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隆庆天下 >

第15章

隆庆天下-第15章

小说: 隆庆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矫魏#嵘溃骸吧先耍抵泄永吹健魏!岵换嵋彩抢凑摇系丁兀俊
  念及东瀛第一神物“南刀”,众武士不由大惊失色,就怕中国船队不怀好意,有心劫夺日本国宝,那可棘手之至了。大内良臣牙关颤抖,低声道:“上人,我们……我们若与中国开战,谁输谁赢?”逸海上人轻轻地道:“放心,我们会赢。”众武士喜不自胜,狂喊大叫:“神风助我!日本必胜!”逸海上人摇头道:“不准自欺欺人。战争之事,最忌妄自菲薄,更忌夜郎自大。我所言自有凭据。”河野洋雄皱眉道:“什么凭据?”
  逸海上人轻轻地道:“他们的长城破了。”众武士愕然道:“破了?怎么破的?”逸海上人笑了笑,道:“他们自己弄破的。”众人满心纳闷,不解其意,逸海上人却不多说了,径自道:“不说这些了,大内君,我们该出发了。”大内良臣拜伏在地,垂首咬牙:“上人,我……我失落了海图,对不起您的信任……”
  逸海上人摇头道:“别自责。我知道是谁抢走了梦海图。等我们抵达了琉球,自然有办法讨回公道。”大内良臣喃喃地道:“琉球?那里有我们的援军吗?”逸海上人与“阎将军”对望一眼,淡淡地道:“琉球山南国,住着我大日本的剑圣。我要请他出手相助。”
  “南刀北鞘,以合为和,是称大和”,雾气隐隐流转,这个天下似将风起云涌,大内良臣深深吸了口气,自知使命重大,当即转舵扬帆,直朝南方航行而去。
  第二章  万里长城今犹在
  从京城出发,沿运河南下,经德州,过临清,越聊城,便会见到一条浩瀚大河,这条河色呈黄褐,水急滔滔,年年溃堤成灾,不消说,此即横亘中国北方的第一大河,九曲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孔夫子、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这些人物全是黄河子孙。说来黄河虽有百害,却也为中国孕育了无数英豪,开创了璀璨的华夏盛世。
  不过中国实在太大太大了……纵以黄河的源远流长,却也不能泽被万物。因而从运河沿南直下,经济宁、过徐州、至扬州,还会见到第二条大水,这条河比黄河更宽更广,水质比黄河更清更甜,那是一条碧幽幽的江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千里运河的终点,便是万里长江。它是英雄项羽的本家,也是本朝太祖的故乡,几千年来,它温柔地孕育了无数风流人物,他们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有人说:“黄河似后母、长江是亲娘”,所以黄河养大的好汉,个个吃苦忍辱,善于险境反扑,便如孟德曹操,让人震慑惧怕。长江养大的英雄,个个风流多情,善谋多思,恰似公瑾周瑜,总教人神迷倾倒。
  后母也好,美娘也罢,过了长江后,便再也看不到英雄。因为顺江而下,便要出海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沿江东进,面前已是一片汪洋大海,东海、北海、黄海、南海,它们比洞庭鄱阳更为横涯无际,比黄河长江更加源远流长,可从古到今,秦皇汉武、刘邦项羽、孟德公瑾,人人都是黄土地的子孙,却又有谁出身于蔚蓝大海了?
  汉人怕海,汉人不敢出海,故而有人怒责孔老夫子,“父母在、不远游”,为了腐儒们的无聊教诲,汉人只知安土重迁,死守祖坟,却从未想过放洋出海,终使子孙故步自封,乃至国势衰微,渐渐覆亡。
  天殇国殇、河殇海殇,说这些话的人口沫横飞,其实压根儿忘了一件事。罗盘是打哪儿来的,海舵又是谁发明的?所以他们大概也不晓得,其实汉人出海已经有几千年了。他们前仆后继,乘风破浪,远渡重洋,甚至去过一个名唤“木骨都束”的怪地方,抓到了一只活麒麟,并将之带回老家。
  这听来像是谎话,毕竟麒麟是苍龙的好朋友,自从春秋末年孔老夫子最后一次目击之后,世上就再也见不到它的踪迹了,怎可能有人带回了它?
  可这是真的,抓到麒麟的人就躺在这儿,崔风宪、号震山,今年六十四岁,现下他赤着脚,打着呼,一边仰躺于甲板上,一边晒着暖暖的日头。乍然看去,此人就是个糟老头,谁也想不到他真抓过“麒麟”,并从承天门牵进了北京。
  当年崔风宪牵着“麒麟”进京面圣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毕竟这玩意儿太怪了,它颈子长长,眼儿大大,头上还长了两只鹿角。尤其稀奇古怪的,它的身材太高太瘦了,以致从承天门进来时居然撞到了脑袋,疼得麒麟哀哀哭叫。围观百姓则是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每当崔风宪和人提此往事,总会害得朋友们喷饭狂笑,人人都当他是牛皮王。不过崔风宪也不想多做解释,毕竟“麒麟”并非是他见过最怪的东西,他还看过九尺高的双头妖鼠,上面一个头、肚子一个头,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屁股还生了条大尾巴。
