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菲听小罗伯特·唐尼提过,漫威影业内部对于雷神这个人物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以《复仇者联盟》导演乔斯·韦登为首的一批人,主张剪掉所有关于雷神的镜头,以便这个人物拖累整部影片。
但凯文·费奇是个明白人,坚决反对这么做,而且《复仇者联盟》已经拍摄完毕,后期制作都进行了相当的一部分,如果去除掉雷神这个人物的话,那意味着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补拍,已经进行的后期制作也要推倒重来。
这样的争执,在凯文·费奇获得华特迪士尼的全力支持后结束了,据小罗伯特·唐尼所说,乔斯·韦登被凯文·费奇刨除到了后期制作之外,由他自己全面接管《复仇者联盟》的后期制作。
墨菲和小罗伯特·唐尼都觉得很正常,好莱坞有最终剪辑权的导演就没几个,大部分导演都是现场的表演和拍摄指导而已。
距离开机的时间越来越近,负责这个项目的卡拉·费斯也专门来到剧组,与墨菲沟通影片的宣传广告事宜,毕竟影片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想要在颁奖季有所作为,必然要进行足够力度的推广。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用合适的方式来打广告。
“我们科学总结了前几次颁奖季的情况,”卡拉·费斯也不用跟墨菲废话,有什么好直接说就可以,他们之间的交情不会成为合作的障碍,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分析了媒体传播和公众关注的规律后,结合电影销售周期,决定采用‘五级传播’方案,当你完成制作时,通过各种宣传平台,提高影片的认知度,延长社会关注期,保持电影热度。”
“可以。”墨菲在这方面没有意见。
虽然二十世纪福克斯投入的自己不算高,但也筹集了两千五百万美元之多,既然有了投资,当然想要看到产出,那宣传推广必不可少。
卡拉·费斯将一份计划书推到了墨菲面前,墨菲也打开了看了看,上面只是些大致的推广框架,并没有详细的具体内容。
“第1波:影片上映前2周,通过平面媒体进行消息发布。”
“第2波:影片上映后2周,传统媒体话题炒作。”
“第3波:影片上映前2周半到上映后2天的电视和电台集中高强度传播。”
“第4波:影片上映前2周半到上映后2个月,网络持续追踪报道。”
“第5波:影片上映后8周的杂志强化和延长热度期限,以为奥斯卡做准备。”
虽然具体的内容要根据到时的情况制定,但这样的框架也是影片在颁奖季内能获得足够多关注的保证。
这样的推广是必须的,对于任何一部有一定野心的影片来说,广告都必不可少。
广告有告知、说服、提醒、强化等作用,大部分广告前期都是为了告知和说服,而当品牌比较大时,就需要强化了。
这些放在电影产业上面同样适用,墨菲不会觉得墨菲·斯坦顿作品这个品牌有多么大了,就不需要推广了,他的知名度比可口可乐如何?比麦当劳如何?比路易斯威登如何?
他们可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广告推广。
所以,墨菲从来都不会自命不凡,认为以他的号召力足够了,根本不需要宣传推广。
相反的,他的认知里面,宣传推广反而是必须的。
首先,好莱坞电影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消费者又是那么容易被拐跑,如果别人做广告,他不做,那么消费者就会越来越关注你的竞争对手而选择忽略他,那他就悲剧了。
其次,很多时候,消费者选择一部电影的行为是很随机和偶然的,他不去时不时的提醒一下,不去强化一样他在消费者脑袋里面的形象,那们很可能就慢慢淡忘了他,千万不要觉得用户对他这个导演有多忠诚,还是悲观点好。
另外,好莱坞电影的市场在不断扩大,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他不打广告,那么新的消费者就被对手拉走了,他就守着那几个老用户过年吧。
再有,市场变化,相关的广告策略也要跟着变化,要知道,广告很多时候不只是为销售,还有品牌,还有理念,一个电影品牌越大,就越需要重视这些。
当然,电影广告不是追求一味的创新,就像卡拉·费斯的这份大致计划,首要的是在看是否匹配墨菲和这部影片潜在的消费群体。
这部《迭戈·罗斯》毕竟不是一部大众类型的影片,即便在独立片当中,也属于较为小众的类型,一定要找好自身的定位。
原本,墨菲考虑过影片是否换个名气,就像茱莉亚·罗伯茨拿到奥斯卡的那部影片一样,《艾琳·布罗克维奇》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怎么都比不上大洋对岸翻译的《永不妥协》的片名,但在与盖尔·加朵、小罗伯特·唐尼和卡拉·费斯商业过后,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反而像《艾琳·布罗克维奇》一样,直接以人名来命名片名。
这也是好莱坞一些人物传记影片常用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方便与制作发行公司进行宣传推广。
“如何把广告效果最大化是好莱坞公司梦寐以求的。”
说完工作,卡拉·费斯跟墨菲闲聊了几句,“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线上线下广告费都暴涨的年代。”
“幸好我不用掏广告费。”墨菲随口开了句玩笑,接着问道,“这半个多月在忙什么?都没怎么看到你。”
卡拉·费斯站起来自己去接了一杯水,端着回来的时候,说道,“《混乱之城》的票房在太平洋另一边的市场上面,出现了一些意外。”
第五百九十二章 阴暗处的霉菌
新年好,祝所有朋友新年发大财!
