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军火之王-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由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同步传输给了反坦克小组。
每个小组有四名行动人员,除了射手与负责装弹的副射手,还有两名人员负责提供近距离掩护。
反坦克小组的组长携带了单兵信息交换设备。
王栋也没废话,只是朝汪昊天点了点头。
紧接着,汪昊天发出了攻击命令。
几乎同一时间,十个反坦克小组射出了十枚反坦克导弹。
射程达到4千米的ra…12er。
这种导弹,其实就是hj…12的增程型,而且跟华夏军队自用的几乎完全相同,在性能上没有半点差距。
换个名称,只是为了便于出口。
原因也很简单,hj…12的性能实在是太先进了,跟美国的“标枪”相当,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标枪”。
以华夏出口武器的一惯原则,最先进的武器基本是不会外销。
此外,hj…12也确实太贵了,没有几个国家买得起。
只是,需要先进反坦克导弹,也出得起价格的国家肯定有,比如像沙特这种不缺钱的石油土豪。
这些导弹,就来自沙特,由沙特陆军提供。
第370章 导弹发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hj…12都是“非卖品”。
太过先进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太贵。
按照一套发射系统配备十枚导弹的比例,hj…12外贸型的单价高达17万美元,跟20万出头的“标枪”差不多。
这个价格有多贵呢?
相当于“陶”式重型反坦克导弹的三倍,而美军自用的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单价也才10万到15万美元。
虽然美军采购“标枪”的价格低得多,单价在10万美元以内,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单价在10万美元以是的单兵反坦克导弹几乎没有市场,也没有几个国家愿意花这么多钱为士兵购买反坦克导弹。
hj…12再厉害,也顶不是三枚“陶”式吧。
针对国际市场,华夏在hj…12的基础上开发出单价在10万美元以内,而且射程有所提高的“低配版”外贸型。
还不止一种。
首先推出的是电视制导型,也就是取消了昂贵的红外成像仪,因此只能在天气状况良好的白天使用。
随后推出的是增程型,射程提高了一倍,达到4000米,仍然为电视制导。
最后推出了两个型号,即激光驾束制导型与激光驾束制导增程型,具备在夜间与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能力。
只是,这些“低配版”始终没能打开市场。
道理也很简单,比是不足,比下有余。
虽然价格便宜了许多,但是作战效能也降低了许多,而且10万美元左右的单价依然算不上便宜。
要制导,单兵反坦克导弹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重型反坦克导弹,而是火箭筒。
烂大街的rpg…7的单价在1000美元左右,美元,而最新式的rpg也不到1万美元。
对很多国家来说,显然没有理由用10万美元的导弹取代几千美元的火箭筒。
就算需要反坦克导弹,也可以选择“陶”式之类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并是一定要给步兵配发反坦克导弹。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像沙特这样的土豪国家就是例外。
其实,沙特一直在向美国求购“标枪”反坦克导弹,美国却一直以技术太先进为由拒绝卖给沙特。
在根本上,美国是担心这种先进的反坦克导弹通过沙特扩散出去。
别忘了,沙特一直在扶持中东地区的逊尼派武装,而这些非政府武装组织很多都打着反以旗号。
如果沙特采购的“标枪”落到黎巴嫩真主党手上,倒霉的就是以色列国防军。
多次碰壁之后,沙特把目光转向了东方。
显然,沙特看中的不是“低配版”的外贸型,而是货真价实的hj…12。
要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在性能是与“标枪”匹敌的只有hj…12,其他几种单兵反坦克导弹要么是制导方式落后,要么是射程太近,比如法国的“艾利克斯”的射程就只有区区600米,而俄罗斯的at…14“短号”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模式,不具备攻顶能力,射手的安全很成问题。
至于价格,反到不是什么问题,毕竟hj…12肯定比“标枪”便宜。
最初,华夏并不打算把hj…12卖给沙特,理由跟美国一样,担心这种先进的反坦克导弹落到极端组织手里。
别忘了,俄罗斯早就出兵叙利亚,而沙特一直在暗中支持叙利亚的反政府武装。
