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档九八-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官话是这么说的,至于实际是什么用意?
之前刘青峰不是没这么怀疑过,当时杨帆就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商人,没这么多弯弯绕绕……
听到杨帆的回答,刘青峰瞬间了然,既然杨帆说自己是商人那就很好理解了,对商人来说,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有利可图呗!
虽然刘青峰没看到哪里有利可图,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相信启航跟华为的合作有利可图。杨帆干的事开始不被人理解的多了,可最终事实都证明了这些事到最后确实有利可图,图的还是大大的利。
刘青峰有一个好习惯,对于一个一直用着不被人理解的方式成功的人,那么当你对他的选择不理解的时候,能做的就是相信他!
至少在事实证明他开始犯错之前,要相信他。
韦元年不知道启航内部的事,他所知道的只是启航提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按照启航的报价,除了双方在手机方面合作之外,启航还要用十亿的现金换取华为的百分之十的股份。
十亿……
百分之十!
这个价格简直想让韦元年笑掉大牙。
我们华为是没上市不错,就不是不提之前华为那飞快的发展速度,仅仅零零年的华为销售额已经突破二百亿,利润率超过了百分之十!要是按照韦元年的想法,接到这种合作方案,直接砸到对方脸上就好了。
很可惜,韦元年在华为虽然也属于高层,可是距离核心决策层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他说的不算。而说的算的却告诉他,你先跟启航谈着,他们马上就过来!
所以韦元年特别不理解,这种一看就没有一丝丝诚意的条件到底还有什么可谈的……
于是,韦元年说道,“我认为启航跟华为合作手机没问题,但是你们的各种条件太苛刻了!”
杨帆耸了耸肩,不在乎的说道,“我想任总一定没这么说吧。”
韦元年,“……”
这亿说起正事,韦元年立即就感觉到了杨帆的不友善。
什么叫我想任总一定没这么说吧,杨帆这话里话外不就是告诉他你们华为的底牌我知道的意思吗,要不然他怎么就能判断任总的反应……
同样,也是警告自己别自作主张。
韦元年不知道杨帆哪儿来的底气,可是总部确实没说这条件多苛刻,只是让他想谈着,马上就会有人过来接手……仅仅看这个反应,韦元年就能明白总部对这次合作的重视。
首先,会有更高层的人过来,也就代表着这事不是他能做主的!
另外,总部已经表现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否则从深城到京城能要多,这么区区点时间都会让他先顶一阵。
第552章抢市场和做市场的区别
虽然杨帆一句话就让韦元年明白了华为的处境,可依然不愿意服输,“去年我们华为销售额就超过二百亿,利润超过二十亿,我想不管怎么估值,华为的市值也不会只有百亿!”
“没错,这个估值确实低了不少!”杨帆点头赞同道。
虽然说零一年的华为跟一一年的华为没的比,跟一五,一六年的华为更没得比,可哪怕现在让谁来看,华为也不止区区一百亿的价值。
“尤其看华为现在的发展势头上,我承认华为是有成为一家伟大企业的潜质……”对于韦元年的话,杨帆不仅没反驳,反而顺着他的话意把华为大大夸了一番。
这很不符合常理!
尤其不符合刚开始杨帆咄咄逼人的气势!
韦元年用一种你继续的眼神看着杨帆,很明显,杨帆接下来肯定有转折。
“实际上……”果然如韦元年所料,杨帆下一句转折就来了,韦元年立即正了正神色,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态势,实际上,他就在洗耳恭听,他确实很想听听杨帆这个逐渐在国内声名鹊起后起之秀对华为的评价,也想看看这个青年这么强大的底气到底在呢而
“我一分钱都不想掏……”
杨帆接下来一句话让韦元年彻底愣住了,他以为杨帆会挑华为的刺,谁知杨帆仅仅表示了自己一分钱都不想掏的态度!
我也一分钱不想掏就拿到华为百分之十的股份……可问题这只是你想的事吗?
韦元年忍不住腹诽道,不过从这句话他也看出来了这次谈判,启航肯定站在强势的地位上,否则谁谈判会这么说话?倒不能说欺人太甚,毕竟他们这种沟通只能算半私下的交流,又不是直接当成谈判方案直接拿到谈判桌上,这事最多只能说是私下里试图占据上风的施压动作。
见韦元年一脸的不解,杨帆笑着说道,“我想你们总部肯定没告诉你启航对华为的价值吧……”
韦元年,“……”
这事总部还真没说,不过华为从来没跟启航进行过任何合作,甚至所属行业都不能直接联系上,启航对华为能有什么价值?
“华为接下来几年的战略,你应该明白吧?”
