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叱咤乐坛 >

第291章

重生之叱咤乐坛-第291章

小说: 重生之叱咤乐坛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老师,这个价格您觉得可行吗?”

    张磊问道。

    路征点了点头:“肯定不会超过四块,我尽量帮你谈到三块八。”

    “谢谢路老师。”张磊谢过,随后继续说道:“发行的成本不定,不过一般不会超过一块五,我们能够拿到的应该在一块钱左右。”

    说到这里,张磊看了一眼路征,路征同样含笑点头。

    “那就按照一块钱来计算。”

    “这样算下来,一张专辑的成本支出是四块加上一块,那就是五块钱。还有一些税收之类的支出,我们就按照一盒磁带总计五块五的成本来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歌手们静静的聆听着,谁也没有发出任何声响。这样的发行内幕绝不是他们能够去打听到的,能够了解谁也不想错过。

    也只有这样的计算,才能彻底打消他们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

    “磁带的出厂价一般是20%到30%的利润空间,我们按照最大数来算,那就是还要去掉三块两毛四。”

    “好了,一盒磁带的利润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算出来了,那就是十块八减去五块五再减去三块两毛四,应该是两块零六分,就算两块钱好了。”

    “这是每盒专辑最低的利润数字。”

    张磊一口气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歌手们立刻又开了讨论。

    “怎么样怎么样,我说的吧,只要卖出五万盒磁带投资就收回来了。”

    “不对啊,要是仅仅只能收回投资,那张磊做这个专辑好像也没多大意思吧?”

    “怎么会没意思呢?出了专辑跟没出专辑能一样吗?不说别的好了,场费再往上走一走那是很有可能的。”

    “不太可能吧?他现在已经是最高了,还能涨到哪儿去?”

    “我说你们都在瞎想,就以张磊现在这几首歌来看,我感觉怎么也不止卖五万盒,八万盒到十万盒那还差不多。”

    “八万到十万?会有那么多吗?那我们投资进去,不就能赚到钱了?”

    “对呀,我怎么忘了这个呢?”

    “嘘,先别说话了,听听张磊自己的预估是多少吧。”

    ……

    张磊再次拍了拍手,歌手们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好了,我们继续。”

    “刚才我就说过,对于这张专辑的前景我很看好,那么我要问一问大家了,你们猜这张专辑到底能卖出多少盒呢?”

    张磊微微一停,下面的这些歌手已经喊了起来。

    “五万盒,不亏本就行。”

    “切!你也太小心了吧?我猜至少能卖十万盒。”

    “不一定有这么多,我觉得卖到七八万盒也就差不多了。”

    客厅里再次哄闹起来。

    谢云大声说道:“张磊,别磨蹭了,赶紧说说你自己到底预估多少盒?”

    “对啊对啊,赶紧说说吧。”

    歌手们的意见完全一致。

    “好好好,那我就说一下。”张磊笑道:“我自己的预估是……”

    张磊深吸了一口气。

    客厅里彻底安静下来。

    “……至少二十万盒。”

    轰的一下,歌手们炸开了锅了,这个数字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们最大胆的猜测也只有十万盒这样的数字。这会儿他们全都大声的嚷嚷起来,心里的火焰也是越烧越旺,如果不发泄一点出来,他们怕自己会被这把火焰烧成灰烬。

    至少二十万盒,那就是至少四十万元的利润,去掉投资还能有三十万元的纯利润。

    面对这样的一笔巨款,这些歌手没有哪一个还能镇定下来。

    客厅里乱成了一团。

    叶梓和崔正光对视一眼,微微一笑。

    “张磊,我认购十份。”谢云第一个高声说道,他的声音微微带着点亢奋:“就算最后卖不到二十万盒我也认了,等我将来做专辑的时候,你可一定要帮我一下啊。”

    “好,谢谢了。”张磊大喜:“等我这张专辑做好了就来帮你艹作,你自己先准备起来吧。”

    有了谢云的带头,歌手们群情汹涌。

    “张磊,我也认购十份……”

    “我的钱不多,不过张磊,大家都是好兄弟,这样的事情我怎么也不能往后退的。来,我认购五份。”

    “张磊,以后你也要帮我啊,我先认购五份吧。”

    “我认购三份可不可以啊?张磊,会不会太少了一点啊?”