“意外?”
靠坐在自己的高背椅上,墨菲看着卡拉·费斯,显得很关心这件事,不管怎么说,《混乱之城》都是他执导的影片,“难道是中影集团又要拖欠影片的分账收入了?”
坦白地讲,中影集团在好莱坞的口碑真的不怎么样,像拖欠的分账的事做了不止一次半次,问题是好莱坞电影想要真的在那边的市场有所作为,中影集团是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市场的现实情况摆在这里,那边又有数以亿计的潜在消费者,好莱坞公司不可能放弃,某些时候也只能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
当然,中美双方的第二次世贸协议谈判近在眼前,其中以电影为首的文化产业,就是谈判中的重要部分。
墨菲以为中影集团又准备赖账,反正赖了不是一次两次,没想到卡拉·费斯直接摇头,“不是,比这个还要严重。”
“呃?”墨菲疑惑不解,“还要严重?”
他似乎想到了一些,一时间却又没有明确的概念。
“《混乱之城》这次在那边拿到了大概1亿2100万rmb左右的票房,取得了你能在那边上映的影片最好的票房成绩。”
卡拉·费斯端起水杯,又喝了一口,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个票房数字应该再增加1000万到1500万rmb左右。”
“原来《混乱之城》在那边的票房成绩有这么好。”墨菲本就没抱什么希望,所以也没关心过,“比我预想的好多了。”
卡拉·费斯耸了耸肩,“如果不是被人偷走了一些,应该会更好。”
听到这话,墨菲刚才模糊的想法瞬间清晰,“你是说《混乱之城》在那边被人偷票房了?”
偷票房这种事墨菲一点都不陌生,哪怕在监管严厉的北美也不会完全杜绝,不过比较少见而已,而太平洋对岸的市场刚刚起步,他隐约记得,关于偷票房的新闻,曾经他生活在大洋另一边的时候,就被媒体曝出过许多次,其中还有受害方的制作和发行公司炮轰‘黑心’院线。
墨菲微微皱眉,“有确切的证据?”
这种事情换成谁都不会高兴。
“没有……”卡拉·费斯摇了摇头,“对方做的比较高明,不是简单的出票偷换,我们找到了一些线索,却拿不到确切的证据,我们毕竟是外来者,如果中影集团不发力,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墨菲点了点头,隐约记得不少好莱坞电影都在这方面吃过亏,好像中影集团也没拿出什么有力的措施。
卡拉·费斯又说道,“目前我已经让远东分公司的人与中影集团接触了,詹姆斯也在联络美国世贸谈判组的人,尽可能给对方施加压力。”
她站了起来,“总要为以后考虑。”
二十世纪福克斯又不是在那边做一刀切的买卖,肯定不会坐视这种情况继续发生。
卡拉·费斯走后,墨菲坐在这里回忆了一番自己记得情况,被偷掉的票房肯定会影响到他这个导演的票房分红,不过貌似也没什么好办法。
最好的方式就是好莱坞六大公司联合起来,向老美的世贸谈判组施加压力。
但他清楚的记得,好像未来好几年之后,偷票房在太平洋对岸还是层出不穷。
偷票房,是指电影院瞒报电影观众人数的行为,是一种电影业中常见的“偷梁换柱”现象,是由于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种原因产生的,电影院可以通过偷票房来谋取私利,造成对电影制片方、发行方等的损害。
曾经墨菲的导师给他们这些学生举过一个很简单明了的例子。
典型的偷票房就是让人拿着a电影的票去看b电影,这样b电影的票房就都算到a电影了。再就是手写票,只要不机打就不会录入售票系统,等人拿着票走了后再偷偷出张a电影的票,还有高端点的就是修改售票系统数据,不过他的导师也只是听说,技术含量太高,基本上没什么实现的可能。
现在观众都聪明了,票房不是这么好偷的了,给人a电影的票让人去看b电影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这是偷票房,剩下的就是举报不举报的问题,风险太大。
这些都是最为初级的偷票房的手段。
一如滋生在阴暗处的霉菌,“偷票房”不仅对影片、对片方都带来极大的伤害,更可怕的是它还悄悄腐蚀着这个行业。
总体来说,大洋对岸的这个行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