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宦海风云记 >

第6章

宦海风云记-第6章

小说: 宦海风云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说,常宁记忆中的两扇大木门没有了。

    往大门里看了一眼,黄小冬扔下行李,一屁股坐到门口的台阶上,“哎,总算到了,常哥呀,连个人影也看不到,这还是咱xx党的政府吗?”

    常宁瞪了黄小冬一眼,蹲到门口坐下,摸出一根香烟点上火,慢吞吞的吸了几口,一本正经的说道:“小冬啊,既来之则安之,保持平常心嘛,在跨进这大门之前,我可要警告你几句,咱们的苦难现在就算开始了,咱们没有退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我是抱着满腔热情的,你小子也不能给我拉稀拖后腿。”

    黄小冬苦笑道:“常哥,都到这份上了,反正我没爹没娘,无牵无挂的,我他妈的还能说啥,这辈子就跟定你喽。”

    常宁点着头,“你给我记住了,以后不管谁问起,千万不能说我们是发配来的,要说我们是主动要求来水洋公社工作的。”

    黄小冬乐道:“嘿嘿,常哥,你这是打脸充胖子呢,人家能信吗?”

    又踢了黄小冬一下,常宁板着脸说道:“他娘的,事关本领导的光辉形象,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反正你就得说得好听一点,记住没有?”

    “记住了记住了,”黄小冬缩了缩身子,嘻皮笑脸的说道,“常哥,你也别忘了,给我介绍个漂亮的姑娘当对象,这可是咱俩一年前认识时你就答应了的。”

    “呵呵,有数有数,”常宁靠着门口,望着最后的一丝夕阳笑骂着,“他娘的,本领导比你大三岁,对象还在丈母娘肚子里藏着呢,你焦什么急呀,呵呵,莫急莫急,列宁同志说,面包会有的,咱常宁同志说,姑娘会有的嘛。”

    黄小冬的苦脸又绽放出一点点笑容,“常哥,那咱们这就进去?”

    常宁端端身子,摆着手说道:“农机员黄小冬同志,我命令你现在进去,让这大门里还没走和还没死的人都滚出来,迎接水洋人民公社的新一任领导。”

    “嘿嘿,”黄小冬起身,指着门里问道,“领导同志,你保证这里面还有活人吗?”

    常宁笑了起来,“当然了,水洋公社就是死光了人,那个叫王石的老不死肯定还活着的,快去快去。”

0009老不死王石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好比一宝,水洋人民公社的老文书王石就是这样的人,这个胖得不能再胖整日与酒为伴的老家伙,是闻名全县的机关老油条,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王石却是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自打青阳解放成立人民政府起,老家伙就是水洋的文书,三十多年间风云变幻,却竟是始终屹立不倒,堪称青阳政坛一绝。

    看到懒洋洋坐在公社门口的常宁,端着老酒瓶的王石咧开大嘴笑起来了,这水洋公社男女老少近三万余口人,他哪个不认识,这不是石岙大队“常半仙”的外孙,全公社建国以来第一个大学生,人称“小半仙”的臭小子么。

    “呵呵,这不是咱水洋的大人物小半仙么,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王石喝了一口老酒,乐呵着说道,“臭小子,早听说咱公社要改朝换代了,我还以为是啥三头六臂的神人呢,敢情是你小子呀。”

    旁边的黄小冬急忙说道:“王文书,这是水洋公社新任党委付书记兼管委会付主任,现在负责主持水洋公社日常工作,列宁同志的弟弟常宁同志。”

    老王石笑道:“认识认识,化成灰咱也认识,六岁就敢偷我酒喝的臭小子么。”

    常宁打量着老王石,夺过他手中的酒瓶,咕嘟咕嘟的喝了几口,放下酒瓶抹了抹嘴,笑眯眯的说道,“老不死,我就知道你死不了,呵呵,有你老不死在,我们水洋公社的革命事业还是大有希望的嘛。”

    王石叹了口气,坐到常宁身边说道:“臭小子,你当了官是值得庆贺,可来得不是时候啊,连这水洋街上的人都跑得差不多喽。”王石和常宁的外公常德明是几十年的好朋友,他驻村石岙大队的时候,就住在常家,自己膝下无后,是把常宁当亲人看待的。

    拿手指着大门里边,常宁不相信的问道:“老不死,这公社里面,现在就你一个人顶着?”

    “人么,倒还有几个,”王石接过常宁递来的香烟,边点火边说道,“唉,也怪不得大家伙啊,再不走,饿不死也得渴死了,现在公社里除了我,还有我的侄子王君青,他是公社的电影放映员,还有公社的武装部长罗铁贵,他也是党委委员,咱们公社杨梅岙大队人,一星期来个二三天,现在正待在家里吧,还有省城的老知青、水利员虞挺华,他老婆于瑾是公社卫生院的医生,两口子现在正在大青山的山里组织抗旱,噢,另外还有一个粮食专管员,杜秋兰,是青州市人,整天病秧秧的样子,整个就是吃闲饭混日子的,根本指望不上呢。”

    常宁瞪着眼睛问道:“老不死啊,你们的电话怎么通不了,还有,咱水洋人民公社不是属于城东区管辖么,区公所好歹也派点人下来指导抗旱工作呀?”

