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1095章

一世富贵-第1095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算。

    党项军此次是被解散前发挥余热,都知道打完了领钱,各奔前程。其他的还罢了,徐平把所有的功劳都折换成了钱数,没什么吃亏占便宜。惟有首级,因为战后不可能再把战俘充作奴隶,按以前党项军法算斩获就不合适了。

    徐平知道自己此话一出,野利旺荣和成克赏此去,必定一路腥风血雨。倒不怕他们杀良冒功,部落是全民皆兵,没有什么军队和老百姓的区别,男女老少能从首级上分辨就可以。而是为了一个钱字,他们可能把一路上敌对部落的青壮全部杀光,甚至归顺的部落可能也会遭殃。大宋对军功的赏赐一向大方,没办法,就当是给他们的补偿了。

    两人临去之前,徐平道:“最后,把你们战后发赏的办法说一下,以安军心。我与三司程学士商量过了,此次发赏,将士可以要求一次全部发放,但劝你们尽量不要这样做。我可不想三五年后,这次领了赏的将士把钱败光,到处作乱。所以,除非特别理由,一律把赏钱全部存在银行里面,给你们算利息,按照生活所需月月领钱。这不是俸禄,就是你们自己的钱,真正急用了,有合适的理由银行也会一次结给你们。你们做其他的事,该领工钱领工钱,该领俸禄领俸禄,与此无涉。十年之后,这钱怎么处置你们自己作主。”

    野利旺荣和成克赏对这种办法不陌生,他们知道秦州不少献地的蕃官就是如此,天天在秦州城里无所事事,月月从那里的银行领钱,生活无忧。虽然他们怎么也搞不明白是怎么算的每月领钱数额,能领多少年月,但对那种生活还是很羡慕的。依着两人身份,杂七杂八各种补偿下来,可以在灵州城里买一座大宅子,过上奴仆成群的富家翁生活。而且这种日子是铁打的,只要自己不作奸犯科,可保一世富贵无忧。除此之外,他们就是不掌权了,朝廷免不了还要给节度使的待遇,灵州城里就是他们的安乐窝。

    也是这些日子跟徐平的手下在一起长了见识,两人和他们的一大群手下,都把灵州选为了自己安渡余生的地方,而不去兴州。因为灵州在西域商路上,将来必定会比兴州繁华得多,兴州只是政治和军事地位更重要罢了。

    一切讲完,野利旺荣和成克赏领令出帐,各自带着大军按预定路线出击。

    两人出了帅帐,范仲淹皱着眉头道:“都护,允诺他们按着首级领赏,只怕此战杀戮必重!不只是契丹人,这一带的部落难免遭池鱼之殃!前两日才从契丹传来消息,契丹国主下了几道诏旨,要免部落的赋税钱粮,罪囚也一律宽释。这是要争周围部落的人心哪,我们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岂不是把众多部落来归的大好局面葬送了!”

    徐平抬手道:“来,诸位坐,我们慢慢说话。”

    “契丹安抚部落,不过是大战临头,怕后院起火罢了。攘外必先安内,关键在一个安字上。我们一直讲,对内不施不仁之政,对外不兴不义之兵,不就为了这一个安字吗!没有日常这样施政,事到临头了这样的安抚又有多大用处呢?契丹要安抚部落,真正起效的是在日后把部落之民视同国民,与契丹人和奚人最少不能差得过远。不要说这些部落,百年了他们把奚人又安抚得如何呢?还不是时时监视!所以啊,争人心,不是靠着这种小恩小惠,而是要真正把那些人当成自己人,才能得人心。此战对我们来说,诸般事情聚在一起,不得不让党项残军出战。现在党项残军是我们的自己人,首先要安的是他们的心。至于来归的那些部落,成了朝廷之民,我们才需要去考虑他们的人心。”

    折继闵一惊,急忙问道:“听都护所言,对来归的部落并不是多么热忱”

    徐平道:“那是自然!我为什么对他们热忱?他们是为了来给朝廷交粮纳税,还是给朝廷当差服役啊?他们来了,我们要给钱给地,要安排官职,是要给他们好处的!人如果到了,该给的好处一点不少,但没到之前,为什么要去求他们?远人来归,讲的是施仁义致人心,愿意来做我们的自己人。什么时候施以利诱,引来的人户也成远人来归了?这样做叫粉饰太平,虚造治绩,此风断不可涨!来归的,是我们的自己人,而不是让几个部落从别的地方迁到我们的境内。那样做跟胡人内迁有什么分别?将士们打生打死为的什么?”

    说到这里,徐平转头对一边的方偕道:“问一问方经略,他要安抚地方,在这里开垦农田,建城镇村落,喜不喜欢数万帐的游牧部落到自己辖地!”

