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文化意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除此以外;杜甫除了爱人以外;爱人本来是儒家所主张的;儒家认为仁是什么?仁就是爱人。杜甫除了爱人以外;他的同情心;他的仁爱心还推广到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推广到宇宙中间的一切生命。那么这一点也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在杜甫的诗中间无数次地看到他充满爱怜的描写;动物、植物;不但是那些外形是美的;外形是刚强的坚强有力的;比如马、鹰、松树;这些能够使人引起审美感崇高感的那样一些对象;甚至是一些细小的并不那么美的东西;杜甫在写到它们的时候也充满了爱心。杜甫看到江上面;横着一张密密的渔网;很多鱼都被那张网困住了;他就觉得很同情那些鱼。他说〃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他认为生物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很细小的生物;它们的命运有的不好;有的好。但是人对它们都应该有一种关爱之心;我们知道〃恻隐之心〃本来是孟子提出来的;但是当孟子提出恻隐之心的时候;他关注的对象仅仅是人。他说有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去;那么我们大人看到都会产生恻隐之心。觉得一个小孩子快要掉下去;他关注的仅仅是人。而杜甫关注地却是推广到所有的生命;宇宙间一切的生命。
另外一点;杜甫也以他本人的行为和实践使儒学所提倡的那种仁爱之心变得更加切实可行。在这里我们要稍微把中国古代的仁爱、仁义精神跟西方的博爱等等稍微做一些对比。我个人认为西方的博爱精神;它最初的来源都是宗教;来源于宗教的博爱精神;本身当然是一种很可贵的价值观伦理观。但是我们推到它的最初的起源;最初为什么会有这种博爱精神?一个是服从于神灵的指点;是神灵叫你要博爱;还有一种是对于人类祖先所犯下的原罪——亚当、夏娃就犯了原罪——的一种赎买。当然还有一种等而下之的;境界比较低的;就是生前做善事;是为了死后进天堂;所以行善博爱之心是对于将来进入天国入场券的预付;我先付一张入场券在这里;死了以后可以进天国。但是中华民族的仁义之心不是这样;儒家强调;仁义理智根于心;都是从内心自然流露出来;自然生发出来的。孟子有一个很好的判断;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我们的仁爱之心首先是由于我关爱自己的家人;我敬爱自己的老人;孝顺自己的老人;推而广之;我也爱其他人家的老人;我爱自己的孩子;推而广之;我也爱普天下的儿童。它是一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这样的一种自然情感的流动。我觉得这样一种流动;在这个意义上面;生发出来的仁爱之心它更自然;更符合人的本性;也更切实可行。而杜甫他的诗篇;他的行为就很好地阐释了这样一种伦理价值观。我们看杜甫他在诗歌中间;有很多地方既写到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所遭受到的一些不幸;他产生的一些痛苦;同时又延伸到普天下的百姓。当他到鄜县去探亲的时候;突然发现家里最小的儿子已经因挨饿而去世;饿死;他当然非常悲痛;一个小孩子饿死了;他也感到非常惭愧;觉得自己身为父亲;居然没有为他提供足够的食物;使他饿死;很痛苦。但是与此同时;他马上又想到了普天下还有很多比我更贫困的人;他们那些失业之徒。他说的失业之徒就是失去田地的农民。他还想到在边疆前线戍守的那些将士;他们遭受的痛苦比我更加厉害。所以他就把关怀之心从家庭扩展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当他自己在暴风骤雨之夜;他的茅屋被刮破了;雨漏下来了;自己不得安眠;床上都是潮的。这个时候他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希望的是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拥有一所牢固的、安稳的一所茅屋;有一个容身之地;更希望普天下穷人都能够有这样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所以他的仁爱之心是推广出来的。
我觉得最典型的作品是杜甫乾元年间在同谷写的那一组诗;那一组诗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那个时候杜甫从甘肃的天水向四川的成都逃亡;因为他生活过不下去了;想逃到成都去。途经同谷;同谷就是现在甘肃的成县;在宝成铁路上;我到那里去看过。那么杜甫到了同谷以后;正是寒冬腊月;他在那里停留了一个月;他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他在那里写了七首诗;我们看看这七首诗的顺序;第一首说〃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就是说我有一个客人;他叫杜子美;他已经白发苍苍了;他生活非常潦倒;第二首就写到他的家人;写到他为了要给家人找一些东西充饥;他就拿了一个铁铲到冰天雪地中间去挖一种野生植物;叫黄独;把这个东西带回去给家人充饥。可惜没有挖到多少;回家以后是〃男呻女吟〃;就是一家老小都是饿着呻吟;靠在墙壁上面;说话都说不动。第二首写他对家人的关爱;第三首〃有弟有弟在远方〃;想念他离散在各地的弟弟;第四首〃有妹有妹在钟离〃;想到他的已经守寡;还拖着三个幼年孩子的妹妹;远在钟离;然后五、六、七这三首想到国家的命运;想到现在战乱不止;天下动荡。他的整个的思考的过程;他的感情流露的一个方向;也是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这样一种情感流程。这样一种仁爱之心的发扬;我觉得是最符合人的本性;也是最切实可行、最自然的。因此在这点上面;杜甫堪称是儒家仁爱精神的一个杰出的阐释者。
