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宦海风云记 >

第228章

宦海风云记-第228章

小说: 宦海风云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太良说道:“这本来就是政策规定的事嘛,还用你小子提醒吗?”

    常宁摇着头说道:“不好说,不好说,您三位都是大领导,办完案子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我到时候找谁说理去,我去京城,那围墙丈八高,我能见到李记您吗?”

    常宁之所以如此的没大没小,是因为他突然想到了,远在京城的老爷子,正是李天达的顶头司,他在京城期间,曾在老爷子的房里,见过一张全国纪检会议的合影照,这个李天达就坐在老爷子的右手边,因此他敢断定,李天达一定是老爷子的门人。

    果然,那李天达颇有深意的看了看常宁,微笑着说:“小常同志的建议符合实际,又公平又合理,老夫表示赞同。”

    常宁的汇报,以玩笑的方式结束,告辞出来,跟着吕太良,到了原来属于自己的办公室里。

    秘王杰伦见了常宁微笑致意,两个人早已认识的,王杰伦提起热水瓶要茶,常宁硬是抢了过来,开玩笑似的,把他赶到外间去了。

    吕太良望着常宁,许久没有说话,那目光不冷不热,瞅得常宁好不自在。

    “臭小子,几时变得跟我这么生分了。”吕太良终于叹了一口气,轻轻的说道。

    常宁陪着笑脸说道:“领导,我哪敢啊,我还指望着从您那里多批点钱呢。”

    “你少来这一套。”吕太良挥了一下手,“我问你,你赖在省城,究竟干什么去了?哼,前天我打电话,你今天才姗姗来迟,害得李组长催了我好几次。”

    常宁当然不会对吕太良隐瞒,是你自个问的,又不是我臭显摆,“嗯,吕省长,是这样的,我不是要为去香港探亲办护照么,陈记和王部长单司令他们,觉得,觉得我单身汉的身份出入境很不方便,就为我,为我找了门亲事,因为女方还在学校读,所以,所以就登个记,算是结了婚了。”

    吕太良心里一惊,他早就怀疑常宁的背景不凡,可惜无瑕细究,现在连陈记都出来了,他再不重视就要落伍了,“哦,是吗?陈记保媒,那女方来头一定不小喽。”吕太良一边摆弄手中的铅笔,一边随意的问道。

    “是杨司令的孙女,以前她在大青山三零六基地当兵,我们就认识了的。”

    吕太良身体一震,手中的铅笔差点掉到地,“是原东南军区的司令杨北国?”

    “是。”

    吕太良心中懊悔不迭,暗骂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太差了,王国维不是没提醒过他,大家都是无根无基的人,官做到这份了,再玩独善其身的清高,再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要犯大错误的,前段时间,为了穆长虹的位,他确实对常宁有所冷落,一个正厅,一个付处,重视前者当然没错么。

    正当吕太良心中折腾和纠结之时,常宁又干脆的抛出了最重磅的秘密,彻底的震垮了吕太良。

    “吕省长,实在对不起,我本来应该早告诉您的,可是,可是我爷爷不同意,老爷子跟杨司令说,杨疯子,搞个订婚仪式可以,你要是整出个破家浪费,我第一个不同意,所以,所以关于我订婚的消息,请领导您务必替我保密。”

    老天爷,这放眼望去,谁有资格当面称呼杨北国的绰号,吕太良脸色大变,“小常,你,你爷爷,他,他是谁?”

    “宁瑞丰。”

    吕太良的身体瘫在藤椅,差点溜到了地,一脸的僵硬,半晌说不出话来,还好呀,当初要是听了穆长虹的话,硬把小常调出青州,那不是人家走不走的问题,而是自己能不能在之江待得住的问题了。

    “小常,坐坐,坐下跟我说说,你和宁记,不,你和宁老爷子的事……”

    推荐佳作《三国之天下霸业

0278根还在而树不死

    通过多次的接触,常宁对吕太良已经相当的了解,作为草根出身的高级干部,吕太良的才能毋容置疑,唯一欠缺的,或许就是王国维的审时度势和圆滑为人,按他的年龄,继续有所进步是有可能的,但这个有可能要变成可能,那就必须有相当外力的推动,天马行空,独来来。独往,就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也难逃如来老佛的压制。

    常宁及时送来了这种“可能”,不亢不卑,娓娓道来,时而如神话传说,令人心驰神往,时而犹如泣如诉,使人掬情掘肺……“小常啊,你受苦了,你怎么,怎么不早点跟我说呢?”

