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美国-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面,也许是特斯拉就跟艾力克斯一样,只能够在精神空间里实现步骤,到了现实中,也只能自己完成。这就说明了,特斯拉的科学理论都是自上而下,都是先把东西做出来之后再推导它的科学原理。
只要其中有一个步骤环节没有到位,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科学家无法重现出来。
另一方面,特斯拉也是继承了上古文明的贤者,他能够搞出那么多玄之又玄的东西出来,用的却是科学的方法来实现。这期间渐渐的受到其他人排斥,恐怕就是因为特斯拉弄出来的东西里面,就包含了神秘力量在其中。
这些事情,也是到了艾力克斯这种位置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理解的。他不担心别人排斥,只担心自己做得没有特斯拉那么好。
对于“钢铁侠”铠甲的制造,有两个难点。
其中一个难点,就是金属铠甲的材质问题,如果只是山寨一把外形的话,根据艾力克斯所知就曾经有人花费了4000美元做出一套几乎以假乱真的“钢铁侠”铠甲。
那是利用了1500多枚铆钉将一片片高密度氨基甲酸酯材料组合在一起。
此外,还用了包括粘土和液体树脂等,铠甲中安装了许多微型电动机,用于操纵盔甲的面板。它是一套可以让人穿戴的铠甲,就跟真的几乎一模一样,除了不能飞翔和战斗之外,肉眼看不出什么破绽。
可是这种铠甲中看不中用,为了减轻重量,让穿戴的人感到舒适,那种山寨的钢铁侠采用了太多的软性材料。
在电影里头,那种铠甲穿在斯塔克身上是要能扛得住巨大冲击的,如果是普通人在里面,估计一个打击就能够让里面的人吐血而死。换句话来说,铠甲不仅要坚固还要柔韧性,以及可以减缓冲击的特性。
“全能金属”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艾力克斯有办法让这种金属兼有以上作用,他的创意来自《七龙珠》里头赛亚人战士身上穿的铠甲。只要让“全能金属”拥有两面截然不同的特性就可以了,一面坚固无比,就如同永不磨损的艾德曼金属一般,一面非常柔韧,就如同橡胶一般。
理论上,这是可行的。全能金属可以注入“生命”的概念,自然也可以注入一体两面特性的概念。
有了全能金属在手,这个难点自然不是难点,艾力克斯只需想出个能够忽悠人的东西,让普通读者和科学家理解和接受就行。就比如“艾德曼金属”那种神奇的物体一样,就算是不存在也可以让人接受。
当然了,艾力克斯不会搞个艾德曼金属出来忽悠人,他决定搞个“纳米材料”的概念出来。这样一来,绝对能够将科学家忽悠的腿都瘸了不可。毕竟,纳米材料是能够实现出来的,而纳米材料的特性也是拥有无限可能的。
至于有没有人能够实现出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材料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另一个难点,能源问题!
电影里面的是被称作为“方舟反应堆”,它的理论方面很完善,其实就是托卡马克装置,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就发明了该装备,只不过它的体积是如此巨大沉重,跟电影里面的“方舟反应堆”小型能源有着天壤之别。
二战末期,前苏联和美、英各国曾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一直在互相保密的情况下开展对核聚变的研究。几千万、几亿摄氏度高温的聚变物质装在什么容器里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前苏联科学家提出托卡马克的概念。托卡马克(tokamak)在俄语中是由“环形”、“真空”、“磁”、“线圈”几个词组合而成,这是一种形如面包(多纳)圈的环流器,依靠等离子体电流和环形线圈产生的强磁场,将极高温等离子状态的聚变物质约束在环形容器里,以此来实现聚变反应。
1954年,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在原苏联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建成。
当人们提出这种磁约束的概念后,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在一些方面的进展顺利,氢弹又迅速试验成功,这曾使不少国家的核科学家一度对受控核聚变抱有过分乐观的态度。
但人们很快发现,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虽然不怕高温,却很不稳定。另外,等离子体在加热过程中能量也不断损失。
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受控热核聚变在常规托卡马克装置上已经实现。
但常规托卡马克装置体积庞大、效率低,突破难度大。科学家们把新兴的超导技术用于托卡马克装置,使基础理论研究和系统运行参数得到很大提高。
艾力克斯当然不能将小型化的托卡马克给制造出来,但他手头上有“能量宝石”。只要将它镶嵌在铠甲上面,令其外形看起来如同电影里头的“方舟反应堆”,就能够唬住其他人了。
“至于武器什么的,拥有能量宝石的钢铁侠,肯定不怕武器没能量。再说了,我手上的破魔枪并非摆设,正好可以研究一下。如果能够将其中的咒文研究透彻,那岂不是钢铁侠铠甲的威力要比破魔枪强上十倍?”