内容简介:
我们说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评价他为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评价杜甫为诗圣?我们主要是看他的影响。可以说自从有了杜诗;中国古典诗歌就再也不能摆脱他的影响了;杜甫的影响已经潜在地含在一部诗歌史中间了。
杜甫一生飘零各地;走过许多地方;他的死亡、他的去世、他的安葬至今都是一个谜。他到底是怎样去世的?他安葬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话题。所以现在在中国各地留下了很多杜甫的遗址;杜甫的坟墓就有八座之多;这些地方的杜甫墓都被当地人认为是真的;争得很厉害。这说明很多地方的人民都非常希望这位伟大诗人是安息在我们这个地方;安息在我们的家乡。
那么也有人说;杜甫一生信奉儒学;在他生活贫困的时候;他有没有动摇过?我们说他有的时候当然动摇、怀疑;感到痛苦。甚至有的时候为自己这样一种儒者身份感到困惑;但是不管世界怎么变;不管怎么穷困;杜甫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从根本意义上讲;杜甫对于儒学是始终如一的信念;他没有根本的动摇过。所以这也是杜甫为后人所尊崇的原因之一。
(全文)
中华文化它最后沉淀的内容是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的一种陶铸;就是传统文化有很多方面。最后都凝聚在我们民族的一个民族性格上面;一种文化性格上面;当然熔铸成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不是某个人的贡献;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很多的人物共同努力的一个结果。我现在要说的是杜甫在这个过程中间他是有杰出贡献的;他本人的行为、本人的表现、本人的诗篇;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下面来讲一讲这一点。
我想有这样三点;第一;中华民族极其重视群体利益;极其重视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崇尚一种把群体利益看得比个体利益更加高的这样一种精神境界;那么这一点我觉得杜甫是一个杰出的代表。我们看到杜甫这个人;有一个比较奇怪的举动;后人经常感到迷惑;感到困惑。就是他虽然身居下位;很多时间就是身在民间;但是他却始终对于国家的命运;对于朝廷的政治非常关心。甚至在那里出谋划策;指出很多地方应该补救的;怎么样子才能补救;怎么预防。一句话;他对民族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一种忧患感;而忧患感它的基础是责任感。他虽然在民间;但他觉得自己对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宋代的范仲淹有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前面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我觉得最形象地体现这一句话的就是杜甫以及他的作品;一部杜诗很多作品可以看作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具体表现;这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一个特点。
第二;中华民族虽然主张仁爱;同时也主张宽容。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吾道一以贯制〃;我的学说用一根红线可以贯穿它;那么他的弟子曾参就很好地理解说;〃夫子之道其忠恕而已〃;就是孔子道的核心内容是忠和恕;恕就是宽恕;中华民族有一种宽容精神。对于异族的文化;对于异族的风俗习惯我们都是用一种很宽大的胸怀容纳它;接纳它。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不像很多国家都有宗教战争;中国历史上很多宗教并行不悖;都传进来了;但是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这跟中华民族的宽容性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杜甫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你不可否认杜甫对于其他的学说;对于道家对于佛家的思想;他都是很尊敬的;他不排道;不排佛。杜甫跟很多道人僧人都有很密切的交往;跟他们结为好朋友。杜甫有一首诗;我觉得很有趣;写他到一个寺庙中间去听一位高僧讲道理;讲一个《止观经》。佛家的一个重要经典。他听得很好;觉得这个经讲得很好;道理很深奥;很对。但是他后面说;〃妻儿待米且归去;他日杖藜来细听〃。他说我虽然崇尚你佛家道理;觉得你讲得很透很好;但是我首先回去照顾一下家人的生活;家里的妻儿等待我给他们提供米;他没饭吃。回去做了这个事情以后;〃他日杖藜来细听〃;我将来有空了;再到你这里来细听。所以他对于其他宗教的一个态度;就是这样;很尊重;很宽容。同时;又不违背他以儒家为安身立命之本这样一个基本立场;所以这样一种宽容的态度;我觉得这正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一个特点。
第三;我们讲宽容也不是无原则的宽容。孔子曾经说过;〃乡愿德之贼也〃就是那些不讲是非的;不讲爱憎的;没有是非感的老好人;孔子称之为〃乡愿〃。这是德之贼也;这是对道德有巨大损害的一种行为;他是坚决反对乡愿。我们主张仁爱、主张宽容都是要有原则的;在原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