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宦海风云记 >

第36章

宦海风云记-第36章

小说: 宦海风云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味深长的一笑,虞挺华缓缓说道:“常大书记,你现在的心态,恐怕和两个月前大有不同了吧。”

    常宁怔了怔,随即自嘲的说道:“他娘的,老虞,还真被你说中了,敢情这当官也能上瘾,象土包子坐轿车一样,坐上去后就不想下来了,呵呵,完了完了,我小半仙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拨喽。”

    “呵呵,说说你怎么还邱部长的人情吧。”

    常宁想了想,脸上满是狡黠的笑容,“咱小半仙行走江湖,从来都是恩怨分明,有仇必报,有恩必还,这次当然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头,老虞,你现在不是荣升了党委委员么,你那个水利员头衔拿出来,去找大胡子科长,向水利局要求调个人过来,要年轻而头脑活络手脚勤快的,最好不是干部编制的,咱这里庙小,收不了大菩萨,xx军的公路勘测队就要正式进驻了,咱们的准备工作也要充分到位嘛。”

    虞挺华大拇指一竖,“行,这事交给我办,把那个邱家混小子拉过来试试看,搞定后再通知周云平去办手续,人家毕竟主管组织和人事么。”

    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虞挺华拿起一听,递给了常宁,“老钱找你。”

    “小常吗,你们那里,这三天的报纸到了没有?”

    “老钱,出什么事了?你等等啊,”常宁把办公桌上的报纸翻了翻,“还没到吧,邮电局那帮懒汉,我们这里是一星期就来两回,我桌上只有五天前的报纸,今天下午应该能来。”

    钱洪涛说道:“嗯,你注意前天的之江日报,头版,和你们水洋公社有关的,他妈的,太卑鄙了,电话里说不清,你自己仔细看吧。”

    常宁放下电话,和虞挺华两人面面相觑,怎么回事,钱临涛可是从来不骂人的人啊。

0053被耍了一回

    晚饭前,常宁的办公室里挤满了人,大伙的脸上都是愤恨不平之色,新上任的周云平没来,刚把母亲接过来的杜秋兰也没来,于瑾在帮她收拾,不过很少凑热闹的姜希也来了,常宁倒还算沉得住气,还是那坏坏的淡笑。

    水洋公社很穷,每年拨下来的订报经费,还会常常挪作他用,地委宣传部办的青州双日报,倒订了十多份,但作为全省的第一大报,之江日报总共只订了三份,虞挺华坐在常宁旁边,拿着刚到不久的之江日报,不紧不慢的念了起来:

    “长篇通讯报道:《新时期的先锋,青年人的楷模》,记青州地区十佳青年之一、青阳县城东区付区长兼水洋公社党委书记郑志伟同志,记者乔刚,通讯员段青人。”

    “……在水洋公社遭受历史上最严重干旱的危急关头,在三万余老百姓生命财产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年轻的xx党员郑志伟同志,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前往水洋公社主持工作,充分表现了新时期青年勇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和一名xx党员应有的革命牺牲精神。”

    “……然而,摆在郑志伟同志面前的局势是多么的严峻,比一百多天干旱更可怕的是人心的涣散,和部分领导干部的茫然失措束手无策,特别是领导班子的瘫痪和听天由命的情绪,个别领导干部还表现出严重的悲观主义思想,不是千方百计的带领干部群众抗旱自救,而是沉溺于封建腐朽的相信迷信,整天祈祷老天爷的善心和慈悲……”

    “……郑志伟同志下车伊始,顾不上息息脚,顾不上劳累,顾不上喝一口水,雷厉风行,立即召开公社党委扩大会议,以强有力的措施和个人魅力,迅速的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从上任的那一刻起,整整二十二天,郑志伟同志走遍了水洋公社的队队村村,郑志伟同志的脸黑了瘦了,郑志伟同志的胃病又犯了,他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他甚至连坐下来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

    “……在社员家里,当看到群众闪着泪花,终于喝上了久违的清泉的时候,郑志伟同志欣慰的笑了……在学校里,当看到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重新回到熟悉的教室,用稚嫩的童声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时候,郑志伟同志激动的笑了……当看到六万亩干枯的耕地上,顽强的长出了绿色幼苗的时候,郑志伟同志流着热泪笑了,他没有辜负党的重托,他对得起三万多干部群众的信任……”

    “……肩负新的使命,郑志伟同志又要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了,干部群众们自发的从四面八方拥来,热泪盈眶,依依不舍,党的好书记,人民的好领导……”

    虞挺华放下报纸,黄小冬推推王君青乐道:“哈,这不是放电影吗?”王君青笃声笃气的说:“这比人家的小说写得还好听呢。”王石笑道:“水洋公社历史上最伟大的书记,不应该走啊。”罗铁贵也乐了:“同志们,我听着听着,怎么最后那几句那么别扭,要是再加一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简直就是追悼会上的悼词了。”众人一齐哄笑起来。

    虞挺华微笑道:“那个记者乔刚,和通讯员段青人,那天确实来过我们水洋,不过,就待了几个小时,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真是令人佩服,通篇报道就三个结论,水洋的老百姓都是愚民,水洋的干部都是笨蛋,是英明的郑志伟同志一个人拯救了水洋。”

    姜希望着常宁说:“乔刚是之江日报常驻我们青州地区的记者,段青人是地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段向东。”

    常宁一边点头一边冷笑,“他娘的,奇文出堂皇,妙章共欣赏,咱们都被人家耍了,这见鬼的历史和先进事迹,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难怪刘书记王县长今天一早就去了青州,肯定是去地委宣传部了。”

    罗铁贵愤愤不平的说道:“常书记,我们不能吃哑巴亏呀。”

    常宁盯了姜希一眼问道:“姜付书记有什么意见?”

