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慈禧前传 >

第610章

慈禧前传-第610章

小说: 慈禧前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在慈禧太后,印象特深。所以听说以林绍年调补河南巡抚,不由得想起二十八年前的往事,颇有顾虑。 
  不过奕劻只是想排挤林绍年出军机,并非有所报复,事前已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当下从容答奏:“河南巡抚一缺,向来与其他巡抚不同,再者林绍年现任度支部侍郎,对品互调,并不违体制。” 
  河南巡抚与众不同,慈禧太后是知道的。巡抚都由总督在管,即令不是明白规定隶属关系,而习例上亦必受某一总督节制,如山东巡抚之于直隶总督,就是一个例子。唯独河南巡抚,自田文镜时开始,便专属于朝廷,没有一个总督可以干预。而且,林绍年的情形,与沈桂芬不大相同,所以慈禧太后听得这番解释,亦就同意了。 
  “林绍年的笔下是好的。”慈禧太后茫然地问:“他一走,谁动笔啊?” 
  这一问,恰好引出奕劻想说的话。他事先便已得有消息,慈禧太后颇为眷念张之洞,将他召入军机,必能邀准,而亦唯有张之洞内召,才能夹带袁世凯入枢。一番说词是早就想好了的,只待慈禧太后自己开端,便可从容陈奏。 
  “军机原要添人,不过在军机上行走,关系重大。奴才在想,这个人必得第一,靠得住;第二,大事经得多;第三,笔下来得;第四,资格够了。看来看去,只有张之洞够格。” 
  “好啊!”慈禧太后欣然同意:“调张之洞进京好了!” 
  “是!”奕劻紧接着说:“不过张之洞有样毛病,李鸿章从前说他书生之见,这话不算冤枉他。张之洞有时候好高骛远,不大切实际,而且他比奴才大一岁,精神到底也差了。” 
  “军机上最多的时候,有六个人,如今只有四个,再添一个年轻力壮的也可以。” 
  “要添就添袁世凯。”奕劻脱口便答,听起来是势所必然,令人不暇多想。只听他再说用袁世凯的理由:“袁世凯务实际,正好补张之洞的不足。而且各省总共要练三十六镇兵,这件大事,只有袁世凯能办。再者,他在北洋太久,弄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也不大好!” 
  最后这句话才真的打动了慈禧太后的心,但并未立即准许,只说,“先让他进京来再说。” 

           ※        ※         ※ 

  袁世凯打点进京以前,第一件大事是催办贡献慈禧太后的寿礼。这份礼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着手预备,以服御为主,两袭大毛袍褂,玄狐、白狐各一;一枝旗妆大梁头的玉簪;两枝伽楠香木镶宝石的珠凤;再有一枝六尺的珊瑚树,配上红木座子,就比人还高了。 
  这份寿礼,是与岑春煊的八扇琉璃屏媲美,但后来居上的却是盛宣怀的一份。由于慈禧太后每天跟宫中“女清客”缪素筠写字作画,兴趣正浓,所以盛宣怀投其所好,觅了以钱舜举为首的,宋、元、明三朝九名家的手卷,配上亲王永瑆所写的扇面册页九本,既珍贵,又雅致。但看上去轻飘飘地,似乎分量不够,因而以足纯金一千两,打造了九柄如意,用独块红木作架,外面加玻璃罩。这九柄如意有个名堂,叫作“天保九如”。 
  同时,盛宣怀又送了一份重礼,托掌印钥的内务府大臣世续格外照应。世续格外检点以后,关照专差,另外再备一个玻璃罩。 
  果然,抬进宁寿宫时,玻璃罩打碎了一面,幸而世续有先见之明,等安置停当,换上个新罩就是,否则只好不加罩子,那就逊色得太多了。 
  慈禧太后见过无数奇珍异宝,但这样金光灿烂的九柄如意,却还是平生初睹,觉得它俗得有趣,信口问了句:“是真金?” 
  “足赤纯金。”李莲英答说:“底下有打造铺子的字号。” 
  “倒难为他了!”慈禧太后说:“差官也该犒赏。” 
  解送贡品的差官,每处赐宴一桌,犒赏二百两。另外对三大臣另有赏赐,袁世凯是双桃红碧玺金头带,岑春煊是翡翠佩件,盛宣怀是打簧金表,都是文宗生前御用之物。 