韦元年,“……”
韦元年就发现自己跟杨帆谈判时,绝对没有任何占上风的可能,因为杨帆的思维跳跃性明显在他之上,他明显跟不上节奏,所以无语的次数特别多。这倒不是说他能力不足,而是地位不同,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当然,华为接下来几年的战略身为他这个级别的人物,自然是了解的,在业内这也不算什么秘密。
去年华为二百多亿的销售额,绝大多数来自国内市场,只有百分之五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同样,华为在而国内的电信市场的推广方式就是通过跟各地电信商合作建厂,大家分蛋糕从而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可是走到现在,华为内部的人已经明白了,在国内,从农村到城市,华为的合作商已经足够多了,很难再发展新的合作商了,也就是说华为已经很难在国内再提升自己的份额了。
而实际上,国内的市场华为在努力,提升的限度也很有限了,唯一能做的大概只是随着电信市场扩大而增长营业额了,而市场份额却很难攻占更多了。
这些情况就让华为现在只有一个选择,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实际上也是如此,华为接下来的几年的战略就是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见韦元年不说话,杨帆也不介意,而是继续说道,“虽然华为在技术上的投入令人尊敬,但是国内市场的容量有限,你们已经开始逐渐摸到了天花板,华为需要新的突破点,而这个突破点只能是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的重心就在欧美……”
杨帆没说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欧美市场上会遭遇什么,但是韦元年对此很清楚,这表示着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从巨龙,大唐,中兴转变成了爱立信,西门子,尔卡特朗讯,诺基亚,甚至思科等国际巨头。
这不是一个量级的竞争。
同样,零一年的华为也不是后世那个拿着长矛挑翻过全世界的华为,一直窝在国内的华为现在在国际市场从技术,到市场,包括政策全方位的落后与这些国际巨头,唯一的优势大概也就是成本了。
所以,现在的华为是极为忐忑的。
实际上,华为的担忧是确实出现了,从华为一开始走出国门时就一直伴随着这各种各样的阻力,还因为模式不同他们在国内无往而不利跟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到了欧美基本没有用武之地。
华为在国外之路走的确实很不容易,最初的唯一武器就是性价比!
别看后来华为在电信供应商市场上呼风唤雨,可利器依然是性价比,同性能,我价位比你低,同价值,我性能比你搞!就是这样华为也备受刁难,仅仅美国就不止一次的针对华为。
看着韦元年担忧的神色,杨帆笑了笑,然后轻飘飘的说道,“知道启航跟华为最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吗?”
“在哪?”
从来没从这个方向想过问题的韦元年立即不解的说道。
杨帆耸了耸肩,轻松的说道,“华为出门是就是抢市场的,而启航则是做市场的……”
韦元年,“……”
仔细想了一下,韦元年不得不承认杨帆这一句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而且华为毫无办法的一点。因为他们出门确实是抢市场的,所有原来坐在那里吃饭的都是华为的对手,没有盟友。
但是启航不一样,启航不抢市场,启航是做市场的……
比如说远征,在远征之前社交网站这块市场没人做,或者说做的规模很小,可是启航把这块市场开发出来了。所以,坐在远征这个桌子上吃饭的都天然是启航的盟友。
类似的还有锁眼……
这些公司给启航在欧美带来了很多盟友,比如巴菲特,比如那些投资者,比如远征锁眼带动的一条产业链,而且随着启航这种发展方式,启航的盟友只会越来越多,这些人的存在无疑会让启航在欧美的境遇远远好于华为。
第553章加餐
对于这点,哪怕韦元年也不得不承认,到了现在他也算明白了总部的用意。无疑,华为想借启航的关系来进行国际市场的开发。想想华为如今的处境,目的,战略,这无疑就是华为最重视的地方,也难怪启航这么夸张的条件总部依然急着谈判。
华为为了市场跟各地邮电系统合作放出去的股份多了去了。
如果启航真能给华为带来好处,便是免费送出去百分之十对华为也造不成困扰,当然,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启航究竟能给华为带来什么,值不值得华为付出这么多。
值得!
对此,杨帆给出的答案很确定。
华为对客户关系的重视远比一般人认识的更重视,正准备六十亿卖给爱默生的莫贝克就是这样一个产物。
华为正是通过种种子公司跟各地邮电系统捆绑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然后华为通过这个利益共同体的渠道来抢占市场,其中,莫贝克就是跟邮电系统合作的最大的一个子公司。不过到了现在,情况已经变了,首先,这种邮电系统跟电信设备供应商共建企业的模式牵扯的利益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尤其这几年当政的总理又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
所以,莫贝克从一个助力变成了桎梏,而正好华为又缺乏研发资金……
不过注册资本八千八百万的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