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第123章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23章

小说: 剑桥中国明代史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在袁宏道的著作中尤其明显。在张居正以后,大部分官僚再次处于没有多
少事可做的状态。他们很少有机会通过行政机构的经历获得成就和声誉。
这样,虽然有些政府官员认真地担任他们的职务,其他的人通过了文官
考试,便以冷淡和不够关心的态度从事他们的职业。可是仍然热切地追求社
会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受迫害者的褒扬有其不平常的吸引力量。
和这种才能的浪费一道,存在没有投资的财富。出售珍品如象牙和犀牛
角的过高价格,以及铸造用具和埋在地下的贵金属(同时代的人常常报导的
一种现象)的总量,作为例子证明了资金可能被冻结而不能产生经济价值的
习俗。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便产生了一个过于讲究的、虚饰的时代,这可
以从有些学者在他们自己身上挥霍他们的财富的方式略窥一斑。在那个时
代,一锭珍贵的墨在价值上可能超过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一个富裕人
家庆贺生日可能延续 10 天,有从远方来的客人;简单的祝贺短文变成了冗长
的精巧的歌颂文章。同时,乡绅们让他们的轿子为随从所环绕;捐得官阶的
人在他们的住宅前竖立旗竿。换句话说,当社会不能引导它的成员面向目标
时,他们便转而面向身份地位。历史上的正直的知名之士被给予最高一等的
地位。这种名声,如果持续不替,不但比纪念有德之士而建立的石碑更长久,
而且保证这种荣誉能伴随一个家庭几代人之久。
皇帝的悲剧是他为东林运动提供了制度上的根据。如果没有关于继位的
事端和关于矿税使的争论,①党人持续他们几十年的斗争可能是有困难的。碰
巧,小问题和小事件纠缠进了关于继位问题的普遍争论的更大框架;继位问
题的争论由于与皇帝政策的可疑的和隐含的联系,在帝国的政治词藻中被叫
作关于“国本”的争论。下述表面上不足道、但对东林运动的历史却很紧要
的一些事例,能够说明问题。
1603 年,还在东林书院建立以前,楚王(年长的皇帝的族人,受封于楚
的王朝创建者的第六子的直系后代)被 30 个男亲属对他的继承权利提出异
议。他的合法性受到怀疑;甚至据说,被说成是他父亲的前一位王长期无性


① 关于更充分的说明,见罗兰?L。希金斯:《明代的海上劫掠和沿海防御,政府对沿海骚乱的反应,1523—1594
年》'202'(安阿伯,1981 年)。
 



交能力。尽管这事发生在这位父亲去世 32 年之后,并在批准这位王的爵位
25 年之后,署礼部尚书郭正域仍然请求公开查勘。想把这一案件的影响减少
到最低限度的首辅沈一贯,主张调查应秘密进行。正巧郭以前是太子的主要
讲官,他的同事们公认他是顺序地继承帝位的主要维护者。他还公开声言反
对派遣矿税中使。另一方面,沈一贯被认为是皇帝的一个工具。这个涉及楚
王合法性的案件就这样无意中导致了朝廷上所谓好人与恶势力的冲突。
在郭的坚持下,省的官员们进行了公开调查。证据大体上有利于楚王。
但是,郭再次请求皇帝让证据在最高级的朝廷官员中传阅,以便详细调查他
们的意见。这一请求被接受,37 个领导官僚提出了他们各自的意见。这些意
见不但彼此矛盾,而且有时包含了自相矛盾的和躲躲闪闪的陈述,透露出派
性的考虑妨害了他们对于在其他情况下应是一个技术性问题的思考。按照礼
部另一个侍郎(他在这期间受命接过了郭正域的职责)的建议行事的万历皇
帝这时赞同楚王的合法性,并宣告这个案件结束。
这事刚一发生,皇帝就因弹劾过多而不胜其扰。支持沈一贯的科道官员
们没有耽误时间。他们声称,郭正域为了报私怨,曾和一个不满的皇帝的族
人勾结。郭以控告首辅欺骗进行反击。沈一贯和另一个礼部侍郎据说曾压制
反对意见。郭更进一步,揭发说,当这个案子还悬而未决时,楚王的一个代
理人曾和他本人接洽,愿出 10000 两银子以换取有利的裁决,但他拒绝了。
他暗示,楚王很可能以高得多的代价取得了他的合法性。万历皇帝对这样的
争论很厌恶,对它们置若罔闻。当皇帝对这些弹章不作回答时,官僚们之间
的控告和反控告逐渐使整个朝廷卷入了这个案件。其中,户部尚书和国子监
祭酒因他们的意见有利于楚王的合法性而受到攻击。但是都御史和次辅支持
郭正域。划出了派系界线。
最后皇帝接受了郭的辞职,显然希望这样做可以结束这个案子。但是它
对皇帝继位问题的含意是所有人都清楚的,这个事件也没有就此结束。到这
位前礼部侍郎已整装离京时,北京的街头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小册子,有的被
投入一些高级官员的门内。这一印刷品宣告,一个废黜当今太子、以皇帝的
第三个儿子取代他的阴谋正在进行中。它接着说,如果这个阴谋成功,大约
有 12 个武官和文官将受到奖赏,他们的姓名列成了清单。然后它预言,最高
的功勋无疑属于像首辅沈一贯那样的人。
看到这一印刷品,皇帝被激怒了。厂卫逮捕了几个嫌疑犯,但嫌疑集中
于郭正域。一个给事中上疏皇帝,他把郭对楚王案件的处理和这一煽动性的
印刷品联系了起来。但是,郭的朋友们怀疑,他是遭到了沈一贯的党羽的陷
害。最后,两方的嫌疑都消除了。一个和官员集团没有关系的朝廷随从被定
了印刷小册子的罪,并被处死。但这个案件拖延了六个月,提醒每一个人,
有一个支持皇帝和首辅的党派,还有一个支持太子的党派。他们相互之间的
仇恨和猜疑是强烈的。最细小的偶发事件,不管怎样无足轻重或并不相干,
都可能在任何时候逐步升级为重大的对抗。
1603 至 1604 年的事件只和东林党人沾点边。在搜查神秘小册子的作者
时,有一个叫于玉立的人牵连进了这个案件。他的书信被发现为一个嫌疑犯
所持有。于玉立是刑部的外郎,随后被免除了行政机构中的职务。他后来在
京师和东林党人的一些组织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这些事件,不管它们显得多么琐细,却有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们影响了
随后例行的文官考核的结果和做法。1605 年的人员考核是在关于楚王的合法
 



