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486章

一世富贵-第486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一想,翰林学士的地位在那里,多这一个差事实在是没半分好处,有机会推托当然要推出去,何必揽在手里给自己惹麻烦。

    见其余人不说话,徐平道:“禀陛下,新法推开,确实事务繁多,并不仅仅是给马配种而已。马的分群,马棚牧草等等,都与先前不同,人手必然要增加。太常博士王素自许州通判任上回京,一直闲置,臣举荐他为群判官。王素出身名门,做事周密,先前在地方任职已经尽显才能,必然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

    赵祯自然知道王素这位前宰相的宝贝儿子,以王旦的地位,一直没有合适的差遣给王素心里也怪不好意思的。徐平话声一落,赵祯便看在座的宰执大臣。

    只见吕夷简眼观鼻,鼻观心,像没听到一样沉默不言。另一边的张士逊深深地看了徐平一眼,便屏气凝神,闭紧了嘴巴。

    王素满朝都是亲戚,出事了有人帮忙不错,到了这个时候也都得回避,搞得反而没人给他说话了。吕夷简和张士逊更是至亲,断然是不敢开口的。

    王曾轻轻咳嗽了一声,对赵祯道:“臣以为可以,王素当可胜任。”

    李咨在另一边也道:“臣附议。”

    王德用是武将,每到这种时候都沉默,从不参与朝廷的官员任命。

    赵祯无奈,看看翰林学士晏殊和梅询,两人稍作沉思,一起道:“微臣附议。”

    “那便如此吧,让王素去任群牧判官。”赵祯点点头,稍微停顿了一下,又道:“不过仅仅加一位群牧判官,人手还是不怎么足啊。”

    说到这里,赵祯直视着徐平:“徐平,这方法子果然可以改良马政?朝廷大事,可容不得半点侥幸,一定要拿准了!”

    徐平又能够说什么?只好捧笏恭声答道:“回陛下,依微臣自己庄子养的马来看,必然是可以的。而且从道理上来说,事情也确实是应当如此,不会有错!”

    赵祯点点头:“好,你做事一向稳健,想来是不会错了。”

    转过头来,赵祯在案后身子前倾,看了看诸位宰执大臣,沉声道:“朕以为,这样重大的事情,只加一位群牧判官只怕还是不够,再任命一位群牧副使如何?”

    群牧副使和群牧使一般的情况下不一起设置,有了梅询任群牧使,按惯例群牧副使就没必要设置了。现在赵祯提出设群牧副使,那就把梅询群牧使的官职架空了,除非把他改成群牧制置使才合规矩。但群牧制置使又是宰执兼任,梅询的级别又低了。

    更重要的是,看赵祯的样子,只怕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见众人不说话,赵祯缓缓地道:“恩州刺使、勾当皇城司公事李用和,做事稳健,为人可靠。朕以为,就以他为群牧副使,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

第12章 私下商量

    听了赵祯的话,吕夷简和王曾对视了一眼,都没有说话。

    刚刚一年多的时间,李用和从一个从八品小武官一路升到了正四品下的正任刺史,这个升迁速度骇人听闻,开国以来极为罕见。但是显然赵祯还是觉得不够,升迁太慢,自己的亲舅舅,都一把年纪了,才当这么一个小官,他怎么看得过去?但是国家有法度,升官是有规矩的,皇帝也不能由着性子乱来,现在有了一个立功的机会,他自然要一把抓住。

    殿里一阵沉默,赵祯向前探着身子,目光不断在几位宰执大臣身上扫来扫去。

    徐平低垂双目,默不作声。这个道理跟刚才吕夷简和张士逊对王素任群牧判官的事情沉默一样,人人都知道徐家跟李用和家是通家之好,他自然也是要回避。

    过了好一会,张士逊才道:“陛下,李刺史自然是合适的人选,不过,这一年来他的官职一变再变,每一任都只是数月,此时再变只怕多有不便。”

    王曾道:“职事变更过快,考课之类便就形同虚设,陛下还是三思。”

    赵祯绷着脸,看了看众人,突然问王德用:“王太尉,你觉得如何?”

    王德用面无表情,躬了躬身子道:“微臣武将,大臣任免岂能置喙!”

    “群牧使主管马政,本就与军方关系密切,你但说无妨!”

    王德用哪里肯掺和进这种事情,只是道:“群牧司事务,微臣确实不知。”

    赵祯看在座的几人,吕夷简不说话,李咨虽然也没开口,不过看他的样子也是问了也不同意,晏殊和梅询两人就更不用问了,他们说了也不算。

    坐在上面沉默了一会,赵祯也不再谈起此事,干脆就此散了。群牧司按照先前说好的办,王素去任群牧判官,具体和徐平商量新的育马方法,有必要以后再议。

    徐平出了大内,见其他人并没有出来,知道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商议。反正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也不去操心,到了閤门处找璋。

    李璋卸了戎装,正与其他人交接,见到徐平出来,忙道:“哥哥出来得正好,我也正要回家,不如一起走。”