    “傍富不傍穷,穷人少亲戚,咱们水洋人民公社早就被城东区踢出来喽,说是由县委县政府直管。”王石又是一声叹息,“唉,老天爷要和咱作对,我们也没有办法,电话线怕是被人割去拿着换水换粮了吧,一个月前就不通了的。”

    “他娘的,”常宁没有目标的骂了一句,“老不死啊,听说各村外出逃荒的,都是拿着公社开的证明,你是掌管水洋人民公社印把子的人,好大的胆子,是哪个领导批准你这么做的?你老实交待,现在到底有多少村民外出了?”

    “呵呵,你小子少吓唬人,”王石说道,“情况么是这样的,大青山里还有点救命水,又有当地驻军帮忙,那几个大队基本上没有外出逃荒的,看样子能渡过今年的大旱灾,西片几个大队是罗部长负责的,估计外出的只有四分之一,西北片现在由我侄子王君青负责,大概有三分之一外流,咱们中片,水洋街周边,能坚持留在家里的,恐怕不到四分之一了,你们刚才来的时候也看到了,连信用社供销社和邮电局都关门溜了,最严重的就是你们东北片,除了你们石岙大队,其他几个大队能留下的没几个人了。”

    “哎,老不死,东北片不是紧挨着白水公社么,”常宁思索着问道,“那个白水潭号称千年不枯,离咱们那几个大队就他娘的一箭之遥,怎么会没水喝的?”

    “嘿嘿,人家的地盘,你以为呢?”王石冷笑着,“现在的白水公社,蔡正祥书记可不是好惹的家伙,他们白水的老百姓也得喝水不是,前些日子我们这边的人过去抢水,双方打了起来,各自伤了好多人,那个蔡正祥下令从枪库里拿出枪来,组织民兵把白水潭封锁起来了,现在他就亲自守在白水潭,挂出了格杀勿论的牌子,臭小子,我警告你呀,你可千万别打他的主意,他和罗部长一样,在南边打过仗,是杀人不眨眼的家伙。”

    “呵呵,好事,好事么,咱就是喜欢打过仗的英雄呐,”常宁笑着,搓着双手,朝一边的黄小冬吩咐着,“小冬,快把行李搬进去,抓紧时间休息哇,明天就要开始干活喽。”

    黄小冬拎着行李进去后,王石凑过来小声问道:“小常,你老实讲,是不是在县里犯了什么大错误?”

    “呸,呸呸,”常宁连连的啐了王石几口,“去你娘的老不死,咒我是么,本领导江湖上人称小半仙,天上事晓一半,地上事全知道,笑话,我会犯错误么,告诉你吧老不死,是我主动要求,新来的县委刘书记亲自点将批准的。”

    “呵呵,那敢情好,那敢情好。”王石笑眯眯的,连喝了几口老酒。

    常宁开心的笑着,“老不死啊,看你满面红光,身宽体胖的,保养得不错嘛,快说说,和公社食堂的张大妈那场马拉松恋爱,有没有开花结果呀?”

    “去你的,臭小子,哪壶不开提那壶,”王石不好意思的笑起来,“唉,难呀,咱也算老革命喽,革来革去,快革命到底了,还是光棍一条啊。”

    常宁站起身,拍着胸脯乐道:“放心吧,老不死,你的事包在本领导身上了。”

0010都是倒霉人

    看着办公室里的这帮人,常宁的心哇凉哇凉的,这哪是一支带领全公社干部群众奋勇前进的革命队伍,简直就是人流中的残兵败将,不过,他得装出大无畏的样子,领导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在刘书记和王县长那里是立下了军令状的,要死要活也得拚搏一番后再说。

    晚饭是老不死王石做的,隔年的土豆硬得象石头,一人一碗的鸡蛋汤没有一点点油荫,吃得黄小冬直翻白眼,唯一的利好是王石贡献出来的两斤老酒,让男人们的脸上有了点血色。

    老不死王石就不用说了,某些方面常宁对他的了解胜过自己的外公,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老油条而已,快到退休的年龄,遇事总是绕着走的人,他的侄子王君青,年纪和黄小冬相仿,看脸相就是个老实人,起码继承了王石善于受气的光荣传统,就是似乎心眼不如黄小冬多啊。

    水利员虞挺华今年不过三十多岁,看上去象个四五十岁的老农民,幽黑的脸庞乱哄哄的头发,哪象个省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他的老婆于瑾稍好一点,公社卫生院的医生兼公社计划生育管理员,身上还残留着城市女性的气息,因为她是回城后又返回农村追随自己丈夫的,让常宁心中好生佩服,听说虞挺华的父亲是个老右派,不知哪里出了叉子,至今没有平反,因而不管虞挺华愿不愿意回城,反正他暂时难以出人头地,好在他对本职工作还是认真负责的,大青山里的抗旱救灾搞得不错,再加天时地利,没见大青山里的老百姓外出逃荒讨饭的景象,他们两口子功不可没。

    一声不吭坐在门口的那个女人,粮食专管员杜秋兰,始终保持着淡漠冷然的表情,对新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