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世界尽头-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身上确实有不少毛病。我当然会有我的性格和脾气,当我练不好的时候,我会对自己发火,或是摔拍子。这在所有教练看来,都如同犯了天大的错误一样。他们一定会用最严厉的语气或手段来阻止我,甚至气急败坏地指着我:“你给我下来,不准练了。”因为中国运动员是训练最刻苦,也最听教练话的,没有人敢这么做。可是对我这种性格的运动员来讲,我对他们说的这些根本就不屑。我只会觉得他们根本不了解我。因为,每当我发完脾气后,我都会练得更投入。我就是这种性格的运动员。
可惜,当时我已经在国家队待了八8年的时间,却没有一个人发现我有这样的特点和能力。
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摔了无数把拍子。我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摔掉这么多球拍。三天一把肯定是有的,练得不好的时候一堂课摔三把也很常见。但是汤导从来不会第一时间批评我,从来不会。他可能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就转过身去看其他队员的训练。
当我发脾气、摔拍子的时候,会有很多队友停下来看我,女队队友也会悄悄地议论我。而我是成年人,我会想办法让自己克制、冷静下来。所以,每次摔完拍子以后,我都会继续选择第二把球拍,回到场地。这时候我会告诉自己:我还要把它练好。等我重新投入训练后,汤导又会转过头来看我,继续把这剩下的40分钟甚至80分钟训练完成好。
等训练结束后,汤导会选择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跟我讲:“哎,你这个球拍已经是限量的了,全队为了你都已经停用这个型号的球拍了,都留着给你用。你再这样摔下去的话,可能赞助商也没有办法生产出这样的球拍给你了。”当时我就既不好意思,又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汤导的这一套,是我不得不服的地方。
汤导是过来人。他明白,运动员在巨大的压力下,会以一种旁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方式来释放。他看我摔这么多球拍,却特别平静。就好像这一幕也曾经发生在他身上过一样。但按照汤导的说法,“年纪大了,不堪一‘激’啊”!
一直到现在,汤导都是我最敬佩的教练之一。我很感谢他,他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来接手我这样一个队员。但是在2007年底,队伍决定让他来执教我的时候,他没有推辞。这意味着,他要为此承担超乎常人的压力。要知道,羽毛球最受关注的就是男子单打,这是毫无疑问的。很多人在把枪口瞄准林丹的同时,也会瞄准他背后的教练。所以我觉得,在汤导这样的年纪,还要他来承受根本不该他面对的一切,实在是出于师徒之间的恩情。
早几年汤导执教男双的时候,我也听说过一些趣事。比如冬天的北京天气寒冷,早上7点队员起床,没有人敢去吵醒睡梦中的汤导。直到一小时后,全队在公寓楼下集合乘大巴去训练馆,才会看到汤导手里拿着一盒牛奶,慢慢地下楼。
因为经常头疼,汤导常年戴一顶鸭舌帽。有时队员想偷懒,也辨不清汤导的目光到底在哪里。但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背后传来一声“××,不要偷懒啊”,叫人吓出一身冷汗。可再过一会儿又会发现,原来鸭舌帽下的汤导正在睡回笼觉。
从来到我身边的第一天起,汤导就几乎和我寸步不离。小到我平时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大到练技术甚至练身体,练完所有的项目,再到之后的放松运动,他都一直陪在我身边,好像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他总是很主动地慢条斯理地问我:“你感觉今天怎么样啊?”他很喜欢找我聊天,让我把当天的体会说出来。
我一度非常依赖他,要是哪天训练中汤导因为身体不舒服没能来,我就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从信任到依赖,这是我跟之前所有教练从来没有过的。
我身边有很多教练,他们可能半年都不会来训练馆看一次训练。但是到了赛场上他照样会给你很多意见,你要怎样怎样。这样我会很不满意,因为我觉得他对这项运动一点都不负责任,因为他不是每天跟着我,他甚至都没有资格跟我讲这些。是这些天天陪着我的教练,他们才更有资格发言。至少他对这项运动的现状更了解,我佩服的是这样的教练。而有些教练都忘了社会在进步,这项运动也在随着世界的改变而进步。他不可能永远靠经验制胜,因为每一场比赛都是不一样的。
在还是运动员时,汤导就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执教中他经常会有他不同的看法和自己独有的体会。他的经历要比其他教练丰富很多。悉尼奥运会上,他凭借对印尼天王叶诚万的了解,帮助吉新鹏制定有效的战术,让他以“黑马”姿态一举夺冠。他也可以只用两年时间,将中国男双“点石成金”。最重要的,他是真正热爱这项运动的人。
汤导没有太多爱好,他不喜欢喝酒、唱歌、出去玩。有时间他宁可自己在房间里看电影、听音乐、摆弄他的音响。汤导有一套雅马哈音响,他最经典的形象,就是坐在客厅沙发上独自对着电视欣赏大片,把音量调大,任房间里“地动山摇”。他有一颗年轻奔放的心。
