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大帝-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恕罪,家父在接到陛下旨意后,原本立刻就要来的,无奈突然身染重疾,后又时好时坏,这才把行程一拖再拖,卑臣在来的时候,家父曾让卑臣替他向陛下请罪”
杨玄说着,真的跪下恭恭敬敬给路强磕了个头。
这种小儿科的谎言,路强也不屑去戳破,继续漫步向前走着,边走边道:“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朕观你也是个人才,就留在朕身边效力吧!不要再回去了”
杨玄突然有种感觉,自己和父亲那点小心思,恐怕早在晋皇的预料之中了,晋皇也根本不给自己说话的机会,自己这一来,就同肉包子打狗一般,怕是别想再回去了。
路强回头撇了眼半天没吭声、却已经头上冒汗的杨玄,淡然道:“怎么!你不愿意?”
路强的语气虽轻,却无疑于在杨玄耳旁响了个炸雷,冷汗瞬间就再次冒了出来,忙道:“陛下不要误会,为陛下效命,正是卑臣求之不得的事,只是、只是卑臣还有一不情之请”
路强停住脚步,目光深邃地看了看杨玄,随后继续举步而行,片刻才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你是个人事情,朕或许会帮你一二,如果想同朕讲什么条件,就不要开口了”
说到这,再次停住脚步,转头道:“朕的十万大军已经枕戈待旦,写信告诉你父亲,如果他再不肯来,就永远不要来了”
“陛下,西凉李暠受拓跋珪逼迫,意欲联合姚兴谋夺仇池之地,还请陛下速做定夺”
杨玄再也忍受不住路强的压迫,不由脱口把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
李暠受拓跋珪逼迫,意欲联合姚兴谋夺仇池?
听了杨玄的话,路强微微一怔,怪不得知风堂没有消息传来,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复杂的关系。
不过路强总觉什么地方不对,谁都知道杨盛早就向晋庭称臣,仇池之地也可说是晋朝的国土,姚兴有那么大胆子动自己的国土吗?
要说是李暠还差不多,毕竟两军还没交过手。
其实因为路强这只小蝴蝶的出现,杨盛现在实际控制的地盘并不大,只有武都、阴平二郡,以及附近十几个县城。
但仇池地是中原通往陇右的必经之路,所以是必须掌握在朝廷治下的。
杨盛打的主意不错,他知道姚兴怕路强,所以路强无需派兵,只需一纸书信,就能令姚兴打消念头,而没有了姚兴,李暠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想的是不错,可路强根本不给杨玄开口说话的机会,直接就把事情定了下来。
而杨玄也知道,晋朝已经在陆续向汉中增兵,那里现在的驻军即便没有十万,五六万总是有的,就是五万军队,只要将领得力,也是够扫平仇池的。
一时间杨玄满嘴都是苦水,却是有苦不敢说,现在他终于明白什么是帝王之威了。
命人把杨玄送回驿馆,路强自行回到行宫,强迫自己睡了一小会后,在天色将亮的时候就爬起来,偷偷去看了眼孩子后,就独自去了议政大厅,而这个时候群臣还没有一个到的。
历经昨晚这两件事后,路强也相应地定下了两件事。
第一就是尽快出兵仇池,配合出兵的则是发给姚兴的照会,告诉他消停点,不要什么事都跟着瞎参合。
第二件事,就是对来江陵的各地学子了。
现在的学子学的多为四书五经,那些东西对路强来说,跟对牛弹琴没什么区别,所以他也没兴趣听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
当然了,这些话只能放在心里,如果说出来,别人不说,满朝文臣怕就要先炸。
路强决定让学子们以现下的时政和天下形势,写一篇策论,谈一下他们心中的想法。
不知不觉中,新一天的太阳升了起来。。。
第二百三十六章 西凉使节
策论!什么是策论?
圣旨一出,这些以九品中正制评选出来的学子们都懵了,大家平时学的都是四书五经,那听过策论一词?
