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武林潮 >

第12章

武林潮-第12章

小说: 武林潮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他事先巧饮了“灵石钟乳”,否则,那里还有他的命在?
  这是因为他体内的“灵石钟乳”,被体外的寒泉酷冷,引发了相反的抗力之故。
  时候一久,骆人龙反而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恨不得整天浸在这池水之内,永远不再起来。
  但是,骆人龙不是安于逸乐的人,这些奇怪的事情,够他探索查究的了。
  他先移身到池边,伸手摸了一摸溪中的水,觉得溪中水温比池中高得太多了。
  这即是说,同样的水,在池中是奇寒澈骨,一流入溪中就变得不冷了。
  骆人龙一时想不出个中道理,只能承认这个事实。
  接着,骆人龙忽又感到有点受不了溪中的奇寒,慌得跳出池外,犹自冷得难受,他于是想到那钟乳石下的滴水,饮了有一种阳和之力产生的经验,便又跑去饮了几口。饮后,果然就又不觉得寒冷了。
  由于这现象,骆人龙试出了那奇怪的钟乳滴水,有祛除池水奇寒的功效。
  几次试验之后,骆人龙更发现,泡在池中的时候,他的身体便象是泡软了的面筋,可以弯曲向任何一个方向。
  大喜之下,他就在池中练起天魔剑和天魔掌来。
  就这样,他还是练了半年,才练熟那些招式。
  但使人泄气的是,那些招式,他只能在池中练,一离开池水,身子便不能随心所欲,完成剑招掌式的姿势。
  还有一点,骆人龙在水中所熟练的剑招掌式,照样也是发不出内劲,徒具形式。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关键都在天魔内功心法之上。
  骆人龙是一个不甘认命,而且有毅力,肯用脑子去思想的人。
  《天魔宝录》终究是由人研创出来的,人家能够有这种悟性,创出这种武功,自己也是人,而且已经有了半部《天魔宝录》,已是讨了不少便宜,难道竟笨得连这些现成的剑术掌法都学不成功么?
  骆人龙也是个死心眼的人,有了这种想法,便把全付精神用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他在池中练习天魔剑式掌招的时候,便试着变化体内的气血运行,循外形的招式,反其道而行,去发掘适合这些招式的内功心法的奥秘。
  有时练得烦了,想得苦了,就在钟乳石林之中,游荡穿行。
  穿行次数多了,那钟乳石林间的经纬,便深深的印入了他的脑中,他就是闭着眼睛,疾步而行,也不会碰上任何一根石筍了。
  时练,时辍,时行,时想,时间象流水般溜过去。
  终于骆人龙脑中忽然电光一闪,渐渐觉出,他在石林间穿行的路线,就等于是人身经络脉道的分布运行,只是和他家传的内功心法,有几处运行脉道不同罢了。
  同时,他又联想到,前洞的钟乳石林之中,既隐含着—种极为玄奥的身法步法,这内洞的钟乳石林,也可能是一种极高内功心法的模型。
  自己能碰到这石洞中来,过去又何尝不可能有人碰到这石洞中来。
  如果过去来的那人,是一位武林奇人,那么前后洞的钟乳石林,就可能是他费过一番心血加以人工布置的绝学了。
  骆人龙想到就试,先照体会出来的运功脉道经络路线,试行练了一会内功,这一试之下,立即发觉这种运行气血的方法,所收的效果,比他原来的内功心法,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顷刻之间,便进入了物我两忘,天与人会的境界。
  骆人龙大喜之下,便又跳入池中,用这种调气心法,试练天魔掌剑。
  最初,虽然仍有发不出劲道的感觉,但经过几次修正以后,已能运剑生风,出掌有声了。
  骆人龙在池中练得得心应手了,又试着移到池外练习。
  这种内功心法果然神奇得很,就是离开了池水,也一样可以将《天魔武功》运转施为自如,毫无不适的感觉。
  骆人龙当然不知道这种内功心法,乃是一位前古异人,受够了《天魔宝录》内天魔心法“反筋逆血”变性之苦,后来无意间,发现了这座山腹仙洞,用池中永寒之水,涤去了恶念名心,又饮服了“灵石钟乳”,恢复了人性天和,于是坐关数十年,揉合正邪二家之长,悟创出这种“天元心法”,为结善缘,就洞中钟乳石林,添减移置,把一生心血结晶“天元心法”蕴藏其中。
  同时,又把一套深为自满的奇妙身法,留在前洞。
  那异人,功力深厚,举手投足便有溶金化铁之威,所以,那钟乳石林,虽经过他人工修葺,如非绝顶高手,象骆人龙目前这点成就,是不易看出来的。
  骆人龙一意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地苦干,不作那好高骛远的空想,却偏被他得到了这份奇遇。
  假使骆人龙不遭逢逆境,励志上进,他纵是爱好这洞中的奇景,至多不过是时来过从,洗心涤性而已,那会得到这大的好处。
