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437章

战斗在甲午年-第437章

小说: 战斗在甲午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三十年前,英法联军攻打到通州的时候,先帝咸丰帝就令僧格林沁在通州拒敌,然后慌乱离京,移驾承德。

    而现在聂士成的意思,居然是要在通州和倭夷决战。

    他这话是要陷自己于何地?

    自己这个皇帝,是呆在紫禁城里,巴望着等他聂士成战胜战败的消息,还是现在就移驾京师?

    如果不动如山的在紫禁城里面死等着,万一通州再败,倭夷大军围城。

    ——只是想一想,光绪就忍不住浑身起冷汗。

    那么搞不好自己可真成为大清国,乃至整个华夏国,第一个被外邦蛮夷俘虏的皇帝!

    “启奏陛下,臣以为唐山为津京门户,况唐山之后还有蓟州,蓟州之后还有通州在前,廊坊在南侧翼五十里呼应;数万大军,有条不许的层层阻敌,这样才是为国制敌之道。”

    一边的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也急了,连忙开口反对。

    “启奏陛下,为臣赞同两位军机的老成谋国之说;正所谓大国如瓷器,需步步谨慎,小心翼翼,不可冒然加以金釜试音,——”

    军机大臣李鸿藻,也立即跳了出来。

    “启奏陛下,为臣赞同李军机之言。”

    顿时大殿里面各种声音起伏,居然没有一个人赞同聂士成提出的‘集中近五万军力,阻敌于通州’的构想。

    开玩笑?

    这殿内大臣们的妻儿小妾高堂亲戚,现在都在这燕京城里呆着,一旦大兵一举败了通州,倭夷发兵困了燕京,那才真是想跑都来不及!

    在这个事儿上,即使有个别一心为朝廷,觉得聂士成的提议有道理的大臣,也不敢开口表示赞同。

    因为只要一提出来,就等于把燕京城的王公大臣,所有的权贵们,全都得罪了个遍。

    那是要被人人指着脊梁骨骂‘邀名’,甚至会连累着屋的儿女辈受气,被人当面讥笑嘲讽。

    听着殿内朝廷重臣们的话,聂士成的心里一片冰冷。

    两军对垒打仗,最忌讳的就是这种一点一点的添油打法,方便敌人集中兵力,一部一部的各个击破蚕食。

    这道理可能年轻的皇帝不懂,然而聂士成不相信,这满殿的文武重臣们,一个个真的都不懂。

    只不过所有人都只顾算计着自个的利益得失,没有一个把国家的危难放在自家福祸的前头。

    这种分段阻敌的方略,虽然对于整个清日战争来说,就是一手极烂的臭棋,然而却方便了燕京城里的王公大臣们,见势不对就能从容的离京逃跑。

    “此事就此定论,唐山三军由罗荣光总统,聂爱卿负责蓟州,通州,廊坊诸军的防守事宜,——”

    光绪皇帝微微迟疑了一下,为了安抚聂士成,下谕道:“假若万一唐山守不住,倭夷如若不南进津门,而是西犯京师,可调集廊坊军队和蓟州合兵阻敌,务求阻敌于蓟州以东!”

    虽然这个方案和聂士成的提议相差太远,不过假如在蓟州能集中两万大军,倒也勉强能和日军打几场。

    “臣领旨。”

    聂士成无奈,只好磕头领命,心里烦闷的想着,大不了这条老命就还给朝廷,战死在蓟州城头了事。

    一会儿朝议完毕,出了紫禁城,他就得立即风尘仆仆的连夜去通州,安排好事宜之后,还得去廊坊找李占椿和丁槐商议。

    廊坊到蓟州的距离,和唐山到蓟州的距离几乎接近,皇上现在又不愿轻易调动廊坊军队。

    所以聂士成就得想法子说服李占椿和丁槐,提前做好动军准备,等到唐山失陷,李占椿和丁槐就得火速启程,来蓟州增援。

    “志锐——”

    光绪皇帝对他的大舅哥说道:“燕京城的防御,就由你总统领。”

    “臣万死莫辞!”

    礼部右侍郎,新任京师练兵大臣志锐,一脸的昂然。

    “恭亲王,倭夷背信弃义这事儿,你明天还得去英国领事馆和欧格衲问个分明;——什么事?”

    光绪皇帝正忍着心里的惊慌和怒气,勉强安排抗倭事宜,眼睛里的余光就看聂十八捏头缩脑的躲在门外,火气顿时就爆了上来。

    “启禀皇上,通州送来津门总督府的急电。”

    “什么?你个混蛋,赶紧呈上来!”

    光绪皇帝的心里‘咚咚’狂跳,声音都颤抖的变了调。

    “臣王文韶谨奏,虽英国大使宝士德无甚声明表示,然戌时津门大沽港驻泊的英国军舰,红雀号,射手号,冒险号,驶离津门;闻听和英国海军交好的水师军官探听得知,三艘英国军舰将赴渤海口,寻找东洋舰队进行驱逐打击!臣闻之,不胜雀跃——”

    “嗡——”

    这封加长的电奏还没有读完,养心殿里面已经是一片哗响,群臣顾不得殿前失了皇家的威严礼仪,纷纷一脸兴奋的交头接耳。

    “好!”

