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23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31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方面提出的任何软弱无力的建议。
  除了这些一般的考虑之外,1939年上半年在三个特殊争端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交锋。第一个是存在多年的西伯利亚渔场问题。根据1905年在朴次茅斯签订的俄日条约第十一条的规定,双方同意日本渔民有权在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和白令海的俄国水域内从事其职业。1907年的一项俄日渔业条约对这个总的规定作了补充,允许日本渔民在俄国海岸上建立罐头加工厂,以支付租金作为报答。当时俄国自己没有大的捕鱼业,帝国政府只好满足于让日本人使用这些渔场,而只就登陆权利收取约定的租金。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后,日本人曾有一个时期享受这些权利而没有支付租金。
  建立日苏两国政府之间关系的1925年总条约,就缔结一项新的渔业协定作了规定。1928年缔结了这项协定,有效期为八年。捕鱼和设立鱼类罐头加工厂的权利,在当时对日本人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不仅因为鱼是日本人膳食中的一种主要食品,而且还因为日本罐头鱼的出口贸易正在日益发展。在1928年,日本占有百分之八十八的捕鱼量和百分之九十的鱼类罐头工厂。但是在1928年渔业协定的八年执行期内,苏联政府自己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太平洋沿岸捕鱼业,1936年俄国人已取得了总捕鱼量的百分之五十。为了经济上、政治上和战略上的理由,苏联政府试图削减渔业协定规定的日本方面应享的权利,并为此目的,乘机利用了1928年协定中关于租借和拍卖渔场的繁复规定。不过,由于急切希望不要在它的庞大国家内部情况如此糟糕的一个时候引起战争,苏联政府是谨慎小心地行事的。1936年俄日两国就缔结一项新的捕鱼条约进行了谈判,结果达成了一项对日本有利的新的协定,因为当时俄国正陷于一场清洗运动的极大痛苦之中,并且必须考虑到还存在着纳粹德国的威胁。但是在批准新的渔业协定的三天前,日本同德国缔结了反共公约,因此,俄国人拒绝批准这项渔业协定,并同意1928年协定只再延长一年。在1937年它又延长了一年,但到了1938年底,苏联政府甚至拒绝这种临时性的解决办法,除非日本人能够同意退出俄国人为了战略上的理由想要收归己有的大约四十个渔场。
  1939年1、2月间,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东乡和李维诺夫之间的会谈没有能达成协议,双方都大发脾气。苏联政府宣称,3月13日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一次拍卖,届时供公开投标的渔场将包括被日本人称作应永远由他们保留的那些。在日本报纸上出现了威胁的话:他们的渔民无论如何也要使用这些有争论的渔场,将提供海军护航来制止俄国人的任何干涉。由于日本海军比苏联海军强大得无法相比,这一点是能够做到的;但是日本渔民就不能再到俄国海岸上去晒网和加工处理鱼货,除非日本也派军队到那里去,而那样就要促使战争爆发。3月15日,日本外务省声称,日本将不接受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拍卖的结果,如果苏联采取这种单方面的行动,日本可能要被迫进行自卫,万一发生了这样的事,一切责任应完全由苏联承担。
  俄国人还是举行了这次拍卖,但苏联国营渔业组织只买了四个渔场。3月20日又宣布,“由于缺乏买主”,拍卖推迟到4月3日继续举行。日本人接过了这暗示,于是在莫斯科重新恢复谈判。4月3日达成了一项协议,把1928年的条约再延长一年,从1938年12月31日算起。不过,苏联政府保留了三十七个以前是日本人的“永久”渔场,另外对日本人再开放十个新的渔场。日本人总共得到了三百六十六个渔场的租用权,其中二百五十四个保持五年不变。由于这一妥协,渔业问题暂时冻结起来了。两国政府都作了让步,但是双方也都得到了一部分它们迫切想要得到的东西。
  7、8月间,另一郁积已久的俄日争端爆发了,那就是关于日本在俄国的那一半萨哈林岛上的石油和煤炭开采权的纠纷。当地的苏联工会控告经营这项开采业务的日本公司不履行它签订的劳工合同,说它没有按合同规定支付工资或发给衣服和食品。萨哈林岛上的苏联地方法院判处该公司缴付巨额罚金,并以没收产业相威胁。东京政府为此事在7月16日向莫斯科提出了抗议照会。但苏联政府拒绝接受这一照会,理由是它包含有威胁性的词句,是属于一份最后通牒的性质。两国政府在关于萨哈林岛上采矿特许权的问题上相互提出了一长列的申诉和指责,双方都采用了好斗的语调。日本外务省8月13日的一项声明说,苏联当局既不愿为油田租借地提供充分的俄国劳动力,又不允许输入足够的日本劳动力;由于苏联采取这种策略,石油生产事实上是停止了。不过,俄国石油工人和日本租借区当局达成的一项新的协议使局势暂时有了缓和,它规定给俄国工人增加百分之十五的工资和其他福利。显然,苏联政府对日本人享有这些捕鱼和采矿特权感到不快,这些特权是在苏维埃政权刚建立不久、还比较软弱的一个时候让与的,但它也的确并不认为迫使日本放弃这些特权的时机已经成熟。
