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圈枭雄-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大好事啊!
萧主编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是正常的反应嘛!她接着说道:“现在,咱们的长篇专号已经印出来了,杂志已通过物流下行到各级书店,咱们的样书马上就会送来,这段时间大家也都辛苦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加加油吧!”
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让人遗憾的是,这次我出了个昏招,居然会跟文艺社合作,白白地分了一大块利润给对方,真是后悔不迭啊!”萧主编懊恼地说道。
可不是咋滴,因为文艺社垫资、发行,按照协议要分去利润的一大半儿。
程编辑这时开口道:“主编,这也怪不得您,筹备这个专号的时候,咱们也想不到它会一下子火起来嘛!咱们编辑部经费紧张,承受不了出长篇专号失败的风险,跟文艺社合作也是正确的,起码规避了风险。”
这是在替领导洗地了。
萧主编点点头:“也的确是这样,说到底,还是要感谢肖飞啊!他给咱们提了个好建议,小伙子不错,头脑挺灵活的。”
“是啊,这次长篇专号能有这么好的成绩,其实跟他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啊!要不是关于他的那条新闻引起了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媒体上炒作得那么厉害,征订效果也不会这么好吧。”一编辑频频点头道。
“最难得的是,肖飞小小年纪,作品能写得如此成熟大气。”
“谁说不是,绝大多数写了几十年的老作家,也到不了他这个作品的水准,凡人是无法与天才相比的!”
“咱们收获很久没推出新人了,这次一推就是个重量级的新人,实在让人振奋哪!”
“真的不能再看着那么几个老面孔在版面上跳来跳去了。”
“我一直在想,咱们国家这么大,而现在的国内文坛又死水一潭,也不知道有多少少年俊彦被埋没了呢!”
“的确是该加大推出有才华新人的力度了。”
一众编辑在那里议论着。
小会结束后,程编辑被萧主编叫到了办公室里。肖飞算是程编辑发掘出来的,现在出了成绩,萧主编自然要勉励一番。
“程老师,文艺出版社看中了肖飞那本长篇,他们想把它拿过去出单行本,你待会给肖飞写封信,问问他的想法,愿意的话,文艺社的同志想找个时间亲自过去一趟,跟肖飞谈一谈。”一番勉励之后,萧主编说道。
“好的,主编,没问题。”
程编辑从主编室出来,就看到印刷厂的人已经把长篇专号的样刊送了过来,大概几百本的样子。
程编辑心想,刚好趁着写信,把样刊直接给肖飞寄过去好了。
他伏案给肖飞写了封信,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关于是否同意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陆地行走的鱼》;另一件是如何支付肖飞稿费,肖飞的这本长篇压缩之后还有25万多字,收获的稿费是千字80元,按这个算,稿费也超过了两万元了。
写完信,他连同十本样刊交给负责收发的同事寄送了出去。
第152章样刊收到
肖飞收到收获寄来的样刊时,已经是9月27日的下午。
他一个人在寝室,伏案写下亮剑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句号,丢下笔,懒懒地靠在椅子背上,陷入沉思之中。
他改写的亮剑,结尾是按照前世电视剧的结尾设置,把李云龙文革自杀等一系列的悲剧给剔除掉了。
肖飞不喜欢悲剧。
或者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悲剧。
虽然悲剧是人生的一个常态。
从生到灭,就是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过程。
生的苦难本就太多了啊,何必再写那么多的悲剧?更何况,亮剑这本书总体来看是本商业化的战争小说。
总体来讲,肖飞还是受后世网文的影响大了点,认为,既然要把它推向市场,让读者消费,那就不妨爽快点吧,给个光明的尾巴,读者读到最后,也不会心情太过沉重。
或许,这样做更符合商业规则一点。
但是,如果想要写出厚重,写出震撼人心的东西,写悲剧比喜剧更有效一些。这就是为何很多纯文学作品喜欢玩弄苦难的原因。
亮剑原书四十四万多字,肖飞改写之后,大约是三十五万多,仍然不失为一本厚重的大书。
肖飞将一些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内容给剔掉了不少,这样故事情节会显得更紧凑一些,爽感也更好。
自己还是受网文写法毒害太深了啊。
写东西的时候,居然第一个想到的是如何保持更好的阅读爽感……肖飞对此很无语。
亮剑写完了。
肖飞打算就在最近几天去一趟省城,把创办图书策划公司的事办妥。并将自己新完成的这部亮剑运作推出,按照前世这本书受欢迎的程度。他坚信自己能依靠这本书将自己的图书策划公司支撑起来。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代。图书出版行业也是个暴利的行业,只要推出的图书卖得好,一本书赚个百十来万,还是很轻松的事。
比将书稿交给出版社,自己拿那么一点版税要赚得多太多了。
肖飞之所以将自己创业的触须伸到这个行业,也是看准了它未来的发展前途。
在前世,两千年之后,陆续崛起了几个大型民营图书公司,这样的巨无霸公司每年的码洋都在几个亿之多。
自己现在进入。时机正好。
他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收到的稿费加起来有一万多元的样子。
河西文艺社的书稿,肖飞已经给了他们,散文集也已经全部筹备好了,河西文艺出版社已经开始开始着手印刷。
第一笔版税9000元肖飞也拿到了手。
所以,肖飞现在手里有两万来块钱,但还是距刘泽来所说的5万元差了太多。
肖飞就在想,收获的长篇专号出来后,会什么时候发稿费呢?到十月份?自己能不能要求他们提前支付呢?