虽然华夏与叙利亚内战无关,但是与俄罗斯的关系摆在那,肯定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导弹摧毁俄罗斯的坦克。
结果就是,华夏只答应出售沙特看不起的“低配版”。
在经过多次艰苦的谈判之后,直到两年前,也就是王栋到沙特开厂,准备向沙特出售新式枪械的时候,华夏当局才松口,而且只是变相答应出售hj…12,即与巴基斯坦合作,由巴基斯坦代理销售hj…12的外贸型。
当然,也就有了“ra…12”这个代号。
至于后缀的“er”,那是“增程型”的含义,即射程由2000米提高到了4000米。
虽然由巴基斯坦销售,但是出售给沙特的ra…12er全都在华夏生产,主要性能与华夏自用的hj…12没有区别。
按照合同,沙特用22亿美元购买1000套发射装置与10000枚导弹。
显然,这个价格一点都不便宜。
为了尽快拿到导弹,沙特已经支付了10亿美元。
到伊拉克内战爆发的时候,沙特获得了大约300套发射装置与3000枚导弹,只是已经用掉了一大半。
别忘了,由沙特牵头的阿盟联军一直在也门战斗。
因为合同中明确规定,这些导弹只能由沙特军队使用,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得提供给第三方,所以ra…12er全部用来装备在也门作战的沙特军队,替换“霍特”与“米兰”等导弹。
其实,沙特获得的ra…12er,大部分配备的是主要用来对付坚固工事的高爆战斗部。
很简单,也门胡塞武装没有装甲武器,需要用反坦克导弹对付的主要是牢固工事,比如机枪堡垒。
当然,也有少数导弹配备的是串联破甲战斗部。
王栋他们带来的,就是这种导弹。
协助伊拉克政府军守卫纳西里耶,要对付的是叛军的坦克与战车,而且处于进攻位置的叛军没时间修筑工事。
ra…12er很先进,不过并非完美无瑕。
要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速度。
因为是单兵反坦克导弹,为了控制系统重量,保证有足够的威力,还要配备先进的制导设备,射程也不能短,所以无法配备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动机,导弹的飞行速度自然快不到哪里去。
飞行两千多米,差不多需要10秒钟。
所幸的是,ra…12er采用了红外成像制导导引头,具备自主攻击能力,即在射手锁定了目标之后,导弹就能自动飞向目标,不需要射手控制,因此射手在发射导弹之后就能立即转移。
此外,在对付坦克之类的重装甲目标时,ra…12er采用的是攻顶模式。
导弹发射之后,首先爬升到高空,靠近目标之后再俯冲发起攻击,打击的是坦克的顶部装甲。
没有一种坦克的顶部装甲能够扛住反坦克导弹的直接攻击。
不是ra…12er的威力不够,其串联破甲战斗部能打穿厚达1。2米的钢板,也就能从正面击毁当今所有坦克。
采用攻顶模式,更多的是为了避开坦克的主动拦截系统。
当然,对付叛军的m1a1完全没必要,因为这些由美国提供的主战坦克没有主动拦截系统。
第371章 再接再厉
十秒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被导弹锁定的10辆坦克中,有7辆根本没有来得及采取任何反制错失,就被俯冲下来的导弹打成火球,其中一辆还发生殉爆,炮塔被抛到了几十米外的地方,而这辆坦克里的乘员肯定无一生还。
有三辆m1a1发射了烟幕弹。
可惜的是,其中两辆的反应速度稍微慢了一点,虽然射出了烟幕弹,但是没及时冲入烟幕区。
这两辆m1a1都被导弹击中,其中一辆被导弹打中炮塔,另外一辆被打中了后车身。
只有一辆m1a1及时发射烟幕弹,并且及时冲入烟幕区。
虽然导弹紧随其后,还在烟幕里面发生了爆炸,但是受烟幕遮挡,无法判断导弹是否击中了坦克。
因为是俯冲攻击,所以导弹在撞是地面之后同样会发生爆炸。
大概是担心再次遭到攻击,那辆m1a1躲在烟幕里面,始终没有冲出来。
可以肯定的是,那是一辆指挥车,炮塔尾部有三根鞭状天线,而一般的m1a1只有一根天线。
不但是指挥车,还是营长级军官的座车。
没错,那就是卡齐姆中校的座车。
这个时候,跟在坦克后面的m2a3步兵战车开始发威,向反坦克导弹小组埋伏的地点倾洒炮弹。
只是,对付两千多米外的目标,25毫米机关炮明显有点吃力。
不是说射程不够,而是威力偏小。
更何况,反坦克导弹小组全都隐蔽在山丘后面,在发射导弹之后就已转移阵地,没有暴露行踪。
一番猛烈的射击之后,几辆m2a3射出了反坦克导弹。
虽然效果不怎么样,但是在对付躲避在岩石后面的敌人时,“陶”式反坦克导弹肯定比机关炮有效。
只可惜,不可能像机关炮发射炮弹那样发射反坦克导弹。
火力压制持续了差不多一分钟,在几枚“陶”式导弹陆续爆炸之后,那些m2a3才停了下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那辆m1a1从烟幕中冲了出来。
没有转向撤退,而是继续向前冲击。
在冲出烟幕区之后,坦克炮就发出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