除此之外,他把时间都花在研究对手、看录像或是考虑下一阶段要给队员练什么上。对待事业,汤导非常非常用心。我敢说,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教练能够和他相比,一个都没有。羽毛球就是他最大的爱好,他甚至很少跟我们提到他的儿女、家人,除非我们主动聊起。他跟你谈论的,几乎全都是羽毛球。说他是个“球痴”,一点也不为过。
我非常尊敬他,也是因为对一个年近古稀的人来说,这样不顾一切地继续为这项运动、为林丹、为中国男单牺牲自己的时间,用心投入,无法不让人动容。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的那一刻,我像孩子一样地扑进他的怀里。因为,真正把我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的,只有汤导。
汤导身体一直不太好,身边常备着各种药物。球馆里经常开着空调,汤导怕冷,会头痛。所以后来很多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我都说对这样的教练,不能苛求他太多。他已经奉献出自己太多的时间,甚至是在拿生命为这项运动、为中国队付出。不能每次集训,都对他要求那么多。好像他的回归,就一定要帮助林丹去获得更多的冠军。我不想成为他的负担,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
而我能为汤导做的,无非是集训的时候帮他去超市买他喜欢的矿泉水,送一箱到他房间。听说奇异果有助于睡眠后,我也买来让汤导试一试。从2007年至今,虽然每年他都会短暂地离开,但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也一起取得了非常多令人骄傲的成绩。2011年,当他举家从福州搬去东莞,开始负责李永波羽毛球学校的训练后,作为他的学生,我也为他感到高兴。人生中除了比赛,生活也很重要。我希望伦敦奥运会后,汤导可以过他自己的生活。他在东莞的家我也去参观过,有阳光、有植物、非常棒,很适合他。
第二十八章 我的兄弟小鲍
有一个人,我们两个就像两条相交的波谱线,时近时远,时亲时疏,但无论彼此未来的方向在哪里,都在对方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里留下过无法磨灭的印记。这个不可取代的人,就是我的兄弟鲍春来。
我们因羽毛球而相识,也一度因羽毛球而疏远。只有当我们之间不再只有比分、胜负后,才能回到当初最纯真的年代。我相信,它还是存在的,体育不该只有残酷。[·]
鲍春来比我大八8个月,但我们都叫他“小鲍”。15岁的林丹在八一队因为训练中发脾气摔拍子而受到停训20天的处罚,而身在长沙的鲍春来在湖南队是最听教练话的孩子,悟性最高、进步最快,最得教练赏识。
我们同一天到国家队报到,我们这一批里,到最后就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我们一起战斗过,拿到了我们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04年的汤姆斯杯。我们也曾无数次隔网而立。有人说,鲍春来生在林丹的这个时代是个悲剧。我不喜欢甚至厌恶别人这样形容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表达,受伤害最大的是鲍春来。我始终觉得,我们俩都是中国队培养出来的,我们的枪口是一致对外的,而不是互相瞄准站在彼此身边的这一个。
很奇怪的是,到现在想起小鲍,首先浮现在我眼前的是我们小时候打一些类似天王挑战赛这样的比赛。比赛结束后,我们会用拿到的一点小奖金去吃麦当劳、肯德基,或者一起过星期天。
2000年,两个未满18岁的毛头小伙分别从福州和长沙来到北京。那一年,小鲍就已经是世青赛男单冠军了。有人觉得,鲍春来就是当年的赵剑华,左手、个子高、技术好。当时队里的很多教练都希望以他为重点来培养。可是谁能说,人一生下来就天生要被重点培养呢?我很平凡,但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在一点一点地证明自己。
教练对小鲍的偏爱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像两棵大树一样,互相鼓励、彼此扶持地一起成长。
有段时间,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从进入国家一队开始,我们俩每次出去比赛都是住同一个房间。有时候去欧洲比赛,一些酒店的条件并不是特别好。欧洲的酒店房间都不算大,只有一张大床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候,我们俩就会睡在一起。
年轻人精力超好,我们通常都会睡得很晚,躺在一张床上聊天,什么都聊。聊得开心了,还会一起唱歌。那种默契就是,你前言不搭后语,但对方居然都懂。然后聊着聊着,也不知道几点了,房间里突然沉默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就知道那是另一个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手机闹钟响了以后,我们必定是谁也不会主动把闹铃关掉。总是等到铃声停下来之后,再接着睡。其实我们俩当时都醒了,但没有一个人去管它,都在装睡。
那时候还没谢杏芳什么事,我和小鲍常会一起逛街。之所以常常是我们俩结伴,最主要的一点是,我们的饭量都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