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辣文短篇电子书 > 暴风骤雨 >

第31章

暴风骤雨-第31章

小说: 暴风骤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你是一等一级,该劈五万,衣裳布匹一堆作价作四万,你还能领一万元的东西,领鞋子,领线,领锅碗瓢盆,领铧,领锄,缺啥领啥。”老初说。
  “这是谁兴的主意?”老孙头问。
  “郭主任。”老初说。
  “他脑瓜子真灵。领马行吗?”老孙头问老初。
  “咋不行呢?领马就不能领衣。”
  “走吧,咱们找郭主任去。”老孙头说着,邀着萧队长、小王和刘胜,走到郭全海跟前。郭全海、白玉山和李大个子三天没有回家,三宿没有合眼了。赵玉林办完了农会的组织上的事情,也来帮着分东西。他们黑天白日都忙着,带领三四十个新积极分子,品等级,配衣布,标价钱,忙得没有头。但是他们都欢天喜地,像办喜事的人家的当家人似的。看见老孙头过来,大伙又笑闹起来。
  “老孙头,你要领啥?”郭全海迎面问他。
  “配啥算啥呗。”老孙头满脸笑着,嘴里这么说,眼睛却骨骨碌碌地老瞅着马圈。
  “给你这两个洋枕,老两口子一人睡一个,软软乎乎的。”郭全海从乱布堆里翻出一对绣花漂白洋布枕头来,伸给老孙头。这赶车的接在手里,眯着一只眼,瞅着上面的绣花,他说:“有红花,有月亮,还有松木。呵,瞅瞅,这儿,还有字哩。刘同志你识文断字,帮我念念。”说着,他把枕头伸到刘胜的眼前。
  “祝君快乐。”刘胜念着一个枕头上的朱红丝线绣的四个字。
  “哈哈。”老孙头大笑起来。“这倒是一句应景的话,光腚的人家劈了衣裳,缺吃的人家分了粮食,还不快乐?不用你祝,也都快乐了。再念念这一句是啥?”
  “花好月圆。”刘胜念着。
  “听不准。”老孙头说,眯一眯左眼。
  “花好是一对花才开。月圆是一轮月亮挂天头,分给你正好。”刘胜解释完了,笑着添一句。
  老孙头说:“一对花才开,送给我?我老孙头今年平五十,老伴四十九,说是一对花才开,这花算是啥花呀?老花眼镜的花吧?”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连萧队长也笑弯了腰。小王笑得连忙擦泪水。刘胜笑得连连晃脑瓜,差点把眼镜子晃落。赵玉林笑得嘴里尽骂着:“看你这个老家伙。”郭全海笑得捧着小肚子,连声说道:“这可把人乐坏了。”李大个子一边笑,一边拍拍郭全海的肩膀头说:“祝君快乐,祝君快乐。”
  老孙头早就不笑了,他是这样:人家笑,他就不笑,人家越笑,他越装鬼脸,眯眼睛,逗得人越笑。
  “这俩洋枕,我决不能要。”他说。
  “那你要啥?”郭全海止住笑问他。
  “我要那四条腿子的家伙。”老孙头说,眯着眼睛又瞅瞅马圈里的嚼草料的马匹。
  “这事好办,没有比这再好办的了。四条腿子的有的是,给你这炕桌,你数数腿子,直直溜溜的腿子,整整四条,一条也不缺。”郭全海说。
  “我要这炕桌干啥?我要那四条腿子的吃草嚼料的,我赶了半辈子外加半辈子的大车了,还没养活过牲口。”老孙头说。“你要牲口吗?”郭全海不闹着玩了,认真地说,“咱们回头合计合计,再告诉你。”
  到下晚,衣裳分完了。三大缸豆油、一大缸荤油,三百多斤咸盐,也都分完了。三百多户精穷的小人家,都得到了东西,三十六匹马和骡子,分给了一百四十四户无马的小户,四户分一匹,一家一条腿。老孙头分了一匹黄骟马的一条腿。韩家大院的上屋给农会做办公室。郭全海没有房子住,搬到了农会的里屋。老田头的三间草房被韩老六的牲口整坏了,就把韩家大院的东头的三间下屋赔给他。在这同时,又查出了韩老六五十垧黑地,分给缺地的人家。韩老六家的八只白鹅和二十只大猪都没有分劈。白鹅谁也不愿意要。
  “有钱莫买长脖子货。”老孙头说。
  “不要钱,送你。”郭全海说。
  “送我也不要,那玩艺儿吃的不老少,缺吃小户哪能喂得起?”老孙头说。
  二十只大猪不好分,有人提议都杀了,办一顿酒席,全屯小户都来欢天喜地吃顿翻身饭。赵玉林反对,说:“咱们翻身要翻个长远,大吃二喝,也不是咱们穷伙计的宗旨。猪搁在农会,到时候卖了,再去买马,现在咱们小户一户一条腿,到年备不住能多分一条,过年一家能分一匹囫囵个儿马,那不好吗?”
  “同意你这个意见。”郭全海首先响应说。
  “我也同意。”老孙头说。
  “大家同意,就这么的吧。”赵玉林这样一说,有些想要吃猪肉的人不好意思吱声了。
  事情办完了,郭全海当夜就搬进了韩家大院。老田头第二天才搬。
  全屯三百来户小户都分到了东西。缺穿的,分到了衣裳。缺铺缺盖的,分到了被褥。缺吃的,背回了粮食。几辈子没有养活牲口的人家,有了一条马大腿了。成年溜辈菜里连油珠子也没见过的人家,现在,马勺子里吱呀吱呀的,用豆油煎着干粮,外屋喷出油香了。
