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插队手记-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自己家的自留地、老婆、孩子,但他们普遍具有质朴的生活观,善良的处世观,坚韧的劳动观,这就够了。”
我想起昨天那件带虱子的棉袄。平时,你会觉得它肮脏破烂,但当你病了的时候,你会觉得温暖而又舒适。没经历过这些,就不会正确评价底层的农民,就难以全面理解百姓这个概念。
病差不多好了,我又休息一天。晚上,哲学小组学习。
基于对农民的不同看法,我向哲学小组提出:走出知青点,重新认识农民。
病好了,又去打芟刀。
傍晚,秋后的蚊子像雨点一样落在身上。
因为干热了,我只穿了一件汗背心。十几分钟内,身上起了几十个大包小包,特别是脖子、手臂上。
蚊子在天色渐暗、转热变凉的条件下,进攻得更加疯狂,痒得我直挠,芟刀也打不好。
“穿背心的,快回去!”队长在后面叫。
“快回去呀!你怎么还不动呢?”队长又叫。
牛大爷拿起一把打下的青黑豆,攒在握刀的手心里,刀一挥,那把豆子就一飘,驱散了身边的蚊子。
我一看这办法好,也学着拿起一把豆子攒在握刀的手心里,一甩胳膊,又抡起了刀。
牛大爷笑着看我,叫着:“冲啊,再坚持5分钟,胜利就属于我们的!”
农民,别看他们外表粗糙,那些点燃的艾草、盖上的棉袄、劳动的呼应,不都让人能感觉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细腻丰富吗?
正文 67、紧急集合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37 本章字数:1522
九月的黑龙江不再激情,透出丁点萧瑟。
白天,远处的青山已经泛黄了;近处的炊烟带着一股青苞米的糥糥香味。你可以感觉到空气的干爽、空气的清纯。
夜里,皎洁的月亮挂在一排杨树梢头;散落在地下的月光如霜般清冷。你可以感觉到秋风把树枝吹脆、把树叶吹枯了。
今年水稻的长势非常好,但一场大风造成了大面积的倒伏。
常年收割水稻都是用芟刀打的,但在倒伏的水稻面前,大芟刀不起作用,只能用小镰刀割。
团支部组织起割水稻青年突击队。
生产队最厉害的小伙子和姑娘都集中在我带的组里,大部分是上海知青,一个个眉开眼笑的。
这惹得其他组的人有点不高兴,向队长提意见。
我们手拿镰刀,弯腰撅腚抢收倒伏水稻。和别的组不一样,我们组是并排前进的,没有人落下。
当天,人均割160捆,比其他组人均多割35捆。
几天下来,一个个累得不成人形。在水稻地,我对邵子昂苦笑了一下:“你要是现在拍张照的话,那嘴脸瘦得,就像刀刻出来的一样。”
邵子昂笑笑,拿出一面镜子。这哥们怎么像个娘们,竟然身上还带着镜子?他递给我,让我自己照一照。
我接过镜子,大吃一惊:原来,我瘦得并不亚于他:两颊凹进去,颧骨凸出。
今年夏秋季节的转换,可能就是今天吧?
上午还热得流汗,下午3点多钟,刮来了一阵凉爽的秋风,吹人心肺,引人入醉。
风越吹越凉,还下起小雨点。我披上棉袄,招呼大家下班。
晚上下工回来,所有基干民兵突然紧急集合,民兵排长照例向大家讲了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一番话。
我们多少觉得有点奇怪:平常夜里紧急集合一般都是武装民兵,怎么今天把这么多的基干民兵都集中起来了?
直到“修战壕”的命令下来,我们才明白,这的确是需要人多点的,所谓“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嘛。
我们顶着“沙沙”的秋风,踏着“嚓嚓”的落叶,冒着“淅淅”的细雨,用刚放下镰刀的手拿起了锹,去江边修理战壕。
天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不知怎么就跌下了战壕。
正好,老子就是要在战壕里干活的。可是什么也看不见,东一下西一下地干着,老半天,也没挖出几锹土,用脚踩踩,战壕的底也不见平整。
突然,那头亮了一下,我惊喜:“谁?有手电?”
“我呀,看看修得怎么样了。”插队干部老邵应声道。
我说:“看不清,没法干。这样吧,你来照明我来干。”
老邵说:“好。”他一手拿手电,一手捂着光,不让光线透出战壕。
我看准了,一下就是一大锹,又沉又实,越干越来劲,脱去了棉袄,身上还直冒汗。
眼看着战壕底下的土一大锹一大锹地扔出去,本来只到腰部的战壕,现在有肩那么深了。
地面上突然一片亮光,抬头看,是对岸升起的一颗照明弹,正缓缓地落向江中。
老邵骂了一句:“***!”