  虽然苏联和日本两国政府似乎都深信它们相互之间迟早会打起来的,但是谁也不希望现在就激起这样一场冲突,因为双方都还没有建立起具有所希望的那种实力的军队,何况双方在远东都各有各的困难。双方都在注视着世界总的形势,每一方都希望这种形势的发展将会有利于地位的调动。在1939年春天,据估计日军的精锐——关东军的人数约在二十万人左右,还有十万满洲国兵可用于维持内部秩序,从而使关东军得以腾出手来警戒满洲国的边界。但由于华北铁路运输的需要,造成了满洲铁路线上车辆的缺乏,这些车辆能否经得起同苏联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的紧张压力,是值得怀疑的。苏联远东军据信有四十万人。但其素质是难以估计的,特别是它的领导人员、装备和士气。由于苏联严格的保密措施,因此对以下两点也无法作出任何可靠的估计:在多大程度上物资供应能如所愿地达到自足自给的目的;远东的红军在多大程度上仍然依赖横贯西伯利亚铁路的有限的运载能力。每一方显然有它自己的理由希望推迟一场大冲突,但也始终存在着这样的危险,即一场边境冲突,象1937年在阿穆尔河和1938年在张鼓峰发生过的那种冲突,可能会促发一场正规的战争。
  1939年5月,在贝尔湖东南的诺门坎地区就发生了这样的一场冲突,在那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夹在满洲国的北新安省和内蒙古的察哈尔省之间,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分。满洲国政府宣称哈拉哈河形成了满洲国和外蒙古之间的疆界;而蒙古政府则声言,真正的边界还在哈拉哈河以东几英里的地方。
  这一纠纷似乎是由关东军首领们首先挑起的,他们显然是希望得到哈拉哈河这一线,以便把边界线推到距离计划修筑的从温泉至海拉尔这一铁路线更远的地方。日本人的失败使得这条铁路没有能铺设;它也导致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将军及其一些参谋人员的去职。
  最初双方参战的部队是小规模的,但每一方都迅速派来增援部队,整个春天和夏季战斗继续不停,双方各有胜负。直到8月底俄国人派来了机械化部队,才使日本人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失败不仅带来痛苦,还令人不安地暴露了日本人在技术上不如俄国人,而此时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又似乎已使苏联能够放手把它的全部注意力转向远东。
  直到此时,这场战斗在名义上仍不过是满洲国和外蒙古之间的一场战斗,日军是根据1932年的条约作为满洲国的同盟国参加的,苏联部队则是根据1936年的互助条约作为外蒙古的同盟国来参加的。从冲突一开始,新京和乌兰巴托这两个政府所在地就互相以抗议的照会进行攻击,然而东京和莫斯科之间并没有直接交换照会,虽然在7月间日本人曾暗示,如果莫斯科首先倡议,他们将欢迎举行这样的谈判。但在那时,日本人似乎在战斗中占了上风,莫斯科也就没有什么表示。9月初日本人遭到失败后,看来这两个主角就要亲自出面进行直接的和大规模的冲突了。大批关东军部队迅速集结,准备收复诺门坎阵地,这时在满洲国境内的防空和其他紧急措施也得到了加强。在重庆,人们热切期望一场全面的俄日战争即将开始。然而在此期间希特勒已经进袭波兰,欧洲大战已经爆发。苏联政府这时在打算得到波兰东部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而不希望打一场远东战争。日本人则虽因遭到失败而很感痛苦,但深知他们最好是暂时等待一下,直到他们建立起一支机械化部队,能够同苏联装甲兵团相匹敌,那时再来报仇雪恨。
  8月22日,在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东乡和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之间的一次会谈中,前者提出了通过谈判来解决诺门坎争端的问题,并发现洛佐夫斯基的态度是响应这一建议的。于是,在接到东京的指示后,东乡在9月9日拜会了莫洛托夫,并建议满洲国…蒙古和满洲国…苏联之间的边界问题应当和平解决,为此应成立一个联合划界委员会,苏日两国并应通过谈判来缔结一项通商条约。莫洛托夫大体上同意了这些建议,但关于诺门坎问题,他要求日本军队撤退到蒙古人民共和国所主张的真正边界线的地方。对此,东乡表示反对,因为这不利于日本人的要求。经过几次会谈后双方达成妥协,同意当停战开始生效时,各自的部队应即停留在原地不动。在这一谅解的基础上,双方同意在9月16日停战。这就为停止敌对行动和成立一个联合委员会作好了准备,委员会由日本、满洲国和苏联、蒙古双方各派同等数额的代表组成,其任务是要在这个斗争舞台上解决边界问题。
  第四章 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