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好莱坞之路 >

第564章

好莱坞之路-第564章

小说: 好莱坞之路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又一次的指摘,迈克尔·阿特德都经历过。
  他眼神愈发的犀利,这不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现在的好莱坞充满自由创作的氛围,什么时候轮到天主教欺压到头上来了?
  确实,过去的天主教对好莱坞进行过道德审查,但那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各种要命的限制,反观打破天主教道德限制的这四十多年,好莱坞电影飞快发展,已经称霸世界电影市场!
  他们想做什么?再一次对好莱坞进行道德审查?让好莱坞电影开倒车吗?
  迈克尔·阿特德霍的站了起来,这种情况近些年愈演愈烈,导演工会不可能任凭其他势力胡乱干涉好莱坞导演的工作。
  他来回踱了几步,说道,“比尔,我会向理事会提出建议,重新吸纳墨菲·斯坦顿成为导演工会成员,你回去也让他递交一份申请,其他的事等他成为导演工会的成员再说。”
  “好的!”比尔·罗西斯也站了起来,“墨菲很早就期盼着能重回导演工会。”
  情况很明显,迈克尔·阿特德已经表达出了支持墨菲的态度。
  “那我们保持联系。”比尔·罗西斯适时的提出了告辞,“再见,迈克尔。”
  迈克尔·阿特德点了点头,“再见。”
  送走比尔·罗西斯,迈克尔·阿特德拿起手机,一口气打了足有十多个电话,跟导演工会理事会的很多常任理事就此事进行了交流。
  至于那些牵扯到天主教会的电影情节是不是有事实作为依据,无论是迈克尔·阿特德,还是其他理事会的成员,根本都没有过问,在他们的脑袋里,好莱坞拍什么题材和内容,那是好莱坞的自由,外来者不满意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胡乱干涉就是在侵犯他们的自由权力!
  接到比尔·罗西斯打来的电话,墨菲立即准备好了相关的材料,第一时间亲自送去了导演工会,如果不出太大的意外的话,在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前后,他就会再次成为导演工会的一员。
  导演工会、编剧工会和制作人联盟,以及其他几个工会组织的发言人,在被媒体问及天主教和《迭戈·罗斯》这部影片产生的一系列争论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站在了墨菲这一边。
  放眼整个好莱坞的电影圈,除了极少数的天主教信徒表示导演选材涉及宗教的时候必须谨慎再谨慎之外,绝大多数被问及此事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表达出了支持《迭戈·罗斯》的意思。
  在这个自由主义越来越泛滥的圈子里,当外来势力触及到圈内人标榜和视为禁区的自由的时候,引起反弹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即便好莱坞与天主教曾经有过深刻的联系,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形势早已完全不同了。
  墨菲正是因为深入的了解过这一点,所以才敢实施这样的计划。
  1929年,以虔信天主教的出版商马丁·奎克利和耶稣会士丹尼尔·劳德为主的五位天主教界人士替电影业起草了一份自律性制片条例,旨在对电影的制作起到道德方面的约束作用。1930年,这份草案被电影工业的巨头们全盘接受,并由“海斯办公室“负责执行,这份文件就是后来统治好莱坞长达接近三十年的《电影制片法典》。
  对当时的好莱坞来说,“海斯法典”是一个既能平息多种宗教组织抵制电影的风潮、又能避免警方或政府对影业的干预的自我调节手段。
  “法典”将电影定位为“大众的娱乐”,但这种娱乐负有“特殊的道德责任”,因为它有着不同于任何其他娱乐或交流手段的特点——一种能够超越种族或阶级的界线、超越各种社会或政治壁垒的普遍魅力,以至于人人爱看。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电影的制作者不能享有与舞台剧作者、小说作者或报纸编辑同等的表现自由,电影成为20世纪的道德剧,要告诉大众应当如何循规蹈矩的生活。
  1933年夏,费城大主教声言在其教区内上映的影片“偕越”了天主教道德规范,号召所有教徒全面抵制这些影片;同年,芝加哥天主教势力亦加入声讨行列,50万名女天主教徒还联合发起了抵制好莱坞的所谓“圣战”。
  1934年,全美教会组织“天主教道德联盟”成立,其主要职责就是检视好莱坞影片的道德内容,向海斯办公室下达应当完全禁映或重新检查的影片名单,给胆敢“偕越”天主教道德规范的影片贴上“谴责”,联盟甚至发动数以百万计的天主教徒对他们认为应受“谴责”的电影进行抵制,甚至在影院门前设置纠察哨,阻止人们进入。
  为了保证天主教徒在反对电影的联盟行动中信守教会的指示,辛辛那提主教麦克·尼古拉斯甚至为“道德联盟”起草了一份誓词。
  从此,全国各地的天主教徒都必须在望弥撒时在神父的带领下进行宣誓,承认电影是“对青少年、对家庭生活、对国家和宗教的一种严重危害”,向上帝保证不去观看被教会指认为“邪恶的和不健康的”影片。
  除了这种口头宣誓以外,许多天主教堂还要求教徒们签署一份正式的保证文件,在短短几周之内,光是在芝加哥和波士顿就有一百多万人进行了反电影的宣誓。
  这一个时期,可以说是好莱坞被天主教会干涉最为严重的时间段,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二战结束之后的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期。
  但到了四十年代后期,天主教会对好莱坞的影响一再受到强烈震荡,面对二战带来的灾难,根据天主教的道德观念在银幕上营造出来的“温馨世界”越来越令美国观众难以接受,更不用说身受战乱之苦的海外观众了。
  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天主教对好莱坞的巨大影响开始崩溃,美国社会思想变迁,尤其是二战对传统观念的破坏性影响,使教会的社会影响力严重减弱,也使制片规则的道德戒律在时人眼里显得滑稽可笑。
  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嬉皮士等反传统运动的兴起,天主教对好莱坞的影响已经减弱到了可有可无的境地,而到了新世纪,好莱坞内部已经无法容忍天主教势力对自己的干涉。
  比如墨菲前些年亲身经历过的,《达芬奇密码》根据丹·布朗的同名小说改编,其中充满涉及天主教的内容,很多都颠覆了天主教宣扬的理论基础,可以想象这部影片会受到天主教多大的阻挠,但影片不仅没有流产,还成为了当年最大卖的影片之一。
  不止是好莱坞变了,北美的观众,哪怕是一些天主教观众,同样也变了。


