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血战-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咋回事儿?咋回事儿?”总是慢吞吞的许老蔫直了直始终佝偻着的身子,挑起一双睡不醒的眼睛,好奇地问道。
“咋的了?你猜。”孙大明故意卖了个关子。
“你个臭明白,你就欺负我脑子慢。”许老蔫气哼哼地回击道。
“干啥都慢。我就纳闷了,弟妹是咋将就你的?”孙大明白夸张地指着许老蔫说。
“哼,她还没我快呢。”许老蔫咧咧嘴说。
老宋头推开饭碗,用右手的小手指甲剔着牙花子说:“大明白,你就别逗老蔫了,快说快说。”
“中,”孙大明白一本正经地说,“老蔫,小鬼子是不是都叫龟啥龟啥的?”
“嗯哪。”许老蔫认真地点点头说。
“龟是啥玩意儿?”孙大明白继续问道。
“这有啥问的?龟就是王八呗!”许老蔫认真地答道。
“行啊,老蔫儿!”孙大明白一拍大腿道,“连这个都知道!那我再问你,王八都得意啥呀?”
“水呗。江里河里,水沟子里啥的,哪儿有水,哪儿就有王八!”许老蔫抹了一把鼻涕,很肯定地回答道。
孙大明白拍着许老蔫的肩膀,咂咂嘴,煞有介事地说:“你连王八得意啥也知道?服了,我今天彻底服了,往后谁要再说你笨,我就跟谁玩命。”
许老蔫哼了一声,扬起手要打孙大明白。
“你个臭大明白,又逗我。”
“没有没有,我咋能逗你呢?”孙大明白说,“这‘落套雨’,就是给小鬼子送终的。”
“噢,是这话!”二先生重重地点点头。
“着啊!”老宋头“啪”地一拍大腿表现赞同。
许老蔫则很迟重地“嗯哪”了一声。就连在犄角里的王瘸子也很解气地骂了一句“操他妈的小鬼子!”
这时,外面传来一连串的炸雷,摧枯拉朽,墙倒风摧,仿佛天崩地裂了一般。
“看来,这天真的是要变了!”
孙大明白眼睛放着亮光,一只胳膊支着桌子,探着脑袋环顾了一下问道:“整两口庆祝庆祝?”
“我看中!”老宋头毫不犹豫地点头表示赞同。
许老蔫脸泛喜色,指着孙大明白一连说了几个“好”。
孙大明白“啪”地一拍桌子,高声叫道:“小嫂子,上酒上菜。”
王瘸子“腾”地一下跳下地来,凑到桌前,爽快地一拍胸脯道:“酒钱算我的!”
第二章 落套雨预示末日 龙翔城再染腥风(二)
公元1945年8月8日,是中国人认为吉祥的“双”日子,而这个日子也注定要铭刻在了人类发展的里程碑上。因为这一天,苏联政府向日本政府宣战了,由法西斯发起的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走到尽头。
苏联对日本宣战之事,是美英苏三国最高领导人,早在1945年初的雅尔塔共同议定的。
雅尔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岸,背山面海气候宜人,是黑海的一个港口,以盛产葡萄和葡萄酒闻名。雅尔塔据称始建于公元12世纪,却并非广为人知,而仅仅是由于1945年初在这里召开的一个会议而闻名天下。这个会议就是对二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雅尔塔会议。
这个会议的始作俑者,是那位“身残志坚”的利己主义者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导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本想坐收渔翁之利的美国不得不与日本人兵戎相见,被迫加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几年战争下来,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国,在人力物力上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了。时间进入到了1945年,尽管德国法西斯已经穷途末路,但日本法西斯仍然在太平洋战场上拼死抵抗,做最后的垂死挣扎。罗斯福认为,如果由没有苏联参与对日作战,而由美国单方面解决对日的决战,美国将付出100万人员伤亡。这对美国来讲是一个无法忍受的损失。因此,罗斯福希望苏联能够承担一些牺牲。
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自然不会轻言许诺,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斯大林撅着他那撇倔强的小胡子,虎着脸明确地告诉罗斯福,只有苏联提出的条件得到完全满足后,才可能考虑出兵参与对日作战问题。
1945年2月4日11日,苏美英三国领袖聚首克里米亚半岛,边吹着黑海并不温暖的海风,边商讨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寻求各自的利益。经过激烈服讨价还价之后,三方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协定》。
在这个协定中,美英领导人同意满足斯大林的条件,即外蒙古保持现状;恢复俄国1904年以前的所享权益,即库页岛归还苏联,大连港国际化,苏联有优先权;苏联恢复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由中苏共管,苏联承认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在此基础上,最后敲定了苏联出兵的时间,即“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
1945年7月26日晚9时20分,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英国首相丘吉尔共同签署发布了《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正式督促日本投降,但遭到日方断然拒绝。8月6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正式向中国东北出兵。
