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圈枭雄-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鬼吹灯》的巨大人气垫底,《盗墓笔记》上市火爆那简直是一定的。
……
“凭什么取消我的评委资格?我究竟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又违反了哪一项纪律?我知道,自己可能有那么一点私心杂念,想要提携一下自己亲厚的晚辈,可是,老林,我张蒙也只是有那么一点点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吧?现在倒是好,把我的评委资格给取消掉了,还把我给在媒体上曝光了。把我搞臭了有什么好的?”
“我不服,我不服啊!老林,你必须得给我个说法,实在不行,我就去找巴老,我相信他会还我清白的!”
国家作协,林元新的办公室。
张蒙在大喊大叫。
他情绪十分的激动。
就在昨天,张蒙还有好几位评委被通知,他们的评委资格被终止。他们今后不必再参加相关鲁奖评奖活动。
在此之前,张蒙就看到了华夏青年报上刊登的有关自己的负面。
他一看之下,就心惊肉跳,因为这上头说的事儿正是他此前一直在运作着的。他十分的震惊,究竟是何人把自己给出卖了。
一定有内鬼!
肯定是熟悉自己的人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告诉了媒体。
他还知道,这下要坏事儿了。
最初。张蒙还心存侥幸,他认为。鲁奖组委会没准会帮他遮掩的,毕竟这对于鲁奖组委会来说。是个大丑闻,会对鲁奖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害。
张蒙希望,国家作协及鲁奖组委会能够出面辟谣,而他也已准备好了配合着做一个否认的声明。
可是,他做梦也没想到,国家作协及鲁奖组委会竟然出手如此凌厉,根本就没向自己了解情况,就处理了自己。
这尼玛也太雷厉风行了吧?
若是让这板子结结实实落在身上,那他张蒙就彻底声名狼藉了,他以后还怎么在这圈子里混啊!
张蒙马上赶去了国家作协,向作协领导、向鲁奖组委会领导控诉,坚决否认华夏青年报上对自己的指控,认为那都是含血喷人什么的。
但是,已经晚了。
张蒙此前太不知收敛,也可以说,他做小动作做得太张狂,如今,报应来了。
有好几个人指证他,为了将自己的人推上鲁奖提名奖的名单,张蒙做了很多放不到台面上的事情,甚至连瓜分提名奖名额的馊主意都提出来过。
这些人言之凿凿,算是证死了他。
所以,可想而知,张蒙根本在领导那里得不到任何的支持。
他只能是大喊大叫一番,发泄一通自己内心的郁闷。
待张蒙走后,林元新将身子靠在椅背上,用手揉了揉自己的脸,他摇了摇头,长长叹了口气。
鲁奖散文奖评委会出了这么大丑闻,他这个主任委员身上也有着责任。
林元新向领导提出辞掉主任委员职务,退出今年的鲁奖组委会。但领导并没有同意,领导告诉林元新,评奖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
坚持吧!
不过,从十个提名奖里怎么选出五个获奖的作品呢?
林元新看着桌子上的散文奖提名名单,他发现,这十个作品中,现在风头正劲的赫然是肖飞的《阳光晒旧了那些老时光》。
而在他原本的计划中,他是不打算让这个作品被评上本届鲁奖的,林元新认为,肖飞还年轻,还等得起。
有些老作家们,可是等不了太久了呀!
可是现在,假如《阳光晒旧了那些老时光》落选,会不会再次引发舆论的大哗?风雨飘摇的鲁奖,现在已经伤不起了啊。
林元新眉头凝成了个川字,他纠结到了极点。
第439章神秘爆料者
ps:祝书友大大们周末愉快,休闲娱乐的时候不要忘了支持老花,不要让老花在这凄风冷雨之中枯萎凋零……
对于林元新的纠结,肖飞自然会有所耳闻。
让鲁奖散文奖项评委会的评委们纠结,打乱他们原本的既定计划。
这是肖飞的目的。
浑水才能摸鱼,若是他们不乱了方寸,肖飞估计自己想拿鲁奖才是真的半点机会都无。
肖飞不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他也非是那种风格高洁与世无争委屈自己成全他人的谦谦君子。
他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有资格拿到的荣誉,那就毫不客气地去拿到自己手里。他不想让自己因为不曾去争取而事后遗憾。
有关鲁奖,肖飞当然明白,不到奖项公布的最后时刻,一切都是未知数,变化总是存在的。但他最起码的,通过之前的那些手段,已经抢占了夺奖的先机。
这就足够了。
同时,他会通过翰墨公司去安抚那些评委,不会让他们感到内心不舒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迫的。
嗯!他要让他们潜意识里认为,选择肖飞为鲁奖获奖作者是他们出自本心的意愿,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当然,这些动作都有待随后去潜移默化地去实施。
现在,肖飞大可以把这件事给先放到一边,不再考虑。
……
作家出版社,莫副总编的办公室,李天然在向领导汇报着工作。
“莫总。《兄弟》上半部单行本已经上市一周的时候了,这一周从全国反馈回来的情况看。本书卖得还是相当好的。”
“截止到今天上午12点,已经卖出十一万多册图书。我们首印的50万册在春节前销完应该没有问题。”
“肖飞也已答应了13日上午帮咱们在签售,签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我还专门联系了警方,让他们届时派员维持现场秩序。”
莫副总悠然地靠在椅背上,手里端着个小茶壶,不时地对着壶嘴滋儿一下。
他心情还不错。
《兄弟》上半部大卖已成定势。
这本书也同时成为1997年收官之时本社的一个亮点,而他老莫在其中功莫大焉,所以,他很有点小得意。
“莫总。有件事得特别向您汇报一下。”
好事说完,李天然抬头看了一眼莫副总,小心翼翼地又说道。
莫副总瞟了李天然一眼浑没在意地说:“什么事?”
