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在没有女人的春秋战国里 >

第148章

在没有女人的春秋战国里-第148章

小说: 在没有女人的春秋战国里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有国君的命令不准扩建宫室,后面这个地方不够用却是十分现实的问题,这可怎么解决呢?
    燕国这位新国俌内主大手一挥,命令工匠把正室正殿和隔壁的厨房打通了,再然后,这朝臣小朝会回报国政,就都在“厨房”里了。
    说起这燕国内主,还有一样让人咂舌的,就是他喜欢亲自下厨,然后请朝臣吃饭。
    起先还有人质疑这种做法不顾尊卑,主上为臣下下厨烹饪,有违礼法,这个人就是孤竹存阿。
    四年前,孤竹存阿以使节的身份留在晋国意图说服晋国援燕国,但还未成功就传来燕国国都赤狄攻破的消息,孤竹存阿当即便奔溃了,只想以死殉国,但随即又传来消息,服人带领燕国国人迁国无终城,孤竹存阿立即动身,经历千辛万苦到达无终城。
    起先到国俌正室向夏瑜回报晋国情形时,还很不习惯那个和厨房打通的正殿,不过也不知道夏瑜说使用了什么法子,据说是夏瑜亲自发明一种叫做火炕火墙配合炉灶,使得室内点火烟火直接从墙内走出,不会烟熏火燎。
    孤竹存阿参加过昔日太子府的宴饮,知道夏瑜其人好吃,但夏瑜对研究菜色甚至与亲自下厨这么有兴趣倒颇令其惊讶,及至夏瑜为臣下洗手作菜,就遭到了孤竹存阿的强烈反对,认为此举尊卑倒置,但没几次,再长了夏瑜的手艺后,孤竹存阿便被收买了。
    原因无他,因为真的太好吃了。
    孤竹存阿真的不想承认,国府朝臣官员向国俌内主汇报政事那么积极,就是因为这里的小厨房做菜太好吃。
    此时,小厨房里正在炖着一种叫做”红烧肉”的菜色,为了这种菜色,夏瑜还特意发明了铁锅,还有十几种香料来配菜,比如一种用豆子酿造的黑色的液体,一种从南方商人手里买回的植物产出的带甜味的白色颗粒等等。
    在这小火慢炖的“红烧肉”的香气里,众人在汇报朝政。
    “国府整改民居普及火墙火炕的事宜进展顺利,国俌您教导的百工散入割地邑里,教导百姓砌火墙筑火炕,今冬以来,各地官署上报,冻毙的百姓 比之去年又大幅减少,冻死牲畜也变少了,百姓见到这火墙火炕的利处,纷纷效仿,推广日渐顺利。”
    秦弼一边汇报国政,一边忍不住吸着鼻子,嗅那“红烧肉”的香气,忍者肚里的馋虫,道,“今年入我燕国的商人数量大幅增加,据商事的官员回报,这些商人所购买的大宗品相多是燕锦和我燕国的海盐,有赖于国俌教导百工的炼盐法和织造法,列国商人皆赞我国燕锦比吴越国丝绸还要华美细腻,我燕国的海盐比齐国的海盐、晋国的井盐要细腻洁白,我燕国燕锦和海盐在各国都供不应求。
    去岁我燕国与狄人有战,紧随国君亲征山戎,国库消耗巨大,有鉴于此态,臣下建议提升提升燕锦和海盐的价格,充实国库。”
    夏瑜的案几上摆放着一堆堆的臣下上奏的竹简,夏瑜一边在批示竹简上的东西,一边听着朝臣的汇奏,听到秦弼关于燕锦与海燕的提价的建议,道:“燕锦升价,海盐降价。”
    秦弼不解,问道:“盐巴一直都是列国官卖之物,我燕国海盐又十分紧俏,为何不升价反而减价?
    夏瑜放下手里的竹简,又拿起另一卷奏报竹简,一边阅读批示一边道:“我们不降盐价,列国商人会去和齐国买。”
    一句话秦弼就明白了,昔日管仲将盐列为官卖之物,控制食盐买卖,险些将列国国库掏空,只有晋国因为境内有几块大的井盐池而不受其辖制,夏瑜苦心教导培养盐工,开辟盐场,花费很多精力心思,这一两年来开始产出食盐,此时不升价却降价,就是想分化齐国对食盐的控制权。
    秦弼又问道:“海盐降价,那燕锦为何要升价?”
    夏瑜批示完毕,又换了一卷竹简,道:“盐巴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吃的,而丝绸锦缎则是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的,有钱人最大特点是什么,无非虚荣炫耀,对于列国诸侯,公卿贵戚,巨富商贾来说,能有人所不能有的东西,才是尊贵的体现,燕锦越是贵,他们越是会趋之若鹜。”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亲的霸王:
    99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6 19:51:26
    YLYZFI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16:36:00
    yuan00ke00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17:56:34
    yuan00ke00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17:56:55
    yuan00ke00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17:57:08
    yuan00ke00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7 17:57:40
    其实我今天不止码了这么多,可是系统崩溃了,我细心苦苦写的这一章,没了一半,简直吐血。

