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甲午年-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鸿章满意的对何长缨说道:“安之,也要去平壤也可以,不过兵弁,老夫最多只能给你一个哨的兵力。”
成了!
在这一刻,何长缨兴奋的心脏都几乎停止了跳动。
………………………………
第五十四章 兵点将
“启禀大人,拱卫京师津卫乃头等大事,安之不敢染指津门防军;现今国战当头,据安之所知,武备学堂和水师学堂的学员们无不群情激愤,一心要上战场,为国杀敌立功,都已无半分安坐于讲堂,应付学业的心思。”
在此之前,何长缨最为担心的就是怕李鸿章舍不得武备学堂和水师学堂的学员去牺牲,现在看来自己有些多想了。
既然李鸿章他们都认为平壤固如泰山,自己依着锻炼学员的名义,想方设法把这些学员拉到朝鲜练练兵,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古人云: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王阳明曾经说过知行合一,现在这些年轻的学员们,有知识,有热血,有本领,唯独缺这一个‘实践’;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道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安之恳请中堂大人恩准,派伯行大哥领军,带武备水师学堂的学员们去朝鲜练兵。”
唉,说道这里,何长缨心里郁闷啊:又是一个半膝跪!
听到何长缨嘴里说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道理的唯一标准’,张弼什似乎有些诧异的看着何长缨,眼睛里露出奇怪的眼神。
“经方?”
李鸿章有些发愣的看看半膝跪着的何长缨,又看看自己坐在那里也有些发愣的大儿子,心想着说事就说事儿,你小子怎么把我儿子给扯进来了?
还有这小兔崽子嘴里的‘伯行大哥’,是平常的客套称呼,还是有着怎么着的故事?
看着父亲望过来的目光,李经方有些脸红的解释道:“父亲,前晚和安之在酒楼越说越投缘,就有了口头上的结义之议。”
“胡闹!”
李鸿章被大儿子的话弄得哭笑不得,你一个都快四十岁的人了,和一个毛头小子称兄道弟,
说出去也不怕被人嘲笑?
一定又是马尿喝多了乱说话,结果又被这小兔崽子爬杆儿上架套住了。
李鸿章看到了自己儿子眼底的渴望,心里不由的一软,就笑着望着何长缨问道:“既然平壤安稳,带些学员过去历练见识,也不是不可;只是安之为什么要抓经方的壮丁?”
不抓不行啊,不抓你舍得让我领兵,能别提后面的军械钱粮。
何长缨恭敬的对李鸿章说道:“伯远大哥当过几年东洋的总领事,对倭事了如指掌,而且出生将门,领兵运将想来也是极熟识的;安之年少,身后少不了得有一根老成稳重的定海神针来压阵。”
“定海神针,你个小兔崽子把他捧得这么高,也不怕掉下来摔死了?”
李鸿章扶须而笑,望着自己的大儿子说道:“你愿不愿意去朝鲜?”
“中堂,为国分忧这是儿子的本分。”
李经方心中大喜,连忙站起来走到大堂中央跪下,说的那是一脸的大义凛然。
“行,就这么着吧;平壤城现在正缺一位文职的领事,经方你就暂且挑下来。”
“儿子遵中堂旨!”
李经方高兴的心里都快乐出了花,心想着安之这个小老弟果然够义气,不枉自己在吴育仁的手里把他的脑袋从法场上救了下来。
“安之,你就暂领一个协办守备的差事;武备学堂和水师学堂的事儿你和楚宝交涉,津卫练军那一哨的兵弁我也给你,这事儿经方你去找吴从起去讨要,不过等学生兵回来以后,少了人数,我可唯你何长缨是问。”
“属下遵中堂旨!”
何长缨老实的跪谢,却不敢接李鸿章的话。
天知道这场平壤之战打下来,还能活多少的学员兵。
说的难听一点,这炮弹可不长眼睛,去了朝鲜,他何长缨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完好无缺的活下来。
不过既然重活在这个大时代,不做一些事情,不去博一场,何长缨又岂能甘心!
“中堂,水师学堂的学员可是咱们北洋水师的储备种子,七年学制,这六七年才毕业86名学员;战场上瞬息万变,再说这些学员学的是驾驶和管轮,在陆地上简直就是全无用处的浪费。”
丁汝昌看到何长缨这个小兔崽子,居然把嘴巴伸到他碗里抢食来了,本来以为中堂断然不会恩准,再加上刚才被这小子‘伤’的太深,就忍着没有说话。
谁料到这个奸猾小子,精明的把李经方给推出来了,硬是让他给说成了,丁汝昌也就急的顾不得脸面了,连忙出声提出异议。
“这个――”
听到爱将丁汝昌这么说,李鸿章也不禁有些迟疑了。
“中堂,以我看来不如让这些学员自行选择,愿意去朝鲜练兵的就跟着安之去练兵,不愿意去,想继续在学堂好好学习的,就让他们在学堂继续学习;不然这一来一回几个月,武备学堂和水师学堂的洋教习们都可以回国度假了。”
TM的这个张幼樵真是一个搅屎棍!