  出海数十年,怪事一箩筐。有的地方七月飘雪、腊月燥阳,有的地方终年积雪,恒昼恒夜。每回崔风宪说起这些奇闻异事,总要给乡民们出言讥笑,当他脑子坏了。他莫可奈何,上个月经过锡兰山时,便买了头怪物上船。看这怪物浑身金毛,目露碧光,还长了森利利的爪牙,日后谁还敢笑他吹牛放屁。
  嘿嘿……崔风宪微微冷笑,伸手朝怪物的脑袋拍了拍,怪物则是张开了血盆大口,发出了阵阵金刚狮子吼。
  吼……三个月大的小狮儿打了个哈欠,它倒在主人脚边,模样好似猫儿,昏昏欲睡。
  崔风宪是个商人,经常出海做买卖,在船上养头小狮王看家,倒也不坏。若有小偷上来翻东西,纵不给活活咬死,也要给它追得跳下大海,狼狈不堪。至于这头小狮子长大后,这艘船是否还养得下呢?这也无须担心,因为崔风宪的船非常非大,整整用了三万五千两白银监造,几乎花光了他的毕生积蓄。
  测度船体的大小,须以桅杆定数,桅杆越多,船体越大,面前这艘船共有三根桅杆,长十八丈,宽六丈,船上连同崔风宪与他的侄子在内,共计四十人,他们在此饮食起居、养鸡养鸭,甚且还在甲板上种白菜,船上看来便像是一座大田庄,哄哄吵嚷。
  如此听来,崔风宪的船好像很大,大得不可思议,不过若真有人这般说,这人定然出身异邦,否则他怎没听说过“三宝太监”、又怎会没见识过他手下的“西洋宝船”?
  西洋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桅杆九根,张十二帆;其“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全队出航时共计六大卫所、三万兵马,六十二艘大海船,若把自己手下这样的小船计算在内,整批舰队规模最盛时,可以多达一千艘。
  一千艘,这不是开玩笑的,倘使整批舰队开帆列队,宽可达百里、纵深足有五十里。远远望去,便如天神的使节降临,威不可当。尤其三宝公绝不占人家的地、更不称人家的王,所过之处,仁义礼智,和善待人,此事崔风宪可以为证,因为他不只见过三宝舰队,他还曾经搭上去过。
  二十年前,崔风宪正值盛年时,他曾随侍过“三宝公”,担任过他的武官,故也见识过“三宝舰队”远征的气势。所以他早就明白了,普天下最大的远航舰队,并非来自东洋西洋,而是出自于孔孟之邦、大汉子孙之手。
  汉人为何总是看不起自己呢?三宝公出海,那叫劳民伤财,穷兵黩武;三宝公不出海,那叫坐困愁城,不知长进。可无论人家怎么说,崔风宪都懒得反驳。唯独听到有人大放厥辞,说什么汉人只知耕田滋味,不识海洋之美,他就忍不住要笑到抽筋。毕竟大汉子孙早是大海常客了,若非列祖列宗出海已久,子孙又怎能开枝散叶,遍布南洋?难不成是飞过去的?
  算了……这些都过去了,什么三上东洋、七下西洋,都是陈年往事。现下“三宝太监”早已仙逝,而崔风宪也已辞官多年,成了个商人。至于别人要胡说八道什么,他也管不着了。
  太阳暖暖晒来,让人睡意浓重。崔风宪闭上老眼,转过了身,正要呼呼大睡,猛听背后传来阵阵呼唤:“叔叔!叔叔!”
  喊声清脆悦耳,带着几分稚气。崔风宪眉头紧皱,立时装死赖活,埋头苦睡。那嗓声却不放过他,只管俯身下来,喊道:“叔叔!”
  崔风宪年纪大了,耳朵不好,正装睡间,忽然怀里钱包悄悄行走,似要出门一游了。崔风宪暴吼道:“畜生!”右手暴长,果然逮住了一头畜生,只见这畜生是雄的,两脚走路,约莫十七岁上下,兽脸秀俊,看那雪白的皮色给阳光一激,竟是有些刺眼了。
  说来不幸,眼前这头畜生也姓崔,他年方十七,乃是崔家唯一的种。他便是自己一手带大、视如己出的侄儿崔轩亮。
  “畜生!”猛一见侄子,崔风宪劈头便是这两个字,大怒道:“没事望我怀里乱摸什么?我是你叔叔,可不是你娘!没奶给你喝!”说着说,举手便是一掌,崔轩亮慌忙走避:“叔叔!你……你别老是乱打人,我有正事找你……”
  “正事?”崔风宪哦了一声,掏了掏耳朵,惊讶道,“怎么?崔公子终于想赴京赶考啦?来来来!咱们赶紧把船折回刘家港去,千万别耽误您中状元啊。”叔叔着意取笑,崔轩亮俊脸更红,低声道:“叔叔,你……你别老折腾我,我……我生来便讨厌读书的,你又不是不知……”崔风宪嘿嘿笑道:“生来便讨厌读书?那你欢喜什么?”
  崔轩亮腼腆含笑,低头道:“人家喜欢唱山歌、扮家家,陪女孩玩儿。”
  “天生的畜生!”崔风宪狠狠揪住侄儿的衣襟,骂道:“唱山歌、玩亲亲、过家家,你是人是畜?是禽是兽?要不要我把你放生了!”说着提起手来,狠狠朝侄儿后脑勺拍落一记,“说!你以后要不要发愤图强!说!”
  崔轩亮哎呀叫疼,道:“会!会!我答应叔叔!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