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文学家-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专门让人采买了一些当地土特产,和天海有名的糕点、饴糖,装了几个大盒子,送到了火车站,直接托运到了唐城市。
连云生毕竟是三合老祖,辈份惊人,前天能够低身相见李飞阳和谢夫之两个小辈,乃是因为中南三省道上黄爷和黄锦户两人的面子,这次李飞阳返回唐城,自然劳动不了他的大驾来送。
但是他也有所表示,吩咐了手下人买了些点心果子、风鸡、腊肉、各色鱼干、海米等海上特产,零零散散的差不多有几百斤,也是直接给李飞阳托运到了唐城。
李飞阳和谢夫之在天海的几天时间里,大汉国的文坛,因为李飞阳的一部长篇《红高粱》,吵吵成了一片。
当黄征农把这部长篇递给《青年文学》的总编王不知先生时,特意指出:“王老师,这部小说跟现在作家写的小说都有点不太一样,文风有点。。。”黄征农挠了挠头,组织了一下语言道:“该怎么说呢?就是这部小说的文风有点粗野,或者说是有点狂野,又或是有点粗砺,反正和现在的小说有很大的不同!给人的冲击力还是挺大的。”
王不知道:“哦?是飞阳同学的作品?小小年纪,短篇小说写的精彩,连中长篇小说也能写的出来?不会是武侠小说吧?我可知道飞阳同学可是向你们杂志社投了几部长篇武侠小说的。哈哈哈。”
黄征农笑道:“哪能呢?我向来是分的很清楚的,我们杂志社只出版连载武林故事,纯文学方面的作品,还是您这里最为合适。我父亲也看过了飞阳这部小说,他赞赏之意,毫不掩饰,我觉得王老师应该仔细鉴赏一下。”
王不知笑道:“连黄老师都对这篇小说有兴趣?那我可得好好看一下。”
黄征农道:“那就先放在您这里,您先看看怎么样?达不达到出版的标准?”
王不知说道:“先放在这里,我先看一下。”
黄征农也不多说,告辞离去。
次日,王不知拿着《红高粱》文稿,来到了编辑部,敲了敲桌子:“诸位,我昨天收到飞阳同学的一部中长篇小说,很不错的小说,大家都看一下,看完都说说意见。”
编辑部人员都感到好奇,李飞阳他们是都知道的,最近教育部编撰教科书的人员,还来社里找寻过李飞阳的文稿,说是要把他的文章选录进中学生教科书里去,很是让大家吃了一惊,但是又觉得的理当如此。
凭李飞阳的短篇小说,确实有资格进入中学生语文教材里面。
今天见总编王不知如此郑重其事的拿出这部中篇小说的文稿,大家都好奇的围了上去。
文稿只有一份,几个人根本不够看的,王不知说道:“分成几份,一人一份看看再说。”
于是大家把文稿拆分开,一人拿了一个章节,回坐观看。
时间不长,几位编辑的声音传来:“这篇小说的叙述手法有点另类啊!”
“很奇特的视角!”
“文笔粗野但很有张力!”
“细节不够,但是感情真挚动人!”
“语言很独特,作者有他自己所独有的叙述风格,文字语言非常有个性!”
“有点离经叛道,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画面感很强,场景强烈凸显,不失为一篇佳作!”
办公室里议论纷纷,看书的人都有点被书稿的内容和文学的表现方式,冲击的有点难以自持,纷纷发言。
王不知敲桌子道:“安静!安静!你们都看完了?”
“还没有,只是看完了一个章节!”
“我也刚看完一个章节!”
“我这个章节还没有看完。”
“。。。。”
王不知说道:“等整部书看完后,你们再给这部书下结论,现在评价它,有点为时过早。”
众人不再说话,继续埋头阅读。
到了下午,所有人都抬起头来,不约而同的揉了揉眼睛,彼此都是相视一笑。看来大家都看了一天的文稿,眼睛都有点酸涩了。
王不知说道:“说说吧,这部书怎么样?”
老编辑刘成合道:“非常震撼人心的作品!表达方式奇特,视角与传统文学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画面感很强,语言朴实,描写有力度,是一部好文。”
有人道:“文风很粗野!和以往文艺腔的叙述方式差别很大,读这部小说有一种在寒冬塞外喝烈酒的感觉,令人热血沸腾,恨不能仰天长啸,投笔从戎,这是很热血的一部作品。”
还有人道:“我不太接受作者这种写作方式,感到很不适应。”
说这话的是一个女性编辑,大家都表示理解,毕竟这部小说有点粗野,颠覆了大家往常的文学理念,阅读起来不适应这也很正常。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总的来说,褒大于贬,叫好的多,说差的也只是说不适应,而不是说文采不行。
最后,王不知总结说道:“非常独特的作品,震撼人的心灵,令人耳目一新,是一部佳作,报批出版吧。”
李飞阳、谢夫之回到唐城市后,火车站门口处,黄锦户、老虎两个人前来迎接他们。
由于东西多,黄锦户专门开来一个小货车,领着几个闲汉帮工从火车托运部,将叶向北和连云生他们托运过来的礼物搬到了小货车上,自有司机拉到李飞阳的小院子里去。
接送李飞阳的小轿车上,坐在驾驶位上的黄锦户道:“小爷,我没想道连云生老祖竟然回到了上海,早知道的话,我就和您一起去天海拜见他老人家了。”
李飞阳笑道:“这次还真的托你的福,因为你和盗门老黄二人给连云生老祖的信里面提到过我,连云生老前辈才给了你们面子,没有为难我们。不然,估计又要杀他个几出几进了!”