           ※        ※         ※ 

  在袁世凯未进京以前,奕劻已为他作了周密的部署,直接间接地在慈禧太后面前鼓吹一种见解:袁世凯在北洋办洋务,并不逊于李鸿章。只看日俄战争时,他能笼络日本而又不遭俄国的怨恨,足见手段。又说当今办洋务的长才,如唐绍仪、梁士诒等等,都佩服袁世凯,如果由他来当外务部尚书,一定可以得心应手。 
  这话说得多了,自然能够转移慈禧太后的想法。本来她就觉得吕海寰的资格浅了些,而外务部居各部之首,应该由重臣充任尚书,才能表示尊重各国,力求修睦的本意。因此,袁世凯在七月二十二日进京,召见了两次以后,慈禧太后便作了决定,调袁世凯为外务部尚书,原任尚书吕海寰调为会办税务大臣。同一天另有一道上谕:“着张之洞、袁世凯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两总督同时内召,连带疆臣亦有一番大调动。直隶总督由山东巡抚杨士骧署任;湖广总督则调赵尔巽接充,他早在三月间便授为四川总督,一直不肯到任,川督由他的胞弟,四川藩司赵尔丰署理。如今改调湖广,遗缺由江苏巡抚陈夔龙升任,这一来,赵尔丰亦无须回避,是个很妥帖的安排。 
  八月里,张之洞交卸了鄂督,到京接任。宫门请安,立刻便由慈禧太后传谕,第二天一早召见。 
  “张之洞是同治二年的探花。”慈禧太后对李莲英说:“他是我手里取中的!” 
  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感慨少得意多,李莲英便摆出笑容说道:“这么说,张中堂简直就是老佛爷的门生!” 
  “也可以这么说!”慈禧太后的回忆,一下子跳到四十年前,“那一榜的状元是翁同龢的侄子,叫翁曾源,有羊角风,一发起来,人事不知,怕人得很,居然会中了状元,也是怪事。” 
  “那是老佛爷的庇护,不然,有羊角风的人,一到了保和殿,看那势派,岂有个不吓得发病的道理?” 
  “是啊!不过,他就是状元,也不能做官。他那一榜,数学问好,还是张之洞。”慈禧太后眨着眼笑道,“我记得召见三鼎甲的那天,张之洞进殿差点摔一跤。他人长得瘦小,不讲究边幅,走路一跳一蹦的,有人说他是个猴相,一点不错。” 
  就为了这份念旧之情,所以在召见张之洞时,慈禧太后特有一份亲切喜悦的感觉。但一见张之洞头白如银,回想他当年的“猴相”,不由得深致感慨:“你可真是老了!” 
  “慈圣在上操劳国事,臣何敢言老?”张之洞答说。 
  “你今年多大?” 
  “臣道光十七年出生,今年七十有一。” 
  “那比我小二岁。”慈禧太后问道:“眼睛、耳朵都还好吧?” 
  “视力稍差、耳聪如昔。” 
  “你这比王文韶、鹿传霖强得多了。”慈禧太后说:“王文韶当差很谨慎,我本来也不愿意让他退出军机,只因为他的耳朵实在聋得厉害,没法子,只好准他告老。你跟他常有来往吧?” 
  “王文韶家住杭州,岁时令节,常有书信往来的。” 
  “衣服新的好,人是旧的好。这趟调你进京,可不是让你养老!好在你的精神还很好,你要替国家尽力。” 
  “是!只要有益于国,臣不敢以衰迈而有所诿避。” 
  “如今外患总算平了下来,可是内忧还在。革命党到处闹事,你看该怎么办?” 
  “兹事体大,不是片刻之间,可以回奏得清楚的。”张之洞紧接着说:“不过,有一句话,臣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你说!” 
  “满汉畛域,务当化除。臣记得与前督臣刘坤一会奏,整顿国事办法十二条,其中‘筹八旗生计’一节,意在消融满汉隔阂。”张之洞略停一下,高声念他奏折中的警句:“‘中国涵濡圣化二百余年,九州四海,同为食毛践土之人。满、蒙、汉民,久已互通婚嫁,情同一家,况今中外大道,乃天子守在四裔之时,无论旗汉,皆有同患难,共安乐之谊。’如此休戚相关,祸福与共,何可自分畛域?” 
  “朝廷并没有成见。”慈禧太后从容说道:“我记得你四年前进京召见的时候,也说过这话。所以,以后定新官制,不分满缺、汉缺。再如陆军官制,都统、参领亦不是专由旗人来当,象新军将领段祺瑞、王士珍他们,都加了都统的衔。这不是朝廷不存成见的证据?” 
  慈禧太后振振有词,倒不是有意辩驳,而张之洞却为她堵得气结!他心里在说:朝廷是这样子化除满汉畛域,实际上是进一步排汉。以前六部分满缺、汉缺时,犹是对等的局面,如今则满多汉少,而犹说不存“成见”,这话也太令人不能心服了! 
  慈禧太后见他只是喘息,并无别话,当他累了,便又体恤地说:“你下去休息吧!以后天天见面,有什么话,慢慢再说。” 
  张之洞尚欲有言,慈禧太后已吩咐太监,只好跪安退出。军机处已派了二班的“达拉密”易贞,在宫门迎接,请到军机处接事。 
  “不!”张之洞说:“我得先到内阁到任。” 
  易贞不想第一次见面就碰了个钉子,但亦只有赔笑,再次请示:“那么,请中堂的示下,是不是明天接手?” 
  “再看吧!” 
  这就更让易贞诧异了!入军机是多少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事,而张之洞仿佛视之为“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其故安在?倒必得打听一番。 
  军机章京与内廷奏事太监,常有交往,所以易贞很快地打听到了,原来奏对时与慈禧太后为了满汉之见,言语似乎不甚投机,因而有此意兴阑珊的模样。 
  易贞是河南商城人,与袁世凯同乡,以此渊源颇见亲密,回到军机处,悄悄相告其事。袁世凯亦很诧异,觉得张之洞的脾气发得没有道理。 
  “他是什么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