第六百三十七章 直接竞争者
  导演工会的效率快的出乎墨菲的预料,仅仅一周的时间,他们就搞定了相关的手续,墨菲自从为了拿到《罪恶之城》的改编权而退出导演工会之后,时隔多年重新回归了导演工会。
  虽然不加入导演工会未必拿不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小金人,但成为导演工会的成员,无疑更加有利于他的冲奥计划。
  这段时间,媒体和互联网上关于天主教与《迭戈·罗斯》这部影片,以及墨菲与天主教之间冲突的舆论,几乎成为了娱乐圈最为人关注的新闻热点,好莱坞电影圈是个松散的商业圈子,尽管不会发出统一的声音,不过大部分人都对那位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的声明不以为然。
  《迭戈·罗斯》顺理成章的被更多的人关注,二十家影院的点映成绩猛然上涨,在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周末,影片拿到了点映开始以来最高的周末单馆成绩,在全美二十家影院,平均每家影院三天收获3万美元。
  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成绩也终于迈过了一百万美元。
  趁此机会,二十世纪福克斯联络多家院线,《迭戈·罗斯》在随后的一个周末到来之时,扩大到了北美400多家影院,受到媒体上面的争论的影响,影片的上座率还算不错,当周末的单馆票房超过15000美元,并且以接近7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杀入了当周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五位。
  随即,外界也提高了对于这部影片的预期,尤其是cinemascore公司,将影片的北美票房预期从五千万美元提高到了七千五百万美元。
  但墨菲却很清楚,《迭戈·罗斯》现在还是要以影片的制作成本线作为奋斗目标。
  在他看来,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奥斯卡提名的数量,将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的一周里,包括工作日在内的完整的七天时间,《迭戈·罗斯》这部影片在北美的放映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了660家之多,而且七天115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也还算可以。
  加上之前获得的票房,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累计接近了2000万美元。
  然后,每一个北美颁奖季都必不可少的奥斯卡提名者午宴准时到来了。
  与前几年不同,墨菲这次亲自来到了举办提名者午宴的丽晶大酒店,酒店前有专门的红地毯仪式,不过他只是在媒体面前站了站,很快就独自走进了酒店。
  虽然这只是一个提名者午宴,但墨菲从里向外看去,可谓星光熠熠。
  如今距离第八十四届奥斯卡颁奖礼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作为奥斯卡“正赛”之前的最欢乐最热闹的盛会,本届提名午宴如往年一样吸引了好莱坞各路明星大腕到场,极有可能获得提名的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鲁妮·玛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等等台前幕后的电影人齐聚一堂,比弗利山长长的红毯不可避免的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嗨,墨菲。”
  一身西装的小罗伯特·唐尼这时挽着苏珊·唐尼走进了酒店,直接来到了墨菲身边,“我离开洛杉矶才多久,你竟然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墨菲耸了耸肩,低声说道,“没办法,不想点好主意,我们今天可能就一无所获了。”
  小罗伯特·唐尼是最佳男主角提名名单的热门人选之一,自然知道墨菲如果不是搞出这么多事,就单凭出演钢铁侠托尼·斯塔克这一项,自己获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