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

第50章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第50章

小说: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奸杀。高岳不服,高洋就派高归彦把他毒死。高岳自不量力,跟皇帝共有一个女人,下场悲惨是咎由自取。
  娼妓薛嫔妃的下场更惨,某次她正与高洋快活嬉戏,高洋也不知哪根筋出了异常,忽然想起她与高岳的旧事,笑容顿消,挥刀就将爱妃的脑袋砍了下来,揣在怀里,出门宴请群臣饮酒。酒席间相饮正欢,高洋忽然从怀里掏出薛嫔妃的人头,扔在酒案上赏看,接着又命人砍下她的大腿,放在面前当琵琶弹唱,吓得满座文武官员大惊失色,目瞪口呆。唱着唱着,高洋忽又满脸泪痕,对着人头唱汉朝李延年的歌:“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下令将美人厚葬,自己大哭相随。
  高洋对待同族权贵都如此狠毒,对待其他的大臣,那更是不在话下。杜弼就是其中一例。
  杜弼以前很受高欢器重,在汉人大臣中的威望很高,因此话语权也大。高洋受禅的时候,他是阻止了的(参见《侯景之乱》)。高洋称帝后,杜弼也不收敛,以直谏出名。有一回高洋向大臣咨询治国策略,问杜弼:“治理国家要用什么样的人呢?”杜弼不假思索地回答:“鲜卑人驾车骑马不错,但是治国还得用中原的汉人。”
  杜弼实在托大,这样的话语简直是在公然歧视鲜卑人,即便高洋放过他,下面的鲜卑贵族也不会对他善罢甘休。高洋当时没有发作,后来喝醉了酒,就随便罗织了一堆罪名,派人到杜弼就职的胶州把他斩首。
  杜弼被杀,也与高德政老在高洋身边揭他的短有关系。高德政是高洋的近臣,一向很受宠信,却也逃脱不了与杜弼相同的命运。高德政被杀的主因跟杜弼一样,都是因为进谏。
  高德政仗着跟高洋的关系不错,曾再三向他劝谏,高洋因此对高德政感到反感,跟左右说:“高德政这个人总是一副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样子。”
  高德政听说后,便称病不出,躲到佛寺里修身养性。一向妒忌高德政的杨愔乘机进言,说:“高德政是装病,陛下如若不信,现在给他个冀州刺史做,他的病就全好了。”高洋于是下诏授职,高德政果然接了诏书就准备动身。
  高洋气坏了,他把高德政召来,说:“听说你病了,我给你针灸治疗。”说着拔刀便刺,又命武士砍掉他的脚趾,最后还是处死了他。从此,高洋朝中更无大臣敢于直言进谏了。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天上出现了日食。古人迷信,认为天象与人事是紧密联系的,君主遇到天象的变化,通常要做的是检讨自身,除旧布新,喜欢做秀的还会下个罪己诏什么的。
  高洋不然,他没有检讨自己,而是借此话题问东魏的宗室彭城公元韶:“为什么汉光武帝能够中兴天下呢?”
  元韶也不知是智商不够,还是一时脑袋发晕,给出了一个致命的答案。他说:“那是因为王莽没有把刘氏宗族斩尽杀绝。”
  高洋“哦”了一声,当即翻脸,颁布诏书,把包括元韶在内的东魏宗室近亲四十四家全部下狱。元韶后悔莫及,在狱中绝食而死。凡是王室贵胄的元氏族裔,不论男女老少,一律处死,连婴儿也未能幸免。接下来,高洋又准备对东魏的远亲宗室下手。
  北齐境内姓元的宗族都害怕了,大家商量怎么保命。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小县令说:“眼下的唯一办法,是请求皇帝准许我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可以抛弃祖宗的姓氏,改用他人的姓氏呢?堂堂大丈夫,宁可玉碎,也不能瓦全!”元景安为了保全性命,悄悄把元景皓的话向高洋做了报告。高洋诛杀了元景皓,元景安则因告密有功,被高洋赐高姓,不仅没死,还升了官。(中华民族的宗族观念,自古根深蒂固,这也形成了我们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姓氏文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成语,就出自元景皓的故事,它正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高洋统治的末年,杀人的疯狂已达到了极致。假若我们将这种疯狂的行为完全“归功于”高洋的心理变态(诚然,高洋特殊的性格与心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大错特错了。
  北齐是在东魏基础上建立的国家。高欢凭着个人能力与威望建立东魏,依靠的是以怀朔镇为主的六镇鲜卑军人,而在东魏-北齐所处的关东地区,山东豪强(即“赵魏豪强”)才是真正的“地头蛇”。根据北齐时期的《关东风俗传》记载,当时的关东门阀很嚣张,所谓“种类不同,心意亦异,若遇间隙,先为乱阶”。他们虽然暂时屈从于鲜卑人的强大武力,却是同床异梦,对政权稳定构成了很大威胁。
  国内存在不同族群的情况,西魏-北周也有,就掌握军权与政权的六镇勋贵看,周、齐的条件差不多,武川军人的建国之路并不见得比怀朔军人要顺利。但是北周占的地盘好,关中地区向来胡汉混杂(崔浩时代就很明显了),鲜卑、汉人之外,还有氐、羌、月氏等多个族群,各族融合由来已久。当地汉人不论士庶,并不很强调自己的族群本位主义,只要利益共享,他们就乐于与“外来户”积极建立新的共同体。
  条件不同,结果也就迥异:西魏-北周统治者能够轻而易举地扎根关中,并建立起强大的关陇集团;东魏-北齐则从高欢起历经三代,到高洋末期仍然不能解决鲜卑军人与汉人豪强之间的严重矛盾。
  三代之中,高欢的手段相对高明,他试图建立一套捆绑式的政治结构。首先,他借助自己的地缘背景,捆绑了六镇余部;其次,他利用自己渤海蓨人的血缘背景,捆绑了关东门阀;最后,高欢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捆绑了东魏王室。三种政治基础捆绑而成,却很不稳定,就像一对拉郎配式的夫妻一样,即便入了洞房,也没有情感上的交流与认可,完全是霸王硬上弓。
  而高洋所面临的困难就更大了,他是高欢诸子中最不受宠、最不被看好的,连亲生母亲娄太后也不喜欢他。他的即位对于鲜卑集团来说只是在别无合适选择的情况下的被动认可。
  高洋争取不到鲜卑人的政治支持,就得求助于汉人的帮助,杨愔、魏收等汉臣于是受到了重用。尽管如此,汉族世家门阀还是把他看做鲜卑军人的首领,对他没有认同感,他们之所以依附于高洋,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好同鲜卑人的势力对抗下去。
  如此一来,高洋的种种举措,不就容易理解了吗?他以维护六镇鲜卑勋贵权益为由,打击关东的汉族门阀;又转过来镇压六镇军人的势力,并支持汉人主导规模不大的改革(例如制定《齐律》),从而安抚汉族门阀;此外,他又消灭元氏为代表的旧鲜卑门阀,以防止未来的隐患。
  只不过,高洋的手段实在太血腥、太残忍了,不停的杀戮在表面上压制了矛盾,实际上使得矛盾越来越大,积重难反。北齐帝国在他统治时期的繁荣富强,仅只是暂时的假象而已。

