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老五跑了!”
三个公安员一齐跑进来,同声问道:“跑了吗?”
正慌乱间,天棚上嘎嘎地响动,郭全海抬眼一望,天棚上戳个大窟窿,吊下个光脚丫子。他用大枪对准这窟窿,扳动枪栓,喝叫道:“快滚下来。”
这时候,白玉山和这屯子里的农会主任,带领二三十个民兵,绕屋前屋后包围起来了。听到屋里人说:“找着了。”白玉山先跑进来,他瞅着从天棚上慢慢下到躺箱上的男子,大头粗脖,两个鬓角都秃了,跟韩老六一样。他穿一套沾满烟尘的白衫裤,冻得直哆嗦。这人就是韩老五。他听见狗咬,才从睡梦里惊醒。他混进农会,当上文书,屯子里的朋友又不少,只当不会有事了,两棵匣子,都插起来,门前准备抵抗的壕沟,灌满了雪,也没有打扫,寻思混过长长的冬季,赶到树叶发芽的时候再说吧。但树叶子还没有发芽,衣裳鞋袜,还没有来得及穿上,他就落网了。郭全海用枪指着他,白玉山从腰上解下根捕绳,笑吟吟地说:“对不起,得委屈你一下。”
韩老五一面穿裤袄,一面也笑着说道:“没啥,绑吧。”
他伸出胳膊,让白玉山套上绳子,坐在炕上的他的七岁的姑娘爬起身来,跑去拖住白玉山的手,用牙乱咬,使手乱撕。白玉山一推,把她推翻在炕上,她也不哭,再要上来,叫她妈妈喝住了。白玉山手背叫她咬一口,破了一块皮,他用嘴巴舐着伤口说道:“这么小,也成强盗了。”
郭全海跟本屯的张主任招呼,给他赔礼:“对不起,怕他蹽了,没有先上农会来。”
张主任忙说:“没啥。”说着,脸上有点点抱愧,他们屯子里藏下这么条坏根,还混进农会,当上文书,太不体面。他一面陪着他们往外走,一面说道:“早觉他可疑,来历也不明,忙着别的事,没有来得及查根,这回你们干得好,给我们也除了大害。到农会暖和暖和,我去吩咐套爬犁。”
郭全海怕生意外,连忙说道:“不用,不用。”
张主任执意要去套爬犁,带领屯里民兵都走了。郭全海寻思“满洲国”这么一个大密探,藏在这儿一年多,没有发觉,一定有爪牙。大股胡子消灭了,零星散匪,就能都尽了?他想了一下,就催白玉山带领两个公安员押着韩老五先走,他跟一个公安员在后头走着,不时回头,瞅瞅身后。爬犁滑木在干雪上滑走的声响,夹着马蹄声,从他们身后,从老远的地方,越响越近了。郭全海冲后头端起枪来,响亮地喝道:“谁?站住!”
爬犁上回答:“靠山屯农会来的。”
郭全海说:“不管是谁,站住,过来一个人。”
爬犁停在离开他们二十来步的地方,一个披老羊皮袄的中年人跑过来说道:“咱们主任说:你们辛苦了,叫我套爬犁送你们上县。”星光底下,郭全海上下仔细打量他一番,又见爬犁上没有别的人,这才放心叫白玉山转来。都上了爬犁。三个大马拉着七个人,在滑润的冻雪上,轻巧地往榆树飞奔。赶爬犁的说:“这家伙来历不清,没根没叶的。他说家在佳木斯,姓李名柏山。有一回,他小嘎跟人家打仗,明誓说:”我姓韩的要是说了半句谎话,天打五雷轰。‘我家小小子问他,你姓韩吗?那小子慌忙改口,’我妈姓韩。‘那时候,大伙忙着斗地主,没人理会这桩事。这回可好,咱屯里人也高兴,卧底胡子逮住了,祸根拔了,“赶爬犁的转脸瞅着韩老五笑道:”到底是姓李呢,还是姓韩呀?“
东方天头开始露青色,稍后又转成灰白,再以后,又化作绯红。太阳冒花了。道旁屯落里,雄鸡起起落落地啼叫。清早的寒风,刮得哔剥响,人们冷得直哆嗦。
爬犁直送到榆树。省里三个公安员都往回走了。郭全海办好手续,没有停留,就和白玉山,押着大特务,搭上了当天东去的火车。
他们回到县里也没有停留,雇上爬犁,急急忙忙赶回元茂屯。
23
载着郭全海他们的爬犁才到元茂屯的西门外,消息早传遍全屯。人们都迎了出来,堵塞着公路,围住韩老五。治安委员张景瑞忙道:“闪开道,叫他走,往后看他的日子有的是。”
小猪倌钻到前头,仔细瞅瞅韩老五的脸庞,说道:“跟韩老六一样,也是豆豆眼,秃鬓角。”
老孙头笑眯左眼,挤到韩老五跟前,故意吃惊地问道:“这不是咱们五爷吗?大驾怎么回来的?搭的太君的汽车呢,还是骑的大洋马?”
韩老五张眼一望,黑鸦鸦的一堆人,望不到边。他的心蹦跳着,脸像窗户纸一样地灰白。但他还是强装笑脸,假装轻巧地回答老孙头的话。
“他们没撵上雪貂,抓个跳猫回来了。”
韩老五关进了农会近旁一个空屋里,人们还不散,都站在当院,围住白玉山和郭全海,问长问短,打听事件的经过。听到人家农会套爬犁相送,老孙头说:“看人家多好!”
