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故事会2004-2012 >

第1623章

故事会2004-2012-第1623章

小说: 故事会2004-2012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点水已经从我的指缝里慢慢流走,眼看掌心里的水越来越少,鱼苗能游动的地方也越来越小。我只能不停地从水沟里舀水,根本挪不开步。

  我立刻着急起来,要是不能将鱼苗活着带回去,方培他会不会再次寻死?

  我的脑子飞速转动,眼睛也四处乱转,想着能尽快找到一个能盛水的物件,但是四周可用的东西也没有,我的口袋空空,我的身体……对,我想到了自己的嘴巴,只有嘴巴能含得住水,不让水流出来。

  我赶紧将掌心里的水连同鱼苗含进了嘴里,高高地鼓起腮帮子,然后匆匆上路了。一路上,我感觉鱼苗在嘴里游动,有时擦过舌头,有时轻轻碰触着两腮,痒痒的,但非常舒服,因为我知道,它们是活着的。

  走了不到一分钟,我就感觉不到鱼苗在我嘴里的游动了,我又慌了神,嘴巴鼓得太酸,嘴里不断地有口水分泌出来,那些鱼苗是不是被我的口水呛死了?或者是我嘴里的温度太高,将它们热死了?我被种种的念头给吓坏了,赶紧找到一条水沟,慢慢将自己嘴里的水和鱼苗吐在掌心里,吐出来的水已经变得粘稠,三尾鱼苗在粘稠的水里一动不动,我的脑子“嗡”的一下,最不想面对的情况残酷地摆在了我的面前,那三尾鲜活的鱼苗还是淹死在我的口水里。

  我真的不甘心面对这样的结局,在水沟里不停地淘动掌心里的水,粘稠的口水被淘出去,干净的水慢慢流进来,这时,奇迹发生了,那三尾鱼苗重新扭动起小小的身体。那一刻,我兴奋得差点落泪了,鱼苗并没有死,是我的口水太粘稠,让它们无法游动。

  有了这次教训,当我再次将水连同鱼苗喝进自己嘴里,我不敢让它们在我嘴里呆太长的时间,我几乎是在一路狂奔又在一路寻找新鲜的水源,跑了不到三百米,我又到路边的水沟里换水。

  这样走走停停,当我第三次到路边的水沟里换水时,意外发现水沟的草丛里,搁着一只被人丢弃的塑料杯,这样的白色污染平时随处可见,我也憎恶至极,但这一刻,我却如获至宝。我将三尾鱼苗吐在杯子里,换上新鲜的水源,我再也不用忍受腮帮子的酸痛,也再不用担惊受怕,捧着水杯继续上路。

  一直到我将水杯郑重地交给方培的时候,那三尾小小的鱼苗还在杯子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当方培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时,他惊讶地说:“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谁能比你聪明,能想到这样一种方法,将鱼苗带回家。”

  实际上我笨得要命,因为我带回的根本不是刀鱼苗,而是白鲢苗,我被那个卖鱼苗的人给骗了。这是在两个月之后,当那三尾鱼苗在方培挖的小鱼池里长成了小鱼之后,我才发现的。那时我非常担心,担心方培明白真相后又会想不开,但方培拍着我的肩膀,说:“放心吧,我不会再做蠢事了。其实,你将鱼苗带回来时,我就知道,那不会是刀鱼苗。”

  “你认识刀鱼苗?”

  “不认识,但我知道刀鱼苗是没办法买得到的。虽然我知道那不是刀鱼苗,但是,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都能想出将鱼苗含在嘴里带回家的方法来,我怎么就不能想出谋生的手段呢?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路,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方培转动着轮椅,将我带到了村里的水塘边,他告诉我,他已经找到了自食其力的办法,他将村里的鱼塘承包了过来,已经在塘里投放了两万尾鱼苗。他说:“我没有双腿,但是我有双手,配鱼饲料、投料这些简单的事我还是会做的。这两个月,我已经向水产局的技术员学会了养鱼的技术,养的虽说不是刀鱼,发不了大财,但我一定能养活自己,不会成为家里的累赘。”

  我用我的方法,救了方培,他的父母十分感激我,村里的人也都直冲我竖大拇指,大家说,这孩子真聪明,居然想得到这样的办法,将鱼苗带回家,这办法,不是常人能想得出来的。

  自信这东西真是奇妙极了,以前大家认为我笨,我就真的觉得自己笨;现在大家说我聪明,我就真的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其实,我不仅仅救了方培的命,也救了我自己。现在只要遇到什么困难,在我快要丧失信心的时候,我的嘴里就会有鱼苗在游的痒痒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连鱼在嘴里游的办法都想得出来,还有什么难得到我呢?这么一想,我的信心就回来了。我会感觉到精神抖擞,干劲倍增……

  =End=

  背背猴

  明朝末年,蜀地有个叫高升的知县,他有收藏玉器的嗜好,闲暇时,常到县城各玉器店溜达。这天,一个玉器店老板告诉高升:附近的客栈里住进了一个古董贩子,手里有件稀世珍品,开价是五千两银子,问高升想不想开开眼。高升听了心里发痒,便随老板到客栈找到了古董贩子。

  古董贩子鬼鬼祟祟地取出一个紫檀木盒子递给高升,神秘兮兮地说:“这物件叫做‘背背猴’!”