六、叔夺侄位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北齐的开创者、“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文宣帝高洋,在尝试了一切前人做过和没有做过的事情后,由于饮酒过度引发脏器功能衰竭,死掉了,此时他刚过而立,三十一岁。
  这位“疯”皇帝留下了一个成绩多多,问题也多多的国家,对于北齐人民而言,他的死是幸,还是不幸?乃是一连串让人头疼的难题中的一个。
  一连串难题之中,最重要也最令人关心的,是封建王朝的那个经典问题:谁来继承皇位?
  问题粗看起来没什么悬念,高洋的嫡长子、十五岁高殷在他称帝时就被立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者。
  可是,高洋却在临死时说了两句耐人寻味的话。第一句是对皇后李祖娥说的:“人生死不足惜,只可怜正道(高殷字正道)这孩子年纪太小,恐怕有人要夺了他的位子啊。”第二句是对六弟常山王高演说的:“你要夺位子,那就夺吧,只求你不要伤害我的儿子。”
  从这两句话我们足可以看出,高洋不喝酒头脑清醒的时候,政治判断力是非常准确的。高洋很清楚,北齐帝国的游戏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违规。违规有了一次,就难免第二次,而头一个违规的人,正是他自己。
  高欢封高澄为世子,基本上是沿袭了北魏嫡长子继位的传统。高澄二十九岁遇刺身亡,造成了一个意外的局面,他没有任何法理上的继承人——世子。以立嫡长的规矩,继承权应当落到高澄的嫡长子,也就是正室元妃所生的高孝琬的身上。高洋凭借手中的军政大权继位,本身违背了传位的正统性。当然,高洋有一套说辞:高孝琬并非真正的世子,年纪又太小(没有成年),而他自己也是高欢的嫡子(嫡次子),具备继承权,这叫“兄终弟及”。但是,既然你高洋可以“兄终弟及”,那么你的其他弟弟也同样有资格做皇帝了,你想把皇位平稳地传给自己的儿子,可没那么容易。出于这种顾忌,高洋在位期间就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弟弟:三弟高浚与七弟高涣。
  高浚和高涣的死因,与高洋所杀的那些大臣类似。高浚常劝高洋少酗酒、少淫乱,便被不耐烦的高洋抓了起来。高涣天资英武、风度超群,遭到高洋的嫉恨。民间算命的术士声称:“亡高者黑衣”,高洋一想,天下最黑的东西就是漆了,漆、七两字古时相通,他深信排行第七的高涣是祸端,就把他也抓来,和高浚一起锁进铁笼,关进地牢里,吃饭排泄全在一处(“黑衣”的真意,指的是以黑色为戎装的北周宇文氏,高洋防了半天,防错了方向,就好比秦始皇因为“亡秦者胡”讨伐匈奴,唐太宗因为“代唐者武氏”杀李君羡一般荒谬)。
  过了一年,高洋去看望两个弟弟,心念骨肉亲情,忽然后悔,想要赦免。九弟长广王高湛与高浚不和,插话说:“猛兽岂能出洞!”高洋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