性的争论和小册子引起的骚乱之后不久到来的。主持这一事项的官员正是都
御史温纯,①他曾是侍郎郭正域的后盾,和大学士沈一贯意见不合。在考核期
间他指名免职的主要人物大多数是在上述两起事件中颇为沈一贯尽力的科道
人员。另外一个人以不同的方式成了这一连串事件的牺牲品。礼部侍郎李廷
机曾建议万历皇帝承认楚王的合法性,自此以后被东林党人看做不受欢迎的
人。他最后面对正在增长的反对,只好推卸了首辅职位。他反东林的态度是
明显的,因为他偏袒沈一贯。①
万历皇帝在处理这两起事件时,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做得很好。他能自由
使用的权力很少,在涉及楚王的事件中,他允许朝臣们说话,但一旦作了决
定便拒绝重新讨论这一案件。在处理神秘小册子时,他一再嘱咐涉及的高级
官员们保持镇静。在派厂卫去逮捕搞阴谋的人时,他避免使这一案件损害那
些嫌疑犯。由于京师被小册子中的说法所震动,他把太子叫来面谈,有宫里
一些太监在场的他们的谈话,被送交内阁的机关公布。不过,尽管有这一切
骚乱,他并没有通过选定太子来解决继位争端,因而没有消除侵扰外廷的猜
疑的根本原因。
当小册子最初在北京街头发现时,他已授予福王称号的他的第三个儿
子,将近 18 岁。已经持续了两个世纪的王朝惯例要求他离开北京,到一个遥
远的地方去住。但是皇帝固执地拖延他心爱的儿子的行期。既然皇帝没有实
行这个对于保证顺序继位至为重要的惯例,局外人推测皇帝的继承人问题并
未最后确定就只能是自然的事情。在此后一些年里,这种猜疑将引起更多不
可避免的争论。1614 年,在福王 28 岁时,他才终于离开京师。但下一年发
生了“梃击”事件,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福王支持的党派杀害太子的一次不成
功的尝试。随着这次据说是暗杀的尝试,东林党人聚集在了太子周围,太子
就是未来的泰昌皇帝,他在位只有 30 天。
在万历皇帝统治期间,东林运动从对道德律的狭隘解释得出它的伦理的
优越性。在对张居正不肯请丧假的指责中和在东林党人积极参与关于楚王的
合法性的争论中,这是显而易见的。经受了多次考核过程以后,东林党人后
来只好把他们权力的基础放在继位问题上。他们希望在太子继承皇位时,在
他下面实现他们的政策。当“国本”(继位制)看来真受到威胁时,他们的
关心证明是有道理的。①














① 关于地方对这些袭击的反应的详尽研究,见梅里林?菲茨帕特里克:《浙江北部的地方政府与对 1553—1556
年海盗入侵的反应》'164',学位论文,国立澳大利亚大学,1976 年。
① 有关双方战术和策略的详细说明,见贺凯:《胡宗宪对徐海的战役,1556 年》'266',载小弗兰克?A。
基尔曼和费正清编:《中国的兵法》(坎布里奇,1974 年),第 273—307 页。
① 见威廉?莱特尔?舒尔茨:《马尼拉的西班牙大帆船》'446'(纽约,1939 年),第 27 页。
 



衰落期中的思想状况

统治能力的衰落

传统的中国历史学家一向把万历统治时期的中叶当作明帝国历史中的一
个转折点;在此以后王朝的局面变得难以维持,它的崩溃不可避免。在得出
这个结论的过程中,他们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皇帝的性格上。朝臣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