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稠密和政治上最重要的地区广为人知,是值得一试的。清廷议和在三方面
鼓舞了郑成功北伐的雄心:使他得以增加粮食储备;在清廷能够对他的不妥
协进行报复之前,使他得以增强他对浙江和南直隶进行先发制人的袭击的威
力;使他更加急于显示他的杰出才能并使清廷对拒绝他的条件感到后悔。总
之,在议和失败后,双方都急于一决雌雄。
1655 年 1 月,清帝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征讨郑成功。
从仲夏至秋,郑成功拆除了大陆上邻近厦门的大多数城市和据点的城墙,连
厦门本身也撤空了。同时,清廷颁布了第一道海禁命令。这样,就划出一条
战争地带,增加了对附近人民或在海上工作的人的损害。济度于 1655 年 10
月到达福建,他的军队由于长途行军而疲惫不堪。直到 1656 年 5 月 9 日,他
才能对金门岛发动一次进攻。随后的战斗被飓风打断,结果清军舰队全被摧
毁。这证实了郑成功的看法,即清廷占领并守住福建的代价将高到它承受不
起。
在海上失败后,清廷转而采取更有效的办法。扩大了沿海地区与敌人进
行贸易的禁令,同时对投降的“海贼”实行特赦和其他引诱。这些政策取得
成果,郑成功的一个将领降清,并交出海澄的军火库。这个据点的丧失,可
能迫使郑成功提前开始他的北伐的第一个阶段。
实际上,北伐不是一个单一的行动,而是一系列中间有间断的行动,形
成四个阶段:舟山和福建东北部,1655 年 11 月至 1657 年 4 月;浙江台州,
1657 年 9 月至 11 月;浙江东南沿海,1658 年 6 月至 1659 年 6 月;长江下游
地区,1659 年 6 月至 9 月。②
为了建立一个在战略上更适合的基地,郑成功在 1656 年秋占领了闽江的
闽安城。他从这里对福州的邻近地区发动进攻并向北推进到三沙湾周围的地
区。在那里,他于 1657 年 2 月歼灭了一支八旗兵有生力量并杀死三个著名的
清军将领。这些轻易获得的成功增强了郑成功认为清军不是对手的看法。
1655 年 8 月,郑成功派他的一个福建水师将领随同张名振远征敌人的“心
腹之地”——即进攻清军在浙江和南直隶的海岸设施。但由于天气不好,这
次出征只到舟山为止,张名振于 1656 年 1 月在那里死去。①此外,那年清军
再克舟山时,另外两个重要的义师将领被杀,第三个投降。这样,到 1657
年秋,就再没有前鲁王的水师将领来引导郑成功进入杭州湾以北和以东他所
② 黎光明:《明末清初之四川》'323',《东方杂志》,31,1(1934 年 1 月),第 171—181 页。
① 见下《郑成功的崛起》。
不熟悉的水域了。因此,尽管郑成功在扩大他在福建的作战基地方面获得成
功,他还是回到厦门,从而结束了他的北伐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时间最短。1655 年夏末在福建为搜集给养进行袭击之后,郑成
功直接扬帆北上,进入浙江的灵江口。他于 10 月初轻易攻下台州。但这时闽
安为清军所袭。郑成功迅即回救,但为时已晚;11 月,他再度回到厦门,遣
散了远征军,准备过冬。第二年春天,他开始一个新的训练计划,第一次创
立了著名的“铁人”军——披铠的壮士。
1658 年 6 月中旬,郑成功再度进入浙江。温州被围困了一些时日,但在
搜集了足够的给养之后,郑成功即把舰队带往舟山,这时的舟山已被清军撤
退一空。当他北去长江口的崇明岛时,他的舰队中途停在羊山岛,在这里遇
上猛烈的台风,损失惨重。仅在一只船上,就有 230 名郑氏亲属和家人牺牲。
战士的士气十分低落,舰队的残余部分回到浙江东南沿海休整。1658 年 12
月,郑成功占据温州附近的瓯江口,把军队分散到沿岸的管辖地过冬。尽管
郑成功这时处境不好,但清军未能将他逐出温州地区,使他能够驻在那里直
到 1659 年 6 月。
然后,郑成功开始了他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的北伐。他首先在宁
波取得物资,并使附近定海的清水师失去战斗力。7 月 7 日,他的舰队到达
崇明岛南面的沙岸。他让舰队把守长江宽阔的外口,在这个月剩下的时间里,
对附近的乡村进行有限的但必要的劫掠。
郑成功通常对他的谋略守口如瓶,因此,他对这次出征长江毫无掩饰之
意是值得注意的。从 1653 年起,他的水师就在他的命令下骚扰长江口,从
1655 年起,他不只一次直截了当地告诉清廷,他想进攻南京地区。现在,他
在沿江而上之前拖延了 21 天,随后又采取了较慢的行动方针,似乎不在乎给
清军以结集防御力量的时间。
这样做的原因,大概是郑成功太自信了。他想进行一场尽可能的大规模
战斗,这样,他的胜利将在汉族人民和满族领导层中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
他在前几次征战中也都坚持这一战略;但将它用于江南时,由于过分自恃而