也是,我们这儿只要一有动静,老毛子那儿就总想看看清楚。
两岸之间,谁都不是吃素的。
我问老邵:“往年都是农闲时修战壕,今年怎么大忙时就修?”我以为插队干部比我们消息灵通,就想问问他。
谁知老邵也觉得有点怪,在黑暗中眨巴了几下眼睛说:“你问我,我去问谁呀?也许双方的局势突然紧张起来了吧?”
正文 68、苏舰喊话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38 本章字数:1522
明天就可以用芟刀打水稻了。
王队长在地头宣布:用小镰刀割倒伏水稻,今天是最后一天,我们一共割了13垧,这在全公社、全县也没有的。
这一宣布,大家全都松了下来。
我觉得腰马上像要断了一样,脊椎骨上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啃,终于到了筋疲力尽,有气无力的地步了。
我跪在地里,一把一把地割着,士气不高了。
云龙四下一看,大家都有气无力的,便用扬州话逗趣:“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慌不忙,一下就是一下,一刀就是一刀!”
大家都苦笑起来,真得都没力气了。
正是农忙,军事演习不知怎么特别频繁起来。
上一次紧急集合才刚过两天,这不,又来了。
吃完晚饭,我搬过一只凳子,给昊宇剃头,左一下右一下,剃得正起劲,邵子昂冲进来,一把拖住我的手说:“武装民兵紧急集合,快去!”
我只好扔下剃刀就走。
可怜的昊宇,抱着刨了半边的脑袋也跟着跑到连部。
十分钟后,我们已经全副武装横排在秋风中。
像冬训一样,边防连首长作了动员布置,我们一路小跑到了大庙制高点,机关枪压得我直喘。
跳进战壕掩体,我把机枪架在战壕上,面对公路,呆了有十来分钟。
汗水浸在白天割稻时被稻桔划破的手臂上,像无数小蚂蟥在咬,又痛又痒。
突然,一道闪电掠过天空,我才发觉身边还有许多解放军战士和我们一样趴在战壕里。
接下来,一连几天晚上,天天都有战备行动。
这些行动的时间和方式都与以往不同,有时很简短,有时又很复杂。
有一次放潜伏哨,在嗖嗖的秋风中挺了两个小时,一切正常。
有一次武装民兵突然集合,一路跑到公社,又宣布解散。
眼看秋天就要过去,长达半年的寒冬就要到来。五六个妇女在副队长老吴家,专门帮知青翻新棉衣棉裤。
妇女集中的地方,肯定热闹。缝纫机的“得得”声,裁布的撕裂声,还有女人们唠家常的笑声。
那帮妇女见我去了,着急地说:“你才来呀,带布和棉花了吗?”
边说边抖落起我的棉袄和棉裤,指着那些破的地方说:“这儿要补,这儿布都化了,这儿棉花都磨了……”
等我捧着补丁布和棉絮刚到老吴家,就听那些妇女说:“赶紧去民兵连集合,人家都通知到这儿来了。”
又是紧急集合,简直没完没了。
不过,今天的集合不寻常,集中了全公社的武装民兵,而且每人带一个书包、一只水壶,左臂上还扎了白毛巾。
仍旧是跑步去大庙制高点,但加进了这样一个内容:有四名伤员,用四副担架分别抬走。
训练结束时,好几辆大卡车停在路边,公社书记讲了一番话,说最近战备形势异常紧张,为了消灭也许会突然袭击的苏军,我们要加强训练、常备不懈。只要帝修不灭,我们就挖洞不止,战备不停。
第六感觉告诉我,在农忙季节,这么紧密的备战活动,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果然,就在国庆节前的一天下午,老毛子有四艘军舰停在公社下边的主航道上,施放了一阵彩色的烟幕弹,然后舰上有人拿着手提喇叭高声大叫。只是说的都是俄语,我们没听懂说什么,但肯定与最近我方密集的备战演习有关。
我这几天特意注意过报纸,并没有什么大事呀。只是我们可以感受到黑龙江两岸剑拔弩张,难道双方真的要在边境上打一仗了?
正文 69、敌台造谣?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38 本章字数:1720
除了频繁的战备训练行动,上级对边境知青工作也突然抓紧。
前几天,公社卫生院来知青点为大家检查身体,什么“甲状腺、出血热、关节炎、肠胃炎、克山病、大骨节、鼻炎”,检查项目都是一些当地的地方病种。
我很健康,一病没有。今年春节到现在我还没生过病,只有一次,知青食堂上南树林采了一些蘑菇,我吃了反胃,在地里打芟刀时呕吐了一下,第二天就好了。
国庆节前,县里又专门组织各大队干部查看沿江知青点生活状况。
就在苏联军舰大喊大叫的当晚七点,大队党支部召开会议,布置知青工作。
大队书记郭木森先介绍了他这两天跟着县里去参观的几个先进知青点:
富拉尔基大队:
在住的方面:盖了一幢房子,分成两排,每排九间。三间为一个单元,二间住人,每间住五人,当中一人是团员,早晨五人一起学习、做广播操;还有一间专门烧水、洗脸、放水缸。
在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