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主-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漏哪有那么好捡的,徐硕在这潘家园猫了三四天别说是捡漏了,就连漏的影子都没见过,可徐硕也不着急,还是每天就在这潘家园厮混,时间久了,那些出来真正练摊的小商贩倒是和徐硕熟稔了,都知道潘家园有这么一位小徐,不管风吹雨打,每天都要从头到尾将潘家园捋一个遍。
徐硕在这潘家园里倒也自在,不长不短的又过了一个星期,这一星期时间里徐硕没捡到什么漏,但是却感觉自己在这潘家园里抓住了点什么,应该说是一种古玩行当里的经商规则,哪怕是自己日后开店也必须要学会的几点:和气生财,没事不惹事,出事不怕事;练好刀法,看人下菜,该宰就宰,绝不手软,尤其是看到那种拿出放大镜看你的东西的,刀法就要更狠一点,像那种远远瞟一眼,就拿你最贵的东西的,你就别想着忽悠他了,好好伺候着,报价的时候也实在一点,省得到最后人家把你的招牌给砸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货不在多而在于一定尽量取真,这样口碑才会好,回头熟客才会多一点。
徐硕自感这是比捡漏所学到的更重要的东西,毕竟捡漏只能花上一时,可是像这种经验却是一辈子都受用的。所以徐硕也不着急,运气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徐硕不相信自己守株待兔还得不到比别人多一点点的运气。
今天跟昨天一样,潘家园还是人来人往,徐硕耐着xìng子,再在街上溜达着,有的已经看得老熟脸的摊主,看到徐硕也都打个招呼,然后拿出来今天刚nòng到的新玩意给徐硕看,看看徐硕有没有什么要买的兴致。
徐硕也不急不躁,一个个的接过看看,不褒不贬,就是微微一笑,心里大约估摸一下,把东西放下后再不咸不淡的说几句题外话然后就走,眼看着这潘家园就要走到尽头,徐硕叹了口气,正要转身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街道尽头远远地还有一个小摊子,摊子里面坐着的是一个年轻人,大概就是十**岁的模样,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看。
在这潘家园看书,也亏他能看得下去,徐硕心里生出了一点好奇,悄悄地摸过去,蹲到摊子前面,往摊子上看了一眼,chōu了一口冷气,今天自己真的要撞大运了。
摊子里面的年轻人听到有人在摆nòng自己摊子上的东西就把书合上,往徐硕这边瞥了一眼,淡淡的来了一句,“看上哪个了叫我?”
话说完,年轻人就又拿着书看了起来,徐硕一听年轻人这话就笑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有个xìng的练摊的,徐硕抬起头看了看年轻人手上捧着的书,《国家财富的xìng质和原因的研究》,徐硕在北大图书馆的时候看到过这本书,是一个叫亚当·斯密的苏格兰人写的,可以说得上是经济学的不朽巨著,像这种大部头的冷mén著作,除了那些个准备专心搞这行的一般是没人看的,可看这个年轻人的年纪最多也不过是在念高中的模样,这样的书看得懂么?
不过这都是别人的事情,徐硕也不往心里去,就开始盘算着怎么才能把摊子上自己最相中的这个明洪武缠枝莲纹釉里红yù壶chūn瓶给淘nòng到自己的手里,思索了一会,徐硕决定还是从小处入手,于是笑眯眯的冲那个年轻人问道,“老板,你怎么会看这种书?”
年轻人听到徐硕这话不乐意了,“这书怎么了,难道看书还要看是什么人才能看么?”
徐硕摆了摆手,“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看你的年纪,应该是高中生吧,怎么会想看这种书。”
“我看啥书是我喜好,你安心看你的东西,看上什么知会声,没看上就起来走人,别耽搁我看书。”
年轻人说着话,眼皮子眨都不眨,连正眼都不看徐硕一眼,还是看着自己手里的书,徐硕咬了咬牙,按捺住心里的火气,“你这整个摊子上的东西怎么卖?”
这句话果然比徐硕说出来的所有的话的杀伤力都大,年轻人赶紧把书放到旁边,看着徐硕问道,“你真准备把我这摊位给盘了?”
