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1019章

一世富贵-第1019章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道:“也好,现在天气在院子里正好。酒便不必了,你安排人胡乱煮几升米,再煮几块肉来,我们吃了便就赶路。”

    监当官应诺,飞跑着去安排。不大一会,回来向徐平复命。

    徐平看着不远处拴在树下的几匹马,问监当官道:“那里几匹官马,是什么人在这里?”

    “回都护,是本州知州,正带人查看此处河中的砂金,安歇在这里。”

    徐平点了点头,才知道包拯也在此处。这里的民户已经全部迁走,营田务是王拱辰的转运使管下,他没有什么政务处理,天天到处查看各处矿产。黄河自会州以下水流变得平缓,裹挟而来的砂金沉积下来,周边河滩都可以淘金。只是这里一向人口稀少,加之以半耕半牧为主,一直没有大规模开采。金和银是最值钱的矿产,这一带的储量不少,而且由于黄河的存在,可以直接从水里淘出来,自然引起包拯的注意。

    本来徐平是希望包拯尽快把铜矿开采出来,在这里铸造铜钱,但他兼提举坑冶务,不可能放着金、银置之不理。而且因为这里没有民户,知州正常主要政事的劝农、劝学、劝谕风俗、诉讼都无从提起,也只有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了。

    想了想,徐平对谭虎道:“你派个人让这里的人引路,去把包知州召来,一起吃餐饭。”

    谭虎应诺,派了手下一个指挥使,跟监当官一起,到黄河边去找包拯。

    这处据点就在黄河边不远,用不了多少时候,包拯便就带了几个人过来,向徐平行礼。

    安排落座,徐平问包拯:“我听过数次有人说这里砂金不少,你看过之后如何?”

    包拯拱手:“回都护,依下官查看,这一带河水里砂金委实可观。而且从这里以下,水里的砂金越来越多,若是召人户前来淘金,每年可获利不少。”

    “好,这是一条生财的路子,且先记下来。这一带民户已经迁走,而且土地贫瘠,产粮不多,现在又有大军驻扎,粮食供给艰难。不管是淘金还是开矿,招了人手来,都要管他们吃喝。营田务你也看到了,产出仅能自足,正在创业唯艰的时候。要淘金,还是要等战事结束之后,大军离开,才好保证粮食供给。惟今之计,还是先采铜出来,以铸铜钱。”

    听了徐平的话,包拯道:“下官理会得。前些日子看了矿苗,几处都有大发之势,下官已经安排人手,去凤翔府招募人手。候得人来,便就可以采铜。而且这几处矿苗,有不少可以产石,用来铸钱方便不少。”

    石就是黄铜,真宗时候就有人向朝廷献技术大量生产,不过真宗皇帝认为这种东西对国家无益,还容易与黄金混淆,没有推广。徐平所推广的工业中不少零件要用黄铜,又重新把这技术拾了起来,而且配比更加精确。除了工业用,还用作制钱,与平常的小平钱不同的面值,一文等于两文,当然重量也比小平钱重得多。黄铜利于冲压制造,人工费远比平常的铸造方法低,而且更加精美,是受民间欢迎的一种钱。这一带除了金、银、铜矿之外,铅锌矿也很丰富,铸造各种铜钱的材料是不缺的。

    徐平详细问了包拯最近勘查矿产的情况,听他说起来,才知道自己先前还是小瞧了这一带矿产的富裕程度。此处现在常用的矿产几乎全部齐全,除了铁矿不大之外,其他多是富矿。就连冶矿用的燃料煤炭也在三角城一带非常充足,高大全筑三角城,便就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烧砖筑城,城墙及城中的主要建筑全用大砖。

    与徐平以前的想象不同,宋朝在西北的城池、寨、堡大多都是用砖的,他以为的土城几乎不存在。最差的,也是里面夯土,外面包砖,最常见的是两面包砖。党项南犯,几乎从不强行攻城,哪怕是小型的寨堡,能避过就避过,实在避不过也尽量把里面的宋军引诱出来消灭。这种砖城,对于攻城器具和手段缺乏的党项来说,确实难攻了些。


………………………………

第195章 荒芜的土地

    听了包拯所讲,徐平叹息道:“一直以为这里土地贫瘠,出产不多,却没想到地底下埋着这么多财富。可惜此处人户不蕃,劳力不足,要开出来铸钱还要等些日子。”

    包拯道:“铸钱倒有个便捷的法子,只是心中犹豫,还没有禀告都护。”

    “有什么法子?说来听听。就近铸铜钱本来就是应急之策,拖得久了,等平定了党项番贼,再铸钱也就没有太大用处了。铸钱这事,越快越好。”

    包拯拱手道:“前几日我到桑都指那里去,见到了一个专从番境贩马肉、骡肉到境内的人,名为康狗狗。他说起最近因为番贼看得严了,他的生意不如从前,有意从番境偷运些铜器银器到境内来。我想番境贫瘠,哪里来的许多铜器,是以一时没有答复他。”

    徐平听了,想了一会,笑道:“我知道他要从哪里偷铜器了,这是个惯贼,你是个正直君子,想不到情有可原。康狗狗的生意一直做得兴旺,哪里最近生意不好了,他是看到了另外发财的路子,不捞上一笔心痒难耐而已。”

    包拯怔了一下,道:“我到会州也有些日子了,耳里听的,眼里看的,这里委实比中原差得太多。番境之内想来也是如此,民户无钱,又哪里会有铜器银器?”