    光绪忍不住振奋的大叫一声,然后立即醒悟到自己太得意忘形了,作为一个皇帝要藏喜怒于心,泰山压顶而面不现色。


………………………………

第六百二十一章 浮云

    “恭喜皇上,这下英国终于对倭夷的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而动了真怒;尽看着吧,要不了几天,倭夷兵就会惶然的夹着尾巴逃窜,滚出咱大清的地面儿!”

    孙毓汶露出一脸的喜庆。

    “恭喜皇上!”

    虽然这种恭喜说白了也不太好听,可是满殿的文武还是忍不住内心的兴奋,齐声恭贺。

    似乎在这一刻,什么倭夷大兵,都已经成了不知一晒的浮云。

    朝鲜仁川港,丑时。

    “呜呜——”

    在深沉的夜幕之中,联合舰队护送着大量的运兵船,货船,缓缓的驶进仁川港。

    此时,除了轮机人员和警戒士兵,舰群上面所有的人都进入了梦香之中。

    军舰,运兵船,货船,陆续开始在近岸处抛锚停泊,等待黎明。

    按照原计划,明天船队将在仁川港暂停一天,装运一大批从朝鲜王室讹诈到的粮食,运往山海关第一军。

    而在6号,六艘满载三千东洋浪人的商船,将在金刚号,葛城号巡洋舰的护送下,到大同江边登陆。

    联合舰队则是护送陆军第11旅团,去山海关。

    这时候,仁川港码头本来几点微弱的火把,开始传递着引燃大量的松脂火把,不久就把整个仁川港码头都被无数的火把照的雪亮。

    大寺安纯,三蒲梧楼,站在码头上面,在他们的身后,是连夜在整个仁川征集的朝鲜军夫,都推着装满粮食的独轮车,准备连夜上船。

    不久,桥立号上闻讯起床的小松宫彰仁亲王和伊东亨佑,看了传上军舰的天皇亲电,顿时都变了脸色。

    小松宫彰仁亲王大声下令道:“粮食连夜上船,无论装载多少,明日清晨6时整起锚,全速奔向山海关。”

    山海关。

    在黑夜之中,整个山海关内外点燃了无数的火把,倒映着天上的繁星。

    在繁星之下,日军第三旅团,第19联队,第五骑兵大队残部,近7000日军,正在彻夜修筑围困三城的防御工事。

    第二炮兵联队二大队三中队,则是顺着山海关上城墙台阶的炮轮滑道,驱赶骡马把一尊尊的小口径火炮拉上城墙,一字排开。

    而在日军第2,3,5辎重兵大队的监督下,近万大清,朝鲜的虏夫,推着装满军资的马车,在刺刀和皮鞭的殴打逼迫下,艰难的走在冰冻坑洼的田野上,从山海关主城东翼的破口处进关。

    与之同时,第一军军部,野战医院,各个师团旅团的驻留人员,都在夜色之中连夜进关。

    而关外三城则是一片黑暗,除了警戒的队伍,所有的军人都早已躺下。

    然而,绝大多数的将领,士兵,还有跟随刘坤一出关的文官,几乎依然都是辗转反侧,难以安眠。

    夜晚渐渐的流逝,第二天的黎明终于还是渐渐的到来。

    东面海边的晨曦,露出浅浅的鱼肚白的时候,山海关长城内外,四下里一片寂静。

    经过连夜运送,日军军师旅团各部,和大量的军资,已经全部转移到了关内暂停,按照计划,今日将逐步运送到永平府,然后进一步剑指唐山。

    这一夜的连续修筑,日军留守部队的环关外三城的防御工事,也初步完成。

    一道简单搭建的,拒马桩加破砖石门板的简陋防线,从山海关南翼破口处,一直绕到北翼城墙破口,长度整整接近十里。

    此时,累的半死的日军第三旅团的士兵,除了警戒的,其余都躺在松枝铺的冻土上面,裹着军大衣,疲惫的呼呼大睡。

    “哒哒嘀哒嘀哒哒哒——”

    随着嘹亮的起床号响起,整个关外三城都沸腾了起来。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打倒倭寇,光复辽东,拯救朝鲜,踏平富士山!”

    顿时,各种军歌,口号声在三城此起彼伏。

    “八嘎,这些清狗!”

    “讨厌,都该统统死啦死啦地!”

    被吵闹惊醒了的日军,纷纷咒骂不已,然后把大衣盖住脑袋,继续睡觉。

    “兄弟们,启程了,一气到了山顶再做饭吃。”

    看到远处东方的微白,王连三大声的催促各营哨的士兵们起来,趁着歇了一宿的气力,赶紧爬上一座高山。

    关外三城东北七里,近海费家沟。

    这里原本是日军最北驻营的第10旅团的防区,在第10旅团的12联队进军九门口长城,第22联队进攻山海关之后。

    第10旅团驻留的两个中队,也在昨夜用车辆拉着物资,连夜南撤,留下一片荒芜。

    “日军的主力和大炮,军资都进了山海关,留下一部日军围着三城修筑防线,看来是准备围困咱们了。”

    在费家沟的一处山顶,罗明磊,黄博杰几人站在木林子里,远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