想想还真是小激动一把,如果真的可以将魔幻版的钢铁侠给制造出来的话,这天底下谁还能够拦得住他。()
ps:钢铁侠要出现了,虽然只是魔幻版的,不过比起科技版的强上许多呢!
第386章意外频发
正当艾力克斯沉浸在研究探索的喜悦中时,nasa发生了一件大事件。一场惨烈的大火突然烧起,将正在受训的3名宇航员给活活烧死在宇宙飞船里面。
早在肯尼迪总统时代,nasa就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试图抢在苏联之前登月成功。1966年2月,苏联的“月球9”号却抢先在月球成功软着陆,并且又是人类第一次!
对于苏联人来说,登陆月球已经在进行倒计时。
nasa和scc的研发人员们,仿佛听到苏联人着陆月球的脚步声,这足以让美国人感到窒息。种种迹象似乎表面,如果美国宇航局再不抓紧,等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将是苏联人,而不是美国人。
此时,受到这种压力之后,共济会和光明会联手出招,试图让苏联宇航局的核心人物科罗廖夫死于意外。
结果没想到的是,这件事情在执行的过程中除了偏差,竟然意外的被泄露了。
苏联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将科罗廖夫很好的保护起来,让外人没能够接触得到科罗廖夫,更不可能进行暗杀活动了。反过来,苏联人派出间谍针对美国宇航局进行了破坏活动,而这次大火灾则是他们的成果之一。
在1966年上半年,nasa在苏联人的压力下,密集的发射了7个月球“勘测者”。得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信息,比如说。“勘测者1号”在月球的“风暴洋”着陆后,传回了11000多张照片。
同年发射的“勘测者2号”没有成功,至于“勘测者3号”同样也着陆与“风暴洋”,它用1。8米唱的机器手挖出了一个很深的坑,测出了月海表面的硬度,确信月海表面不影响飞船着陆。
之后的5号、6号、7号等,也都着陆成功,分别测得了月球表面岩石的成分,以及再次确认了月球表面相当坚硬,并非全部堆积着灰尘。还有就是相当多的月球照片等等。
由于太空站的存在。美国的这几次月球探索成本都相当的低廉,时间周期也很短,几乎一个勘测器发射出去了,下一个勘测器就已经被放到了发射架上。这种宝贵的发射经验和勘测数据。让nasa和scc的研发人员充满了信心。
他们不仅发射那种一次性的勘测器。还发射了“月球轨道卫星”。总共发射了十多个卫星,在绕月球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的月球地形照片,绘制了精细的月面地图。
这一切工作。都只是为“阿波罗”非常选好着陆点。虽然有迹象表明,苏联人也同样在太空站向月球发射了许多卫星,做了跟他们同样的事情。但对于美国来说,登月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这个东风,其实就是宇航员的准备工作和飞船的建造。在这项登月计划当中,很大的成功因素取决于人员的问题,当nasa的“双子星座”载人飞行计划成功结束,宇航员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后,这个问题似乎也已经完结解决了。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场大火,竟然将正在培训登月的宇航员给烧死了,就连飞船也都被烧毁,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使用。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指明这是苏联人干下的事情,可是通过灵异手段去调查,却发现种种迹象是苏联人为了报复美国人试图暗杀科罗廖夫,同时也为了阻止美国第一个登上月球,而制造了这次火灾。
1967年1月27日的时候,三位宇航员当中,包括了一名指令长和两名领航员在内,他们正在34号发射场火箭顶部的“阿波罗”飞船里进行模拟发射。
下午6点多时,一个声音突然透过对讲机大喊:“驾驶舱内发生了火灾。”
这个声音是来自领航员查菲的,至于其余两人的通信,则莫名其妙的发生了故障。短短数秒之后,查菲的声音就在痛楚的呼喊中结束。从闭路电视中,可看到其中一位宇航员尝试打开舱盖。
不过,由于内舱盖的设计须要队员先松开好几个阀门才能打开,因而不能在短时间内开启。另外最关键的是,内舱盖是向内开启的。这是为了在太空飞行时,利用舱内的气压更好地密封舱盖空隙。
火灾的发生,导致热空气令舱门闭得更紧,舱内气压很快升至足以令飞船爆炸的程度。大火失去了控制,迅速在太空舱内蔓延开来,三位宇航员的宇航服以及连接至舱内维生系统的输气管都被大火烧溶,两名靠得近的宇航员的宇航服甚至被烧溶合到一起。
从三位宇航员事后的死亡位置来看,他们曾经试图逃生,但却没有机会。因为打开舱门的程序极端复杂。这是设计上的缺陷,以后的飞船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