☆、第189章

秦弼听到此处;已经明了夏瑜的意思;道了声:“诺。”表示领命。
    已经升任司农兼长史的公子启出列汇禀道:“启禀国俌;去岁国府颁布法令;重划国君直属封地,改邑里为县;设县丞、县尉、县法官;如今各县职属已定,今岁国府法令,推广稻米;并兴农爵之制;纳稻米大户可以得爵;其他地方倒还好说,只是孤竹县、令支两县,百姓颇有不从。
    听到这话,司徒冶倒是笑了,看着孤竹存阿调笑道:“哟,太傅老家啊,您的乡亲可是挺不给你面子。”
    孤竹存阿有几分尴尬,摸摸鼻子没说话,孤竹存阿的家族祖上出身就是在孤竹,只是早已在蓟都生活几代了,司徒冶调侃孤竹存阿,其实也有几分言之偏颇。
    要说这孤竹与令支,往上追的话都是山戎的分支,但是当年山戎以屠何人为首袭击燕国,包围了燕国的国都,险些灭亡燕国,还是当时的霸主齐桓公率军救援才得以保全,齐桓公当时帮助燕国退敌,顺手就把离得比较近的山戎的部族孤竹和令支给灭了,从此这两个地方就成了燕国的国土。
    但虽说是并入了燕国,但毕竟这两个地方还是有些山戎遗民的,风俗习气与中原诸侯礼乐文明大是不同,虽然是被打怕了没胆子造反,但因为这两地苦寒燕国素来也没花多少心思经营,就难免这两处的百姓不生出些别样心思,对有些燕国国府的法令并不是那么遵循,以往因为燕国国君对这两处地方不是十分上心,也就罢了,但现在却是不行了,因为现在国府主政的是夏瑜。
    孤竹、令支两县在滦河两侧,土地肥沃,只要改进耕种之法和耕种器具,不再用刀耕火种之法,这两个地方就可以变为燕国的暂时的粮仓。
    说是暂时乃是因为夏瑜心中有更大谋划,就是并吞整个东北,要知道作为后世的粮仓,东北地区多是平原,黑土肥沃,三江源水源丰沛,可谓得天独厚,几乎可说说这个北方唯一适合种植稻米的地区,而众所周知,稻米的亩产要比小麦高上不少。
    当然,这个过程不易,别说现在盘踞在此的东胡与山戎,就是那浓密的原始森林山川就够这个生产力极为低下时代的人喝一壶的了,不过这些在手握庞大资料库在这个时代可谓变态存在的夏瑜眼里,却不是什么问题。
    在燕国迁国之后的第一年,整理国政,安顿百姓,忙过这些种种后,第二年夏瑜便开始划分改革国君直属封地,划邑为县,并且任命自己的心腹,同时成立工农学宫,任命齐椽为学宫令,培养百工,有修习农桑的、织造的、制盐的、筑造的、铸兵的等等,然后着新任命的县丞推广。
    这些县丞初初被任命,自然急于表现,加之夏瑜所授的种种又确实能使百姓受惠,自然推广迅速。
    夏瑜初入燕国时,曾经派遣手下人潜入各国经商,这些人有许多在列国慢慢有小成,虽然只能说算是富足商户算不得大商贾,但也算是一股势力,这些人的家眷都握在夏瑜手中,不敢不从,夏瑜命令这些人向列国推广燕国特产,如新研制出来的燕锦与海盐便是其一。
    如此种种,使得府库迅速渐渐充盈。
    同一时间,服人亲自主持国府强军练兵,改革兵制,兴骑兵、步兵,消减战车数量。
    夏瑜也颁布法令,强制百姓分家,鼓励生育,生育人口多着有奖,不肯分家不育子嗣者重罚,以增加人口。
    如此种种,若非此时燕国国中大贵族几乎不存,封君尽灭,几乎是不可能的。
    没了封君掣肘,国府底层士人官吏没有封君依附,只能给国君“打工”,政令推行异常顺畅。
    第三载,服人亲自率军扫灭侵扰燕国北部的残余赤狄与北狄,劫掠战战马人口无数。
    国府尽显霹雳手段,上行下效,燕国一日千里,短短三载,便稳固了从迁国之后的动荡的人心,国力恢复迅速。
    第四载,也就是现在,服人与夏瑜都下定决心开始推行军农爵制,彻底改变整个燕国的奖励机制,使得庶民可以得爵位封土,土。
    在外,服人兴兵意欲攻灭早就被他打怕了的屠何,将这块土地拿下来犒赏军士,实践军功爵制度,让燕国的庶民亲眼见证一个事实——只要打胜仗,庶民也可以封土得爵。
    在内,夏瑜进一步推广稻种,实施农爵制,百姓纳粮超过官府规定标准,按量授爵位。
    这等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燕国能否强盛起来,吞并东北,收复失地,夏瑜怎会容得孤竹、令支这两个小地方闹将起来坏了整个燕国的大计
    是以夏瑜一遍批示手中竹简奏折,一边道:“吴豹。”
    吴豹出列道:“在!”
    夏瑜道:“上次工农学宫拨给你试用的破城锥演练的如何啦?”
    吴豹直言道:“不顺利,破城锥要演练总要有城池可破才行。”
    燕国丢了大半的国土,总共也没剩几座像样的城池,吴豹言下之意就是没有合适的地方练手。
    夏瑜道:“这样啊,我听说孤竹县边上有一座以前他们部落废弃的城池,你去那里练练手吧。”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头冷汗,这个意思分明就是用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