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爱迪生传 >

第40章

爱迪生传-第40章

小说: 爱迪生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论是正确的。
  爱迪生搞研究可称得上全身投入,有时甚至顾不上对孩子的照管。爱迪生的6个孩子喜欢“巡警车”——美国制作活动电影的摄影大楼。对于他的所有的孩子们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去电影摄影大楼更有趣的了。
  查尔斯特别喜欢去他父亲工作的地方,因此,他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室。爱迪生从来不提前下班,由于查尔斯和他在一起。孩子在父亲办公桌上睡觉时,爱迪生拉一张桌子挡在他前面。有时当查尔斯想睡觉时,爱迪生叫他在地上睡觉。但是,他告诉他的儿子最好是在桌子底下睡觉,以便没有人踩着他。
  当米娜·爱迪生听说儿子在桌子底下睡觉时,非常生气,因为实验室地上很脏。
  爱迪生说,他发明活动电影以后的20年,后代人的大部分知识不是从书本上获得,而是依靠电影。他的话不完全正确,但是他最先知道,活动电影在将来大有用处。
  为了垄断电影放映市场,爱迪生的专利公司雇用侦探企图抓住别的制片人并把他们送上法庭。因此,有些摄影师在拍摄影片过程中,为了避免被爱迪生的侦探逮住,不得不收起摄影机逃跑。如好莱坞的阿瑟·米勒,就向人谈起不得不收起摄影机逃跑以免被爱迪生的一名侦探逮住的情形。
  当然,那些影片发行商人也很不满,他们不愿付专利公司索取的租金,其中一些人决定自己生产影片。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了早期好莱坞制片厂的老板。最后,伊斯曼·柯达公司决定向不属于专利公司的制片人出售胶片。
  专利公司想维持其垄断地位的企图间接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比沃格拉夫影片公司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并不理睬爱迪生。该公司绕过爱迪生的专利,生产了一种摄影机。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影片拍得不错,因而深受公众欢迎。
  在伊利诺斯和威斯康星,有一家发行公司也决定开始生产影片。艾特肯兄弟是该公司的主管。他们的公司雇用了格里菲斯,正是他赋予电影以自己的语言。1914年,艾特肯兄弟筹集资金以帮助格里菲斯拍摄一部影片。这就是当时最伟大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这是一部反映内战与重建的影片,艺术性与拍摄技巧结合得很好,艺术效果极佳。他们的影片获得了成功。
  使美国电影发展的另一个条件是当时的一场竞选运动。参加纽约竞选的理查德·克罗克要爱迪生制造80台放映机,来放映他认为对其竞选有帮助的影片。结果克罗克竞选失败,但却得到了一大批放映机。他在美国各城市出售这些机器。这些机器很快就被利用了起来。
  爱迪生生产小型放映机卖给那些希望在家看电影的人。为了降低影片的价格,拷贝是用小画面做的。爱迪生在1912年生产的一些影片,是标准的35毫米宽,但却有3排画面。
  同年,爱迪生创出有声活动电影,把留声机和活动电影合而为一。他说,“我早就想把声和像合在一起,已经想了30多年,现在算大功告成了。”
  爱迪生在研究过程中最感困难的是,收取远处的细微声音。那收音器须要特别灵敏。结果他又造出了收音器,凡距离40尺以内的大小音波,都能收取。这灵敏的收音器,连在高速照像器外面,便成为一架有声活动电影的制片机。
  在制片时,演员一面演做,一面谈话唱歌,摄制人即摇动器柄,那么照相和收音,就同时并进。
  开映时,厅后的电影机和幕前的留声机,中间通以电线,司机只须将机关一拔,就可操纵那幕下的留声机,故开映时,声音和动作,相配妥切,无先后快慢的弊病。
  爱迪生喜欢著名诗人亨利·沃兹沃思·郎费罗(HenryWadsworth longfellow )的作品。“人生必有阴雨天”。这句诗引自朗费罗1842年出版的诗集《歌谣及其他》中“雨天”这首诗。
  爱迪生在这火热的竞争高潮中,坚持不懈地奋勇前进着。1914年12月9日那天晚上,影片试验室突然起火,火借风势,还有各种化学药品作为助燃剂,等爱迪生驱车赶到时,这里已是一片火海。这场火灾的原因至今仍未清楚。爱迪生指挥人们救火,不时从衣兜里掏出小本子记点什么。大家都觉得有点奇怪,以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燃毁了爱迪生健康的神经——有点不正常。后来才知道,爱迪生正在写着再建胶片车间的方案草图。事实上,大火几小时扑灭后爱迪生的重建计划蓝图已经完成,并立即在第二天上班时付诸实施。