  什么“背背猴”?高升好奇地打开了盒子,一看,他两眼顿时就瞪直了,连喘息的气都不匀了。

  所谓的“背背猴”,就是用上等和田玉雕琢而成的两只猴子,一只憨态可掬的紫黑色老猴子,背着一只顽皮伶俐的枣红色小猴子。让高升两眼放光的,并非这件玉器本身的精美绝伦,而是这个物件蕴含的意义,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背背猴”的“无价”之处,就正在于它的谐音—“辈辈侯”!

  高升的人生追求是晋爵封侯,虽然他眼下不过是一个七品知县,可他自任知县以来,搜刮的民脂民膏大都“进献”给了朝廷要员,升官之路平坦,因此他深信升迁不过是早晚的事。高升的父亲曾官至巡抚,自己是一个即将飞黄腾达的知县,而且三年前,他得了一子,之后自己因受伤便失去了生养能力,眼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独生儿子继承祖传“官运”,光宗耀祖。想到这一切,再端详着“背背猴”,高升反复在心里念叨着:“背背猴”,“辈辈侯”,这是一件能为我儿子带来无尽祥瑞的宝贝呀!

  高升为官多年,空手套白狼已成了习惯,因此,尽管对“背背猴”爱不释手,他却不愿花费五千两银子,可又想得到钟爱之物,怎么办?高升琢磨了一阵,对古董贩子说:“我明天凑齐银子就来购买,如何?”

  古董贩子贼溜溜的大眼珠子一直盯着高升,回答说:“那好,我就在客栈里恭候,咱不见不散!”

  高升离开客栈后天已见黑,他迅速返回县衙,召集几个心腹衙役,要他们扮作“蒙面盗贼”,连夜到客栈去杀掉那古董贩子,将“背背猴”抢到手,不买而获。当时世道很不太平,贼寇在县城里杀人越货并非新鲜事。

  几个衙役领命,夜深人静时分潜入客栈,摸到贩子居住的房间后破门而入,哪料到古董贩子早已人去屋空!

  那古董贩子也非等闲之辈呀,他虽然才二十出头,但已混迹江湖多年,和三教九流都有往来,深知官道凶险,早看透了高升这般为官者的心思。他料定和高升交易凶多吉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入夜后便带上“背背猴”溜之大吉了。

  高升得到衙役禀报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下手迟了。他当即签发告示,称那古董贩子是江洋大盗,全县通缉。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古董贩子和“背背猴”还是杳无踪迹……

  转眼过了十年,高升已升任巡抚,他的独生儿子也十三四岁了。虽然儿子学业尚好,但毕竟前途未卜,高升的心还总是悬着,对儿子将来能否光宗耀祖心里没底。每当为儿子的前程心神不定时,高升就会想到那预吉兆祥的“背背猴”,心里独自念叨:“‘背背猴’、‘辈辈侯’,你应当成为我家的镇宅之宝啊!”

  当时正值明末崇祯年间,连年灾荒,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闯王李自成乘势造反,天下烽烟四起。这年清明节,一队追剿“匪兵”的官军途径当地,为首的带兵将校依惯例到巡抚衙门拜访,巡抚大人一见那个将校,顿时惊得张口结舌:那将校不是别人,竟然就是当年的古董贩子!

  原来,那古董贩子遭通缉追捕,无处藏身,情急之下干脆投身军营。没想到十年过后,居然在军营里混出了名堂。

  两人如今见面,高升十分尴尬:当年险些成为自己刀下之鬼的古董贩子,眼下竟成了朝廷命官,虽然官阶在自己之下,可是同处官场,毕竟杀他不得了,而当年的疙瘩,终究会成为两人心头的阴影而挥之难去。高升在官场厮混已久,有极强的应变能力,他当即装模作样地连声道歉:“当年,我连夜筹齐银两,到客栈交钱提货时,你却已不告而别。我当时一时恼怒,才做出不义之举,望将校海涵。”

  将校弄不清这话是真是假,不便当面计较,便说:“看样子当年是我多心,误会大人了!”

  高升拈须大笑:“也多亏你我当年相互误会呀,否则,你哪会弃商从戎,进而才有今日之荣耀?”

  将校觉得这话不无道理,便随声附和:“哈哈,这是天意啊!”

  高升当即设宴为将校接风,席间难免会谈及公务,这一说到公务,将校便长吁短叹,说近几个月追剿“匪兵”,不但毫无斩获,还屡屡损兵折将,若是朝廷追究下来,轻则革职,重则掉脑袋。高升笑道:“我有一计,可保你逢凶化吉、升官发财。”

  将校将信将疑,要高升说出锦囊妙计,高升却只是敬酒劝菜,就是不把牛黄狗宝往外掏。将校急了,连喝三杯,说道:“巡抚大人若能道出妙计,解救我摆脱困境,我甘愿竭尽所有来报效大人!”

  高升要的就是这句话,可他不见兔子不放鹰,还是云里雾里地闲扯,直到火候足了,才把话题扯到了“背背猴”上:“十年过去了,那物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