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屠杀。孔有德利用明朝将领之间的一次普遍分裂和全州的一次兵变,在 11
月 27 日占领桂林。瞿式耜和一个忠心的助手一起被执,拒绝投降,遂于下年
1 月被杀。12 月 2 日,正当清军准备进入肇庆时,永历皇帝一行在仓皇逃往
梧州的路上被抢劫,皇帝差一点被打算投降的明军所执。在西南 250 英里的
南宁,重新组成一个缩小了许多的朝廷,进入它历史上的个新阶段。
① 王葆心:《蕲黄四十八砦纪事》'552'(19 世纪后期;1906 重印;1966 年台北重印),1。
监国鲁王的海上政权,1646—1652 年
监国鲁王在海上漂泊的复杂情况,在时间和距离上可与永历朝廷在陆上
的颠沛流离相比。但是,与永历皇帝和他的朝廷对照,监国鲁王,一个快 30
岁的人,始终如一地表示,为了他的支持者和明朝,愿意拿他自己和他的家
庭去冒千难万险;他的政权,尽管从官员人数和版图上说都是最小的,却始
终博得它的拥护者的最高度的忠诚。这一政权虽未受到思想或党派分歧的折
磨,但也确实同样表现出削弱每一个南明政权的努力的互相倾轧。
明朝在失去沿海省份后重建据点
1646 年的夏天和秋天,虽有许多鲁王和隆武朝廷的官员逃进浙东和福建
的山中,但幸存者中最重要的人物却奔向海滨,寻求各陆师和水师将领的援
助。在浙江沿海,这些人中最强的是张名振和黄斌卿。在福建沿海,是溃散
的郑芝龙部下的将领。不过,沿海地区还有其他武装力量——众多的海盗组
织。实际上,许多明水师将领都是海盗出身,明朝在浙江和福建的政府垮台
后,他们相互间常常为争夺好水手、基地和给养而争斗。不可否认,有些是
忠于明朝的爱国志士;不过,支持朝廷的军阀之间的自相残杀,削弱了鲁王
政权的抗清努力。
这时最重要的军阀是黄斌卿。1645 年,当隆武皇帝命他在杭州湾地区配
合反攻行动时,他开始在浙江北部沿海的舟山岛上建立一个独立的基地。后
来,他只在对他有利的前提下与其他明水师将领合作。不久,他就以更爱跟
自己的同胞而不是跟清军打仗出了名,但由于他的战略位置,这种态度被容
忍了。
两件亲身经历的事似乎巩固了黄斌卿对基地的选择,即优先考虑海上基
地而不是大陆基地。第一件事,1647 年春,清松江总兵吴胜兆准备反正,黄
斌卿参加了从外面去支援的尝试。但是,支援的舰队被台风吹散,后来当它
到达长江口时,被清军防守部队歼灭了不少人。吴胜兆军队中的爱国志士拒
绝因此而放弃他们的计划,在 5 月 24 日企图举事,但没有成功。许多文武官
员在这次事件后被处死。②清当局于是决心制服湖“匪”、苏松军人中的叛逆
和沿海的忠于鲁王分子这个煽动叛乱的渊薮。
第二件事,黄斌卿被说服带领一支水师去宁波,那里的爱国志士计划起
义,把这个府从清的控制下夺过来。但密谋者被出卖,起义没有发生。接着
又有许多人被捕和处死。①在这两件事以后,黄斌卿再也不参与对大陆的进
攻。他甚至更不愿意让监国鲁王在舟山建立朝廷。
郑芝龙不能说服他家族中最重要的战斗成员跟他一起降清。在他被带往
北京后一个时期内,郑家在安平(靠近厦门)的老家没有受到清军的袭击。
这种大度当然是清廷策略的一部分。但是,清廷以为只要郑芝龙活着并对他
们有好感,他们就可以不用一兵一卒而得到郑家其他人的支持。因此,郑氏
② 廖汉臣:《郑芝龙考》'338',见《台湾文献》,10,4(1959 年 12 月),第 63—72 页和 11,3(1960
年 9 月),第 1—15 页。
① 《隆武遗事》,'365',附录(清初;1911 年—1912 年上海重印;1968 年台北影印),第 11—12 叶。
得以保持对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的控制,并在厦门和金门岛上建立基地。接替
郑芝龙的主要人选是他的弟弟郑鸿逵、他的族人郑彩和他 22 岁的儿子郑成
功。①郑成功象征性地奉隆武正朔,并在时机到来时改用永历年号;他从不承
认鲁王的监国地位。由于几乎没有自己的军队, 他开始积蓄进攻泉州和漳州
所必须的经验和他所需要的人员。
在拒绝承认监国鲁王上,郑成功是个别的。重新集合在鲁王旗帜下的人,
大约有一半属于从前的隆武朝廷,他们差不多全是从浙江、福建乘船来的,
此外,南直隶来的约占一半。现在在东南沿海形成的明朝抗清力量的党派之
分,不是先前鲁王派与隆武派对抗的继续,而是监国鲁王的新政权与变化中
的郑氏集团之间的党派之分,后者最后被郑成功控制。
郑彩比较矛盾。他似乎希望有机会仿效早先郑芝龙充当隆武皇帝的保护
