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劫难重生 >

第21章

劫难重生-第21章

小说: 劫难重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种救他们的可能,你可以拉动操纵杆将电车旋转到另一个轨道上。可不幸的是,这个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此时此刻,面对这样的场景,你该怎么选择?
  关于公开消息这个问题,看起来只是要选择一个时机,实际上却非常艰难。
  “我建议马上公布信息,民众越早知道消息,逃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顾彦君开口。
  姜浩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也是赞成这点,可是一转身,他看到他旁边的余泽缓缓摇了摇头。
  果然,下一刻立马有人对这个看法提出质疑:“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难免不会造成骚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动乱我们控制不住。”
  没错,或许灾难还没发生,人们就会因为慌乱而死亡,这是群体的不自主性。                        
作者有话要说:  

  ☆、多方会议

  他们陷入了“电车难题”的哲学怪圈,“电车难题”目的在于批判伦理学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功利主义。此类理论认为,最道德的做法是“将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
  根据功利主义哲学,牺牲一个人可以挽救五个人,这是毫无疑问的做法。但这样做的问题是,当你拉动了那个操纵杆后,你就成为了杀死那一个人的直接凶手,这明显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因为你需要对那一个人的死附部分责任。
  而且还有人认为,遇到这种情况你必须有作为,不然就会被视为不道德。事实上是,不管你做不做,怎么做,都无法让你在道德范围内无懈可击。
  他们现在就被这样的事情推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用一种功利的说法来看,如果在事件前,那么他们必将受到民众质疑,这种质疑对他们很不利,甚至会妨碍工程的进一步进行。如果是等到事件发生后才公布消息,遭受灾害的人们,必定会把避难所的存在当做救世主。事实上,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身穿军装站得笔挺的陆扬说道:“在此之前,我们要明白一个大前提,我们不可能救所有的人。”
  是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可是这个事实未免过于残酷,以至于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现在这点被提到台面上,一下让好多人主张晚些公布消息。
  姜浩知道,或许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在现实世界中,人的道德标准会不断地妥协,因为真实而且完满的道德,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他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即便如此……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人能够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姜浩万万没发现,他把脑中的想法直接吼了出来。
  此时,众人的视线都落到了他身上,包括在投影仪那边的经常出现在新闻里的那位。他深知现实不可能是理想世界的那般模样,如果真的按照他的方法做了,更可能是后患无穷,可是他的嘴停不下来,他停止不下来此时心中的不公与愤怒。
  “在地球面前,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你是位高权重还是富甲一方,地球并不会因此把人区别对待。是我们人类,在自己的族群里画出了三六九等,是我们张扬着每个人的不同。”
  说完这番话,他隐约察觉到了,比起愤怒和不公,他更多的是觉得绝望。
  为什么会这样子?地球已经诞生了46亿年,而生物的诞生也长达36亿年之久,难道他们真的不能继续生存了?
  曾经有人把这36亿年浓缩成一年,按照这个尺度来换算,那就是1月1日开始出现生物,到12月1日恐龙才出现和死亡,12月25日出现灵长动物,13月30日出现猿类,12月31日晚上11点,周口店的人才开始用火,11点半左右才出现智人,最后5分钟人类形成语言,而显存的原始文明的遗迹和文字,都是在这最后一分钟内才形成的。
  整个人类的存在在地球的历史中都显得那么短暂,更何况个人短短几十年时间,对古老的地球来说,甚至连眨眼的瞬间都比不上。
  可是,为什么非得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他们遇上这种事情?难道这是人类把地球改造得千疮百孔的恶果?
  姜浩甚至觉得,有时候,自然科学真的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悲观的用古希腊戏剧中一直出现的“命运”来概括。
  有人反驳道:“他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他们没能提前参透这次事件,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避难所的建设,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现在的一切,都是曾经的他们亲手造成的。”