他正在沉思着,就听得外面有不少人“噔噔噔”上楼的声响。王非的声音响了起来。
“这里头是什么,让肖飞拆开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这还用拆开看,一摸就知道,是书嘛!”严章的声音鄙夷地说道。
“关键是。是什么书?”
两人抬着杠,就来到了寝室门口,大力地敲门。
肖飞开门一看。外头站了好几个人,除了王非、严章、游贵、李佩甄之外。李堂秋居然也来了。
在王非的手里,拿着个邮政包裹。看样子分量不轻。
严章手里,则是几封信。
“李老师好。”肖飞忙让开路,让几个人进屋,并对着李堂秋点头问好。
“呵呵!肖飞你好,今儿收到你一个包裹,我一看,是收获编辑部寄来的,就有些好奇,想知道里头是什么,就跟过来看看。”李堂秋解释着。
肖飞有部长篇将在收获发表,这消息现在人尽皆知。
李堂秋猜,里头很可能是样书。
他跟过来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能不能讨要一本读一读,用后世网文界的黑话来说,就是试毒,他想知道自己的学生写的长篇小说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快,拆开看看,我帮你拆吧?”王非从腰间拿出一把精致的小刀,急不可耐地说道。
“行,那你拆吧。”肖飞说。
他只看一眼就知道,里头肯定是收获的长篇小说专号。
王非三两下十分粗暴地就把包裹给拆开来。
包裹打开,露出里面散发着浓郁墨香的杂志来,厚墩墩沉甸甸的,每一本拿在手里都跟个板儿砖似的。
封面依旧是收获的风格,简洁朴素,透出着一种大气厚重。
上面写着收获的刊名及“收获1996年长篇小说专号秋冬卷”的字样。在刊名下面,就是本期长篇专号的几部长篇的名字,肖飞的《陆地行走的鱼》排在第一个。
“真是收获杂志啊?肖飞,这第一个就是你的作品吧?”李堂秋拿了一本,看着封面问肖飞。
新闻报道里早就透露出肖飞作品的名字,李堂秋只是确认一下。
“是的,李老师。”肖飞点头道。
“那我得好好拜读一下了,这本书送给老师怎么样?”李堂秋笑呵呵地请求道。
“没问题,李老师,这里有十本样书,除了我留下两本外,其他都可以送人的。”肖飞说道。
“我要一本!”
“我也要一本!”
跟过来的王非、李佩甄、严章、游贵也你争我抢起来。
瞬间,十本样书就被抢走了5本。
李堂秋拿到一本样书,很是满意,又从兜里拿出一支笔来,对肖飞说:“肖飞,麻烦顺便给我在书的扉页签个名吧,这本书我准备永久保存下来,将来就把它传给我的儿子呢。”
李堂秋的话里透出着一股子自豪的意味。
自己教过的学生里,目前来看,只有肖飞将来的前途最远大,这以后可是自己老了以后回味的资本。
签名赠书?
两世为人,肖飞这还是第一次干,老师有求,自然要满口答应。
他就给李堂秋写了一段赠语在扉页,并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王非他们四个也强烈要求肖飞帮自己也签个名,说要留着当自己的传家宝。
肖飞笑着一一满足。
把这伙不速之客送走,肖飞拆开收获寄来的那封信读了起来。
第153章来自县新华书店的签售邀请
ps:求书友大大们订阅推荐啊,看着后台数据真的很心焦,拜谢了。
读到程编辑信里问他想采取何种稿费支付方式时,肖飞心想,这真是及时雨呀,倒是可以打个电话问问程编辑,能否提前支付自己稿费,嗯,采用银行转账的形式最好不过,这样到账的时间更快一些。
他现在越发地觉得,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想要联络某个人太困难了。
自己现在还是太缺钱,若不然,倒是可以去配部手机在身上,最不济的,买个bp机也好呀。
至于程编辑问他,上海文艺出版社想要出版《陆地行走的鱼》的单行本的事,肖飞很有一些犹豫。
自己的这本小说现在炒得火热,若是自己拿来在自己的图书出版公司推出来,那岂不赚得更多些?
但转而,他又推翻了自己这个想法。
除了赚钱,他还有其他的野心。
比如,觊觎一下矛盾文学奖。
他对自己这本小说期望值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