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第118章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18章

小说: 剑桥中国明代史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北京,1368—1644 年》'186'(安阿伯,1979 年),第 120—137 页。
 



假住在他的湖广省故里时没有露面,因而冒犯了这位学士。
张能够选拔他个人的亲信任尚书、侍郎、总督、巡抚。除已提及的几个
官员,他派凌云翼去广东,张家胤去浙江,梁梦龙去辽东代替成了户部尚书
的张学颜。同时,潘季驯被委总理河道。才干已被证明的军事领袖们,尤其
是戚继光和李成梁,仍然得到这位大学士的信赖。他们留在他们的职位上足
足有 10 多年,这在晚明是不多见的。所有这些人都有事业心,有革新精神,
并知道他们处于高位的支持者。
张居正作为大学士并没有权力提出政策,只容许他发布命令。但是他通
过私人的交往避开了这种约束。这位大学士给他那些在帝国政府中身居要职
的下属主管官员们写长信,敦促他们提出他所赞成的提案。然后,他作为皇
帝的主要顾问,代替皇帝草拟诏书批准那些就是他所提出的政策。他在信中
利用笼络、劝告、抱怨以及温和的谴责等手段以达到他的意愿。他有时预先
告知接受者随之而来的任命或晋级,让人明白他对接受者的擢升负责。
信中讨论的事情涉及种种问题。张在详细阐述细节的时候,谈论的题目
多种多样,诸如引起麻烦的部族首领的个性、铸造铜币的物资来源、大运河
的漕粮船年中及早出发的好处,和沿北方城墙修建望楼的规格等等。这些详
尽的书信透露,为了补救帝国官僚机构体制上的缺点,他不得不注意没完没
了的琐细小事。在官僚政治的体制中没有关于低层的独立自主办事的条令;
新问题必须上达上层以求得解决。因此,上层有才华的人不得不自己处理所
有的行政琐碎小事。
根据这一事实,张在国家事务中小心谨慎,这并不令人惊奇。作为与俺
答和平解决的一个早期倡导者,他驳回了好战的兵部尚书谭纶提出的建议:
在干草原上对蒙古游牧部落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他给有能力发动这样一次
进攻的戚继光以明确的指示,他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武装和平,而不是进行进
攻性的军事行动。
毫无疑问,对国家财政的关心决定性地影响了张的政策。在 16 世纪的最
后 25 年,帝国处于财政混乱的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粮食定额不等
地、不正规地换算成银子缴纳,徭役折成银子缴纳,以及每当需要军需款项
时在基本税额之上增加各种各样的附加费。要是这类各行其是的更改继续下
去而不受抑制,它们可能导致无政府状态。因为张没有能力重新制定帝国政
府的财政结构或使财源的分配一体化,他便着手检查账目;同时,他实行影
响政府所有机构的严格的财政紧缩。
在这位大学士的指导下,所有不必要的和不重要的政府活动不是中止就
是延期。由政府给予定期津贴的学生的人数被减少,宫廷太监的采购任务受
到严格监督。地方官员们奉命减少他们的徭役需要量,一般减至现有水平的
1/3。帝国邮传系统提供的驿站设施也削减到最低限度。进行这些削减并没有
同时相应地减轻向人民征收的赋税;由此而节省的钱完全收归帝国国库。由
罚款、没收、减刑而得的收入要查账。拖欠租税者受到有力的法办;作出了
真正努力以征收欠税。
这种经济紧缩方案还扩大到军队。因为已与蒙古人讲和,边军和边境巡
逻部队现在可以减少。这使全面节约成为可能,并使更多的人解脱出来到军
队的农场干活。负责边营的总督们被要求减少他们的开销,以便把他们每年
财政援助的 1/5 储存起来。军队的种马由民户饲养以充他们的部分徭役义
务,这些民户的服役义务还折银缴纳。
 



地区账目的复查于 1572 年开始;但在 1579 年以后,县和府必须将它们
徭役征发的账簿上呈户部复查。山东和湖广的账簿已知是张居正亲自检查
的。在复查审核并完成以后,账簿被交还,而地方政府奉命要将它们公布,
作为半永久性的预算方案。虽然仍不够划一,不过这些报表还是抑制了地方
官员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随着 16 世纪中叶的军事紧急情况
而增大了。和这类账簿的公布一起,最后在整个帝国正式规定了一条鞭法。
按照这一制度,所有各种徭役征发、附加费以及五花八门的征用都合并成单
一的银两缴款额。原来形容这一制度的用语“一条边”和“一条鞭”同音,
因此这一制度被纳税者叫做一条鞭法。
张居正利用政府的科道部门以加强行政纪律。他要求科道官员们运用他
们的弹劾权力支持他的计划,而不要在琐碎而肤浅的问题上互相攻击。通过
检查公文的去向,他确保在报告中一度提及的任何问题都必须在适当的时期
内予以解决。这位孜孜不倦的大学士制定了一种方案,给事中们由此要将欠
税和帝国各府县的盗匪案件造册。所有欠税必须全部征收,所有盗匪必须捕
获。中央政府每月和每半年要总结任何未了事务。一个长官除非由给谏官署
辨明无罪,他便不能被提升或调职。在某些未清情况下,官员们甚至于退职
后被召回以回答有关未尽责任的问题。
很明显,从 1572 年年中到 1582 年年中帝国官僚政治的效率达到了它的
顶点。这个顶点还标志着那个时代在中国社会的政治传统的束缚下人力所能
做到的极限。张居正的施政没有依靠镇压行动,能够和一般在新王朝建立后
不久而为人所知的那种声名赫赫的施政相比。

