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87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870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行一次可能成为决定性的打击,那才是日本的上策。由于日本没有这样做,德国和日本之间的联系一直是很薄弱的。1942年夏,德国军械专家尼默勒上校乘着一艘德国船胜利地通过了同盟国两面夹攻的封锁线而来到日本。但他无法再回去了,因此他留下来专门组织那些被切断归路留在日本的德国工程师,把他们编成一组,在军备生产方面给予日本技术帮助。除了做其他事情以外,他们还帮助日本人生产雷达设备,并组织他们的防空保卫工作。即使这样,日本也还不能在技术方面跟上最新的发展;在这方面他们还远远地落后于自己的敌人,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唯一的其他合作行动是,曾经有一些德国潜艇被派遣到印度洋和太平洋。他们的船员同日本人相处得不好,特别是在战争的后几年中,那时日本油船的损失和储备油的耗尽,使德国潜艇指挥员很难得到其同盟者的石油供应。1943年德国人迫切要求日本人在德国潜艇战役中合作,派出他们的潜艇部队去袭击同盟国的商船,而不是袭击军舰。但日本的潜艇并不是为这个目的设计的,他们的船员也缺乏必要的作战训练,因此1943年春,希特勒给了日本两艘德国潜艇,用来作为日本建造新潜艇的样品。
  然而此事效果很小,这与其说是日本海军不愿意,还不如说日本海军没有能力建立和训练一支能有效地攻击商船的潜艇舰队。确实是这样,他们在失去海面控制权后,竟然把自己的潜艇用作运输工具,以竭力维持对他们在太平洋岛屿上已被孤立的部队的供应。
  在德国和日本之间没有做到真正有效的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各自在心里怀疑和不信任对方的结果。关于这一点,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的几年里,就有足够的证据。日本在1937年进攻中国,德国起初是不赞成的,而日本则强烈抗议德国人卖武器给中国以及德国军事顾问在蒋介石军队中活动。1938年德国在这些事情上向日本做出让步,站到了日本一边,但结果发现并没有得到它想要的报偿——
  它希望在日本占领下的中国给予德国工商业特惠地位。1938—1939年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之间的三国联盟谈判失败,因为日本不愿意严格承担义务保证对英国和法国作战。于是德国暂时抛弃日本,不让日本知道德苏互不侵犯协定谈判成功。签订这一协定的消息使日本感到非常恼怒,并且导致当时的日本政府倒台。的确,日本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曾经一度有过恢复友好关系的趋势。1940年夏天,当德国似乎肯定会在欧洲取得胜利的时候,日本人很担心,惟恐德国会谋求荷属东印度群岛作为其战利品的一部分。根据1940年9 月缔结的三国公约,德国承认了日本在东亚的霸权。这个公约暂时减轻了日本的担忧。但是德国人已经表明,日本人也曾希望,这个公约的缔结将促进苏联放弃它对自由中国的外交上的支持,并成为三国公约国的朋友。当情况并非如此,而德国完全改变了其政策并进攻苏联时,日本再次感到惊讶和恼怒。日本拒绝照德国那样做;在和美国的会谈中,如果能够使美国按照日本所希望的方式解决远东问题,那么即使不是在形式上,至少在实际上,日本是会抛弃三国公约的。当日本没有能达到目的时,它没有和德国商量,自己作出了作战的决定;而且东京意识到德国有可能拒绝正式和美国开战,但这并没有影响日本的作战决定。希特勒决定对美作战,显然不是为了顾及日本,而是为了想借此放手派其潜艇部队给予英美海上交通以决定性的打击。希特勒对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初胜利的反应是:既为美国和英国的军队受挫感到高兴,又为以后白种人在亚洲的威信降低感到忧虑。的确,在纳粹德国这个北欧日耳曼民族优越观的拥护者,和日本这个自命为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亚洲捍卫者,这两个同盟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矛盾。1942年1 月27日,约瑟夫·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美国正在拚命想使我们卷入有关种族问题的讨论中去。特别是关于日本。……我甚至已经禁止德国新闻界提到这些相当棘手和微妙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对日本和东亚问题的立场是相当不坚定的,因为我们在种族观点方面的意见是不可调和的。
  戈培尔写道:他曾被迫采取“有力措施”去阻止在德国进行关于黄祸的任何讨论。他谈到了希特勒对于白种人在东亚遭受的重大损失深表遗憾。根据冯·哈塞尔的《日记》,据说希特勤在1942年3 月曾经说过,他将乐意派遣二十个师去帮助英国击退黄种人。无论他是否确实表达过这种意见,毫无疑问,这是他的真实感觉,而且很多德国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德国并不真正希望看到日本在亚洲胜利,而日本也担心在欧洲已占优势的德国今后在远东会谋求些什么。