  骆人龙就从这一天起,算是走上了他人生的康庄大道,在洞中,饥渴时可饮用“灵石钟乳”,根本就用不着再到外面去觅食。
  难你洞外闹得天翻地覆,他是一概不闻不问,只专心苦修“天元心法”,和家传朝阳剑法并《天魔宝录》上的工夫。
  《天魔宝录》上的工夫,剑术和掌法最难练,虽然两者合起来总共不过是十六招一百二十八式,因其奇奥乖巧,处处走的是出人想象之外的偏门,大违天道运行的常轨,所以学起来,艰苦困难倍于任何武学。
  单只这两门工夫,差不多就耗费了骆人龙将近二年的时光,才练至精化之境。
  至于指法,虽说也只八式,而真正用以却敌的,其实只有一招。其余七式,不过是激发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的手法,要诀领悟以后,倒是不难施展。
  计谋篇,是心计之学,不比学习武功,须要苦练,只要领悟了它的精要,神髓,加上自己的心灵性巧,运用之间,自然圆妙,并没占去骆人龙多少时间。
  骆人龙刻苦自励之下,过了三年无天无日的生活。
  如今他在功力方面,虽说不上已然大成,但已是江湖上不可多得的高手了。
  因为,他毕竟修习的时日太短,有许多别的因素,是要向经验中求取的。
  就这样,也都得归功于“天元心法”和“灵石钟乳’’之神奇助力。
  要没有天元心法,骆人龙练成“天魔宝录”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了,纵使他以绝顶的聪明,无边的毅力,以反逆的因果,悟出了“天魔内功”的练法,其结果,心性也一定全变,真的成了江湖上一大天魔,再也不能保有他纯真的本性了。
  又如果没有“灵石钟乳”培元清心的神效,骆人龙要把“天元心法”练到今天的境界,纵使“天元心法”兼具正邪之长,有速成之利,至少,也得二十年的时光。
  不过骆人龙就得了这大的好处,他已是非常满足了。
  这座洞府神奇地造就了骆人龙,骆人龙全副心力都用在武功的研磨上,对于这神奇的洞府,懒得去了解,事实上,他也没有时间去求得了解。
  就在入洞四年后的一天晚上,骆人龙抛下那神奇的洞府,在繁星皎月相迎之下,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这时,骆人龙的衣服已经破烂得再不能披在身上了,只好赤着上体,在腰间围了一块鹿皮。
  右手,握着他父亲日月叟骆一飞一生行侠常用的铁剑。
  左手,握着夹有双亲遗嘱的《天魔宝录》和那块三角形他展开身形,长发飘飘地回到了故居之地。
  慈母和三叔流霞叟邱永信的坟头上,已是杂草丛生,高过人头。
  骆人龙心中—阵酸楚,拜倒慈母墓前,祷告道:“妈!孩儿就要下山去了,请您暗中佑护我吧!”
  又转身向流霞叟邱永信的坟前,默祷道:“三叔!你看着,中原四皓中的人物,是不容许任何人轻侮的!”
  最后拔出长剑,把二座坟头上的杂草扫光。
  他接着又回到被自己烧了的草卢前面,断垣残瓦,劫迹犹存,他摇头叹息了一阵,忽然跳入遗址,用铁剑挖出一包东西,里面是慈母的首饰,和一小串金叶。
  这正是骆人龙目前下山,所最需要的。
  黄山地区,骆人龙非常熟悉,接着,他又来到一家猎户门前,趁屋中人梦中未醒的时候,取了他们一套衣服,留下一片金叶,作为代价。
  当曙光初现之时,骆人龙已经踏上了山下的官道。
  他一身猎人打扮,头上挽着一大把头发,紫色面孔上,长满了胡须,一个非常俊秀的人,成了不伦不类,恶形恶像,令人不敢接近的怪物,却又吸住所有行路人的视线。
  骆人龙原是极爱整洁的人,见了人家对他敬而远之的样子, 自己也觉好笑,于市集上,整了容,又换了一身衣服,除了脸上的紫色无法可想之外,在仪态上又是风度翩翩的了。
  这个风度翩翩的人,很快便在武林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芜湖城北近郊,临江的地方,有一片瘠土,平日寸草不生,极是荒凉。
  四年前,突然有人在这片瘠土上,建起了—座大坟,坟前立了一块大碑。但并不是墓碑。
  一条笔直的大路,由官道直达坟前。
  在那条大路与官道接衔的地方,耸立着一座石牌坊,牌坊横柱上,刻着“警世戒妄”四个大字,血红的颜色,令人触目惊心。
  坟前那块碑石上,刀剑交叉的顶头处,也是刻着“警世戒妄”四个字。
  碑上有序有文,大意是说,日月叟骆一飞不顾武林公约,擅练《天魔宝录》,为其盟弟金风叟柯正雄等三老站在公义立场,杀之除害。为儆傲尤,所以把日月叟骆—飞葬在这里,以为野心者殷鉴。
  署名立碑的,是三堡四大门派。
  由此可见,四年前金风叟柯正雄和飞云叟李守义在发现日月叟骆一飞含冤受屈的事实后,并未能说服三堡四派,他们仍是一错再错地操纵着武林中的视听。
  这天,夜暗之后,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俯伏坟前,恸哭了半个晚上,临去的时候,拂袖抹去了石碑上的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