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在欧洲的闪电战,证明了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总统在他5月1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和在后来的一些建议中,特别强调必须发展一支占压倒优势的强大的美国空军。他提出美国当时的飞机产量应增加二十倍,以便满足英国及其盟友的需要,并使美国自己的空军力量增加十倍。这就要求每年制造至少五万架战斗机,以及日后使美国的空军力量发展到至少有五万架飞机的战斗力。
飞机专家立即被召集到华盛顿,研究这项庞大计划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能对美国工业的影响。1940年5月25日,柯蒂斯·赖特公司的副总经理T·R·赖特报告,五万架飞机的计划需要五年左右才能完成,并需要将飞机工业扩充大约百分之四百。赖特建议,鉴于需要大大扩充,此项计划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可能第一阶段以海军空中力量五千架飞机和陆军空中力量两万架飞机为目标。
7月10日商妥的全部飞机计划是陆海军总共二万九千四百八十二架,其中将近四千架已经定了货。最后的交货日期预定为1942年7月1日。
1940年6月中旬由陆军部决定采用的经过修订的陆军计划,要求按照在二十一个月内充分动员一支四百万人的军队的规模进行生产。计划交给总统新任命的原料和工业生产顾问E·R·斯退丁纽斯和W·S·克努森,要他们根据工业生产能力对此项计划是否可行提出意见。克努森和斯退丁纽斯报告说,军火工业不可能扩充得这样快。于是决定集中力量在这个时期内装备一支二百万人的军队,一方面扩充生产设备以适应更多的要求。6月28日,白宫举行一次会议后,商定的计划要求如下:
(1)军需品中各项基本供应项目必须足以装备经过修订后的防御性动员计划的兵力(编制部队八十万人,外加预备部队四十万人),并保持这支军队处于战斗状态;(2)库存应急的(非商业性的)物品,足以装备一支增加到二百万人的地面部队,并保持其处于战斗状态;(3)制造各项设备,使生产能赶上军队以后每三个月再增加一百万人的速度;(4)制造飞机一万八千架(减去已经拨款的二千一百八十一架),并创造额外的生产能力,供陆军使用。
8月间马歇尔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作证时,说这支地面部队——有“适当的空军并有海军支援”——是对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防务的一种合理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他说,这支部队不足以“为我们在南美洲可能不得不做的事情提供力量”,但他也说不出最终可能需要什么样的力量,因为美国肩负着许多方面和在遥远地方的义务,以致必须考虑在广阔的范围内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1940年7月10日,罗斯福要求国会再拨款约五十亿美元,以适应修订后的陆军和空军计划的需要,井执行业于6月18日提交国会的扩充海军的计划。
政府在说服美国人相信需要重整军备或者从国会取得必要的经费以满足重整军备的要求方面,没有遇到困难。对政府来说,要把这些“纸上的”军备变成实际的军舰和枪炮,却是一个困难得多的任务。和平时期的工业动员会引起巨大的困难,在法国沦陷和美国参战之间流逝的一年半中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如果美国准备毫不迟延地以战争的规模重整军备,那么很显然,就需要建立某种组织,使工业能适应防务计划的需要。至于什么类型的组织是可取的或者适宜的,则不是那么清楚。在两次大战之间的那些年中拟订的“军事工业动员计划”,曾设想了一个主要的应急机构——军用物资管理局——负责协调一切经济职能,并于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之后立即成立。然而,很明显,即使总统一向愿意按照这些方针采取行动,在一个既不处于交战状态而多数人又仍然抱有孤立主义情绪的国家中,建立一个这种性质的机构,是非常不策略的。1939年8月成立军用物资委员会引起的种种反应,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39年8月危机期中成立了军用物资委员会,并暗示一旦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这个委员会将改为军用物资管理局,这件事曾引起许多批评。委员会建立的时候,消息灵通方面认为美国可能在六个星期内参战。在德苏协定签字以及日本因此受了挫折以后,美国卷入战争的危险减少了。眼前的危机已经消失,公众和罗斯福都不热中于成立军用物资管理局的计划。因此,当战争在欧洲开始时,罗斯福立即采取行动把控制权掌握在他自己手里。1939年9月8日,他宣告全国处于有限的紧急状态,同时又宣布总统办公室改组,规定“一旦国家出现紧急情况或有出现紧急情况的危险时,即应由总统决定设置适当的机构,实行紧急管理”。关于工业动员的组织计划,由军用物资委员会在1939年11月该委员会解散以前提交总统。构成此项计划的一些主张,大体上和罗斯福的主张是一致的;这个计划他以后实行了。例如,该委员会主张不要把权力集中于一个超级机构,并建议“设立少数几个机构,每个机构行使一项委托给它的战时权力,但规定各机构之间必须协调,只有在彼此之间意见不一致时,才把问题提交给总统作出决定”。该委员会建议,一些主要的计划,暂时应该在陆海军军需委员会的主持下,由政府的其他部门合作,予以推行。