遭到失败。首先,清廷在别处的控制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已经崩溃,而南京
在任何情况下都驻有重兵,不像沿海的州县。此外,近几年来张名振和其他
人一再威胁长江三角洲地带,使清军有了经验,促使他们采取特别的措施阻
止敌船通过镇江。郑成功来得太晚,如在一年以前,当清军的主要力量在西
南各省作战时,他可能获得成功。但当他在 1659 年夏天到达时,这些远征军
的大部分正陆续回到南京。
然而郑成功拥有重要的军事手段以及广为传播的名声。他的兵力强大—
—约 2000 只大小船只,运载约 200000 名训练有素的战士——他的军官富有
经验,如果对生疏的长江地区略感不安,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在这次
战役中郑成功依靠一个对长江具有宝贵经验的人,一个一心一意献身明朝中
兴的人。张煌言在监国鲁王和永历两个朝廷都担任兵部尚书之职。自从 1646
年浙江和福建沦陷后,他就积极参加进沿海的抗清运动,他曾长期担任张名
振的助手。①
因此,当郑成功终于进军长江时,张煌言率所部先行。他的英勇行动,
使郑成功能在 1659 年 8 月 4 日占领瓜洲。然后张煌言带领一支水军沿江而
① 朱希祖;《永历大狱十八先生史料评》'101',《国学季刊》,2,2(1929 年 12 月),第 237—259 页。
上,郑成功则进攻镇江,这座城市在 8 月 10 日投降。接着他围南京,他的大
军于 14 天后即 8 月 24 日到达。
郑成功把他的军队驻扎在南京城外西北角,不去阻止清军增援部队进入
城内。虽然有惊人之多的地方派代表向郑成功和张煌言表示拥护,①但既无一
个现成的政治计划又无一批行政官员去对这种表示作出任何有组织的回答。
张煌言深信地方父老同仇敌忾的精神能够改变事件的进程,而郑成功只寄希
望于他的战士和赢得胜利,这使张煌言十分惊愕。
郑成功的战略是等待敌人完全作好准备,然后给他们彻底一击。这明显
地把主动权交给了对方,同时使郑成功的军队松弛下来。结果郑成功中了敌
人的计谋,被优势的清骑兵和步兵击败。9 月 8 日清军开始进攻,接着在第
二天发生激烈战斗,郑成功失去几个他最得力的将领。他的军队伤亡惨重。
幸好水师没有受到损伤,得以把郑成功和剩下的人运到镇江,然后去崇
明。张煌言被困在上游,被一支清水师所败。郑成功进攻崇明驻军,同时向
清廷提出新的和议。但他的军队士气太差,打得不好,而清廷拒绝了谈判。
因此,当张煌言从江南西南部经陆路拚死逃至浙江沿海时,郑成功从海路回
到厦门,时为 1659 年秋。
退到台湾
回到厦门不久,郑成功开始准备对付清军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当 1659
年 8 月,他侵入江南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清廷遣将军达素率领援军南下。当
达素于 1660 年 2 月到达福州时,郑成功召集他的仍然不算少的军队和水师保
卫他家乡的岛屿。但是,尽管他的兵力仍很强大,信心却因南京的失败而动
摇了。
6 月,达素从泉州和漳州发动对厦门和金门岛的进攻。像以前那样,清
舰队被击败,但这时郑成功没有理由庆祝胜利。因为清军的准备工作给他的
印象太深了,而他自己的战士的表现则不能使他满意。他还知道,清军此时
已在其他各战场取得胜利,因此能够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福建,进行不断
的进攻。的确,在 8 月和 9 月,清廷派靖南王耿继茂镇福建,并派难以对付
的安南将军洛託做他的助手。郑成功要在强敌的反复进攻下保住这块弹丸之
地,看来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 1661 年春初,郑成功要他的将领接受一个早先被否决了的建
议:把郑氏的主要基地移到台湾。有人反对说,台湾远在海中,是一个疾病
流行的蛮荒之地。但郑成功之意已决,因为他需要一片比从前更大和更安全
的领土,这片领土仍然要靠近东亚的贸易路线。也许他这时轻信地回想起关
于台湾是如何富饶的夸张描绘,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中国雇员告诉他
的。
从 1624 年起,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他们称为福摩萨)的西南海岸保
持一个贸易殖民地。他们同郑芝龙的关系一直不好,但同郑成功的关系更加
① 1659 年阴历头三个月的日期,不仅由于原始资料的错误,而且由于永历历与现在的清历之间的歧异而变
得复杂。由于闰月的插入不同,清历与南明的各种历在这里涉及的下列各年不一致:1648 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