  可是,希特勒象他的主要对手丘吉尔和罗斯福一样,的确是从总体上来看世界冲突的,并且把握了全球的战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他和他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曾经几次警告日本人,三国公约国必须坚定地站在一起,否则它们将被各个击败。但是日本的眼光比较短浅。
  日本的战略家似乎曾经认为,并且心里希望,西方几个大国会自相残杀到大家筋疲力尽为止。这样就能够使旧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巩固其既得利益。因此,日本人宁可打自己的仗,而让其他轴心国打它们的仗。1940年三国公约缔结后,德国人曾经迫切要求日本人参加反对英国的战争,并进攻新加坡。虽然日本大本营那时口头上答应照此建议办理,但心里决意按兵不动,除非德国真能入侵和征服英国,那时再作考虑。甚至连叫喊得最响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1941年春访问希特勒时,也在这方面回避作出任何具体的承诺,尽管他表示他个人是热烈赞同这个意见的。
  接着,德国进攻苏联,这在德国和日本政府之间引起了持久的政策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的隔阂也就扩大了。也许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德国和日本在1942—1945年期间缺乏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最初,希特勒以为他能迅速地压倒苏联——
  的确,在同盟国军界中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日本人一开始就对此怀疑。他们曾经在张鼓峰和诺门坎同俄国人交战过,在后一次战争中遭到了惨败。这使他们对苏联的武装力量有所畏惧,他们宁愿观望一下,而不愿投入到德国一方。1941年7 月,日本政府在一系列会议以后同意了日本最高统帅部的意见,他们将不进攻苏联,除非等到德国在欧洲对俄国人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再作考虑。在那种情况下,日本可以稳稳当当地采取行动,在苏联远东地区捞到几块土地。再不然,只有在莫斯科允许美国在苏联远东领土上建立空军基地的情况下,日本才去打。1941年余下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人一直坚持这个决定。实际上,当日本人要求德国参加他们和美国之间即将爆发的战争时,倘使德国提出要日本参加对苏联作战作为条件的话,日本是准备放弃德国的援助的。希特勒并没有提出这个要求,显然是因为在这个时候他相信自己已经大大削弱了苏联的战斗力,使之无法恢复了。他未能攻下莫斯科,而且后来在1941—1942年冬天俄国反攻期间,他的军队又处于危险境地,这样就很快使他醒悟过来。他总算把受挫的德国军队集中起来,避免了由德国人重演法国人在1812年的悲剧。但他是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做到这一点的。因此他在1942年决定在俄国发动一场新的进攻时,他希望得到日本人的援助,以便尽其所能使新的打击起决定性作用。
  1942年1 月,日本政府授权驻柏林大使大岛将军同德国讨论关于两国间可能发生的所有一般政治性和战略性问题,只留下一些技术细节问题让三国委员会去讨论。
  所以,3 月23日里宾特洛甫就总的轴心国战略问题同大岛进行了讨论。里宾特洛甫指出,虽然日本在太平洋地区获益很大,但是只有彻底打败其敌人,才有希望保持这些利益。因此三国公约国应该采取大胆的、进攻性的军事行动。至于德国,它打算在1942年给苏联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日本加入这场战争而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并向贝加尔湖挺进的话,这将大大有助于彻底打垮苏联。然后德国将在中东推进,以便和日本会合。这样就能决定战争的胜利,因为这样一来英国将达到崩溃的地步,而美国也就无法作出任何严重不利于三国公约国的事情了。根据里宾特洛甫所述,大岛回答说,他还没有接到有关他的政府意向的消息,但是他个人完全同意里宾特洛甫的说法,并将尽力说服东京介入反苏。大岛本人在东京法庭上受控而为自己辩护时,说在这次和以后的几个场合,他除了向东京转达里宾特洛甫的建议这一项本份工作以外,没有做过其他任何事情,但是这种答辩是没有什么份量的。4 月19日,德国国务秘书魏茨泽克会见了大岛,并告诉他来自波斯的有关苏联对日本准备插手而感到不安的报道。根据魏茨泽克所述,大岛回答说,这样就必须分散日本的海军力量,因此日本政府似乎至今尚未决定在什么时候同苏联作战。魏茨泽克提出,驻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国潜艇部队并没有什么可怕。
  大岛答道,他正在努力工作,以便结束在德国和苏联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而日本仍与俄国和平相处这种完全反常的局面。
  但是这并不是大岛第一次和他的政府有争论。日本大本营和外务省都十分不愿介入反苏,竟然非常一致地都愿意在德国和苏联之间进行调解。1942年3 月,日本海军参谋部派了一个密使去试探驻东京的德国海军武官的意见。日本的使者宣称,按照海军参谋部的看法,只有同苏联和平谈判才能使德国不致于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