1940年夏初,由于需要大幅度增加生产,罗斯福首先采取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业动员步骤。5月25日成立了紧急战备局,作为总统办公室的一种代理机构。5月28日,罗斯福宣布重新建立一个国防顾问委员会,附属于国防会议。根据1917年制定的立法,国防会议仍然作为一个内阁委员会而存在,总统可以放手把他认为合适的任何任务交给该委员会负责。同时宣布顾问委员会的七名委员名单及职权范围,新任命的紧急战备局的联络官被指定为该委员会的秘书。
形式上,国防顾问委员会是国防会议的咨询机构。国防会议由六名内阁成员组成,“为国家的安全和福利而协调工业和物资”;可是,实际上,由于国防会议暂时不出面活动,该委员会就成为总统的咨询机构。该委员会不设主席(除了总统本人),并不作为一个机构行使职权。“顾问”们各自对总统负责(通过紧急战备局),就各自专职范围内的问题提供意见。这个组织后来又得到扩充,6月27日唐纳德·M·纳尔逊被任命为国防采购协调委员,10月21日在国防顾问委员会下面设置了一个“优先配给局”,由纳尔逊任局长;该局应与陆海军军需委员会的优先配给小组委员会合作。各方商定,这样建立起来的一些防务机构,在它们的计划和行动中,应把英国、中国以及已对侵略国进行军事抵抗的其他国家的军事需要考虑在内。
从政府的观点来看,国防顾问委员会比拟议中的其他组织具有很多优点。因为它已经由法令规定,所以罗斯福不需要请国会通过立法就可以设立。在法律上,它仅仅是一个没有行政权力的顾问小组,一开始不至于会犯什么重大错误而使以后难以纠正。既然法令没有规定要为这个委员会设一名主席,罗斯福就无须在大选的年头做这种招人嫉妒的工作,去物色一个适当的人选;并且,他作为总统兼总司令,可以把对防务的控制权掌握在他自己手里。
和平时期的工业动员是一个困难问题:罗斯福必须谨慎行事,以便保持政府各部之间以及企业和劳工之间的融洽无间,它们对于各自的本位利益都是非常重视,唯恐丧失的。再则,即将到来的大选使得他有必要避免同任何一部分美国人不和。共和党人和企业家们担心政府里的新政派也许会利用紧急状态在整个工业范围内实行一种计划经济。另一方面,很多人说,征兵入伍而不同时强迫工业提供必要的武器,这是不公平的。关于“征用”工业的争论,在对“征兵制法案”进行辩论中达到严重关头,这时候有人提出修正,使陆军部和海军部两部的部长有权强迫不听话的厂商就范。最后通过的选兵法令有一条(第九节)规定,上述两部有权征用工厂,如果它拒绝优先生产政府定货或者拒绝按上述两部规定的价格执行定货命令的话。总统下令,不征得国防顾问委员会的同意和意见,不得采取强制行动。
然而,这个委员会主要是由企业界人士组成的,它体会到取得企业界心甘情愿的合作是重要的。企业家自然不愿意花大笔钱去建造新工厂,因为非常时期一过,这类厂就会没有用。主要由于国防顾问委员会做了说服工作,国会才通过立法,暂停实施限制特别利润的1934年的文森…特拉梅尔法令,并在超额利润法案中附加了宽大的分期偿还条款,该法案于1940年10月8日通过,成为法令。此外,由政府出钱买下一些工厂,租给私营企业。又使制造商能够向银行或者向金融复兴公司取得贷款。
同时,确保劳工在防务计划方面合作,显然是同样重要的。任命西德尼·希尔曼主持国防顾问委员会劳工部,就是保证劳工的利益不被忽视。希尔曼的任务是设法做到有足够的熟练劳动力来满足防务计划的需要,同时要保持工业部门太平无事——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企业和劳工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同时有组织的劳工队伍本身也有分歧。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希尔曼在7月间成立了两个小组委员会。一个是劳力补给协调小组委员会,由政府有关就业和训练机构的代表组成;另一个是劳工政策顾问小组委员会,由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和美国铁路员工协会这三大劳工组织的代表组成。对合用的劳工技术作了调查登记,并征用职业学校以进行短期训练。还开展了在工厂中进行培训的计划。10月间批准了一项九千一百万美元的特别拨款,作为训练计划的经费。
1940年还采取了步骤,准备必要的原料供应。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