者的角色,成为监国鲁王的下一个主宰者和供养者。1646 年 12 月,他驶船
到舟山地区,把鲁王接回厦门。郑彩与郑成功的对立,使后者更有理由不理
监国鲁王,但郑成功由于还无力对郑彩采取敌对行动,遂不作任何要把鲁王
从郑氏基地赶走的尝试。
福建阶段
1647 年从春到秋,支持鲁王的军队进攻漳州府(在福建最南边)和福州
府的清阵地,包括省治在内。进行这些进攻的,是郑彩与其他早先曾在鲁王
和隆武政权下任职的水师将领。到 9 月初,为了更直接地鼓舞对福州的进攻,
监国鲁王已从厦门岛北移至长垣岛。①从这时起到鲁王政权实际结束止,鲁王
军队活动在从福州向东北到浙江一带,郑成功的军队活动在从泉州向西南到
广东一带。这种划分不是正式商定的,而是情况使然。
11 月,监国鲁王开始在长垣岛重建一个正式朝廷,任命了许多大臣,他
们中有的来自前绍兴朝廷,有的来自前福州朝廷。两个阵营的官员在一起工
作得很融洽,当收复了福建东北部的几个地区时,精神都很振奋。福建山地
的义军对鲁王在沿海的进攻作出的反应也是令人鼓舞的。1647 年的秋冬两
季,福建中部山区到处都有明藩王和当地义军领导的暴动。第一次这样的暴
动甚至威胁到清军对他们的山区重镇浦城的控制。不久,福建中北部的几乎
每一个地区都起来反抗。尽管清军设法保住或夺回一些要害地点,但对这个
地区的征剿一直持续到 1651 年。
这次在福建对清军的挑战,并非一切都始终顺利。最带来损害的,是郑
彩与监国鲁王的某些其他支持者之间产生了不和。郑彩是个军人,他想把持
朝政的企图看来引起对他极大的不满。但除去这个问题,鲁王政权也缺乏足
够的人力与内地的义军联合行动。再有,在这里如同在别处一样,清军更擅
长陆战,在战术上比明军有更大的灵活性。
到 1648 年春,清军重新占领了几乎全部鲁王军队在福州府的据点。一年
① 在汉语中,志愿为事业而战称为“义”。在这里,“义”还增加了一层含义,即“义军”的领袖们与晚
明政治中的“清流派”有联系。
① 森正夫:《17 世纪福建宁化县黄通的抗租叛乱》'396',见《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史学系列,
20(1973 年),第 1—31 页;21(1974 年),第 13—25 页;25(1978 年),第 25—65 页。
后,福建东北部已经收复的地方重又丧失。这时候,郑彩失去了支持鲁王政
权的兴趣,回到厦门,希望与郑成功和解。监国鲁王留在海滨,直到张名振
再一次救了他。1649 年 7 月,张名振收复了海岸要塞健跳所,监国鲁王得以
在那里重建他的朝廷。
浙江阶段
鲁王朝廷从健跳所很容易与浙东南山区的各武装组织取得联系,他们是
从 1646 年清军侵入周围地区后就在那里坚持战斗的。他们包括爱国志士和投
机的地方豪绅。此外,与福建东北部毗连的温州府的各支义军也得到鲁王朝
廷的鼓励和帮助。监国鲁王现在有两个机会在浙江建立一个陆上基地,但都
没抓住。一方面是因为清军能够坚持住。另一方面是因为鲁王政权缺少人力;
而且,在新的执掌兵权者张名振和他的政治上的批评者之间,有相当大的摩
擦。
在四明山依山结寨抵抗清军的人中,最强大与最得人心的是王翊,他是
个倔强的战士,出身低微。他在 1648 年春被清军打败后,重新拉起队伍,当
鲁王朝廷到达健跳所时,他正处在他的力量的顶峰。但是,尽管他坚决反清,
却不愿对张名振丧失他的独立。在鲁王朝廷与各山寨之间没有达成协议。
到 1649 年秋,健跳所的供应严重短缺,事情很明显,监国鲁王的朝廷必
须放弃它在大陆上的立足点。张名振和他的部下这时与心怀不平的将领密谋
除掉黄斌卿,把舟山岛作为监国鲁王朝廷较安全的驻地。黄斌卿失败后,于
10 月 29 日在舟山自尽,鲁王朝廷于 11 月移至岛上。1649 年以后,鲁王政权
处于孤立状态,并采取守势;它最关心的是生存下去。
清廷的战略是建立一支胜任的水师,与此同时镇压钱塘江东西两岸山中
的明义军。除此之外,继续封锁与舟山的贸易,欢迎明军中的逃兵来归。1650
年 10 月,清军对四明山中的抵抗者发动一次有计划的进攻,有效地摧毁了王
翊的组织。1651 年 3 月,由于琐屑的然而激烈的争吵,一个被暗杀的明将领
的某些部下逃到清方,向敌人报告了舟山的情况。这样,到 1651 年秋,清军
怀着相当的信心准备进攻这个岛屿。
从 10 月 4 日到 15 日,清军成功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