    “张磊,我认购。。。。。。”

    ……

    一个名为《灯塔计划》的专门以小额投资来筹集专辑资金的活动,就从这一次张磊新专辑的筹资……

    开始了。

    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即使是《灯塔计划》的这几个发起者,都没有预料到这项计划将给申城歌坛带来怎样的改变。

    正是由于《灯塔计划》的横空出世,申城歌坛的未来在1992年2月23日这一天拐了一个弯,走上了另一条跟叶梓前世完全不同的轨道。

 第三百零六章 黄金时代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

    “真没想到,今天一天就已经筹集了三万多的资金,看来这五万元应该很快就能全部筹集完毕了。这……这我可就放心了。”

    客人们走后,张磊累得瘫倒在客厅的沙发上,闭着眼小声的喃喃自语道。

    今天这一天,可真是把他给累着了。

    录音倒是没花太多精力,可是后面的筹资实在是让他煞费苦心,又要不时的担惊受怕。吃晚饭的时候,张磊更是受到了这些歌手的集体“围攻”,害得他灌了一肚子酒下去,可是到现在还粒米未进。

    精神上的疲劳加上身体上的劳累,这会儿他真的是有点撑不住了。再晚一点他还要去跑场演出,现在不抓紧时间休息一下,等会儿唱歌都唱不动了啊。

    崔正光不累。

    今天没他什么事儿,就是跟大家见个面混个脸熟。不过他这个人一向就是没个正形的,能歪着绝不会好好坐着,这时他也跟张磊一样,躺倒在一张长长的沙发上。

    听见张磊的自言自语,崔正光就笑道:“张磊,你今天可是把豪言壮语说出去了,到时候专辑要是卖不到二十万盒,那你可就惨了啊。”

    “什么张磊惨了?怎么了?”

    叶梓将几位老师亲自送出大门,这会儿才刚刚回来。一进客厅就听到崔正光正在大放厥词,叶梓不明所以,赶紧问道。

    “大头,这次你可说错了。”得知原因,叶梓摇头笑道:“张磊这张专辑说能卖二十万盒,那还是非常保守的。”

    “不会吧?”崔正光瞪大了眼睛:“做专辑这么赚钱?”

    “你以为呢?”叶梓好笑的看了崔正光一眼:“要不然我那么急着做专辑干什么?现在可是唱片最好卖的时候!”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华夏的唱片行业开始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专辑做出来就几乎是不愁卖的,不过越是这样的情况,专辑的种类、数量却反而越少。

    这些八十年代的专辑,受限于当时的整体工资水准,要想卖到五十万盒以上那是比较困难的,卖到百万盒以上的销量那更是非常稀少。

    到了九十年代初。平均工资从八十年代的几十元翻了几番逐步上涨到了两三百元,唱片行业的发展势头有了经济的推动力量,那就更加强劲了。

    整个九十年代,那是华夏唱片行业的黄金时代。

    在当时,一张质量不错的专辑稍微宣传一下,再有一两首能够上榜的歌曲,卖到几十万盒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是成名歌星的新专辑,或者专辑里有一两首在全国范围传唱度很高的歌曲,卖到百万盒甚至两三百万盒都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盗版。如果华夏唱片行业没有盗版的侵袭。这个时期的唱片将会更加好卖,再翻上几倍都是小意思。

    这段时期,同样也是一个赚取唱片暴利的年代。

    前文张磊当着歌手们的面就算过,一盒磁带能赚到两块钱,还不到20%的利润,看起来这似乎并不多。但是不要忘了,这个时代的专辑太好卖了,除非歌手演唱得实在是太差。或者根本一点宣传都没有做就开始上市销售,否则四五十万盒的销量几乎闭着眼睛就能卖出去。

    利润率的确是并不很高。但是有这么大的基数放在那里,一张专辑赚到手的钱那是绝对不会少的。而一张专辑赚到两块钱,这是最低的利润线,好一点的赚到三块钱左右是没有问题的。

    就算是两块钱的最低利润,在这样大的基数下,利润的总值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而投资呢?

    仅仅十万元。

    这个投资数目并不算很高。但是香江、台海各大唱片公司在专辑制作上面,一般也就是一张专辑二三十万元而已。算上三地在人工上面的差异,这跟张磊这样十万元的投资规模几乎相当。当然,那些天皇巨星肯定不会是这么小的投资规模,但是他们的专辑根本就不愁卖不出去。他们的专辑销量是以百万盒作为基数来计算的,投资更多那也理所当然。

    就以内地的十万元投资,卖出五十万盒来算,这是内地很多歌手一张专辑的投资与销售数字,那么十万元的投资换回的将是一百万元的回报。

    十倍的投资回报率,这不是暴利那什么才叫做暴利?

    就算是张磊所说非常保守的二十万盒,那也有四倍左右的投资回报率。拥有这样的投资回报率的行业很多吗?

    绝对不多。

    在整个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初期的那五六年,唱片行业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业。至少四五倍的投资回报率,足以让那些投资唱片业的老板们赚得盆满钵溢了。

    叶梓是个重生者,更主要的是叶梓本身就是个歌手,对于唱片行业的黄金时代他是亲身经历过的。重生回来,他要是不往这个行业里寻求发展找寻机会,那他真的是白白重生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