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文艺圈枭雄 >

第442章

文艺圈枭雄-第442章

小说: 文艺圈枭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华新报》上肖飞贿赂门事件爆出后,继续发酵。据沪上一作家称,其有一在收获工作的朋友。曾撞见肖飞跟萧程二人达成内幕交易……”

这些后续新闻出现在了很多家的报纸上。

不过,《京华新报》也遭遇了严厉的回击。

其中。肖飞本人通过《华夏青年报》发出最严厉声明:满纸谎言,无耻构陷!为证自己清白,本人将即日提告《京华新报》,向其讨要一个说法!

而《收获》也召开发布会,对《京华新报》居心叵测的报道予以最严厉的抨击!

这两个消息也占据了很多报纸的版面。

很多媒体将相关事件糅合到了一起,做成了大稿子刊发报道。

绝大多数的媒体都不相信肖飞是靠着贿赂编辑才得以登上收获版面,进而名扬全国。

它们对整个事件做了分析,结合《京华新报》一贯的无节操做新闻方式,认为,这次的肖飞贿赂门肯定又是《京华新报》在挑事儿,在试图打自己的影响力。

……

但是,让所有媒体都感到震惊的是……

就在贿赂门新闻出来后的隔天,《京华新报》上突然刊出了一则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消息。

“本报声明,经查处,‘肖飞靠贿赂编辑获取发稿《收获》机会’这则新闻系本报一实习记者为了完成业绩考量而与朋友合伙制造出来的假新闻,事情经过大致如下……”

这消息简述了一下那名实习记者造假的过程。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内部处罚了。

炮制假新闻的记者立即开除,并罚款一千元。

热线部主任负监察失职责任立即撤职,降为普通记者,并罚款两千元。

《京华新报》总编古方平负监管不力责任,处罚一个月的工资……同时,《京华新报》还向《收获》和肖飞真诚道歉,愿意赔付二者的损失。

这新闻出来后,媒体圈里,看到新闻的读者们一片哗然。

任何人都没想到,《京华新报》竟然会来这么一手:自曝其丑,然后还进行了严厉的内部查处。

这是,坏孩子要从良吗?

但不管怎么说,《京华新报》此举赢得了读者们的一致好评,认为该报还是有担当的。

而它玩这么一手,不管是《收获》还是肖飞,都还怎么好意思再揪着不放,继续跟其对簿公堂?

只能是放其一马了。

“肖飞,《京华新报》玩这么一手,玩得够厉害的啊!”孟曦东跟肖飞在电话里沟通,叹息着说。

“是啊,自导自演一出假新闻,然后还能借势让自己大出风头,赢得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这伪君子做得已登峰造极了。”肖飞笑着说。

“做媒体的,做到这么下三滥的程度,也是少见啊!”孟曦东无奈地说道。

“它刚办报的时候已经确定好自己的定位了,就是要学香港那些街头小报,做娱乐新闻什么的,定位已经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太高的档次。”肖飞说。

“不过,这么炒作了一段时间,等于又帮你把你的热度给炒了起来,这也算是件好事了。”孟曦东道。

“是,顺带着我的新书也家喻户晓了……”

对于《京华新报》的表现,肖飞只能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在90年代末的国内能把新闻玩到这种程度的,可不多见。

但是,你玩你的,貌似我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共赢吧。

第564章巴老有召

1998年5月下旬,《收获》第三期杂志和98年长篇小说专号春夏卷同时上市。

这两本杂志不仅在报刊亭铺货。

同时,它还被摆在了各大书店显著的位置上,而主打的重磅作品便是肖飞的《生死疲劳》。

两期杂志卖得十分火爆,首印高达50万册,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就卖了个精光。

文学圈子里的人自不必说,很多人都第一时间买来先睹为快,想要看看肖飞这篇被程编吹得天上地下少有的新作究竟口感如何。

而很多文学爱好者、喜欢读书的普通读者也都踊跃购买,他们都是奔着肖飞的名头去的。经过前几本书的铺垫,现在在他们看来肖飞这两字就是精品文学的一个象征。

尤其是收获用这么大版面发这部长篇,更说明书绝不会差,没准真如程编所说,肖飞的这书是他出道以来最好的作品。

当然,这些人看了书之后,也都被震撼了。

他们发现,肖飞再次颠覆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不仅叙事角度再度让人耳目一新,而叙述视角也是前所未有的。

小说以堕入“六道轮回”、屡次转生为畜的地主“西门闹”的叙事视角作为第一人称的主轴,从1950年一路写到1998年,这段历史涵盖了国家的各大重要历史时期,在时代变幻的背景下,抒写了一部巨大的历史史诗,铺开了一张瑰丽的农村沧桑变迁的巨幅画卷。

