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叱咤乐坛-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梓有这个自信!
但是,叶梓现在只有两首歌的成品,其他新歌也只做了两首伴奏,这还全都是为了香江总决赛做出的准备。这会儿就想着出版专辑,实在是太早了一点。
而且叶梓也知道,如果现在就出专辑的话,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自己的根基尚未夯实,歌迷的接受度也还不够广泛。草率出版专辑,即使首首都是精品,即使现在是唱片业的黄金时期,歌手的基础不扎实,歌迷分分钟就会把你抛到脑后。也许这些经典歌曲不会消失,但是歌手的名字会被人渐渐淡忘。“歌红人不红”可不是叶梓所希望的!
所有这一切,都还需要叶梓继续努力,继续花费大量时间慢慢累积。
不过叶梓纠结的不是出不出版专辑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专辑,叶梓的认识还是非常清醒的。叶梓现在有点纠结的是《涛声依旧》这首作品。连续两周第三,根据陈老师的内部消息,这一周的选票数目反而下跌了一点,离着第二名更远了。
要想个什么办法,让这首歌的选票能够更多一点呢?要是能够冲到榜首的话,对于接下来的所有事情,那份助力就太大了!内地歌曲首次登顶这个名头,太诱人了啊!
叶梓一直在仔细地琢磨。
mtv无论如何要尽快作出来,这是一点。电台的电话采访和直播采访还是要请陈老师费心一下,最好在近期就安排个三四次,那样影响就出去了。这是第二个。
这一周,各地的其它榜单应该也要陆续上榜了,这也是很有利的一点。如果有几个榜单能够冲上榜首,反过来也能影响一下这个排行榜。
还有一个约好的采访这几天就赶紧完成吧。那本杂志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
唉,还是要尽可能抓紧时间啊!不能再像这个星期这样逍遥了。今天晚上就将这一单的活儿赶紧完成,明天就把新歌考虑起来,先做好了放在那里,随时都能用上。
——————————
陈子墨还是非常看好叶梓的,这几天他也一直在琢磨怎样帮着叶梓,将这首《涛声依旧》推到更高的名次。
近年来,那件事情几乎成了他的心结!看着一首首他很喜欢很欣赏的内地流行歌曲在榜单上纷纷倒下,他的心里绝不好受。但是,如果让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内地流行歌曲硬生生“变到”榜首,这又与他的为人原则不符。他宁可榜单被江、台歌曲大肆占据,也不愿将还不具备实力的歌曲硬推上去。当然,适当的倾斜照顾那是完全可行的。他和电台的确需要一份“干净”的榜单,但是他也不是油盐不进的那种“圣人”。
去年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推动那首《asia雄风》,他就几乎将手上所有的资源全部用了上去。但是结果并不如人意,最接近的一周,《asia雄风》的选票仍然差了榜首歌曲近一百票。这样的差距就不是人为因素可以随意抹去的了。
现在,叶梓这首《涛声依旧》让他再次看见了一丝曙光,陈子墨不淡定了。
拿起电话,陈子墨拨了一个内线号码。
“欧阳,我是陈子墨。”
“老陈?”对面的女声有点惊讶。
陈子墨靠在椅背上,笑道:“我刚看了台里最近的数据综合汇报,欧阳,你们那个栏目真是越来越出色了,要表扬啊!”
欧阳在电话里笑了:“老陈,你这是在表扬你自己吗?这可是你一手策划的栏目,我可只是监制哦。”
“栏目是在你手里发扬光大的,我可不敢贪功啊。”
“呵呵······”欧阳轻笑了几声,问道:“老陈,有什么事儿你就直说吧,不用这么虚头八脑的。”
“行,那我就说了。”几十年的同事之间的确不需要太多的转弯绕圈子:“是这样,那首《涛声依旧》不是已经连续两周第三了吗?我想······再给他加把劲儿!”
欧阳在电话里停顿了一下:“······老陈,你是又想······”
“对!”陈子墨的态度很坚定:“我觉得这次······有希望!”
“那行!这首《涛声依旧》我也很喜欢,那就给他再加一把劲儿吧!”欧阳也不废话,她是这个栏目现在的监制,她也早就希望能够打破江、台歌曲对于这个榜单的封锁:“老陈你说吧,需要我们怎么配合。”
“好!那你这样,节目直播中的电话采访先做起来再说,然后······”
电话里,陈子墨跟欧阳仔细地商量起来。
(新人新作,求点击、推荐、收藏!)
第七十四章 采访
(惊闻历史大神“贼道三痴”因患肝癌离世,高音不胜唏嘘。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朋友们,真的要千万千万当心自己的身体啊!!!)