徐硕点了点头,一脸笑意的看着终于略有了些激动的年轻人,年轻人伸了伸手指算了算,没怎么犹豫,伸出了一个指头,“十万块钱,你只要出到这个数,我就把这摊子上的东西全给你。”
徐硕想了想,准备再压压价,年轻人不乐意了,看着徐硕略有些动容的道,“我要不是想去上学,我他妈闲的来这把我祖宗留给我的东西卖给你。”
少年人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徐硕就想起了在天津时候遇到的那两位骗子,再看摊子上的东西就有那么一点怵意,年轻人看徐硕想走,一把拉住徐硕,“八万块钱,你要了就拿走,不要就算了。”
徐硕想了想,还是拿起摊子上的小东西先看了一遍,然后再看看那个yù壶chūn瓶,因为刚才那一下,心里有些吃不准,再想想自己口袋也就只有那么千把块钱,就跟年轻人商量道,能不能把东西收拾上,带着东西去荣宝斋一趟。
年轻人原本是有那么一丁点不怎么乐意,可徐硕那一句,就算不买东西,等到了荣宝斋也再给他一千块钱的魅力还是成功的yòu惑到了这个年轻人。
正文 第九十三章 大漏
年轻人上了车之后果断的就又开始拿着手里的书看了起来,徐硕看着年轻人专注的样子笑了笑,然后伸过头在年轻人的书上看了两眼,在书的空白一角,徐硕看到了这么一个公式,‘ui(s1*;…s*i1;si*;s*i+1;…;sn*)≥ui(s1*;…s*i1;si;s*i+1;…;sn*)’,在这个公式旁边有一个斜杠指向了空白处,上面是一手,流畅的小楷:虽然这个公式怎么都不像是经济学公式,但是既然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发给了纳什、海萨尼、泽尔腾,那么博弈论就也该算是经济学工具箱中的一员了,再现如今铺天盖地的经济学口水中,如果没有“囚徒困境”和所谓的“博弈”之类的词语,那么洋化似乎就不怎么够,但是纳什均衡在制度分析上确实是最重要的检验方式,一种制度(体制)安排要发生效力,必须就是一种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就不合理,但是像类似于的这种问题的检验公式在中国并不见得适用,所以如果真正想要按照经济学所攫取最大利益,最好的乐土还是在西方的资本市场。***
徐硕看这一行流畅的行书,chōu了一口凉气,如果说刚才对这个年轻人看这个书还有一点的不解的话,那么现在徐硕几乎可以确定,在自己这段时间在夏墨这个北大经济系高材生的熏陶下感觉出来这个年轻人对于资本市场这方面已经不在一个专心研究的大学生之下,甚至可以说这个年轻人已经和浸yín在经济学上有些年份的老家伙不相上下了,而对于他来说最欠缺的便是一点点的资本,和几次失败的经历。
徐硕摇了摇头,把脑海中的这些杂念赶出脑外,深吸了一口气,静静地去想眼下对自己最关键的事情,就是现在正大大咧咧的躺在扯后备厢的那个洪武釉里红缠枝莲yù壶chūn瓶到底是真是伪。
所谓的釉里红,确切说是一个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盘亘了许久的产物,从金元开始便已经有了烧造。朱元璋是一个最讲风水的皇帝,建国之后为了“消国气”,占领中原之后,便下令徐达把元大都dàng为废墟,国运这种东西总归是有那么一丁点的玄幻成分在里面,元朝式微,所以新朝必须有新气象,这位乞丐皇帝,便下令景德镇的工匠们重新开窑烧造一批国器,不知道是因为战luàn还是什么原因,洪武时期的青花烧造的是破破旧旧,怎么看都不怎么美观,反倒是这个洪武釉里红倒是烧造的挺漂亮的。而且这洪武皇帝据说是火德之身,五sè尚火,打仗的时候手下将士们的战甲什么的都是红sè调为主,这釉里红烧出来之后还挺符合这位的审美于是便作为宫廷御器使用起来。
如果徐硕没有看错的话,那件yù壶chūn瓶应该是也是宫里御用的东西,洪武的时候在那本《中国陶瓷史》上并没有发现关于景德镇的民窑里面烧造的釉里红器具,可见当初对于釉里红的烧造是有明确的规定的,洪武釉里红只存在官窑一说,没有民窑。
下了车之后,徐硕先进去找何老爷子商量着钱的事情和东西的事情,让那年轻人现在客厅里等着,只见徐硕背着一大包的东西往后院里一放,然后把那件yù壶chūn瓶拿出来放到何老爷子的眼前,何老爷子没多说话,蹲下身仔细的看了一会抬起头看着徐硕正sè问道,“这东西他要多少钱?”
徐硕比了个八的手势。
“八十万?”
何老爷子颤声问。
徐硕摇了摇头,“这一兜子东西八万!我把他的摊子给盘了。”
何老爷子半晌没吭声,手颤抖着抚摸着那件yù壶chūn瓶,过了一会咽了口唾沫,叹了口气,“你小子的运气真的很好,这东西是真的,釉sèféi润,莲瓣间借用的也是不用边线推这种工艺,必定是洪武早期的东西,东西收了吧,是个大漏,绝对的大漏。”
徐硕干笑了两声,伸出的手指搓nòng了几下,嬉皮笑脸的看着何老爷子道,“我倒想收,可这钱一时半会拿不出来,还得老爷子您支援一点。”
何老爷子没说二话,径直去了屋里把保险箱nòng开,把钱取了出来递给徐硕,“去吧,做完了这件事情,就够你小子自立mén户了。”
徐硕没推辞把钱接住,也没跟何老爷子说什么矫情的话,他知道这老爷子是真心实意的对自己好,如果自己不收钱反倒会让老爷子心里不大舒坦,而且现在自己除了冲何老爷子张口之外全北京城也找不到另外一个人能帮自己了。
钱货两清,年轻人还是比较高兴的,年轻人正准备走的时候,徐硕喊住了他,笑道,这时间正是吃饭的点,让年轻人留下吃了饭再走。
年轻人看了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