  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欢天喜地。有好些个人,白天乐得咽不下饭,下晚喜得睡不着觉。
  “这才叫翻身。”老大娘都说。
  “这才算民主。”老头们也说。
  “伸了冤,报了仇,又吃干粮了。”中年人说。
  “过好日子,可不能忘本,喝水不能忘了掘井人。”干部们说。
  “嗯哪,共产党,民主联军是咱们的大恩人。”积极分子说。“咱们不能忘情忘义呐。”
  屯子里是一片新鲜的气象,革命的气象。人们快快乐乐的,不知咋办好。张景祥分到一双太阳脾的长统胶皮靴,满心欢喜。他回想起来,伪满“康德”十二年,韩老六在一个下雨天,就是穿着这双胶皮靴,为了他在韩家井里担了一挑水,用靴尖狠狠地踢他三脚。如今,这靴子穿到他的脚上了,他快活,他高兴,嘴里不住地唱着关里的歌曲。天不下雨,他也穿着胶皮靴,在公路上溜达溜达,不走干道,尽挑泥洼子去踩,泥水飞在旁边一个人身上,他用袖子去替人揩泥。他的近邻,跑腿子的花永喜,分了一件妇女穿的皮大氅。他的左邻右舍去贺喜,大伙围着看大氅,七嘴八舌都议论起来。“正装西口货。”贺喜的人们中的一个说。
  “这可赶趟了①。”贺喜的人当中的另一个人又说。“那可不?”张景祥说,“你看,多好,多热乎,雪落不到身上,就化了。”
  “可惜是妇道穿的。”
  “娶一个呗。”一个人向花永喜提议。
  “找一个搭伙的②也行,”一个姓吴的提议,他老伴是搭伙来的,还带来一个能扛半拉子活的小子,他自己觉得是占了相赢③,别人都笑他,他想找花永喜做一个同伴。
  “拉帮套④也好。”有人有心说笑话。
  “找你娘们行不行?”老花也还他一句。
  ①时间上正合适。
  ②非明媒正娶的配偶。
  ③便宜。
  ④过去北满农村妇女少,贫苦农民养不起老婆,常常是两个男子共同养活一个女人,那个丈夫之外的男子叫做拉帮套。
  唠到半夜都散了。劝老花娶亲的话,大伙是闹着玩的,回去都忘了。老花自己却在炕上,翻来覆去,半宿没合眼,他寻思自己岁数也不太小了,快到四十岁,翻身也翻了过来。没有屋里的,总不能安家。但要娶媳妇,钱从哪来?他前思后想,左盘右算,准备把大氅卖掉,卖出一笔钱。钱有着落了,可是人呢?这屯子里年轻姑娘没有相当的。想来想去,他想起了斗争韩老六的张寡妇,岁数相当:三十六七,人品也还不大离。“好吧,就这么的吧。”好像只要他乐意,对方毫不成问题,准能嫁给他似的。当天下晚,三星晌午时,他昏昏迷迷地睡了。一会儿,天蒙蒙亮,他翻身起来,不吃早饭,就往张寡妇家跑去,才到大门口,他冷丁想起:“要她问我来干啥的呢?”他脸上发烧,心里乱跳,藏头缩尾,想退回去,张寡妇早瞅见他了。
  “花大哥,到屋吧。”张寡妇把头伸到敞开的窗口,招呼他进去,并且问他:“吃了吗?”
  “吃过了。”老花撒谎了。
  “你家的饭真早,这大早晨,上哪儿去呀?”张寡妇一面缝被子,一面问他,瞅着他笑笑。
  “我想上农会去,跟赵主任合计点事情。”花大哥又说假话了。
  “你们真忙。”张寡妇说,抬头看了他一眼。
  “嗯哪,这两天忙一点,赵主任老问我意见,我说,你办了就是……”他说到这儿,觉得说不下去了。因为没有话说,脸又发烧了。
  “你家炕扒了没有?”半晌,他脑子里钻出这么一句话。“没有呀,没人扒呗。”张寡妇说,一面低头缝被子。
  “我给你扒。”老花好像得了救星似地连忙担负这差使。“好,那真是好,正叫不到工夫匠,多咱能来?”
  “多咱来都行。”花永喜说完,辞了出来,欢天喜地往回去。赶到扒炕那天,他俩已经谈到为了冬天节省烧柈子,两个烟筒不如并成一个烟筒的问题了。张寡妇的被子,也是分的。这是一床新的三镶被,漂白洋布的被里,红绸子的被面,当间镶着一道青绸子,张寡妇怕盖埋汰了,外面用一块旧布包着。那天老花看见她缝的,就是这被子。老花给她扒完炕,两个烟筒并成一个烟筒,以便节省柈子的时候,张寡妇把这分到的三镶被子的包在外边的破布拆下了,露出了深红绸子的被面。但这是后话。
  老花跟张寡妇相好的消息,不久传遍了全屯。首先知道这事的,是住在张寡妇的西屋的老初家,老初把这消息悄悄告诉他的好朋友,并且嘱咐他:“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呀。”那位好朋友又悄悄地告诉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也嘱咐他:“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呀。”但是他又告诉别的一个人。就这么的,一个传十个,十个传一百,全屯男女通通知道了,但是最后传开这个消息的人,还是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