看李天然的脸上神色,他就知道,准不是什么好事,他现在顶讨厌听那些不好的事儿。到底是快退了,莫副总不愿意管那些个麻烦事。
“是这样,莫总,我得到消息。《收获》专为《兄弟》下半部推出的长篇专号也将于12月14日上市,他们请了肖飞在京城新华书店总店那里搞首发签售,肖飞也已经答应了。”李天然说道。
自己这边才刚出了《兄弟》上的单行本,人家《收获》却已经把《兄弟》下给推出来了。
这就是差距啊!
作家社这个效率太慢了。
而收获这次是单独给《兄弟》下出了一个长篇专号增刊号。等于是《兄弟》下的长篇单行本变种。
这件事,作家出版社这里知道后,社领导很是生气。
莫副总也有点恼怒。
收获这么干。那是彻底的在跟作家社对着干了啊,这还让不让作家社出《兄弟》下的单行本了啊?
等《收获》的这期长篇增刊号卖完。作家社的单行本还有人买吗?
在这盗版肆虐的时代,估计《收获》这期杂志卖不了几天。《兄弟》下的盗版单行本就出来了吧?
盗版都可能比正版出现得早!
这损害的都是作家社的利益啊。
生气、恼怒都无济于事,利益之争就是这般赤果果无情。
莫副总就决定,《兄弟》下他要加快推动出版的速度,尽可能快地在《收获》的杂志上市之后最短时间里把单行本给印刷上市。
反正《收获》已经编校完毕,收获杂志上的《兄弟》下也是完整的版本,拿来用就是。
如此一来,出版的速度就能快上不少。所以,现在莫副总就等着《收获》载有《兄弟》下的长篇增刊号上市呢。
听得李天然如此说,莫副总呵呵笑了起来:“有意思,这是打擂台的意思吗?不过,这也没什么吧,他们搞他们的,咱们搞咱们的,天然,记得等过了14号就跟肖飞要《兄弟》下的手稿,同时,咱们只需按照收获上面的那个版本直接编校送审,争取在半个月内把书给推出来吧。”
“好的,莫总。”
“《兄弟》下单独出版一册,咱们还可以推出合订版再出版一下,嗯,还可以搞个豪华收藏版,这些你都好好想想,做个策划案,觉得能做的,都做起来吧,记得跟肖飞早点把出版协议再重新签一下。”莫副总吩咐着。
“我知道了,莫总。”
不说李天然从莫副总编的办公室出来自去忙碌,且说,12月12日上午,今天京城晚报的热线记者接到了一个奇怪的读者爆料电话。
“是晚报热线吗?”
“是的,请问,您有何事?”
“我要向你们爆个料。”
“哦!您说。”热线记者习惯性地拿起了纸笔,打算记录。
“是这样,本周六在不是有肖飞一场签售会吗?我要跟您说的是,在这场签售会上会有一个十分惊人的行为艺术作品诞生,我希望您能关注一下。”爆料者很有礼貌地在电话里说道。
对于肖飞将配合作家社在搞一个《兄弟》上的单行本签售会,这事京城晚报自然是知道的。
而且。晚报文化版已经决定要派记者过去看一看。
横竖不过是个签售,也不算什么大事件。能写个短讯就不错了。
但是,这个爆料者说。在签售会上将会有一个惊人的行为艺术诞生,这是个什么意思?这激起了热线记者的兴趣。
“是什么样的行为艺术?跟肖飞有关吗?”记者兴趣浓浓问道。
“这个,到时候就知道了,现在多说无益。挂了。”爆料者说着,就把电话给挂掉了。
“这人,莫名其妙!”热线记者嘀咕了一句,直接让自己邮电局的朋友给查了查刚打来的电话。
这记者就发现,那个电话是颐和园附近的一个ic卡电话。
“有点意思。”这记者轻声嘀咕。
这个行为艺术若是跟肖飞的签售结合在一起,且创意不错的话。倒是值得写一篇大稿子的。
接热线的记者一般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后是可以自己去跟踪采访的。这记者现在就打算自己明天过去现场看看,说不定真能碰到个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