张景瑞接口说道:“要不,咋叫天下工农是一家呀?”
郭全海插进来说道:“往后咱们也得学学样,帮助外屯。”
闲唠一会,人们才散去。张景瑞和小猪倌合计,在韩老五住的房子周围,白日儿童团加派哨岗,下晚归民兵负责。郭全海和白玉山回到农会,萧队长正在和积极分子们计算这回查出来的地富的黑马和买回的新马,捎带合计分劈的办法,他叫郭、白二人先歇歇,分浮分马,不用他们管。郭全海留在农会,找个机会小声问萧祥:“县委胥秘书说,你去电话,叫我‘别在县里耽误,赶紧回来,家有好事等着我,’倒是什么事呀?”
萧队长笑着说道:“大喜事,你先睡睡吧,回头告诉你。”
“要不告诉我,就睡不着。”
“要是告诉你了,怕你连睡也不想睡了。你先歪歪吧。老初,咱们来干咱们的,你说,先补窟窿好,就这么的吧。先调查一下,哪些人家,算是窟窿。”
老初说:“你比方说:小猪倌还没有被子,就是个窟窿。”
郭全海躺在炕上,听了一会,就睡着了,他有两宿没有合上眼。这回抓差,操心大了,他黑瘦了一些。他歪在炕头,没有盖被子,就发出了微小的鼾息。刘桂兰走来,瞅他那样地躺着,怕他着凉,在人们都围着桌子,合计分劈果实的时候,她把炕沿上谁的一条红被子摊开,轻轻盖在他身上。白玉山回到家里,白大嫂子欢欢喜喜接着他。舀水给他洗脸。她坐在炕桌边上,一面纳鞋底,一面唠家常,先不问他出外的情形,忙着告诉他:“刘桂兰相中了郭全海,捎信给区长,跟小老杜家那尿炕掌柜的,打八刀了。”
白玉山脱掉棉袄和布衫,露出铜色的结实肥厚的胸脯,趁着洗脸的水还热,擦一擦身子。听到他屋里的说到尿炕掌柜的,他笑起来说道:“咋叫尿炕掌柜的?”
“才十一岁,见天下晚都尿炕,可不是尿炕掌柜的?”白玉山又问:“区长批准吗?”
“那还不批准?她跟郭主任倒是一对。工作都积极。人品呢,也都能配上。刘桂兰是称心如意的,如今就等郭主任,看他怎么样。你说吧,他能看上她不能?”
白玉山没有回答她这话,他擦完胸背,又洗脖子和胳膊,穿好衣裳,完了又从他的旧皮挎包里,掏出公安局发给他的牙刷和牙膏,一面刷牙,一面问道:“谁保媒呀?”
“萧队长叫老孙头保媒,老孙头说:”红媒①得俩媒人。‘“白玉山在漱口盂子里洗着牙刷,一面问道:”刘桂兰也算红媒?算白媒吧?“
白大嫂子说:“她到老杜家还没上头呀,咋算白媒?”
白玉山点点头说:“另一个媒人是谁?”
“老初。可咱们得合计合计,送啥礼好?”
“你说吧?”
“依我说,咱们去买点啥,不要送钱。也别用果实,果实都从地主家来的,送礼不新鲜。”
“好呀,我去买张画送他,《分果实》那张画不错,《人民军队大反攻》那张也好。”
白大嫂子笑起来说道:“哎哟,把人腰都笑折了。人家办事②,你送,《人民军队大反攻》。”
①姑娘嫁人,叫做红媒。结过一次婚的女人再次结婚,叫做白媒。
②办喜事。
“不反攻,事也办不成。一切为前线,不为前线,‘二满洲’整不垮台,还有你穷棒子娶媳妇的份?”
白大嫂子笑着说:“对,你说的有理,就这么的,也得再买点啥送他呀。”“到时候瞧吧,饭好没有?”
“我给你留了一些冻饺子,我去煮去。你先歪一歪。”白玉山歪在炕头,一会睡着了,发出匀称的鼾息。白大嫂子正在外屋里点火,听见鼾声,忙走进来,从炕琴上搬下一床三镶被,轻轻盖在他身上。
农会里屋,人越来越多。大伙围着萧队长,吵吵嚷嚷,合计着分果实的事。老初的嗓门最大,老孙头的声音最高。郭全海才睡不一会,给吵醒来了。他坐起来,用手指背揉揉眼窝。跳下地来,站在人背后,老是留心着他的刘桂兰瞅着他醒来,也不避人,忙跑过来,用手指一指西屋,低声说道:“上那屋去睡吧,那屋静点。”
郭全海晃晃脑瓜,说他不想再睡了。他挤到八仙桌子边,参加他们的讨论,听到老初的大嗓门说道:“就这样办,先消灭赤贫:先补窟窿。不论谁,缺啥补啥。”刘德山媳妇打断他的话问道:“中农也一样?”
老初说道:“贫雇农跟底儿薄的中农都一样补,缺粮补粮,缺衣裳补衣裳。今年分果实,不比往年,今年果实多,手放宽些,也不当啥,先填平,再拉齐套①,有反对的没有?”
①拉齐套:几匹马齐头拉车的意思。
没有人吱声,老孙头反问一句:“你说缺啥补啥,咱缺的玩艺,可老鼻子呐。往年光分一腿马,连车带绳套,还有笼头、铜圈、嚼子、套包①,啥啥都没有,都能补上吗?”
①套包:用苞米包皮编制,外边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