  姜浩沉默不语,他明白这个道理,有人做出惊天伟业,同样有人默默无为,人和人本来就是不同的。他也知道,刚刚他的意见完全是漏洞百出,如果要做到平等,那只能所有人留下,全部死去。
  为了族群的生存,部分人类不得不做出牺牲,虽然这种牺牲很可能是强制性的。
  正在低头思考,姜浩听到余泽的声音:“达尔文的进化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是佛教教义主张众生平等,你不觉得你们人类总是处在一个矛盾中吗?”
  “所以呢?”姜浩接话,他过于注重内容,竟然忽视了他表达的错误。
  “这件事情估计会这样定下了,没有回转余地。”
  果然,余泽话音刚落,他们就在投影仪上听到了那边的消息。
  “在沧海桑田事件的初期阶段,军方会尽力拯救民众的生命,然后把存活下来的人送到避难所。”北京那边已经表态,事情终于拍板。其实他们这边争来争去都只是一个参考,真正做决定的还是在那边。
  领导的这句话无疑默许事件初期不公布消息,其实这是很聪明的一种做法,国家和政府不会主动放弃民众的生命,所以只得交给大自然,让它淘汰掉一部分人,接下来的人才能够幸存。
  国家机器的残酷性彰显无遗,可是人类的发展总要走上这条道路,人类若要继续生存,必定会有人牺牲。
  唯一的希望是他们期盼着,人类经过这次的灾难,能够如凤凰涅槃般,再次焕发生机,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普通民众对此项活动并不知情,只是对现在频发的自然灾害感到有些意外。在他们脑海里,地球存在了千千万万年,就算要灭亡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和现在的他们并没有多大关系,依旧碌碌为无得过且过。
  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颗面对灾难努力存活的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人类摆脱不了的真理。
  *****
  另一方面,会议结束后,外交部发表了以下声明:
  “近日,一股末日谣言蔓延开来,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多个邪教系统和恐怖组织,甚至波及到本国人民。□□声明,末日传言纯属子虚乌有,望广大市民学会辨别消息,谨防被不法组织利用。”
  在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外国记者举手用流利的中文提问:“西欧、北非、东南亚、北美以及中国境内都发现了恐怖组织的身影,他们大多打着末日宣言的口号进行活动,请问你怎么解释其中末日宣言的巧合?”
  外交部发言人微微一笑,从容不迫的答道:“外交部只回答外交事宜,抱歉,你的问题我不能回答你。”
  外交部发言人黎春华有一张漂亮的履历表,学习国际法专业,毕业与高等学府,从事外交工作二十余年,曾在外交部北美司司以及北美和亚洲地区工作,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她的首次记者会是在2045年4月25日,就北非局部战争以及极端恐怖主义等热点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黎春华一共回答了10位中外记者的提问,只花了短短20分钟的时间。
  其中不乏颇具“挑战性”的敏感问题,她表现得淡定自如,态度开放坦诚,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不避难点,颇有技巧,这使她获得了记者们的一致肯定。这让人们想起几乎是一个世纪前,在外交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周总理。
  也因此,这场记者会在她的事业履历中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能力优越的她应对现在记者的发难,并未觉得困窘,大方的举止之间显示出她的游刃有余。
  记者被她问得一愣,然而并未退缩,继续道:“对于宣传视频中出现的中国人的身影,请问你们是怎么看待的?是否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参与到这个恐怖事件中?”
  外国记者毫不留情,一心想要套取消息,显示出一股这个职业常见的咄咄逼人的气势。
  黎春华颇有技巧地说道:“中国政府还在继续调查视频中黄种人的信息,一有消息会立刻向媒体透露。另外,投身国外邪恶组织的中国成员是极少数,我们认为此类中国人父辈或者祖辈是外国人,移民到中国后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因此渴望一种归乡心情,而这种思想被非法组织利用,从而造成当今的局面。”
  这个女记者被堵了回去,不料,下一刻,一个日本男记者提出了一个让发言人一愣的问题。
  “有传言说中国正在南极大规模的修建避难所,请问这件事是真的吗?”
  “抱歉,我方从未得到消息,避难所一事纯属子虚乌有。”发言人面无表情地回绝。
  发布会结束后,那个日本男记者受到了日本新闻报社的封杀,他甚至不知道原因。他也是在刚从南极采访回来的同事那里听说的,想着能够以此来取得外交上的优势。
  不料,这个问题不只是针对中国,而是把全世界在南极修建避难所的国家都包括了进去。各个国家明确规定,避难所的修建消息是对外保密的,工作人员进入南极后甚至不能向外联系,由此可见官方的保密程度。
  日本记者这个问题,终于毁了他自身的前途。                        
作者有话要说:  

  ☆、水面真相

  而另一方面,会议结束后,姜尚光被几个白发苍苍老人留了下来。其中一个戴着传统老式框架眼镜的老年学者站在姜尚光面前,面带忧色问道:“和人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