    姜希还是那样的简洁明了,“常书记,沉默代表着默认和自卑。”说得颇有同仇敌忾之气。

    “呵呵,平常心,大家保持平常心啊,”常宁乐呵呵的说道,“姜付书记的意见,代表了本书记的心声,我向来不赞同逆来顺受,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嘛,谎言终究是谎言,真相必将战胜谎言,大家先去吃饱喝足了,然后通霄加班,把地委和之江日报那些电话号码都找出来,我们公社六台电话全用上,同时征用邮电所和其他单位的所有电话,就一个内容,骂人,往死里骂,骂得越凶越好,不会骂人的一边待着去,谁骂得好,我给谁加发奖金,年底的先进工作者称号也归他,我只强调一条,不管他是地委书记还是公署专员,骂人时一定别忘了我们水洋的名言,就是‘去你娘的’。”

    众人一哄而散,王石和罗铁贵走在最后,王石内疚的说:“小常,对不起,我政治警惕性不高,那天那两个家伙来时,我还给他们的采访记录本上盖了章的,我,我瞎了眼了。”

    “老不死啊老不死,”常宁笑骂着,“那个章一盖,就表示我们认可他们的采访了嘛,亏你还在公社混了一辈子,算了算了,当时郑志伟是一把手,我还真无可奈何,下次你还坏我的好事,我立即让你提前滚蛋,把你那个老相好张月香嫁到海峡对面去。”

    王石嘿嘿一笑,“领导,小杜同志把母亲也接来了,现在暂时借住在隔壁邮电所的房子里,我特意安排的,她母亲请你过去吃饭。”

    罗铁贵扯扯王石的衣角坏笑道:“走吧老不死,人家是专请一把手,根本没我们的份,你还是去食堂找你老相好讨口饭吃吧。”

    常宁作势要骂,待两人离开,心里才好过起来,兰姐回来了,仿佛置身于春天里一样,郑志伟那点破事,早被心里的春风吹到了角落里,今晚能一边陪着兰姐,一边欣赏亲自导演的“骂战”,是何等的快意。

    人生就是这样,有的事要边想边做,有的事必须想了再做,但大都数事情,应该是做完了再想,敬爱的领导们,咱受了委屈,也不能让你们睡得安生喽。

0054兰姐的教诲

    常宁来到邮电所那个安宁的后院,正好碰上要回去的于瑾。

    于瑾轻笑一声说:“常书记,来认门吧。”常宁尴尬起来:“于姐什么意思呢?”于瑾没想到常宁的脸皮挺薄,“没什么意思,有人眼界高,请领导吃饭,却没有留我这帮忙之人的意思哟。”常宁讪讪一笑,“是吗,还有这种人?谁呀,我一定批评批评他。”于瑾似笑非笑,“当然,我也对当电灯泡不感兴趣。”常宁恢复如常诞起了脸:“那这样吧于姐,等电力公司完成安装后,你再来当电灯泡吧。”

    进了屋,杜秋兰恰好端菜出来,步伐轻快形态妙曼,哪里还是那个病秧秧的林黛玉,那姿态如打蔫的老芥菜变成出水芙蓉,眼角生波,眉目传情,竟让常宁看得痴了,忍不住喃喃自语,“老天爷,苗没肥不长,花没光不开,咱真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啊。”

    杜秋兰俏脸一红,放下手中的菜,小女人似的在常宁臂上轻拧一把,扭头朝厨房喊道:“妈,小常书记来了。”

    出来的是个面目慈祥的老太太,年岁不太大,打扮挺素雅,杜秋兰忙上前搀住,甜甜的介绍道:“妈,这就是水洋公社的党委书记常宁,我认的干弟弟,小常,这是我妈妈徐禾心,你就叫徐阿姨吧,叫徐老师也行。”

    当然得叫徐阿姨,常宁忙恭敬的叫道:“徐阿姨,您好,欢迎您来我们水洋安家。”

    杜禾心打量着常宁,微笑说:“谢谢,我们家小兰蛮有眼光,认了个好弟弟。”拿手轻拍杜秋兰玉臂问,“小兰,我该怎么称呼呢?”

    杜秋兰调皮的笑了,“妈,我们常书记很在乎自己职务的,平时开口闭口‘本书记’‘本领导’的,不过你是长辈,可以叫他小常的。”

    “哦,小常,你先坐,马上开饭了,”徐禾心颇有深意的笑笑,“小兰,你来帮我把汤端过来。”

    常宁耳尖,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