黄锦户一个哆嗦,汽车猛地打了一个拐,突然停顿了一下,在座众人都被颠簸了几下。吓得他慌忙扶正方向盘,不敢分心他顾。
谢夫之不满道:“黄老哥,你这是怎么开车的?这样太危险了!”
黄锦户连连道歉:“对不住,小爷!是我疏忽了!”
李飞阳道:“多注意一下路况,现在路上少有汽车,但也不能粗心大意。”
黄锦户道:“是是是,我会注意的。”
听了李飞阳刚才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黄锦户暗暗惊心,心道:“幸亏早早给了连云生老祖通了信,盗门黄老爷子也把这位小爷夸的天上没有,地上少见,不然的话,要是连云生根本就没有把这位爷放在眼里,真要是不长眼睛的对他出手,那这个乐子可就大了!不然的话,凭这位小爷的杀性,估计整个天海都要血流成河!”
回到住处,老虎已经指挥小工把小货车里面的礼物全都搬进了屋里。
黄锦户开车离去,赵春江、马克几人还在学校里上课,至今未归。
李飞阳道:“老虎,把这些东西分出一部分拉到咱们家里去,让家里的老人都尝尝鲜,剩下的,分出一部分拉到学校里面,给老师们,还有我班里的同学们分一点,不能少了他们。”
老虎道:“按人头分,还是直接分成几大份?”
李飞阳道:“按人头分吧,争取一人分一点,好歹也是地方特产,一般人是吃不到的,让学生们拿家里去,也都尝尝鲜。”
一货车的东西虽然看起来很大一堆,但是真要是分成六七十份,其实一人也合不了多少。
第五十九章 师生斗
更新时间2014…11…3 19:02:55 字数:3501
晚上,杨晓月、马克、赵春江回到院子里后,李飞阳召集大家开会。
赵春江为人最沉不住气,第一个发言:“大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你说就是,我们都听着呢。”
李飞阳说道:“最近我发表了一部小说,可能会招来一些麻烦,你们估计也会被我连累,现在就是提前给你们提个醒,让你们有点心理准备。”
赵春江没有看过《红高粱》文稿,但是他知道此事,闻言道:“难道就是因为老大你发表了这部叫做《红高粱》的小说,就会有人来骚扰你,连带的也会骚扰我们?”
李飞阳笑道:“不是骚扰而是采访,或者说是找报道的题材。我如今年龄不超过十五,写童话故事也好,武侠小说也罢,真正关注的文学工作者并不是非常多,就是看过我的作品后,也只是一笑而过,不以为意。画漫画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没有几个搞文学的人把这些东西看在眼里。但是我一旦发表真正的有文学含金量的正统文学作品,肯定会吸引文坛工作者的注意,同时也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新闻话题,一个中学生写出一部非常优秀的中长篇小说,这是一个非常适合炒作的话题,我是逃不了这个话题的。”
李东生纳闷道:“老大,你就这么有信心你这部作品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李飞阳道:“我要是再年长十来岁,虽然也会有轰动,但是只会限于文学界里面,只是如今我还年幼,写童话、画漫画、写武侠,在文学老工作者眼里面,只是小打小闹,小孩子的涂鸦之作。但是这部《红高粱》和以往的作品不太一样,这本是正统的文学作品,思想高度和叙述技巧以及语言风格,注定了要引起争论,有人会批评,也有人会赞扬,最后终究会将目光集中到我身上。对于这部作品的文学地位,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既然李飞阳如此说了,大家也都相信他的判断。
交往这么长时间,李飞阳很少说没有把握的事情,基本上每一件事情,他都有先见之明,时间长了,大家也就见怪不怪,养成了“既然老大说了,我们照做就是,反正他从不出错”的习惯。
李飞阳说完这些,看向众人:“都有点心理准备就行,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春江和马克最好不要跟媒体过多接触。”
赵春江道:“老大,这是为啥?”
李飞阳笑道:“以后有你们抛头露面的时候,估计到时候你们最烦的就是媒体方面的人了!哈哈哈。。。但是,”
李飞阳对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