    “领导,现在不是恰逢其会,不晚不晚么。”

    吕太良若有所思,这个臭小子,不,这个小半仙,亮明了身份不说目的,果然是鬼神难测,如果你不苦思一番,很容易被他带到水沟里去,吕太良虽然读不多,文化水平差点,但从实践中混出来的人,领悟力总是高人一筹,稍作思忖,便明白了常宁的意思。

    “小常,谷家村惨案,年代久远,涉及人太多,现在处理起来,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啊。”

    吕太良的话,着实的透露了不少信息,和常宁在湖城了解的不吻而合,别看吕太良只是这个专案组的第二付组长,肩的担子可不轻,一正二付的组长配置,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之江省委常委就占了两人,说明这个案子最终的处理,将以之江省委的意见为主,而省委的意见,当然以柳红年和吕太良两位直接参与者的意见为主。

    的确,中纪委派来李天达,更多的意义,是表示中央的决心和高层的意志,是来为案子把把关定定调的,这种涉及级别不高的冤假错案,能让省委出面处理,就已经是超规格配置了,真正的审查侦察和处理的权力,还掌握在柳红年和吕太良的手里。

    柳红年是省纪委记,此番前来是职责所在,而吕太良则不然,他是陈思透点名来的,在吕太良看来,这是陈思透对他的信任和考验,而经验丰富的人看出来,虽然在省常委会里,柳红年是排第四的位置,比吕太良高出好几位,但在这个谷家村惨案的平反处理问题,吕太良的话语权,要比柳红年重要得多。

    常宁想了想,微笑着说道:“根还在而树不死,这一定是事先就定好的调子,然后让大家在画好的圈子里打转转。”

    吕太良点着头说道:“没错,除非发现郑中基在郑中础犯罪的过程中,有帮助郑中础掩盖事实逃脱惩罚的不法行为,否则,郑中础的事整得最大,对他也没有多少影响,据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这是一对非常精明的兄弟组合,仿佛早就预料到今天这一幕似的,两兄弟之间除了亲情,几乎没有其他联糸,就是平时,一个住在青州,一个定居海州,连节假期间的走动也很少。”

    “当然,打断骨头连着筋,说他们没有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连鬼都不相信,但是,现已查明,真正维糸着郑家两兄弟,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正是郑中基那个已经服毒自杀的老婆,人死线断,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对郑中基形成威胁了,他成了一个置身事外的人。”

    常宁说道:“领导,在正面的战场不能消灭的目标时,为什么不能采取迂回战术,从侧面或背后击溃它呢。”

    吕太良笑着说道:“非常高明的建议,我们也想到了,也企图从侧面着手,可惜,我们面对的是个没有雄才大略,却非常狡诈的对手,郑中基的两个优点,值得从政者学习,那就是自知之明和预先自保。”

    “小常你刚才所说的,就是要从经济犯罪方面着手,这些年,郑家利用自己的地位,确实聚敛了巨大的财富,关于这一点,不光你们青州人议论纷纷,就是省里领导也早有耳闻,还收到过无数检举信,也秘密的派人调查过,但是,没有证据,或者说,我们至今没有找到证据。”

    常宁说道:“不会,说郑中础打着哥哥郑中基的旗号,却只为自己一个人发财,这同样连鬼也不相信。”

    “呵呵,小常啊,你有所不知,这就是郑中基的过人之处。”吕太良接过常宁递来的香烟,点火吸了几口,然后继续说道:

    “郑中础有四个女儿,出嫁后走的都是平民化之路,远嫁他乡,远离政治,而郑中基呢,如果包括已死的私生子张木春,却有六个儿子,老大郑世诚,你应该了解得够多了,老二郑世信,从小就因车祸失去下肢,当然也没有结婚,老三郑世明,父子关糸向来比较疏远,当年自作主张参加支援大西北的队伍,扎根于西部大城市,成为一名纯粹的知识分子,据说他很少回青州探亲,对父亲和叔叔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实际早已脱离了郑家的家族圈子,应该说他是郑家最干净的人,老四郑世华,金州地区长山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志大才疏,眼高于顶,基本属于郑家的边缘人物,郑中基也很不看好他,据说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出事,老五郑世良,今年还不到四十岁,年轻有为,积极向,专业是电子和半导体研究,现定居京城,是国内优秀青年科学家。”

    说到这里,吕太良顿了顿,微笑着问道:“小常,现在你来猜猜,我们的郑老爷子,是怎么巧妙地聚敛不义之财的。”

    常宁不加思索,脱口说道:“废物利用,肯定是靠那个坐轮椅的老二郑世信呗。”

    “呵呵,一言中的,果然是铁口神算小半仙嘛。”吕太良赞赏了一句,继续说道,“我们秘密调查了郑家人的所有银行帐户,其他人的都很正常,唯独这位废人,七个帐户有四百多万巨额存款,至于他的家和郑中基的家,我们还没有进行搜查……就在昨天下午三点多钟,这位废人已经主动向专案组投案自首。”

    “……目前案子的基本情况和进展,我只能向你说到这个程度。”

    “谢谢领导,”常宁站起身来说道,“其实,这个案子一翻,郑老爷子这块牌子,基本是臭到透顶了,没有后来的追随者,他就成不了气候。”

    吕太良明显的表现了示好之意,“小常,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都不妨说出来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