天已经把你走过的地方告诉了我。”
  他急了,喉咙粗了起来:“我去过什么地方啦?我……”
  我打断他的话:“今晚在这里已经等了你好长时间了,深更半夜的,不想大嗓子跟你说话,明天早上再跟你谈。”
  我走了。





    正文 116、哑炮背后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48 本章字数:1968

第二天一早,我到队部派活,看见汪永德蔫不吱声地也来了。
  我对他说:“你带7个人去大庙石场采石。”
  他以为我跟他开玩笑,用防备的眼神看着我:“昨天夜里,我真的……”
  我打断他:“昨天夜里的事,大家都明白,今天分给你的活儿,整明白了没有?”
  他睁大眼睛,十分意外:“什么?你真让我带工干活去?”
  “你行不行呀?”我问了一句,再重复一遍这个分工,告诉他带的是哪7个人,连看也不看他,就接着派其它的活去了。
  他挠着头,领着人走了。
  我不知道给他这样一个尊重他能不能把握好?
  派完活,我也来到大庙采石场。
  爱辉要建粮库,花20000元要了我们队的8亩地,作为另外的回报,我们拿到了粮库的基建活,是队里一项创收副业,今天是第一天开工。
  第一批五个炮眼已经打好,把ZY填满,一声令下,点上导火线,人都跑出警戒线外。可等了好久,只见冒出一股烟,连屁大的声音都没响。
  一大早的,就碰上哑炮,叫人心里窝囊。我说:再试一次!
  汪永德带人把炮眼掏净,重新装药、点火,依然只是冒了一股烟。
  ZY是保管员李胜俊炒的,他是一位有经验的人,没人怀疑ZY配方上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以为ZY受潮了,只要拿回去放在饲养员屋里的炕上温一下就行。
  我把ZY摊在炕上后,让王喜奎看着,自己骑车再去工地。谁知还没骑出场院,就听后面大叫大嚷的,饲养员屋子冒烟了。
  还好人多,七手八脚地扑打一阵,没烧起来,免去了一场火灾。
  老王以前也炒过ZY,悄悄告诉我:“硝氨、锯末、柴油的比例应该是91:7:2,我看了一下这ZY的成色,就知道比例放得不对,柴油和锯末放得太多,引火还差不多,哪能炸响呢。”说完,他“嘿嘿”了两下,带着深意地瞅了我一眼,走了。
  难道是保管员存心?
  我沉住气不吱声,把工地上的汪永德找来,跟他讲清ZY比例,架起大锅,炒热锯末后,倒入硝氨,搅匀,再加入柴油。
  中午,我们将新炒的ZY再次填入炮眼。
  那五炮,炮炮像霹雳一样,震得古城上空回响良久。真替我们出气呀!这是知青自己炒的ZY!
  下班的途中,我一直在想这样的问题:
  李胜俊在今年队委改选中有些异常,先是不想干,后来被选上也一声不吭。事后我了解到,在上海知青王根生当了一年生产队长后,以李胜俊为首的部分老乡开始反对知青当家。
  尽管后来王根生应聘大庆招工,自然退出选举,但我又被选上队长,依然是知青当家。
  对此,李胜俊等人心里并不满意,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在生产上拿一把也是可能的。但这仅仅是“可能”,第一,我没有证据能证明他在拿把,第二,我也不愿意把别人想得太坏。
  不管怎么说,知青当家确实存在不足,我们没有掌握全部的农业生产知识,还需要老乡的扶持。在部分老乡对我们还不理解时,我们不光要真干实干,成为生产的内行,还要心胸宽阔,争取让曾经拿把或旁观的人也能和我们一起为生产队出力。
  想当年带着“杂牌军”来黑龙江插队,不也有人因此而不高兴吗?现在,我们的知青点成了全大队最团结的集体了。
  晚上开社员大会,动员“大战今冬明春,搞好改土基建”,在布置了生产任务后,我极其平淡地提到了今天的“哑炮”。但一字不提保管员炒ZY的事,只谈自己的工作不仔细,差点引起火灾,并以此为教训,严肃提醒各位认真工作,不要耽误生产和造成集体财产的损失。
  这并不是避开矛盾,而是弓在弦上,引而不发。我想先试试矛盾有没有转化的可能,我不想把“哑炮事件”升级为政治斗争。
  我不怕别人说我愚钝,连这些矛盾也看不出来。我只怕自己过于敏感,因为这世上好多事都是被精明人干砸的。
  不知道是不是昨晚的动员大会起了作用,还是我对“哑炮”一事的态度起了作用,第二天出工刨泡子泥的人比往常多了三四倍。
  刚从学校毕业,才十六岁的小丫,一个瘦弱单纯的农村姑娘,本想在家“猫冬”,等开春后再到队上干活,今天也顶着寒风去衙门沟刨泡子泥来了。
  东北,拿大镐干活是男人的事,可是小丫却扛着大镐来了,她举起来就很费劲,放下去就再也没劲了。有人笑话她:“刨出的泥像鸡爪蹬出的一样,又少又碎,这一天挣的工分连碾镐的钱都不够呀!”
  小丫倔倔地回答:“刨一点是一点,总比在家猫冬的大老爷们强吧?”





    正文 117、过年新招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48 本章字数:1804

下午,公社来了个电话,告诉生产队:县里大庆招工组把王根生退回来了,估计是家庭政审没通过。
  这对王根生是个打击,也给我出了个难题。
  工作队提出:既然退回来了,就调他到大队机耕队去,把蔡景行换回来。
  我没有表态,我得为他的今后好好想想。
  王根生本来就想离开生产队,走得远远的,如果到大队机耕队去,他以后就失去了招工的机会。因为招工名额一般都是分到生产队,不会分到大队机耕队去的。
  我想为王根生保留这样一份机会,既然退回来了,就留在生产队,留在队委会里。
  我对工作队说:“可以征求一下他本人意见,我个人觉得他先留在队委会当民兵排工也挺好,以后还有机会走。”
  果然,王根生表态哪儿也不去,就留在队里。
  还有两天就是大年夜了。
  知青点晚上包饺子,一直包到清晨四点才结束。
  叫人捉摸不透的是:今年老乡来帮知青点包饺子的人太少了,只有六个人。
  而且,按惯例,春节前贫协早早就会安排大年初一知青到老乡家吃饭的事,今年也迟迟不见动静。
  小年夜的晚上,知青点召开班子开会,我提出一个话题:
  明天大年夜怎么过?请哪些老乡来?
  往年大年夜知青点宴会,总要请老乡中的几个队委和贫协委员。
  有知青提出:“今年看来贫协不会安排初一知青到老乡家吃饭的事,我们也不要费心了,就请六个来帮包饺子的老乡吧。”
  这引起了大家的不同意见。
  我说:“即使贫协不安排,大年初一老乡也会自发地把要好的知青请到家里去。这样吧,这个生产队既然是知青当家,就要拿出当家的样子。春节宴会分两步安排:一、大年夜搞个小宴会,可以只请六个来知青点包饺子的老乡,不再请老乡中的队委和贫协,讲的是礼尚往来。二、年初二搞个大宴会,把凡是在年初一请知青去家里吃饭的老乡都请来,讲的也是礼尚往来。”
  知青班子同意我的建议。
  散会后,消息传开,其他知青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