李经方心中不由的大怒。
虽然何长缨说是让他带领这营学员兵,不过父亲既然委了他平壤领事的文职差事,那么这营学员兵就不归他插手了。
可是何长缨敬了他李经方一尺,这边张佩纶就这么阴了何长缨一道,何长缨又不知道自己和这个妹婿历来不对路,岂不心想自己不仁义?
“父亲,历来只有将点兵,哪里有兵点将的道理?”
李经方立即表示反对。
何长缨不动声色的看了张佩纶一眼,正对上他笑吟吟的带着一丝戏谑的眼神。
说心里话,何长缨真的很感谢张佩纶的这个提议。
他的这个折中的提议,就使得自己巧妙的绕开了丁汝昌的反对,而且通过兵点将,正好可以把那些立场不稳的家伙给刹下去,反而能使自己的队伍更加的纯粹凝练。
然而何长缨却不敢表示高兴,他要是一高兴,指不定丁汝昌又要出什么歪点子了。
“禹廷,你看如何?”
李鸿章偏头征询丁汝昌的意见。
“好,你何安之要是能把人拉走,就是你的本事,我没二话好说。”
丁汝昌笑着说道,心里想着待会就差人让严复去我提督府上走一趟,我让你何长缨在我海军面前丢一个大大的脸面!
………………………………
第五十五章 诗以明志
“中堂大人,既然是兵点将,安之再斗胆想请电报学堂,医学堂,还有博文书院的学员们,都来点一点安之这个将。”
既然李鸿章丁汝昌让何长缨接招,他倒不介意再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
在近现代战争之中,战地医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战场基础配备。
这是对战士生命的基本保障和尊重,也能使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不怕流血负伤的奋勇杀敌。
而电报则是一种能站在制高点的信息战,在千变万化的战场运动战中,可以始终牢牢的握紧自己五指所有的兵力,用狼群战术将敌方的孤立军队进行逐一蚕食。
这在大军团的协同作战,还有海面舰队间远距离超视距的联合指挥,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此时无线电通信的奠基人,二十岁的意大利人马可尼,现在还在家中做着用无线电波打响十米外的电铃的实验,可是十年之内,无线电通信将会成为世界主流的通信方式。
何长缨虽然也不太懂得无线电发报机的具体做法,可是高中的时候他也是一个物理尖子生,对无线发报的基本元件和原理,还是多少有一些了解的。
有时候技术的质变飞跃,往往只是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捅破了这层纸,后面就会是一个全新的天地。
所以他丝毫不介意和马可尼,特拉斯,在将来争夺一下无线电通信的专利权。
要知道这不但是一个硬邦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巨大的专利费,就能够给予何长缨带来巨额的财富。
至于博文书院的这几十位学子,在课堂上同时接受中西文化教育,初看似乎个个文绉绉的手无缚鸡之力,然而他们却是何长缨设想的,构筑未来新军重要的一环。
现在何长缨在将要组建的学员兵里面,整体文化知识都比较高,所有的学堂都有洋教习授课,甚至都开设了外语课程,这些博文书院的学生似乎就显得没有什么用处。
然而何长缨假如想彻底的打垮东洋人,还要阻止来自北方的沙俄帝国的东侵,让我中华不受外辱。
将来他就需要掌握更多的军队,在那个时候,面对绝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泥腿子新兵,这些博文书院的学生们巨大的重要作用,就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一个没有灵魂,没有信仰的军队,一个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斗的部队,是完全没有任何凝聚力的。
就是一群稍有压力,随时都会炸营逃跑溃退投降的一团散沙。
在军队里面,也不会形成任何真正的忠诚。
明朝的将领为什么要认这么多的干儿子,养这么多的家丁,就是为了在打攻坚战啃硬骨头的时候,指望着这些‘自己人’能真正的舍得卖命。
北洋陆军不过是区区十余万淮军,为什么分出了‘铭军’‘盛军’‘庆军’‘武毅军’‘仁字军’大大小小十几个山头?
其一是朝廷为了分化淮军的力量,让他们产生内耗,而不能动摇大清的国本。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士兵和军官目光狭窄,没有形成真正的军魂,士兵眼睛里只有什长棚长,而什长棚长的眼里只有哨官哨长。
这样层层推进,一个总兵假如指挥超过十个营头的军力,不用外敌来打,军营里面各种的营苟内耗纷争,就能把这支队伍搅散。
在甲午战争之中,东洋的一个扩编师团,人数接近三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