不过仔细看一下圣旨,却见其中也给了解释,所谓策论,就是对政治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子中倒也不乏有真才实学的,弄明白议题之后,仔细斟酌一番就挥笔写了起来,只是近万的学子中,却只有一千多人写出了东西。
虽说只有一千多份,可若只凭路强一人看的话,得看到那年去?于是他把学子们交上来的答卷,分别交给陶渊明、颜延之等学问高深的人审评,挑到最后才是交由他过目。
陶渊明和颜延之都是草根出身,而且都明白路强这是在为科举造势,所以审阅起来分外认真。
在这期间,路强以大将军何无忌为征西大元帅,统兵五万进驻仇池。
杨盛接到儿子的信后,起初还很愤怒,儿子办的这是什么事?不过随着各种消息的不断传来,再思及自己目前的处境,最后还是忍痛交出仇池之地,来到江陵请罪。
路强倒也没难为他,仍让他世袭仇池公的爵位,只不过就是再不能离开江陵了。
姚兴接到路强的信后,尽管心中恼怒,却也毫无办法,其实他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拓跋珪在身后磨刀霍霍,如果他不有所动作,拓跋珪就要拿他开刀了。
现在晋军已经进驻仇池,他也就有了回复拓跋珪的借口。
让路强没想到的是,西凉李暠在晋军将杨盛原来的人马替换后,竟向江陵派了使者,在路强同众臣评审学子答卷的时候,已经穿过武都郡,向江陵而来。
这样的举动让路强不由不怀疑,李暠所谓的与姚兴联姻,并谋夺仇池的举动,其实就是在给与自己交往找借口。
一千多份答卷,真正贴近路强要求的最后只有区区数十份,其他有的写得驴唇不对马嘴,有的是华而不实,通篇废话,没有一句说在点子上的。
不过能达到标准的虽少,路强却还是很高兴,毕竟这只是个开始,就着这个契机,他当即宣布将这一千人全部选入国子学。
而自今以后,不管是国子学还是太学,再招收生员的时候,不再以九品中正制评选出来的上品为标准,同时策论也将作为一项重要的科考项目,列为生员的结业成绩之一。
随着这道旨意颁布的还有撤销州以下的中正一职,也就是说,如果再想得到品定的学子,必须由刺史一级的官吏品定。
路强没有直接下旨取缔九品中正制,但也等于将一块巨大无比的风向标,竖在天下士族寒门的学子面前。
圣旨一出,天下哗然,寒门学子固然欢呼雀跃,士族豪门却也是怨声一片,不过这种事却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咽下肚,因为皇帝不是没给你们机会,而是你们自己没那个实力。
至于那晚的三个老者,事后路强派人一了解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从秦国来的,辱骂他的是天水姜龛,身材欣长的老者是东平郭于岐,微胖老者是冯翔郭高。
这三个老者均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对三个人的名字,陶渊明和颜延之都有耳闻,得知三人在江陵的消息后,都曾专程去拜访过。
说起来很有意思,原来是姚兴想请几个人出仕,三个人甚至都有点心动了,不过在听到路强在上党那番大汉至上的言论后,临时改变主意来了江陵。
这个世界就是那么回事,有说你好的,自然就有骂你的,这也就有了河畔同路强的那番对话。
先有路强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有陶渊明和颜延之的解说,让姜龛终于明白自己受人蒙骗了。
在陶渊明的引见下,亲自来向路强赔罪。
事情已经过去,路强当然不会真的怪罪他,不过倒也没有马上委任他们官职,只是聘请他们去国子学教授学生。
殊不知这却正对三个人的胃口,因为姚兴也是要聘请他们去教授学生的,所以这三人摇身一变成了江陵国子学的教授。
路强这套组合拳打的十分漂亮,要知道九品中正制已经沿袭了几百年,如果他直接跳起来喊改掉这个陋习,虽说在他的高压下,不见得能出什么大乱子,但一定会伤到天下的士族豪门,为他及他的后人统治带来隐患。
现在他先是狠狠扇了这项制度一个耳光,然后也不说取缔,只是换种方式取才,让天下的士族豪门乖乖地把嘴闭上。
另外路强现在的朝臣大部分都是寒门出身,也正是有他们的绝对拥护和支持,路强的政令才得以畅通无阻地推行下去。
西凉李暠派来的是他的侍中黄始和梁兴,侍中是他的近臣,李暠派他们来,可见对这次外交的重视。
说起来这个李暠也是个汉人,不过这个时代纷乱不堪,群雄并立,他们这些身在边陲的汉人,随着中原朝廷越加羸弱,对中原汉家皇朝的归属感也就越来越淡薄。
路强命令礼部侍郎高雅之为代表,接待这两位西凉来的客人。
高雅之之前在燕国的时候可说是救了路强一命,所以他虽同司马休之有交情,但路强并没有把他从朝廷剔除出去,仍是让他当了侍郎这样的高官。
另外西凉是私建政权,在路强心中,只有自己这个中原皇帝才是正统,要不是考虑不能树太多强敌,路强甚至都不会搭理他们。
而路强的态度,也直接决定了高雅之对西凉来使的态度。
因为司马休之的事,高雅之一直很低调,做事也很勤恳。接到旨意后,立刻准备一番,然后到城外迎接两位使者。
双方相见之后,气氛还算友好,将他们在驿馆安置好后,高雅之又安排酒宴招待他们。
其实不论是黄始还是梁兴,在他们之前的记忆中,晋朝已经是个腐朽不堪的王朝,皇权旁落,权臣当道。
后来虽听了不少有关路强神奇的经历,却也还是觉得传言不一定是真的。
酒宴不是正规场合,所以双方言谈也比较随便,东拉西扯地闲聊一会后,黄始忽地话风一转。
“听闻你家陛下曾身染重疾,连冬夏冷热都不知道,不知是服了什么灵丹妙药医治好的?”
高雅之听完黄始的话,不由暗暗皱了下眉头,心说这家伙是故意的吗?怎么那壶不开提那壶?
淡然道:“黄大人恐怕是听错了吧?我家陛下天纵英才,一心以恢复汉家大业为己任,一统江南叛逆,退羌人,败鲜卑,那一桩、那一件,不是惊天地、泣鬼神?不过黄大人不知道这些事也不奇怪,汉家皇帝的事,呵呵。。。”
说到这,高雅之故意把话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