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电影大师 >

第704章

电影大师-第704章

小说: 电影大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一步之遥,以荒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有趣且直白的故事。其中的台词以及讲故事的手法,又蕴含了许多讽刺,有些仅仅是通过一小段台词对于某种现象的讽刺,和大线索无关,属于顺而为之;有些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讽刺,也就是这部影片中最强烈的讽刺。再有一部分镜头,看似无聊,其实是对一些经典老电影的荒诞演绎或者说是致敬,锲子里说过,分析式的剧透影评太多,这里就不做这样的列举了。

看过一步之遥,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布达佩斯大饭店,两者的故事完全不同,可是色彩、镜头、荒诞讽刺的手法几乎一样。先要说一句的是,两者拍摄时间相仿,因此不存借鉴的问题。若要说借鉴,当是用了许多老电影中的能够生出荒诞感的镜头模式,加以改进变成了现在样子。

不可否认,布达佩斯大饭店镜头转换的圆润,色彩的饱满,以及情节的衔接都胜一步之遥一筹。但是评分和口碑上的差距未免太大了一些,而且贬低一步之遥的言论,并非是从这几个方面,竟是因为看不明白情节,认为姜大导演玩意识流来说的。

关于这一点,就要从荒诞和讽刺在电影、故事中的应用开始说起。

荒诞本身可以不蕴含任何深层次的意义,只为了有趣而存在。其风格往往是将两个或者多个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天马行空的演绎出一种有些疯癫和怪异的感觉。荒诞人人一看就能知道,这个故事、这个镜头、这个情节很荒诞。但想要明了,就需要对荒诞所连接起来的事物本身比较了解。若是想觉得有趣,那不只是了解,还要对其熟悉。

若是在电影或者小说、故事在荒诞的背后加上稍微深一层的讽刺,这部作品就会显得更加的立体,也更值得回味,故事的创作者也会被认为更有内涵。而作为观众,想要对其背后的讽刺发出情不自禁的笑,那需要的就不只是对其了解和熟悉,还要有一种内在的情感。

用一步之遥或者布达佩斯大饭店举例,可能会稍微晦涩一点。用网络作品的荒诞来说,诸位就更容易明白了。远有里八神的沙县小吃,贴近大家的生活,荒诞而讽刺,十分搞笑。

近的有万万没想到系列和报告老板系列,以这一季的报告老板第三集白蛇为例,剧情就不细说了,其中一段白素贞历经千辛万苦寻到已经变成老爷爷的许仙,动人的爱情音乐响起,可是忽然跳出了七个葫芦娃,对着许仙大喊爷爷,对着白素贞大喊妖精。这就是将葫芦娃里的蛇妖和白蛇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老年许仙这个轴心。

这个段落就是一个典型的荒诞情节,熟悉的人都觉着十分好笑,是因为大家对新白娘子传奇和葫芦娃不只是熟悉,而且有一种童年的情感。再比如第四集美国队长化身国产老电影里的抗日英雄,政委本煜的方言口音,美队为老大娘打水的雷锋模样,和缝盾牌的情节,以及好像董存瑞一般嘿嘿的傻笑,非常正经的演绎了老电影的感觉,可偏偏是美队在其中,对国产老电影和美队都有情怀的人,一定会捧腹。只了解其中之一的人,就会出现这有什么好笑的感觉。

诸如此类的桥段,在这类系列剧中比比皆是,网友们喜欢称之为脑洞大开,其实这就是荒诞。有些荒诞带了讽刺,有些则没有,无论是否有,都会让大家觉着好玩。

说回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相信看一步之遥看不明白的大部分人群中,同样看布达佩斯大饭店也不会明白,因为他是国外的背景,国外的那个年代,以荒诞的手法连接了多个当时的宗教、历史、政治、人文、艺术混杂在一起,除非你对这些都了解和熟悉甚至有情怀到能和葫芦娃、新白娘子等媲美的地步,否则你一样容易在某些段落时候觉着无聊,以至于睡着。

尽管一步之遥在镜头等方面的圆润不如布达佩斯大饭店,尽管两者都有需要查看分析资料才能明白的内在讽刺,但从表线故事来看,二者没有任何区别。何况对于中国背景风情的熟悉,在我的内心,已经弥补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超过一步之遥圆润的部分。

所以我这个一直喜欢看各种荒诞作品的人,对于两者的喜好几乎一样,也对姜大导演的才华十分敬佩。喜欢荒诞电影的人,即使对于其中一小部分的内在不了解,但只是镜头的天马行空、外在的表线故事,就足以让你觉着有趣了,即便不会捧腹。

另外,即便你不喜欢荒诞,但是在看一步之遥的时候,抛开想要了解他讽刺的事物,他的故事其实十分简单直白,不会有任何看不懂的地方。诸如官场现形记那种韵,两者情节全然不同,但感觉一样。

写到这里,我相信诸位已经明白为什么一步之遥的评分和口碑远远低于布达佩斯大饭店了。

因为这两者都属于小众电影,但是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国内观众的数量符合了小众的特征,本身就是喜好荒诞的那一类人群。

