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483章

一世富贵-第483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点点头,吩咐陶六:“先去看看受孕的母马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韩判官才好回去交待。”

    陶六应诺,带着众人向不远处的母马群走去。

    在马匹发情的季节,庄里都会把马分成小群,一小群一般一二十匹母马。若是以前的时候,这小群里还会有一两匹公母,而怀孕的马匹,则会单独成群。现在小马群里已经没有了公马,只是受孕的马单独成群。

    见到前方广阔的牧场都用木头栏杆隔成一小片一小片,韩琚道:“原来待制庄上养马是这样的,不像马监,都是散养在里面,草场却不隔开。”

    徐平道:“春夏马发情,为防意外,才把草场隔开,到了秋冬季节,这些栏杆也就打开了。马总要每天跑上几十里路,才能长得好,不能一直圈养着。”

    韩琚连连称是,心里默默把这些记了下来。

    陶六开了栏杆的门,对韩琚道:“判官,这一栏是十八匹马,因为全是受了孕的母马,所以比平常养的数目多些。外面草场约摸二十亩地,庄里每年都在地里撒挑选过的草籽,相对来说,这样长出来的草比平常不管长出来的野草马爱吃一些。”

    韩琚点头,马监里也会种草,不过没有徐平庄上这么讲究,相对粗放得多。而且对草的品种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地里长什么就让马吃什么,冬天备下的草料也基本如此。

    此时露水未干,马还都关在棚子里并没有放出去。

    马棚很简陋,只是用木材搭成,上面盖了茅草,能够挡雨而已。马也不能太娇惯,不然养成之后难以适应其他的环境,反而不好。

    到了马棚里,入目的先是棚边堆得高高的巨大草捆,方方正正,整整齐齐。

    韩琚见了好奇地道:“待制庄子上的牧草都是这样的吗?不像马监里,成束成围,占地广大,而且取用不便,还是这样好。”

    徐平道:“是啊,这样压成捆好储好运,奈何我跟群牧司说了几次,他们就是不肯这样做。只是说收买不便,而且也难以换算成钱粮。”

    “这事下官记下了,回去再作计较。”

    韩琚也不敢把这事情定下来,他还作不了这个主。牧草也是收的钱粮的一部分,在某些地区可以抵代赋税,为了方便,官僚首先要求的就是与粮食好换算。

    一般来讲,此时官方收牧草都是以束或者围为单位,一束基本等于一石粮食。不但收税是这样,运输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向边疆地区交付粮草,也是这样换算的。一旦把单位改了,就难免会造成一时的混乱,这个年代的官僚系统效率实在不敢恭维,一下子是难以改过来的。至于这样会降低效率造成浪费,官僚反而不在乎。

    到了马槽前,陶六道:“官人,现在母马受孕,平时只吃青草是不行的,晚上都给它们加精料。庄子上种的有荞麦黑豆,混着苜蓿晚上加料。”

    韩琚点头,这是通常的做法,牧马监一样也储存有菽豆之类。虽然这些精料总是被养马的官吏和厢军勾结偷盗出去贩卖,屡禁不绝。

    看过棚子里的养马设施,陶六看看天色,道:“时候差不多了,该把马匹放出去让它们到草场里吃草,整天养在棚里是不成的。”

    说完,吩咐了看马的庄客,把马的缰绳解了,开了栅栏,让马到外面的草场去。

    看着马群离开马棚,陶六对韩琚道:“韩判官看,这些马都已经受孕,行动起来便不如平常快捷。马有灵性,知道爱护肚子里的小马呢。”

    几人又随着马匹到草场里看了一会,见太阳已经升高,徐平对陶六道:“群牧司今天来看的最主要是让马受孕的法子,天色不早了,你找人做给韩判官看,免得误了时辰,今天赶不回京城去。庄子里荒僻,住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徐平可没心思陪着梅学士在这庄子里玩耍,事情早了早回,要想放松等过两天端午的时候再回庄就好。梅询的地位在那里,徐平陪他可是累得很,根本放松不下来。

    几人离了这处马场,到了一处偏僻的马棚,周围都用栏杆围起来,栏杆比刚才的马场要结实得多,整个如同一座大院子。

    进了里面,马棚也比刚才的精致,而且三面围住,只留着朝南向阳的一面敞开。此时棚里面只有三五匹马,俱都长得雄骏壮实,一看就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陶六道:“判官,这是庄子里特意挑选出来的种马,都是高价买来的青唐马,一匹要好几百贯呢!最右边的那一匹,就是昨晚牵去让梅学士看过的。”

    韩琚看了,心中暗暗称赞,这庄里的种马可比牧马监里的讲究多了。马监的马,最好的都挑出来送到骐骥院里去,专供皇帝乘舆及赏赐王公大臣,哪里能够把最好的马留下来做种马?而且骐骥院不属群牧司,他们那里的好马更不会拨出来。

    此时马监养马也不注意品种,只是按照马格分等,繁育就更加随心所欲,哪里知道最好的马有什么血统。反正就是杂在一起混养,出不出好马完全靠运气。

    韩琚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这些种马神气得让人喜欢,开口问陶六:“待诏,这里的几匹种马,一年可以让多少匹母马受孕?”

