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档九八-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真要回来了。
不过后来不是改成博物馆了,怎么现在居然有人卖了?
杨妈张芸介绍道,“那家老人也是个可怜人,也挺有本事的,八十年代属于第一批下海的,资产很多。不过独生子九一年车祸死了,也没留下后代,所以这几年就一直在西北植树种林。”
房主是一个没有后人的老人?
这么一说,杨帆反而把以前的印象串联了起来,曾经就听说那家博物馆是一个老人捐献的……
不过现在老人怎么会想着卖了?
既然曾经那人捐献了院子,就证明不太在乎院子钱,再考虑他已经没有后代了,年纪又不小了,恐怕更不会在乎钱了。
“对了,明天在海天见面。”
第607章老人的目的
很多著名的公益,实际上就是人生突逢大变后的一种寄托。
比如说斯坦福大学,那就是当年的铁路大亨老斯坦福晚年丧独子,所以就用全部家产建立了一个大学。
最后在老斯坦福死了之后的一段时间,资产被冻结的情况下斯坦福夫人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维持斯坦福大学……
为什么!
实际上,这所大学在她们眼里,早已成了代表儿子的寄托了。如果他们的儿子活着,杨帆很难相信斯坦福会把全部家产去建立一个大学。
话说回来,当时的斯坦福大学也没现在这么牛,斯坦福就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逐渐牛起来。
怎么牛的?
因为斯坦福越来越有钱。这几十年随着硅谷愈发的发展起来,而斯坦福正处硅谷最核心地区,更准确的是硅谷最开始就是斯坦福对自己的闲置用地的再利用。拥有硅谷核心区近四千公顷地的斯坦福,也就是五,六万亩地,它们自然越来越有钱。只要想想一个大学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有了五,六万亩地当物业,怎么可能没钱。
所以,面对很多人拿什么哈佛,斯坦福举例,说什么美国的慈善很牛,实际上很多都是因缘巧合。
同样,美国玩法,规则跟国内都不一样,就像这么多富豪,今天捐了资产的百分之八十,明天捐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可到下次富豪榜为什么资产还这么高。很明显,人家的规则和玩法跟咱们不一样,要是在国内,公众还部立即爆了……
这货标准的诈捐啊!
今天杨帆见到的是一对白发矍铄的夫妻的情形实际也类似。、
老人叫萧睿,看起来很睿智。妻子叫柳新兰,就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两人都已经七十出头了,不过看起来身体健旺,精神充沛,也没有太多的悲戚,只是偶尔是能够看到眼底的哀伤的,不过更多看到的确是一种叫希望的东西。
整体的精神状态比起很多老来丧独子的人好的太多了。
杨帆就感觉这对老人的经历大概真的让他们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层次。不过这反而更让杨帆疑惑了,按说他们这种心态,更不会去卖房子了。
难道是植树造林太多,缺钱了?
大概是看到了杨帆的疑惑,萧老解释道,“我们夫妻并不缺钱,我们在深城那边有产业,可以维持我们在西北那边的植树造林。”
杨帆,“……”
自己只是刚动念头,居然就被眼前的老人看出来了。
对于杨帆的表现,萧老笑了笑,“七十多岁了,总归会有些人生阅历的。”
“至于为什么卖你房子,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夫妻俩也都七十多了,怕是没几年好活了,既然没了后人,那更要安排好后事。”
说着,老人居然把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解放前跟随家里到了美国,改革开放后回归,先是到了深城投资,间隔几年才回到故地,买了自家老宅。而他们的儿子则是绿色组织的成员,对于环境现状忧心忡忡,回国后也经常往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跑。后来的车祸也是在西北山路上出车祸死的。而在儿子死后,一对老人两三年没缓过劲来,一直到九四年开始从事儿子未完的事业,也算接过儿子手里的旗,就好像在替儿子活着,精神有了个寄托。
说到最后,老人晒然一笑,“也有很多人说过我们夫妻俩具有高尚的情操。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这么做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后来想明白了,这跟高尚不高尚没关系,这只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否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出那个阴影。”
杨帆想了想说道,“我也不说什么小爱变大爱的虚话,我认为老先生能说这句话,本来就是高尚的体现。”
杨帆说完,老人笑了笑,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看了看杨帆,又看了看林瑶,说道,“房子呢,我就不陪你们看了,钥匙我交给中介了,回头让他们带你去看吧。”
“好!”