  爱迪生的乐观风趣在这场大火面前表现得更加突出。他一边指挥消防队员灭火,一边在本子上记着重建计划,嘴里边一个劲地喊:“喂,小伙子(对儿子的昵称),快去喊你妈来,这么大的焰火千载难逢,以后可没这样的机会看这么大的火焰了。”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爱迪生不但开始动工建造新车间,而且又开始他的另一项发明——来为消防队员所使用的便携式探照灯。因为在灭过程中,爱迪生看到消防队员在黑暗中难以举步。这场火灾使爱迪生蒙受了重大损失,有的书上说他的损失达300多万元,有的说是400万元,有的说是3000万元,不管怎么说,他的损失是惨重的。他损失了花在广房和机器上的钱,尤其是他建造的一些机器不能被人们购买。米娜难过得几乎要哭出来,伤心地说:“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如今年老力衰,要重修这么座实验室,可不容易啊。”爱迪生反倒安慰她说:“不要紧,别看我已经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老得不能重新开始工作的。”
  第二天,爱迪生的实验和研究又开始了,他全然像没有经过这场灾难似的,重整旗鼓,比以往更加勤奋,他又在有声电影的研制道路上迅跑了。一场大火不过是一支小小的插曲而已。
  在无声电影发展、完善的同时,人们难以忘怀爱迪生提出的“会说话的电影”的美好梦想。发明家一直在试验将声音与图像完美地合成一体。但是在实验室中往往只能做到放映时使用钢琴、风琴至多使用乐队伴奏。1923年后,才有人试着利用蜡盘在电影胶卷上录制音乐,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直至1927年10月23日,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才第一次拍摄成功了有声响、对白、音乐和歌唱的有声电影《爵士歌手》。“这是电影第一次开口向观众讲话,它宣布了默片时代的结束,为电影有声时代拉开了大幕。”
  爱迪生为电影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础。1924年,那些和电影事业有关者在爱迪生77岁的寿辰时,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和庆贺,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宴会上,爱迪生说:“对于电影的发展,我只是在技术上出了点力,其他的都是别人的功劳。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拿电影来赚钱,也要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贡献。”一席话,使与会者感动不已。
  爱迪生在美国电影初期居举足轻重的地位。约翰·默塞尔说:“必须承认,在美国,是爱迪生公司最先生产商业影片的。”他的手下人的努力与创造,如威廉·迪克逊为建立美国电影工业所做的一切,也应给予应有的评价。正如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电影史学家兼评论家刘易斯·雅各布斯所说:“电影,在实验室里诞生,被组合起来作为一种表达工具,用来作为广大群众的娱乐,又是在科学家、艺术家和实业家合作之下才获得发展的。各个方面的人们对电影的兴起,形成它的特色和加强它的效果,都作出了贡献。”
  八 “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我极端重视由斗争得来的经验,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会觉得受用、舒服。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在研究有声电影时,爱迪生就已经试探性地着手了一项他从未接触过的巨大事业。1891年,他发明了“爱迪生选矿机”,开始自行经营采矿事业。不幸的是,这项工程为爱迪生造成了很大亏损。然而,虽说采矿事业失败了,但它却成为爱迪生迎合国家需要的典型例证。亨利·福特曾经表示,他的大规模生产原理就是从爱迪生的粉矿厂布局中获得启发的。
  爱迪生从筛矿厂回来,一方面从事水泥的制造,一方面研制新蓄电池。他一日一夜就绘制出新水泥厂的图样,设计十分周全,其后十年没有重大增补。他在兴建水泥厂时,制成了原料机、加细碾机,设计了长窑,1909年获得专利权。1910年爱迪生水泥公司居全国第5位。爱迪生制造蓄电池时也同发明电灯一样,常常是彻夜不眠,试验5个多月达9000余次。制成后他在西奥兰治3英里外设厂进行生产,颇受欢迎。
  爱迪生还利用空闲时间对直升机进行了研究。
  “又学到了一门学问”
  无论什么人,在一生中都难免有失意的时候,而爱迪生的一生,虽然有辉煌的成就,但他也有失意的时刻,如矿山事业的失败。那么,有关这件事的原委是怎样呢?
  铁是一切工业的基础。造船、建大楼,还有铁桥和机械等,铁的用途可说数不尽,随着文明的进步,铁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多。
  1880年爱迪生为电车的发明开始做准备的时候,曾带了几位同事到长岛一带进行调查旅行。因为他听说这地方有很好的铁砂层。到了长岛,果真如此,数十公里的海岸到处都是铁砂,使他大吃一惊!“这么多的铁砂,弃置不管未免太可惜!用磁力来分砂和铁,可能得到几十万吨的铁呢。”
  爱迪生在长岛海滩发现了一片黑沙之后,做下了详细的笔记,并描绘着这一工程的草图,思索着建立这种企业的可能性。他把黑沙样品带回了实验室。在实验中发现,细微的黑色沙粒可以被吸附在磁铁上。在90年代初期,向东海岸炼钢业提供铁矿石已出现了障碍:如果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