    方偕苦笑:“不要说从外面迁这么多人来,就是现在地方上的党项部落,安置已经极为不易。再迁数万帐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徐平点头:“我们做事情要想清楚前因后果,不要贪图一点眼前小利。如果用小恩小惠引周边部落入境,暂时是能对契丹占上风,但却留下无穷后患。这里本是秦汉数百年开垦出来的良田,桑麻遍地,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前世已错,我们不能再错!打败契丹人,要凭我们自己的军队,自己去打,而不要寄望于这个,寄望于那个,没有用的。出去打仗的党项残军不一样,他们已经是朝廷的自己人了,记住,他们是自己人!”

    众人一头,明白徐平的意思。内外之别,实际上就是华夷之辨的一个小方面,对自己人是一回事,对外人又是一回事。屈烈带的部落还没有进入宋境,还没有明确表示出愿意成为大宋之民,宋军也就没有必要入戏太深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

第297章 大政

    野利旺荣和成克赏手下十几万党项大军,此战之后没有前程,只有钱,而且还要去打头阵。以前范仲淹和折继闵等人对他们总是有所担心,怕不用心作战,乘机拥兵自重。实际上这两人一直没有别的心思,知道让他们去送死,也没有别的话说,只是事前把价钱要好。以前不理解,听了徐平刚才的一番话,这几个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了。

    因为徐平自到秦州,一直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具体的做法可能会微有调整,但大的方向一直没变。只要愿意做自己人,愿意付出,则一定不会亏待。相反,想靠着地盘兵马勒索,徐平从来都没有答应过,最多只是实力不足先置之不理罢了。

    党项大军如此乖巧,最大的功劳当然是身边的近三十万宋军,没有这些大军看着,信用不能当饭吃。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实力,才能讲用这实力来取得最大的效果。不劳而获不能指望,不能靠着空头许诺,就想赢得别人的付出。

    野利旺荣和成克赏乖乖去带兵作战,是因为他们相信徐平,相信徐平做出的承诺一定会兑现。说他们能做一世富家翁,那就真地能够一世无忧。这不是因为徐平位高权重,而是从几年前的秦凤路起,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这份信任。

    没人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乱猜别人的心思没有意义,你做到了什么,要求别人做什么,天经地义的事。大家讲好,能接受就合作下去,不能接受另想解决之道。不管是用强逼的办法,还是用欺骗的办法,纵能得利一时,以后终会付出代价。

    见众人不说话,徐平想了想道:“难得今天大家齐聚一堂,有的话,趁这个机会刚好讲清楚。对外作战,最重要的是要分清内外之别,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外人。对自己人该怎么去做,对待外人又该如何,内外有别。现在党项的土地已经是朝廷的土地,这里的人当然也是朝廷的自己人。只是郡县其地,移风易俗都要时间,有一些暂时施政跟内地不同罢了。等到一切完成,则这一带跟内地州县没有区别,蕃落也不会再存在。”

    方偕道:“都护说的是。下官来西北之前,陛辞的时候,圣上也是这么说的。是以西北之政,这几年最要紧的就是并帐为村,移风易俗,乡里有序。让这里的土地成为朝廷的土地,百姓成为朝廷的百姓。”

    徐平点头,他为了此事上过多道奏章,这是得到赵祯和李迪、吕夷简统一认可的大政方针。这一片土地太过重要,是隔绝北方草原威胁的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陇右军连战连胜之下,朝廷的心气也提起来了,为后世谋太平是政治家的追求,与政客短见不同。

    折继闵道:“如此说来,此战过后,西北的兵马也要重新整编了。”

    “不错,你们都是统军之帅,这不应该瞒着你们。依着都护府上奏,朝廷众臣商议所定,阴山一战之后,要在秦时的九原、朔方郡这里新设一路。我的意思,朝廷无异议,由范经略来主政。延路和麟府路来的兵马,将与都护府所辖各军一起混编整训。至于到时新设几军,何人为将,现在还没定,不过还是从原来的统兵官选人罢了。整训出来的各军不再参与地方事务,巡视州县归都巡检司。同样,各路经略使不再管这几军,本路用兵只用巡检司的兵。如果的外敌入侵,或者大的动乱,由枢密院统一布署。”

    说到这里,徐平看了看折继闵道:“军马,在此之前你要好好想一想,是入各军为将还是回府州。此事你自己作主,定了之后来与我说,自会安排你位置。”

    折继闵急忙起身叉手:“禀都护,此次出兵前下官已经想好,不回府州去了。军中但有差遣,万死不辞!”

    “好,我记下了。战后你入都护府序列,自己早作准备。原先的兵马,会进行甄别挑选,选入都护府各军之外的,会入巡检司。说得明白一点,都护府序列兵马,全都是军职,巡检司就是兵职,以前的都监、钤辖全部撤销,统一军令。凡是军职,统一由枢密院管辖,除非有诏旨,州县和经略司一律不得过问。”

    说到这里,徐平对范仲淹道:“经略,如此安排是委屈了你。从延路到北方来,虽然同是经略使,不过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