相反,看一步之遥的观众,因为宣传和让子弹飞效应,已经变成了大众群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于荒诞本身并无喜好,所以对于一步之遥的评价极低。

这部分观众可能喜欢看万万没想到、喜欢看报告老板,那是因为其中的荒诞连接的事物,他们有情感也熟悉,用荒诞的手法演绎,自然会觉着好笑。同样也有许多人看报告老板,万万没想到觉着很无聊,其实就是因为对那些事物的不理解所致,一句最为简单的话,笑点不同罢了。

纯荒诞永远是小众的,一步之遥用了大众的宣传方法,所以得不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口碑和评分。至于那些个影评专家,如果他们认为布达佩斯大饭店极佳,而一步之遥极烂,那只能说其中涉及到许多利益,或者仅仅是为了穿上皇帝的新衣罢了。当然,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也很喜欢穿上皇帝的新衣,这也是国产许多烂电影,票房极高的原因。

。。。

小评《2001太空漫游》献给盟主机械宝宝

卑微的人类——小评《2oo1:太空漫游》

如果只看一遍电影,就觉得看懂了故事,看懂库布里克和亚瑟克拉克想说什么,那么一定是个神经病。本文由 。。 首发这是编剧和小说作者亚瑟克拉克说过的话。诚然,观众看电影,是一个再理解再创作的过程,千人千面,没有什么唯一的答案,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能承受各种各样不同的感受和解读,它提出的科幻问题、哲学问题等都非常烧脑,值得深思。

最近诺兰的《星际穿越》很火,也很好,一般谈到它,也会谈到《2oo1:太空漫游》,就如主流影评界的意见那样,《星际穿越》虽然好,但在《2oo1:太空漫游》面前只是个小学生,或者说肥皂剧。为什么?这部数十年前的科幻片有什么魅力?

这片子太伟大了,这篇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是一番介绍,给还没有看过它的朋友们一点了解,喜欢科幻片的,看这部神作准没错!

小说是库布里克和亚瑟克拉克先一起探讨,然后由克拉克写正文,但还没有写完第一部,当然也还没出版,电影就先拍好了,所以电影和小说越往后面的内容越有些分别,但配合小说来看,故事其实并不难理解,顺序地说一下吧。

宇宙上有着高级文明,非常非常高级,他们会在宇宙之间漫游,放下启智机器“黑石”,各个星球的低级动物一摸黑石,黑石就会往它的脑袋里播放影像,像使用工具等等,启发它的智商,但一般低级动物都会吓坏,再不敢去碰黑石,或者脑子受不了而疯掉。远古的一天,地球突然有了一块黑石,一群猴子摸了它,一只猴子被启智了,它是人类之祖“望月者”。接着就是慢慢进化了,到了现代,又到了未来,人类的科技已经极为发达了,可以很方便地上去月球、火星,还有各种各种的太空站。

某一天,月球上一块黑石出土了,4oo万年前埋下的,人类科学家为之震惊,当黑石再一次接触到阳光,它爆发出一股强大的信号,人类不同的各个探测号都收到……不久后,“发现号”离开地球前往木星(小说里木星是第一站,后来要到的是土星环),这是人类第一次要跑这么远,有一套智能系统哈儿9ooo型计算机,有五个宇航员,两个操作飞船,鲍曼和普尔,三个背负着真正的任务(出发前就冬眠状态,为了保密,鲍曼和普尔都不知道,哈儿知道)。

在太空中前进的这段,描画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孤寂的渺小,对科幻小说和科幻影片都造成巨大影响,最近两年《地心引力》、《星际穿越》也有这方面的表现和探究,但《2oo1:太空漫游》庄严的配乐,奇异的色彩,诡异的气氛,还有库布里克天才的镜头,都宣示着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

然后是科幻的经典命题智能机器人的危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在前,这个在后,哈儿疯了,因为它被制造和教育之初被设定为绝对真诚,是人类的好朋友,不要撒谎等,但这次任务却要它向鲍曼和普尔隐瞒秘密,越接近目的地木星,它的精神状态就越不好,它最后的决定是保护自己,解决让自己沮丧的原因,以故意犯错的方式把五个宇航员全部杀死,“无关仇恨,但也不带怜悯”,它只是觉得自己是飞船上最好的完成任务者,这也是特殊紧急情况可能触发的一条指令,排除一切阻碍,无需任何同伴。

哈儿杀掉了三位冬眠者,又设计杀掉了普尔,但鲍曼发现了,他的反抗最终赢得了胜利,哈儿的本体组件被摧毁了,错乱中播放出了早录好的影像,而鲍曼也知道了此行的真正任务,他们去木星不是为了什么营救,是为了探索黑石的起源,这是什么东西?

电影和小说接下来开始有所不同,小说里到了木星然后再到土星,电影里就是到木星,这是因为电影拍摄时小说还在写的原因,但大纲和核心是相同的。也是从这里开始,渐渐脱离科幻,进入软科幻、神学、甚至现今玄幻的世界。

太多著名的经典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