    徐平点头,略等一会,李璋收拾停当,两人一起出了东华门。

    转到皇城前面,徐平让李璋等了一会,自己回衙门交待了事情,带了随从,一起顺着御待向前走去。

    走不多远,看看前面就是大相国寺,李璋笑道:“今日有闲,我们不如到前边相国寺里的烧朱院吃次烤肉。当年你还是布衣,我们在京城里一起去了一次,一晃多年,竟是再也没有进去过。烤肉的大师年纪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罢手不干了。”

    徐平笑道:“如此正好,左右现在天色还早,就去喝上几杯。”

    相国寺分为许多院,其中有些租了出去,所以哪怕里面住的是和尚,有的也并不归相国寺管。而且哪怕就是相国寺里的和尚,也五花八门,做什么的都有。正处京城最繁华的地段,大相国寺与其说是一座寺院,不如说是一个松散的大市场。

    和李璋两人进了烧朱院,一个小沙弥收拾得干净利落,如同外面店里的小厮一般迎上来道:“两位客官,快快里面请,今日要吃点什么?喝点什么?”

    多年没来,徐平见这里越来越多市俗气,渐渐与外面的普通酒店相差不多了。当年使这里扬名的惠明和尚已经年迈,现在管事的都是他的弟子,自小耳濡目染,这些酒肉和尚连惠明的那一丝佛性都扔到了九天云外,只想着开店赚钱。

    让随从到外面转一转,徐平与李璋寻了一副桌凳坐下,对小沙弥道:“先来两斤熟烧肉,再来几个时鲜茶蔬,对了,你这里有什么酒?”

    “京城各色名酒,本院里样样都有,客官要喝点什么?”

    徐平已经喝不惯现在平常的水酒,便道:“有烈酒那便来一小瓶。”

    小沙弥得了吩咐,飞快地跑到后厨去了。

    李璋看着小沙弥的背影,叹了口气:“这里向为天下第一佛门胜地,我们却来喝酒吃肉,唉,实在是亵渎佛祖。”

    徐平笑道:“和尚们卖,我们便来吃喝,何必伤悲春秋!我们都是与佛没缘的人,能够借着酒肉来寺里走一遭,便是我们与佛法的缘份了。”

    这个年代与和尚走得近的士大夫也不少,不少还精研禅理,儒佛双修。不过徐平没那个兴趣,对道士和尚都是敬而远之,更加不要说去读佛经道藏了。寺院里卖酒卖肉,徐平觉得这样挺好,总比只靠着琢磨善男善女的香火钱强得多。

    不管佛教道教,寺院宫观在这个年代都不仅仅是宗教场所,还是人们聚会游玩的地方,甚至还是摆摊贸易的地方。就像大相国寺,初一、十五和逢八的日子都有市集,不仅仅是京城,就连附近的县里都有人来这里买卖货物,热闹非凡。

    大相国寺周围有数不清的各种寺产,涉及到各行各业,相国寺本身就是京城里的商场豪门。不仅仅是税,相国寺的收入都是与官府分账的,开封府对这里也格外照顾,作为自己的一大财源。认真说起来,这也算是一个官商勾结的例子呢。

    正是有这种商业氛围,三司最大的一间铺子就是开在附近,与相国寺里的地摊市场相辅相成,最近这里愈加繁华,隐隐有超越东华门外成为京城第一商圈的势头。

    不一刻,小沙弥上了酒肉来,李璋在杯里倒上了酒,举杯道:“多日没有与哥哥在外喝酒了,同饮一杯!”

    把杯里的酒喝完,喝了几口菜单,徐平对李璋道:“兄弟,我们自家人,有话便直接跟你说。刚才在殿里议事,说起群牧司人手不足,官家的意思,是让李世叔去任个群牧副使,积攒些功劳,日后升迁省得别人闲话。唉,只是大臣们不怎么同意。”

    原则上殿内议事的内容是不能在外面谈论的,更不要说跟当事人提起,李璋自然知道这规矩。徐平是个稳重的人,极少做出格的事情,如今见徐平主动提起,便知道这事情只怕不那么单纯。急忙问道:“哥哥,对我阿爹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然是好事。我跟你说,依着官家的意思,只怕诏命还是会下来。你回去跟李世叔讲,切莫推托,本来大臣就不同意,他一推只怕这任命就成不了。我们两家是至交,李世叔去任群牧副使,于公于私都是好事情。换一个人来,用不用心不说,要学我庄子上的法子,怎么去学?这本就是我的法子,功劳凭什么让别人得了去!”
………………………………

第13章 受欢迎的购物券

    “到底是天长了,现在日头还那么高。”

    从烧朱院出来,徐平抬头看了看西天的太阳,低声说道。

    李璋没有接话,他还在想着刚才徐平说的事情。自从刘太后归天这后,李用和飞速升迁,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朝廷政策一向是皇亲国戚用高官厚禄养着,但不给有实权的差遣,李用和先前护皇陵这些事情还好说,现在从皇城司再到群牧司,只怕遇到的阻力不会小了。徐平的话他也只能回家传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