——————————
第二天,叶梓带着两把吉他和一大把软盘去了孙云那里。
一方面是每周的回课,孙云的指点也是叶梓现在非常需要的。虽然叶梓拥有系统里的大师教程,在古典吉他的专业科目上,孙云教不了叶梓太多东西。但是他在欧美古典乐坛活跃了二十几年,阅历、眼光、经验、人脉都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具有的。在古典音乐修养方面,直接传承于贝多芬这一脉的孙云更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叶梓的古典吉他演奏来说,这也是他急需培养的“外功”之一。
同样类似的还有倪俊那里的钢琴课程。虽然内心并不钟爱钢琴这样乐器,但是叶梓仍然坚持在练。这——同样也是“外功”积累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叶梓需要用到孙云那里的专业设备来录制这一次的电吉他音轨,并且将这些伴奏在调音台上全部做好分轨。剩下的事情,就是哪天录唱的时候再来一次,将需要他演唱的部分录制完毕。
制作卡拉ok伴奏这份工作,叶梓不会再做太长时间了。不过在他的个人专辑出版之前,这仍然会是叶梓最稳定的一份收入。就现在整个华夏的情况来看,月入几万的工作那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
——————————
10月31日,星期四。
上午九点,叶梓再次来到电视台南门边上的1937咖啡馆。为了今天的这次采访,叶梓特意跷课而来。
《音像world》这本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由华夏唱片总公司主办的一份音像刊物,面向全国以及海外地区发行。这也是国内第一本以音像、娱乐为主的月刊,每月十号出版。在国内歌迷心中,这本《音像world》杂志就是他们心中的流行音乐“圣经”!
这次采访,仍然是来自陈子墨的关系,本来应该在月中就进行采访的。不过那一段时间叶梓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挤不出时间,所以将采访往后推了一个星期。结果一周后采访记者另有任务,只能再往后拖。这一次人家记者主动再次邀约,叶梓也不想继续再拖下去,所以宁可跷课,怎么着也要在今天就把这次采访做完。
要不然,采访内容就要等到十二月的那期杂志才能刊登了。到那时,黄花儿菜都凉了!
叶梓坐在靠窗的座位上,跟服务员说了声还要等人,请她拿了一杯清水过来,点上根烟,静静地等待着采访记者的大驾光临。
——————————
吴小颖走的很急。
昨天的电话里,她跟对方约的是上午九点见面。可是这该死的公交,慢腾腾的比走路快不了多少。
申城正在同时修建环城、南北两条高架,她从北区的家里赶往市中心必然会经过一条。通往市中心的那条原先双向四车道的大路,现在只剩下一根车道通行,而且还要听从交警的指挥,让双向对开的车子间隔着通过这段路程,这公交车开起来那就更慢了。等到终于磨磨蹭蹭到达电视台北门公交站,吴小颖手上的手表已经指向九点半,这一路整整花了一个半小时。
早知这样,还不如直接去他学校做这个采访了。吴小颖下了公交之后,暗暗懊恼的想道。
急匆匆地从电视台旁边的一条小路穿过赶往南门,吴小颖一边走,一边在脑子里再次捋了一遍等会儿的采访内容。
五分钟后,站在1937那扇厚重的大门外面,吴小颖挽了挽头发,等疾走的喘息平复下来,这才用力推开了那扇大门。
咖啡馆里播放着音量很轻的钢琴曲,淡淡的香气氤氲。因为现在还是上午,客人并不多。大门斜对面靠窗的那张桌子上,一个年轻人的身影立刻吸引了吴小颖的注意。
那是一个坐姿笔直的年轻人,短发,鬓角留得很少,显得非常精神。上身穿着一件松软的白色棉质衬衣,看不出是什么牌子,领口随意的敞开了两颗扣子。他的双手修长光洁,右手自然地放在桌子上,左手微弯,轻轻握住剩了一半清水的宽口玻璃杯。年轻人半转着头,视线看向窗外。秋日的阳光从木制的格扇窗棂投射进来,在他的发角眉梢铺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色光圈。
阳光的层层晕染下,年轻人的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微笑,就这么沉稳地、宁静地坐在那里。虽然他正看着窗外,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仿佛窗外的车水马龙和城市喧嚣都与他无关。他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自己并不参与其中,就像是个旁观者。
这幅画面很静,很有一丝禅韵。
福至心灵!
吴小颖立刻从包里取出自己的海鸥df—1单反采访相机,迅速调好光圈、快门,镜头对准了窗边的那个年轻人。为了寻找到最好的逆光拍摄角度,她甚至直接坐到了地板上。她敢肯定,镜头里的这个年轻人,一定就是她今天要采访的对象。
“吱啦/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吴小颖一口气连续卷了四张胶片,按了四下快门,这才长出一口气,松开了手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