可以说,《生死疲劳》叙事十分宏大。不仅具有煌煌巨著应有的篇幅和体制,更有其沉重厚实绵密的内容。

因为视角是“畜眼”。所以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很多都是荒诞的,变形的。却同时具有着感动、震撼人心的力量。

不少细节,能看到人热泪盈眶,悲痛不已。

不得不说,虽然这部书采用了真假莫辨的多重视角来讲述故事,使用的是一种非常精巧复杂的全新“说故事腔口”的叙事结构,但这书读来并不吃力,反倒还是十分的好读耐读。

这也延续了肖飞一直来的风格:小说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引人入胜。

读过此书的圈内人都是纷纷给出了好评和极高的赞誉。

这其中就包括国内那些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们。

“这是一部建国以来难得一见的鸿篇巨制,可以说,单单只是这样一部小说,就真的足以让肖飞屹立于世界文坛的峰巅。”

“《生死疲劳》是一部写作难度巨大的长篇小说,它在多个文学层面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的叙述角度让人耳目一新,它将六道轮回代入到作品之中,让一个地主在数十年的轮回之中守护着自己的土地,见证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历史巨变。这种写法前所未见!很好看,真的很好看!”

“天哪!这难道真的是肖飞写的?而这个肖飞才不过21岁弱冠的年龄!假以时日,他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厉害的作品?”

“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一部煌煌巨著,这部书在中国文坛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肖飞就凭着这样一部书。就可以轰动整个世界!”

“我估计着,诺贝尔的评委们这下更会把肖飞当作一个重点关注对象了。”

一时间,报纸上。文学期刊杂志上,到处都是关于《生死疲劳》这部书的评论。简直可以用好评如潮来形容。

当然,这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杂音。

有人企图靠批评肖飞来引起关注。

他们说。肖飞在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整部《生死疲劳》笼罩着一种悲观的宿命论的观点,这是封建落后思想的一次沉渣泛起。

还有人试图做出阴险的解读。

他们说,肖飞的这部《生死疲劳》其中有着险恶的暗喻。

这部作品是在讽刺党的革命成果,是在跟这个国家的主旋律唱反调。

他们找出书里的一些段落和句子,再一点点的解读,最后,他们梦想将《生死疲劳》一棒打死,让其万劫不复。

这些人脑子里还装满了文…革的思想,总觉得只要将《生死疲劳》如此解读一番,就可将其文学价值全部抹杀。

可惜的是,他们错了。

毕竟时代不同了。

这么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的小动作很快被人驳斥得体无完肤,直接就淹没在了人民舆论攻击的汪洋大海之中。

而《收获》杂志出刊之后的一周,肖飞的《生死疲劳》单行本图书也上市了。

这部书厚达540余页。

定价也高达39元钱。

但它的预订量再次的突破了百万大关,全国铺货之后,直接再度领跑纯文学作品畅销榜,将畅销榜第二名的作品甩在身后。

不过,《生死疲劳》跟《盗墓笔记》这些通俗文学作品在销量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

“肖飞,这周的周六日,不如你来一趟魔都吧。”

六月中旬的一天,肖飞接到了萧主编的电话。

“萧老师,有什么事吗?”肖飞问。

萧主编笑着说道:“倒也没什么事,就是有一个人想要见见你。”

“谁呀?”肖飞听萧主编说得凝重,显然要见自己这人来头不小。

“是巴老,他早就想跟你聊一聊了,这次你的《生死疲劳》出来之后,他老人家第一时间就读了,读了之后他非常的欣赏,说这本小说的确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更动了兴致,想要见你。”萧主编解释道。

“噢!好的,萧老师,我周五的晚上飞过去。”肖飞说道。

其实,今年肖飞获得鲁奖之后,就是巴老亲自给他颁的奖,只是老人家身体不好,活动之后需要休息,肖飞也无缘得他接见。

巴老很欣赏《生死疲劳》吗?

这让肖飞很是振奋。

没别的原因,巴老可是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主任,在这个奖的评奖上,有很大的话语权。

能得到巴老的赏识,那自己获奖的机会就将增加不少。

肖飞也知道,老人家对青年人很是提携,他对不少的年轻作家都给过不少的帮助。

肖飞从程编那里听说过,巴老每天都要看书,《收获》的每一期杂志重要稿件他都要过目看看。

程编还说,巴老对肖飞发在收获上的所有作品都仔细地阅读过,且评价不低。

接了萧主编这个电话之后,肖飞就开始思考见巴老时自己该如何做如何说。

他在见任何一个重要的人物的时候,都会做精细的准备。

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自己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嗯!首先自己的《生死疲劳》单行本是必须带上几本过去的,还要给巴老写赠言,就写请巴老斧正好了。

若是能哄得巴老给自己写一篇评论样的文章出来。

那就更好了。

要知道,现在巴老极少给人写评论,也很少作书序什么的。

这是因为,一则年龄大了,精力不够,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