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辣文短篇电子书 > 广州教父 >

第53章

广州教父-第53章

小说: 广州教父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
  列强几乎将清廷视为他们手中的傀儡,中国主权丧失殆荆外忧内患,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便只有四出逃亡。
  金英耀夫妇带着三个孩子来到这小城长沙,不过是从四面八方涌进来的难民群中的一员。金家人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流浪,又在西安城中做了两年多的工,有了较丰富的经验,不像刚逃出来时那样一个十足的乡下人,但非常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学成一门手艺,可以派得上用常当年金城十四岁,他的姐姐金兰十六岁,本来也可以出去做工了,但仍是找不到工做。一家人正饥肠辘辘,坐守愁城之时,意外地遇到了“救星”。
  这一天,金英耀正在城中逛来逛去向人打听哪儿可以挣个活命钱,突然看到迎面走过来一个人,不觉惊叫一声:“五哥!怎么你也在这儿?”
  “英耀,原来是你!”来人也大叫一声。这人四十来岁,生得牛高马大,满面的络鳃胡子,叫马洪章,在家排行第五,是个回民。以前是金家的邻居,五年前逃荒,不知去向。
  正所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他乡遇故知”,正是人生难得的一大乐事。两人在离开家乡数千里的长沙相遇,又是多年未见,自然是好一番亲热。那时已近中午,马洪章看到金英耀那衣衫褴褛的装束,灰黄沮丧的脸容,心中已明了八九分,于是一拍金英耀的肩头:“老弟,咱哥俩上饭店好好叙叙,我做东!”
  就近上了同义饭店,要了酒菜,各叙别后的境况。马洪章比金英耀早一年离开兰州,几经艰辛,现在长沙以西二百里的黄材镇开了间杂货铺。他听了金英耀讲述的境况,叹了口气,道:“老弟,你别在这长沙城逗留下去了,你看灾民这么多,哪能找到什么工做,有时在大都市反而是不容易挣饭吃的,弄不好白白饿死。这样吧,我的章记杂货铺开张不久,正等人手,用当地人我又不很放心。我们是多年老邻居了,彼此知根底。我这次来长沙,是想采办些盐巴酱醋和日用品回去。你干脆把全家人都带上,跟我到黄材去吧。”
  金英耀现在正是走投无路,眼巴巴看着全家大大小小挨饿束手无策,一听能够为全家人找到个吃饭的地方,当然是非常高兴,立即向马洪章拱手道谢:“那就真是多谢五哥了!”
  难得饱餐一顿,金英耀即时觉得有了力气。饭后便跟了马洪章去采办货物,直到将近黄昏。临别时,马洪章给了他一两银元,道:“老弟,你先买了食物回去给一家大小,明天天亮时到旅舍找我。”金英耀连连道谢。
  这一晚,金家人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听到以后能够有饭吃了,真是高兴莫名。当时他们与数百灾民睡在湘江岸边。时届初秋,晚上天气渐凉,当夜一轮冷月挂在中天,映照着缓缓北流的湘江水,泛出一片鳞光。遥看江中的桔子洲,散落着点点昏黄的油灯光,映照过来别有一番凄迷景致。湘江的夜景本来非常幽寂,但现在小孩子的哭叫声、灾民的抽泣声、抱怨声、诅咒声在在撕裂了大地的宁静,令人听了只觉得揪心的痛。这在湘江岸边的最后一夜,令金城久久难忘。
  第二天的黎明,金家人便跟随马洪章向西进发,中午时分来到宁乡县城,用过午饭,再向西南走一百二十华里,于黄昏时来到黄材镇。
  黄材镇位于山区之中,南面是湘江的支流伪江。山区的夜晚十分宁静,也比较寒冷,金家人就住在马洪章的杂货铺里。
  以后的日子,金家全家人成了章记杂货铺的伙计。马洪章新近讨的老婆叫董桂香,是湘乡人,才刚刚二十岁。她是店里的老板娘,马笑梅是店里的大伙计,金兰姐弟是小帮工,金英耀则不时跟随马洪章去办货。马洪章就让金家住在店里,另外每月给三两银子的工钱。
  从外表看,山区民风淳朴,水秀山青,虽届金秋,到处仍是一片翠绿,清茶淡饭的日子过得颇宁静,但实际上,这里潜伏着可怕的危机——匪患。
  湘西群山连绵,匪患由来已久。有些地方,竟致村民白天是农夫,夜里是土匪。官兵抚不胜抚,剿不胜剿,更有些是兵匪一家,这匪患就更是延绵不绝了。黄材这地方虽不属湘西,但连绵不断的群山使它与湘西相连。半年前,这里曾受过土匪的滋扰,镇长黄木亲率自发组织起来的村民把这小股土匪打走,其中两个土匪被打死。这就给这可爱的山村小镇留下了祸根。这一点金、马两家人没有注意到;事情过去半年了,镇中的村民本地人也渐渐把这件事忘了,曾一度加派巡逻的岗哨也撤了。谁也没有料到,灾祸会突然在半夜降临。
