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边境插队手记 >

第10章

边境插队手记-第10章

小说: 边境插队手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放照明弹的家伙怕我们新知青不成?
  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
  三更了,突然远处一簇光亮摇晃着,拐了一下弯,现出个特亮的灯头,射出一条光带。
  我们把手电对射过去,示意让车站下。
  原来是辆吉普车,里面有两个解放军干部。
  我向他们要证件,他们老老实实地给我看身份证明。盘查清楚后,其中一个人对我们说:“拦车不能站在路当中,小心车撞上。”显然,他对我们用手电照他有点不满意。
  蔡景行哼了一句:“拦车不站在路当中,车子会理睬你吗?”
  凌晨,公社来电话告知我们,撤除岗哨,结束盘查。
  原来,那两个没有边境居民证的人已经被找到了。他们是来自附近兵团的职工,在被荷枪实弹的武装民兵带去连部的路上,因害怕而逃,并无其它意图。





    正文 21、首次开荤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28 本章字数:1829

早上,下起了小雨,蔡景行很高兴:“下!下!再下大一点,好好休息一天。”
  正捂着耳朵调拨电台讯号的倪智刚开玩笑:“最好下一年!”
  大家轰他:“放你妈的屁!”
  那些日子,每天吃黑馒头和南瓜汤,人没吃饱但屁却不少。
  话音未落,队长来了,叫大家出工。
  大家无精打采地向地里走去。
  大队党支部书记郭木森也跟着我们一起下地,看到知青都耷拉着脑袋,心里很不满意。
  一路上他向我介绍其它生产队的新知青如何排队上工,如何精神饱满。最后,他对我说:“你做事太……”
  什么呢?他没往下说。
  我明白他的意思:没有魄力,没有朝气。
  我不吭声,对郭木森的评价感到很失望,我没想到这样一个老实的农民也会喜欢虚浮的形式。我对排队喊口号上工的做法从心底里就不以为然,插队就是插队,弄得像军队一样,要么是幼稚,要么是显大眼,能坚持几天呢?
  一边干着活,一边心情不好,偏偏这时队长又对我说:“国明个子不小,但干活挺没劲儿的。”
  国明这些天来闷声不响的,这时正好和我并排干活,听到了。
  他说:“我怎么肚子一饿,干活就感到头晕?”
  我想安慰他,但不知道说什么好。想起那晚电线被拉掉的事,就问他:“哦,那天晚上你想对我说什么?”
  他闷了好长时间,说:“唉,不说了吧。不管什么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今后一直都是革命的,要准备自己走向反面。”
  我说:“不至于吧。”我知道他在知青点班子落选之后相当消沉,但一直不知怎么劝慰他。
  国明对我的回答显然感到不满意,冷冷地说:“光嘴上讲革命有什么用?要看实际呀。”
  可是,实际又是什么呢?我只是感到肚子又饿了。
  节食已经一个星期了。
  我们从来没想到下乡种粮的人也要定量吃粮。
  老乡一个月定60斤,知青一个月定40斤,可是干这么累的活,又在长身体,女知青一个月40斤基本够了,但男知青二十天就吃完了定量,每个月都要向食堂借粮20斤左右。老知青来了一年,稀里糊涂吃了一年,到新知青来后,把账一算,食堂亏了好几千斤粮。
  估计这不是一个知青点的问题,所以省里、地区、县里最近一个文接着一个文下发,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制度。
  知青点食堂只好张贴告示:本月起大家用完手中的粮票后,不得再借粮。
  施卫疆带头执行,尽管他个头大,一顿能吃8个馒头,但现在他每天早上两个馒头,中午两个馒头,晚上只喝一碗粥,再加两碗汤。
  食堂已经把馒头做的小得不能再小;里面还有大量的麸子,很黑很黏,粗糙难嚥。
  那汤本来就是酱油汤,知青把它称作“玻璃汤”,像玻璃一样的汤,里面还能有什么呢?
  我也跟着节食,早中饭只吃两只馒头,晚上喝粥。开始几天真饿得够呛,后来好像能忍受了。
  这个月,我拿到40斤粮票后,还了上个月借的10斤,每天控制在8两以内,估计应该可以撑得下去。
  很多男知青也和我们一样,开始节食。
  那天夜里,高朗出门解手,见老乡周大爷扛着锹,手里拎了一只大白鹅向江边走去。
  高朗悄悄跟在后面,看到周大爷把那只大白鹅埋在了江边的沙滩里。
  高朗兴奋地跑回知青点,压低嗓音告诉大家:“今晚好开荤了!”
  大家兴奋地竖起耳朵,听他讲刚才的发现。
  听完后倪智刚产生了疑问:“不会是病死的吧?能吃的话,周大爷怎么会扔呢?”
  疑问归疑问,只是下乡四个月了,还没有吃过一次肉,实在不甘心这肉就这么埋掉。
  蔡景行说:“只要烧透,什么都不怕,是肉就香。”
  大家实在顶不住肉的诱惑,一听这话,也不问就里,一起张罗着去江边把鹅偷偷地刨了出来。
  毕竟吃的是老乡扔掉的死鹅,知青怕被老乡知道后看不起,说城里人比乡下人还埋汰。摘毛、洗净、下锅……一切都干得十分秘密。
  一只用白水煮煮的病鹅,就成了我们下乡四个月后的第一次开荤。