杨帆点头答应,心道,或许他们是怕回去睹物思人。
“对了,我跟你介绍一下那宅子的背景。”萧老介绍道,“那是一栋有着完整历史的建筑,从万历年间,一直到解放前的地契都保存着。后来我们家举家迁走,只是留了几个人守着祖宅,不过那些人基本都没撑过特殊时期。”
说起这个,杨帆就回忆起那个院落规模,那时候成份划分时妥妥的大资本家,没撑过特殊时期也很正常。
至于地契,房契,杨帆还记得曾经参观时这个房子的地契,包括很多交易手续都保存完好,当年还单有一个展柜展示着这些资料。
“可惜萧家人丁日渐单薄,到了现在……”
说到这里,老人苦笑了一下,眼里泛着泪花,老太太就在旁边拍了拍他的胳膊,老人拍了拍她的手,算是互相慰藉一下。大约这么多年,两人就是这么一路互相扶持,踉踉跄跄走过来的。
到了现在杨帆才算了然,老人最早肯定属于那种归国华侨代表,而且各种手续完好,所以这个老宅子才能顺利完整的收回。
杨帆多跟萧睿聊天,林瑶就在旁边跟柳新兰聊着,聊了半天,不管是谁都没提过价格的问题。
眼看时间已经快走到中午,两个老人也略有些疲惫了,杨帆想了说道,“老先生还有其他想法吧?”
萧睿点了点头,“确实有点想法。”
杨帆做了个请的手势,“请讲。”
“其实我们去年就听说你们要买房子了,只是我们一直没打算卖,也就没太关注。只要前两个月无意中听到了大学生之行,然后了解了一番发现你们确实在做事。你也看出来了,我们年纪以及很大了,现在确实到了要考虑身后事的时候了,找个信得过的人来继续负责我们的事业才是当务之急。”
说到这里,老人看了看杨帆,却发现眼前的年轻人面上如老僧入定一般,根本看不到变化,“不用你们出钱,我们在深城就有从产业,依托那些就足够维持现在的花销。”
听到这里,杨帆点了点头,“那老先生干嘛不成立一个基金,到时候可以找一些公共单位监督一下。”
萧睿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我们看过你的经历后,发现你可以代使一定的监督权,甚至行使一定的决策权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杨帆,“……”
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
杨帆可是知道接下来的世界可是越变越快的,而这种企业却极难调整。甚至和启航稍微合作多一点,恐怕都会有风言风语传出来。他可从来不吝用最大的恶意去猜测人心的……
很多人一样!
“当然,这不会浪费你多少精力,会有其他人主要负责这些事的,你只需要在旁边提点一下,这栋老宅我们可以拿来当报酬。”
杨帆挠了挠头说道,“其实我真的不适合,你要知道,我可是有自己企业的,很容易就会出现什么利益转移之类的事情。”
萧睿,“……”
他听明白了杨帆的意思,只要杨帆有决策权,到时候不管杨帆有没有利益转移,但是绝对会有人这么猜测,不管找谁来审计都没用。
第608章看过金瓶梅吗
杨帆答应了两个老人以后启航会帮忙监督,不过他不会参与到经营里去。房子也不能白拿,不过最后议定的价格也就是五百万,按照市价来说已经很低了。
目送两位老人离开的背影,杨帆想了想,回头对林瑶说道,“回头找找人,问问太脱拉有没有那种比较适应荒漠地带的卡车!”
“啊?”
林瑶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奇怪的问道。
“弄一辆改成那种后勤支援车,我们个人出钱,跟着他们行动吧。”
重卡之中斯堪尼亚号称公路之王,太脱拉也算越野之王了。当然,不能跟那些军用的比,尤其是毛子的那些履带式军用卡车比。不过既然植树造林,肯定是从荒漠边缘一点点往里推,对越野能力要求也不会那么高。
说到这里,林瑶立即反应了过来。
她想起了大学生之行中,他们走进大别山时那几辆车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有学生的生活明显比去年改善了很多。不说什么好人有好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受累是没办法的事,但总不能让人流汗又流血。
而风餐露宿实际就是在透支生命。
弄这种重卡改成后勤支援车,至少可以提供热水,热饭,一部分相对温暖的住处,也能携带一部分物资,甚至拉一部分树苗,草种也没问题,这不算浪费。而这一次因为突发情况回涿城,杨帆前后也就留了七八天就快开学了。
这一次,杨帆从两个老人身上观察到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八月二十九日,张芸一边帮杨帆收拾着行李,一边数落着,“这才回来一个星期又开学了,真不知道养你这个儿子有什么用。”
正在看报纸的杨远志闻言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摘下了眼镜说道,“你这部住了大房子,出门有好车了吗?”
张芸闻言一瞪眼,立即把炮火转向了自己丈夫,“那还不是你没本事。”
杨远志,“……”
见老妈数落完自己又开始数落老板,很明显一股怨气,杨帆赶紧搂着老妈的包子,“我保证,我寒假一放假就回来,不是,平时你们没事也可以去宁城啊,那么大一个房子都没人打扫了……”
一听这个,张芸立即等着杨帆说道,“我是你老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