    陶六答道:“回判官,若是往年呢,最多只能配种三五十匹马,生下来的小马不夭折,养大之后又在马格上等的也就十匹八匹。今年因为庄里都是用人帮着母马受孕的,千百匹也是平常,估计能得一两百匹好马。”

    这个数字吓了韩琚一大跳,徐平的庄子不过是一个淳泽监而已,当年在马监中就算是小的,现在又有大量的土地被开垦成了农田,竟然一年还能得一两百匹好马。如果官营的牧马监有这个效率,禁军需求的军马也就不在话下了。

    到了跟前,陶六指着一个用木头搭起来的架子,低声道:“官人,这是马床,取马精用的。下面要做的事情有些不雅观,官人看了勿怪。”

    韩琚点头:“到庄子里来,专一就是要看这个。你只管做就好,不用顾虑。”

    陶六告声罪,吩咐棚子里的庄客取布把马的眼睛都蒙了,单单只留下了一匹,口中说道:“这匹马今年只取了一次精,刚好再取一次让判官看个端详。”

    一边说着,一边吩咐庄客去外面牵一匹母马来,口中对韩琚解释:“需要有上等的母马,而且正在发情,过来引得种马情动,才好取精。”

    到了这里,别人都不好接话,只看着陶六忙忙碌碌地吩咐人手做事。

    不大一会庄客牵了一匹极精神的母马进了马栏,陶六叫了一个看起来甚是粗俗的汉子,就把选好的种马牵到马床上,表演了一回取精。

    虽然徐平、韩琚和苏绅几个人早已经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但在自己面前当面做,几人还是有些尴尬。都静静地看着,连喘气声都听不到。
………………………………

第8章 还是找自己人

    梅询起床洗漱罢了,熏好了香,坐在游园里的亭子里慢条斯理地喝茶。韩琚站在不远处向他汇报上午随着徐平到马场看到的情况,梅询不住地点头。

    说到徐平庄子里牧草的情况,梅询道:“这事情我也多次听闻,而且徐待制还特意向我提过。不过问群牧司的官吏,他们都说不便施行,牧草收缴实在难以计算。”

    韩琚小心地问道:“那么,牧监收草的时候还是收散草,到了草料场里再压成捆如何呢?虽然运输依旧不便,但省了马场存草的地方,而且喂起来也方便。”

    梅询叹了口气:“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草料场检点怎么办?草场里存的草料与账籍对不起来,岂不是更加混乱。此事急切间做不得,需从长计议。”

    说到底,还是因为事情牵扯到多个衙门,主事的官员不想给自己惹麻烦罢了。真地要一心去做,也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但梅询凭什么给自己揽这差事?

    韩琚无奈,只好把这事情放下,接着说下去。

    说到用母马引诱种马取精,梅询突然又有了兴趣,竟然想再去看一遍。

    徐平心道,我马场里就那么几匹优良的种马,每匹都是用钱堆出来的,你这样折腾不是要把它们活活累死?这来我庄里,吃我的住我的,那么多人,都是我搭钱进去,还折腾起来没完了是吧?事情真正成了,自己还不知道有什么好处,这样怎么能行?

    看看天色,徐平对梅询道:“学士,天色不早了,我们还是赶紧上路。如果走得迟了,只怕到天黑还赶不回京城,城门关了就麻烦了。”

    马上就是端午,梅询也不想在城外多待,想了想,只好点头同意。若是平时,他肯定要在这里多呆一天,看看田庄里的风景,也是赏心悦目的事情。

    整好仪仗,苏绅伴着一直送到中牟县境的边界,过道别返回。

    一路上徐平的心里有些不舒服,没想到自己巴巴地找到梅询门上去,他却只是到自己庄里游玩了一圈,相当于什么事情没干。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直接找韩琚呢,没有这么麻烦不说,还不用花这么多时间在路上,也能多做点实事。

    梅询遇事敢言,能言,不怕得罪人,但做这种事情实在不是他的专长,他也不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朝廷的风气也是如此,能做的不如能说的,能说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却又不如会四处钻营的,古今中外官场就是这样,谁又能奈何?

    回到京城几人分别,徐平越想事情越是不对。如果任由这样下去,事情很可能又会在衙门之间推来推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去做,白白费了自己一番苦心。

    刚刚进家门,守门的仆人便就禀道:“郡侯,王太常来访,正等在花厅里。”

    徐平想了一想,只怕是王素对自己新购的田庄还是不放心,想乘着假期请自己过去看一看。这处田庄王素可是寄予了很大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