    正文 22、以瓜代粮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28 本章字数:1355

晚间,我被食堂一阵吵闹声惊起。
  穿衣赶到食堂,原来是伙食长昊宇和吴茂财在争吵。
  昊宇气得全身颤抖,连嘴唇都在抖动,牙齿咬得咯咯地响;而吴茂财却在一边悠然自得。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好在一边劝昊宇不要生气。
  昊宇不听我的劝,径直到连部找正在开会的插队干部老孙。
  一会儿,老孙虎着脸来了,说:“真不像话,跑到连部又哭又闹,你们吵什么东西!”
  没人敢出声。他在小小的食堂里踱来踱去,停了好久又说:“以后知青的事不要找我!”
  吴茂财憋着气,拖长了音说:“是他哭了,我又没哭。”
  我和其他知青听了都觉得好笑,只见老孙背朝着我们,仰头对着门外的满天星星,也气得笑起来。
  我们已经节食第11天了。
  吴茂财不管食堂的规定,他吃完了当月的定量,依旧到食堂向伙食长昊宇借粮票。
  昊宇说:“本月起不再借粮。”
  吴茂财一气之下,伸手到发饭的小窗口里拿起两只馒头就走。
  昊宇从食堂里追出来,揪住吴茂财不让走。
  施卫疆在场看见,上前分开他们俩人,责令吴茂财把馒头放回去。
  吴茂财却把馒头往嘴里一塞,骂道:“管你屁事!你妈的!”
  施卫疆生气:“你骂人?”
  “骂你怎么样?你妈的!”
  “你再敢骂!”
  “你妈的!”
  气氛紧张,俩人之间眼看就要发生一场恶战。
  谁知,人高马大但弥陀心肠的施卫疆转身走了,剩下昊宇和吴茂财俩人大吵了一顿。
  插队干部老孙对着星星气了一会儿,来找施卫疆和我。
  他说:“这样饿下去不行,要想个法子。这样吧,从明天开始,食堂每顿都煮一些窝瓜,以瓜代粮。
  施卫疆没意见,说:“只要能打发肚子就行。”
  我说:“这样最好,但吴茂财这么骂人太不像话了,不能就这么算了。”
  施卫疆说:“没办法,吴茂财是和我一起来的老知青,大家离开父母到这儿,都不容易。我当知青的头,不能回骂,更不能打他。唉,以后只好自己带头再少吃些,把裤腰带勒勒紧,饿的感觉会好些的。”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发觉他明显地瘦了。
  其实,大多知青都瘦了一圈。
  说完话,我回到清真寺破烂的南厢房里。
  现在,这些知青最难受的不是劳动的累,不是住房的破,而是肚子的饿。
  “老孙跟你们说什么了?”倪智刚躺在大炕上,见我回来,问我。
  “明天开始,以瓜代粮,食堂每顿都会煮一些窝瓜。”
  大家一起叫起来:“窝瓜呀,那不是喂猪嘛――”
  在一片苦脸中,蔡景行问大家:“刚到那晚,吃的那碗大米饭和豆腐汤,你们还记得吗?”
  高朗也问大家:“还有前几天那只大白鹅,你们还记得吗?”
  大家再一次起哄:“别说了,一提起吃的事,晚上更要饿得睡不着了!”





    正文 23、过中秋节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7…5 19:20:28 本章字数:2029

秋。清晨,飘来一阵阵松脂和草土味,涨潮了。
  江突然宽了好多,翻滚的泡沫里夹杂着碎草、树皮、木片、残枝。
  庄稼汉们上工前,扛着一根长木杆来到江边,一头压在沙滩上,一头伸在江面上,拦住江上的漂流物。下工后,用铁丝耙一下子就可以捞起一大堆柴禾。
  傍晚,飘来一阵阵鱼腥味,落潮了。
  江突然窄了好多,不时有小鱼在碧绿的水面上,划一道银光,溅一朵水花。
  庄稼汉们下工后,拎着一盘挂着一串鱼钩的线绳来到江边,线尾钉进沙滩里,线头拴着铁坠子,捏在手里,甩几个大圈,然后挺直身子,扬起手臂,唰──!在暗红色的晚霞中,这黑色人影的手中飞出一个小黑点,连着一条细细的黑线,沉落在黑黝黝的江心里。
  睡一个好觉,明早准能收起半篮子小鱼。
  秋天的黑龙江,慷慨大方,不管涨潮还是落潮,都给准备越过漫长寒冬的乡亲们送来自己的奉献。
  早起放杆收鱼,傍晚捞柴甩线,几乎不费什么劲,家家户户后院的篱笆旁,就堆起了一垛垛柴禾;前院的柱杆上,就挂满了一串串小鱼。
  还有两天就是中秋节,知青们第一次领到了预支。
  预支是队上按社员的劳动出勤天数发的。新知青从4月15日到8月底,共138天,劳动50天以下的预支3元,劳动100天以下的预支5元,劳动100天以上的预支7元。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