张的方案的缺陷及其失败

在缺乏结构改革和调整的情况下,这位大学士加于现存政府机构的负担
也是空前的。从整体来看,张居正谋求的是效果。他不处于可以改变帝国官
僚政治结构的地位。他没有立法权,不能创设或撤销任何机构,改造指挥系
统,以至修改不切合实际的官员薪俸的安排。他横向地对所有单位施加压力,
无疑在许多方面导致困难。例如,强制减少经费在某些机构比在其他机构导
致效率更差。税额在某些地区比在其他地区更难如期收齐。他所委托的副手
的成绩也不能吹毛求疵地予以分析,因为他们也必须用他们所能有的任何手
段去达到派给他们的定额。因此,从他的反对者的观点看,这位大学士只是
滥用权力以提升他自己的人;他们责备他牺牲有真正品德和正直的人来建立
施政效率的假象。由于以他这一方的不过是虚假的合法性攻击既得利益,张
居正使自己容易受到有组织的挑战。
张以前在 1575 和 1576 年曾受到两个御史个别的攻击,他们单独地说出
了他们自己心里的话。1577 年,他父亲去世。王朝的律令和礼仪准则要求他
放弃他的职守,并遵守在家 27 个月的服丧期。有人提议召回张居正负责内
阁。这时,或者是照张居正自己的建议或者是得到他的默许,他在宫廷中的
支持者说服这时只有 14 岁的万历皇帝,以皇帝的诏书答复这位大学士的丧假
请求,说他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应该免除他服满全部
丧期。虽然并不是没有先例,皇帝的决定仍然在朝廷上引起一片喧嚣。部级
官员们要求张去职。政府的编撰-教育部门的成员,作为一个集体,在张居正
自己的住所访问他,在这个伦理-礼仪问题上质问他。
 



即使几个进谏者根据皇帝的命令受到责打,对抗停止了,张居正也从没
有恢复他在同事中的威信。此外,这一年年终之前张在一次不惜冒险的恢复
控制的努力中,组织了一次不在计划中的人员考核,命令所有四品以上京官
提交自我鉴定。这一部署是除去政敌的一个巧妙计谋,也把人事安排改变成
了党派政治斗争——一种将使明朝廷继续遭受几十年灾祸的新手段。
可是,张居正的最大弱点却在于他没有能力摆脱王朝统治方式的模式,
这反过来意味着他改革帝国官僚政治的努力不可能系统化。他赞助戚继光建
立一支新模范军(“戚家军”);他却不能制定一种方法向其他军镇扩大戚
的招募办法、训练和战术。他在帝国国库中积聚了巨额银锭;可是他找不到
投资的办法,甚至找不到利用它作为基金以创立管理国家财政的帝国金库的
办法。他把政府的各个部门置于他个人的控制之下;可是他的权力仍然依靠
个人的政治关系。在明朝的制度下,他没有政府承认的权力以制定政策或进
行统治。同时,他扩大内阁对于吏部的影响并没有得到他的同僚们的同意;
而他和接近皇帝的中官,皇帝的私人办事人员的非正式联系,完全构成了对
王朝皇室法令的违犯。由于张的严格说来是“违制”的应变措施,以许多职
能上分离的行政部门为特征的洪武皇帝型的政府又再次成为可以运转的了。
但是,当其协调人,这位大学士,一旦去职,整个事业就又不存在了。
在这 10 年快要结束时,张居正进行了一次改革帝国税收管理的重要尝
试。他以皇帝的命令安排了一次土地测量。皇帝的命令于 1580 年 12 月颁布。
当这位大学士大约一年半以后去世时,统计表还没有完成。
这次测量不能认为是成功的。河南省用了一年半时间才提出统计报表,
后来发现是重新提出的旧资料。这正是张试图克服的歪风邪气。省的官员们
受到申斥,并被命令再次进行测量;在第一次报表被驳回之后六个月内上交
了另外一套簿册。虽然大亩(240 步〔每步 5 英尺〕长 1 步宽)被指定为全
帝国的标准测量单位,但据说在许多地区都出现了与此不合的事例。张居正
死后,人们普遍抱怨从事土地测量的地方官员们被迫多报他们地区的耕地面
积以邀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