    “别的地方没有,庙里有啊!番人重佛,往往举家捐献,民户家里再穷,那些寺庙却金碧辉煌。再小的寺庙里,怎么也有几座金佛不是?这几个月康狗狗在番境坏事做尽,盯住寺庙里的佛像再平常不过,他赚钱赚得欢实了,想必也想招兵买马。”

    包拯这才恍然大悟,知道那个贼眉鼠眼的家伙说的铜器是什么。党项、吐蕃和羌几族同源同种,就连风俗也相差不多,都礼佛,而且心诚,境内寺庙不少。寺庙要上档次怎么也要有几尊金佛撑场面,金佛当然不可能是金的,多是铜铸。康狗狗也不知道怎么打听到会州要铸铜钱,故意到包拯这里来放风的,要把庙里的铜佛扒了拿来换钱。

    自从搭上了谭虎这一条线,康狗狗混得风生水起。西寿监军司一带最近风声鹤唳,为防大牲畜被毁坏,把骡、马和骆驼全部统一编号,大群聚在一起,专人看管。饶是如此还是防不住康狗狗,他先想办法把盯上的大牲畜蹄子偷了,再勾结看管的人说牲畜坏了,宰杀之后又卖一遍肉,一马数吃,赚得盆满钵满。说到底,还是因为党项经济崩溃,这一带的番兵穷得狠了,康狗狗愿意花钱,便什么事情都有人帮着他做。

    如果说直接投宋对很多番兵番将来说还有心理障碍,帮着康狗狗做这些事情却都心安理得,靠山吃山,他们不吃军需吃什么。康狗狗的线已经发展到了刺史一级,西寿监军司对他根本无可奈何,现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下装糊涂,大家一起发财而已。

    但有元昊坐镇的天都山南院却没有这么顺利,那里的待遇好,管得又严,康狗狗一直没处下手,恨得牙痒痒。没办法打上了佛像的主意,另开财路。

    听了徐平的话,包拯无奈地摇了摇头:“下官初来会州,却不想还有这一条路子。不过此事传扬出去,我们纵容去偷佛像,会失蕃落人心。都护,不知该做不该做?”

    徐平笑道:“你告诉康狗狗,铜器可以收,大块的铜也可以收,但是铜像不收。他怎么去熔了之后运过来卖,是他的事情,跟我们何干?现今之计,先铸一批钱出来就好。”

    包拯拱手应诺,心里合计此事该怎么进行。他这个人脑子活得很,历史上追着权贵穷追猛打是有的,但对这种事情,却不迂腐。两国交兵,哪里有那么多这也不许那也不许。

    吃过了午饭,将要离去的时候,徐平心中一动,把监当官叫了过来,问他:“你是哪里人?来这里开荒之前,是在哪里做事?”

    监当官道:“回都护,小的本是蔡州人氏,京西设营田务时招了进来。因为上司觉得小的老实可靠,跟着来到西北。来这里之前,在清河县的营田务做事。”

    “那是种田的行家里手了。在此处开荒,依你看来,这里的田地是不是过于贫瘠?”

    “回都护,依小的多年种地看来,这一片河滩倒也算不上贫瘠。这里离河不远,土层深厚,而且平旷,又不缺水。只是土地欠缺养护,都是生地,肥力不足,开出来之后只怕产不了多少粮食。若是能够精心养护数年,当能成为好地。”

    徐平点了点头,知道监当官的意思。这一带河滩地都是冲积来的黄土,用他前世的话来讲就是土壤基底是不错的,只是欠缺腐殖质,导致肥力不足。如果种上多年,生土变成了熟田,肥力上来,加上不错的灌溉条件,还是能够成为好地的。

    监当官生怕徐平不明白,又道:“小的在左近都转过,见有的地方不知为何,保留了先人耕种的熟土,地力便相当不错,不弱于秦州附近世代耕种的土地。只是大多地方因为长时间不耕种,泥沙淤积,熟田变成了生土,一时半会便就不适合种庄稼了。”

    这里从汉朝开始便就屯田耕种,本来是熟田的。只是后来沦为异域,生产的习惯改变了,农耕变成了游牧,熟田慢慢荒废,加之泥沙淤积厉害,便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土地是需要养的,这种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尤其如此,不经过数十甚至数百年的养护,产出的粮食很少。看起来土层深厚,实际上地里没有什么养分,不长粮食。

    包括这里,包括后世的河套地区,肥沃的土地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历年积累,不停地种植粮食,施以粪肥,加上植物本身的作用,把不毛之地养成了沃土。随着这里种地的汉人离开,甚至惨遭杀戮,肥沃的土地荒芜,要变回从前样子,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

    以这个年代的耕种条件,认为种地会导致肥力流失是不正确的,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