  这是金家来到黄材镇约一个半月后的某个夜里,星月无光,夜色非常浓重。山区的气温已经相当冷了,全家人卷缩在杂货店的阁楼上,睡得正沉,金城突然被外面急骤的脚步声和噪杂声惊醒,同时听到有人惊恐地大叫:“土匪来了!
  赶快跑呀!“”土匪来洗劫村镇啦!快走呀!“金城整个人跳起,大叫一声:”爹娘!快起来!土匪来了!快上后山躲起来!“就在这时候,传来了枪声。
  全家人立即惊醒。匆忙收拾了一下细软,金英耀背起欣欣,马笑梅拖着金兰和金城便冲出杂货铺。杂货铺正位于通往后山的主道旁,当时路上正有大群村民惊叫着拥过,镇边传来越加密集的枪声。金家人冲进人群中才走了没有几步,金英耀与马笑梅就被冲开了,两人互相大叫着,但没有用,人潮继续向前拥,夜色甚黑,一眨眼功夫,他们就再没有能够看到对方。
  金城是在就要上山前的一刻跟母亲与姐姐走散的。母亲肩上的包袱丢了——那里放着全家仅有的三个银元和最值钱的衣物,金城挣脱了母亲拖着自己的手,跑回头去捡,结果,人潮立即把他与母亲冲开,他自己也几乎被人潮冲倒。
  他一抄起包袱就往回追,但终是迟了,已找不到母亲与姐姐的踪影。看看四周夜色沉沉,树影人影一片,惊恐的呼叫声与吓人的枪声混在一起。在这种恐怖的环境中,一个十四岁的小孩毕竟是有点慌了。他大叫了几声“娘!姐!”突然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男人惨叫一声,中弹倒地,不觉吓得一下呆住,幸好他随即急中生智,一转身蹿上了旁边的一棵大树,把身体隐藏在浓密的树叶中。
  这时,能逃的村民已经逃了,能躲的也已躲起来。从镇头那边冲过来的已不是镇中的居民或村民,而是一个高举手枪的土匪首领和几十名手持长枪的土匪。只听土匪头在大叫:“冲上山去搜!见男人全部打死!谁抢到东西属谁!年青的女人统统带走!捉到一个赏十个大洋!”几十个土匪齐声应和:“冲呀!发财啦!”
  枪声混和着惨叫声、呼叫声在镇中和山上回响,直响到将近黎明,群山才逐渐回复死寂,镇子中则传来了女人的哀号声和男人的吆喝声,噪吵了一会,这些人声渐远,镇公所所在的地方随后冒出了浓烟,接着出现了冲天大火。
  很明显,土匪已押着那些被抓到的女人趁天亮前走了。
  那些没被打死也没有受什么伤的村民从各自躲藏的地方走出来或从山上走下来,一同冲进镇中救火。
  起火的是两处地方,一是镇公所,一是镇长的家。镇长全家人已被乱刀砍死,其大女儿赤身裸体,显然是被先奸后杀。墙上有八个血字——显然是醺死者的血写上去的:“杀我胞弟现报此仇”。
  镇中几乎没有哪家不遭到洗劫,土匪没把整个墟镇烧掉,看来已是很有良心了。章记杂货店被抢掠了大部分的布匹,而且被打砸得一塌糊涂,不过,马洪章已看不到了,他和金英耀一样,被土匪打死在山上。
  镇中幸免于难的村民埋葬了死难者,一部分人随后向东逃亡。金城四处向人打听母亲、姐姐与欣欣的下落,村民们大都认为,既然死难者中没有她们,那就很可能是被土匪捉去了,要不,便是掉到了山崖下,而那个地方是没法下去找的。
  金城抱着那个包袱——为了捡回它而失去了亲人——嚎陶大哭,董桂香抚摸着他的头发,道:“金城弟弟,章记杂货铺我打算把它顶出去了,你既然已经没有亲人,就跟我回湘乡吧。”
  金城抹了眼泪,道:“多谢你,桂香姐。不过我要去找我妈妈、我姐姐和小欣欣。”
  董桂香和众村民都劝金城:“小鬼,崇山峻岭,连绵几千里,你找不到的;就算找到了,你也救不了她们回来。土匪一枪就把你崩了!”
  金城不听。第二天黎明时他悄悄爬起床,也没向董桂香告别——他怕她拦阻,便背起被席,挽着个小包袱,离开了章记杂货铺,走出黄材镇,沿沩江逆流向西走去。他听一些村民说,一百多名土匪便是分乘多只竹筏沿沩江顺流而下,偷袭黄材镇的。
  一个十四岁的小孩,便这样开始了独自沿途行乞、寻找亲人的流浪生活。他走过了清塘铺、梅城镇、冷水江等地,真正地进入了湘西,进入了雪峰山——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他每到一处都向人打听:“有没有听过到有土匪从外面捉了些女人回来?”或者:“我的妈妈、姐姐和妹妹被土匪捉走了,请问大叔、大娘有没有见过被人捉回来的女人?”
  路上不少人可怜他,给他饭吃,有的还让他住上一宿。但大多数人都劝他不要再找了:“孩子,回去吧。荒山连绵,土匪四处乱蹿,是找不到的。就算被你碰上了,人家知道的也不会告诉你,第一不想土匪来报复,第二不想你白白去送死。”
  但金城仍然继续找下去。他不知道该往哪儿找,他听人说,土匪出没在丛山之中,于是,他就在山中找。很快,严冬降临,湘西山中大雪纷飞,天地间混合成灰蒙一体。在当年这莽莽林海中,荒山野岭里,一片白茫茫的天地间,有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背着他的被子、挽着他的包袱,在蹀躞而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