出兵中国东北,与号称精锐的日本关东军作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有付出巨大牺牲的准备。
为了确保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出兵前,苏联就加紧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斯大林任命战功卓著的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为远东苏军总司令,调动了11个合成集团军两个战役集群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军集团和3个防空军集团4个独立航空兵军,超过150万的总兵力,由华西列夫斯基统一指挥。此外,还配备了2。6万多门火炮,5000多辆坦克,300多架飞机。同时,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地区舰队也参与作战。
公元1945年8月9日黎明时分,是一个被永载史册的伟大时刻。
这个黎明前的深夜,黑得异常;大雨,势如倾盆。
突然,一片闪电乍现,就像是无数只巨手,奋力撕碎了黑暗的夜空。紧接着,阵阵霹雳连串地炸响。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闪电和霹雳下,黑龙江咆哮激荡,犹如一条暴虐的狂龙般掀起滔天的激浪。狂风裹挟着骤雨,就像无数把刀剑切割着天地,仿佛即将倾覆整个世界。
就在这风狂雨骤的时刻,一百五十万苏联红军吹响了进军中国东北的号角,分三路大军挺进,向盘踞在那里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作为攻击主力,由麦列茨科夫元帅指挥的包括红旗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三十五集团军机械化第十军空军第九集团军在内的共计60万人的第一方面军,牡丹江地区发起攻击,进而攻占哈尔滨长春。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包括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第三十九集团军第十七集团军第五十三集团军第三十六集团军苏蒙混和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空军第十二集团军在内的共计60万人,穿过浩瀚的草原沙漠,翻越连绵的大兴安岭,一路以长春沈阳为攻击方向,另一路向长城以北推进,直逼张家口多伦一线。由普尔卡耶夫大将的指挥的包括第十五集团军红旗第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空军第十集团军一个内河舰队在内的共计30万人的第二方面军,沿黑龙江向哈尔滨方向攻击。
这路大军,在飞机舰艇的掩护下,势不可挡,排山倒海般地强渡黑龙江,没费吹灰之力,就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把嵌有镰刀斧头的苏联红旗,插上了黑龙江右岸的第一座中国城市龙翔县的城头。
第三章 落套雨预示末日 龙翔城再染腥风(三)
发源于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和克鲁伦河的两股水系,一路披荆斩棘,激流跌宕,奔至到中国境内的漠河西部洛古河村汇合成一脉后,有了正式的中国名称,叫黑龙江。黑龙江浩浩荡荡地流向东方,在小兴安岭南麓折向东北,像一条玉带在中国的东部蜿蜒缠绕。就在这蜿蜒缠绕之中,在黑龙江的南岸,有一座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城龙翔。这里曾经孕育了中国北方古老民族之一的肃慎族。同时,这里也是满族鄂伦春族等先祖的聚居地。20世纪初叶,这里正式设官施治,不久晋升为一等县。“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开始了对龙翔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占领,同时把龙翔变成了一座对抗苏联的桥头堡。
这一切,终于随着那一夜的狂风暴雨和枪炮的炸响而终结,古城龙翔,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从早晨起,一阵阵清凉的东南风吹来,把笼罩在空中的阴云撕扯得七零八落,迫使粘连的“涝套雨”淫威散尽,没了脾气,龙翔终于雨过天晴,艳阳高悬。
这是半个多月以来,龙翔的第一个晴天。
好天气一扫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郁,人们纷纷走出屋门,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议论着几天前那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拂晓。
“老毛子那炮弹,就跟蝗虫似的满天飞,”一个人咂着嘴,就像亲眼看到的一样,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可不,没觉咋的,老毛子就过了黑龙江。一眨眼的工夫,满大街都是大鼻子。”另一个人补充道。
“老毛子真蝎虎,”又有一个人叹服地说,“三下五除二,小鬼子和国兵就尿裤子了,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就走人们放松着身心,尽享着这难得的晴天丽日的时刻,一支马队,正沿着龙翔城北的官道,旋风般地向龙翔城扑来。
八月,正是庄稼黄熟的季节。在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密匝匝的玉米小麦和大豆。秋风过处,庄稼随风起舞,涌动着层层的绿浪,飘散出阵阵清香。
马是清一色的东洋快马,而骑马的人却形态不一,五花八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